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镜头,作文练笔的万花筒[定稿]

2020-03-02 04:42: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生活小镜头,作文练笔的万花筒

南宁市南湖小学

尚文玮

著名作家孙梨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为了真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激发习作兴趣,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兴趣是创造的火花 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在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师应在激发学生表达欲望上下功夫,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课标中也指出“中年级的写作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如何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欲望、增强对习作的兴趣?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果把它们记录下来,这就是训练学生听、说最好途径,也是以后作文时一个很好的素材,不然也许就是过眼烟云,等到说话、作文时,哪怕你搜遍记忆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点有关的内容。因此,“生活小镜头”这本记录本就孕育而生了。它成了同学们口语训练、作文内容的源头、活水。

一、引导学生收集,积累说的素材。

有话可说即让学生有说话的内容。让学生把从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记录下来,把生活中发生的值得记录的事情记录下来。这为学生提供说话的内容,在每日一句话中练习中并有计划地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看到新闻的心情。在活动中比比谁的新闻最新,谁记得最有条理,完整。养成了习惯,孩子们都会特别留意报纸、电视上的新闻,身边发生的新事情。有了积累,需要对生活材料进行筛选、整理,然后用语言文字进行“输出”,这就成为“生活小镜头”里丰富的材料。而结合课文的扩展要求,让学生把从网上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并记录下来,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收集到与课文许多有关的各种内容,进行阅读,补充了书中没有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地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花钟》这一课时,课文只向我们介绍了几种花的开放时间,而一天二十四小时里还有许多花开放,同一时间里也有许多花开放,并不只有一种,这给学生提供拓展学习的机会。我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或从有关书籍中找出相关的知识,并亲自去观察。把观察到的记录在“生活小镜头”里。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获得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实现对课文内容的再补充。之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资料在小组里交流,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汇报的多种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二、引导学生观察,发掘说的内容。

要想把生活中的事有条理的记录下来,还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观察就是为了积累生活。这也是解决无话可说的有效途径。要建立起一个充实的“材料库”,就应当及时写成观察笔记。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观察要求:早晨从进校门到教室,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见到了什么?本来,学生每天都要走这段路,并没觉得有什么可看的。但在我提出要求后,他们开始注意了,大门的校徽、标语、宣传栏刚劲有力的大字、栩栩如生的图画,好人好事栏里的小雷锋„„进了教学楼,梯级里打扫卫生的同学,带着各种神态、动作、表情匆匆走进教室的同学„„学生观察后,让他们在“生活小镜头”的记录本里记下来,让他们在“每天一句话”练习时说出来,学生在实践中就体会到:这短短的一段路,就有这么多的事物可以观察,而且都可以选来作说话的内容。周围的事物这么多,可说的内容太多了。学生初步体会到观察和说话的关系以后,对观察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我就注意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把眼界放宽,并有的放矢地指导观察顺序。

起初,我只要求学生看校园内的事物,然后逐步扩大范围,要求他们观察家里的情况、邻居们的情况,在大街上、在商店里、汽车上、公园里见到的事物。这样,学生的眼界越来越宽。眼界越宽,思维就越活跃。打开了思路,说话时可取的题材就多了。学生觉得“有的可说”,对说话兴趣也越来越浓了。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做生活观察、思考的有心人。 在孩子说话训练过程中,我还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说话习惯,如:说话要完整、连贯;不要使用方言,要尽量使用普通话;说话时要自然、大方、有礼貌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说话胆量大了、说话流利了,也更会表达了。

三、引导学生写话,培养习作能力。

有了“生活小镜头”的记录本,这给学生的作文提供了有话可写的素材。当学生有意识把生活中 的观察所得笔录下来后,他们的“材料仓库” 就不仅丰富而且有条理,写作时,一个个素材便“呼之欲出”。如:学了《花钟》之后,让学生以“各种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为总起句,接着仿课文写一写自己收集到的其它花开放的不同姿态。学了《听听,秋天的声音》,我带学生去野外聆听秋天的声音,然后在“生活小镜头”记录本里写下自己听到的和感觉到的。并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一节诗,这样是对课文内容的再补充。付一学生的作品:

听听,秋的声音, 菊花探出自己美丽的身影, “沙沙”

是在欢迎蝴蝶的歌韵。

模仿法也是训练习作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作文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训练方法。我们学的课文都是精选的名篇名段,课文中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要觉得某个地方写得好,不论是句还是段,都可模仿。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挖掘教材因素,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练笔。。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课文第二自然段具体讲述了桂林的水的桂林的山的特点,你能用”___真_____,_________”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一写看到的景物吗?学生跃跃欲试,短短的几分钟就写好了,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可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几段话。可模仿的地方太多了,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只要你觉得写得好,都以学着尝试运用,在实践中领会掌握。 儿童的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是我们教师抓好小练 笔的最大的支点。思维的创意活动更是激发学生小练笔的欲望和动机的载体。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这种能力也是平时练习的结果。因此,借助课文中提供的思维想象空间,来调动学生写作的欲望。如《月球之谜》一文中最后一段,作者描写了许多人们未能解开的谜。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还用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合理的猜想,写出一份报告,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又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我设计的机器人》时,我先让学生画出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并在图的旁边配上说明:你设计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些什么功能?这样在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就会有话可说,并且说得有条理。接着在四人小组交流中,同学之间还可以提些修改建议,进行补充。最后学生各自回家修改设计方案。这样的“小练笔”,学生在画、写、说、议、改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写作文的能力。

以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报为载体,让学生在“生活小镜头”里“自由谈”、“小评论”、“心里话”、“新发现”,引导学生就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倾向性问题进行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块说理议论的创新园地。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学校结合杨立伟成为中国第一飞天人,出了一版墙报,我让学生摘抄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然后用一两句话写写感受,学生对当时全国上下都轰动的大事非常感兴趣,很真实地记录了自己感受,这种观察小日记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也成为学生日后作文的好素材。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当语文教学从情感、思维、课程内容等方面为学生学习发展拓宽空间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更会思考了,更会表达了,也更会写了。既培养了学生想象和创新的能力,又为学生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语文教学拓展越开阔,内容越丰富,课堂就越充满情趣和活力。

生活小镜头

生活中的小镜头作文

生活的小镜头

作文小练笔

作文小练笔

作文小练笔

生活中的小镜头作文300字

作文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

生活中的小镜头作文1

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小镜头,作文练笔的万花筒[定稿].doc》
生活小镜头,作文练笔的万花筒[定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