反思中成长、提升

2020-03-03 05:42: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反思中成长、提升

-----听课心得体会

罗行小学

张荣珍

2011年5月13日,在丹灶中心小学举行骨干教师示范课,有幸聆听了黄彩珍老师和张伴玲老师两位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这两节语文课组织得流畅自然、结构紧凑,语言亲切,教态大方,准备工作很充分,两位老师的课无不体现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针对这两节课谈谈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黄彩珍老师上的《棉花姑娘》,这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总得来说,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这节课我比较欣赏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适应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节课老师利用猜谜语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跟随老师学习课文,这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

二、教师的语言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语言具有感染力,就能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古人云:“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倒。”黄彩珍老师就能做到这点,整节课教师的语言规范亲切,鼓励性强,富有童趣。听她的课就是一种享受。置身于课堂教学中,她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

三、识字教学方法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句话道出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识字是低段的重难点,更道出了识字教学在低年级的重要性。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编字谜识字、编儿歌识字、游戏中识字、语境识字等方法。黄老师采用结合语境识字,交流识字方法。把生字放在句子中来学习,这样的效果非常好。如“蚜、盼、治、斑”生字的教学,不但让学生学会了生字,还从生字中引出形近字,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啄”也出示有关的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发现:啄木鸟的嘴最有

特点,因此是口字旁。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特点,右边的一点好像树干里的小虫子,让学生记忆深刻。

四、板书设计

全国语文板书研究中心主任王松泉在《语文板书教学及板书学研究概论》指出:板书教学的作用,在于它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师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中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维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津梁”,虽是一连串的比喻,但生动指出了板书在“教”“学”两方面的重要地位。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黄老师根据儿童特点,利用动物的图代表文字,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更激发学生的兴趣。

黄彩珍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优点,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但美中不足的地方,我认为有以下方面。

1、新课程课标指出:低年级教学主要任务是“识字教学”和“有感情朗读课文”。所以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以这两点为主。黄老师制定教学目标抓住了“识字教学”为重点,却忽略了“有感情朗读课文”,而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是学生认识动物的过程,不应该作为重难点来进行教学。在生字教学时,就出示了生字所在的句子,还有姑娘请了那些医生来给她治病,如果能出示它们之间的对话的句子,并对这些句子进行指导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到前面表演,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生字教学时,“斑”,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这个字应该是左中右结构,而不是左右结构,学生说错了,老师没有及时指出,学生一旦形成了固定思维就比较难改了。所以老师上课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备课的时候应该要把文本吃透,把学生容易弄错的地方也备进去,这样才能减少错误。

3、由于上课时对课文内容挖掘太深,讲的内容太多,没有做到“舍”,花费了很多时间,所以没能在40分钟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对科普知识的介绍只要简单讲解,让学生明白哪些是益虫就行了,不必讲解那么详细,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要求: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任务形象,受到心灵启发,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方 2

面描写,领略作者的一些写作方法。

张伴玲老师上的26课《全神贯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完全忘记客人的事。

听了张老师的课,我谈谈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

一、加强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预习是学生独立熟悉课文、理解课文的过程。是教学过程必要组成部分。

上新课之前,老师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学会生字词,收集有关罗丹的资料。所以学习生字词学生掌握很好,通过交流收集到有关罗丹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有关罗丹更多的知识。

二、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材中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个体自读、同伴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只需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指导,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张老师老师能准确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在激趣导入后就给足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通过几次自由默读课文,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罗丹对于雕塑艺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学生去感受罗丹对雕塑如痴如醉的工作境界。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指导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张老师注重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每段段意和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方法指导。所以学生概括的内容越来越准确,语言越来越精炼。

四、训练学生发挥想象力

从罗丹的神态、动作猜罗丹当时在想什么?这个环节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也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把课文内容、现实生活积累与启发引导学生想象力结合起来,使课堂活动赋予创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写作文发 3

挥想象打下了基础。

五、课文学习与课外结合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老师收集了罗丹所雕塑各种姿态的作品并展示给学生看,这个环节是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罗丹更多的作品,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并进一步感受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的成果。对罗丹有更深的一层的认识。更对罗丹所说的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并从中受到教育。

对这节课,我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1、张老师让学生读课题之后就让学生说“全神贯注”的意思,这学生通过预习应该可以回答出来。那是不是在学完课文之后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这也是解释词语的一种好方法。(在平时测验中经常出现类似的题目。)

2、在理解重点段第二自然段时,从罗丹动作神态猜想罗丹当时在想什么?我觉得是否该让学生先找出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有感情并通过多种朗读的方法细细品味这些句子,或创设情境,甚至表示动作的词让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入情入境,学生通过真正理解了,才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罗丹当时心里想什么,写出来的也较有新意。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只是从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字面的意思来理解,能否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我想通过学生联系实际,学生会理解更透彻,印象会更深刻。现在的教学侧重理解意义深刻的句子要联系实际来谈体会。

听了两位骨干教师的课后,我自己也进行了反思和思考。

1、要上好一节课,不论是精讲课文还是略读课文,必须把文本吃透,把握好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2、老师不能只是按着自己备的课按部就班,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3、上课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要进行恰当的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肯定或指出错误的地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4、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就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略读课文讲究“简略”,但也应有“精”的部分。根据每个单元的导读部分进行确定“精”的部分,处理 4

好“取”与“舍”。

5、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充分读文,让学生通过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6、教学重在方法的指导和运用,略读教学是桥梁,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架好这桥梁。

俗话说;“学无坦途”,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无止镜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才能找到教学更有效可行的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成长

反思助我中成长

在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成长

反思中进步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成长

《反思中成长、提升.doc》
反思中成长、提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