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 庞国星主编 考试参考答案

2020-03-04 00:36: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钢在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形成的组织主要取决于钢的加热温度。 错误,取决于钢的冷却速度。

(2) 低碳钢与高碳钢工件为了便于切削加工,可预先进行球化退火。错误

(3) 钢的实际晶粒度主要取决于钢在加热后的冷却速度。 错误,取决于钢的加热温度。 (4) 过冷奥氏体冷却速度快,钢冷却后的硬度越高。错误,钢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含碳量。 (5)钢中合金元素越多,钢淬火后的硬度越高。错误,钢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含碳量。

(6)同一钢种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水淬比油淬的淬透性好,小件比大件的淬透性好。正确。 (7)钢经过淬火后是处于硬脆状态。正确

(8)冷却速度越快,马氏体的转变点Ms和Mf越低。正确。

(9)淬火钢回火后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回火后的冷却速度。错误,取决于回火温度。 (10)钢中的含碳量就等于马氏体的含碳量。错误

2、将含碳量为1.2%的两个试件,分别加热到760℃和900℃,保温时间相同,达到平衡状态后以大于临界冷速的速度快速冷却至室温。问:

(1)哪个温度的试件淬火后晶粒粗大。900℃粗大,处于完全奥氏体化区,对于过共析钢易造成晶粒粗大。

(2)哪个温度的试件淬火后未溶碳化物较少。900℃,处于完全奥氏体化区。

(3)哪个温度的试件淬火后马氏体的含碳量较多。900℃,处于完全奥氏体化区,奥氏体的含碳量即为马氏体含碳量。

(4)哪个温度的试件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多。900℃,奥氏体的含碳量越高,Ms和Mf就越低,残余奥氏体量就越多。

(5)哪个试件的淬火温度较为合理,为什么?760℃,处于部分奥氏体化区,加热组织为奥氏体+未溶碳化物(阻碍晶粒长大),晶粒细小。同时控制了奥氏体含碳量,也就控制了马氏体含碳量,降低了马氏体脆性。淬火组织:马氏体+未溶碳化物+残余奥氏体,保证了强度、硬度。

3、

将20钢和60钢同时加热到860℃,并保温相同的时间,问那种钢奥氏体晶粒粗大些? 20钢和60钢都属于亚共析钢,一般加热时要求完全奥氏体化,加热温度应在A3以上。依据铁碳相图,20钢含碳量低,A3点高,60钢,含碳量高,A3点低,因此,同样加热到860℃,并保温相同的时间,60钢过热度大,晶粒容易粗大。

5、

指出下列钢件正火的主要目的: 20钢齿轮, 45钢小轴, T12钢锉刀

20钢齿轮:20钢,含碳量低,硬度低,通过正火(空冷)使得珠光体片间距减小即形成索氏体或屈氏体,以提高硬度(HB200左右),满足切削加工的要求。

45钢小轴:45钢,含碳量适中,综合机械性能好,因此利用正火,即可作为最终热处理,满足小轴的使用要求。

T12钢锉刀:含碳量1.2%,若采用退火会产生网状渗碳体,一般采用正火,利用快冷(空冷),使得渗碳体网析出不完整,再配合球化退火,以彻底消除网状渗碳体。

8、45钢调质后的硬度为240HBS,若再进行200℃回火,硬度能否提高? 为什么? 该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硬度57HRC,若再进行高温回火,其硬度可否降低,为什么? 45钢调质后的硬度为240HBS,若再进行200℃回火,不能提高硬度。因为,回火温度越高,硬度下降越多,而调质工艺就是淬火+高温回火,碳化物已经析出,铁素体回复,硬度已经下降了,不能再升高。

该钢经淬火和低温回火后硬度57HRC,若再进行高温回火,硬度可以。因为,回火温度越高,硬度下降越多。该钢经低温回火,组织是回火马氏体,碳化物还未析出,存在过饱和,因此,可继续提高回火温度,使得硬度降低。这也是为何经低温回火处理的碳素工具钢,不能使用很高的切削速度的原因。高速切削,摩擦生热,切削温度高于低于回火温度后,就相当于继续回火。

9、T12钢经760℃加热后,按照图3-26所示的冷却方式进行冷却。问它们各获得何种组织?并比较它们的硬度。(图3-26:庞国星教材P70)

冷速1:相当于水冷,组织:马氏体+未溶碳化物+残余奥氏体,硬度:HRC60 冷速2:相当于油冷,组织:索氏体+未溶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硬度:不均匀。 冷速3:相当于炉冷,组织:索氏体+未溶碳化物(二次渗碳体)硬度:HRC20-30 冷速4:同冷速3。已经通过转变完成线,保温时间的延长,不影响组织,但可能晶粒粗大。

11、解释T12和20CrMnTi钢的淬硬性和淬透性之区别。

钢的淬硬性取决于钢的含碳量(马氏体含碳量),T12:含碳量1.2%,20CrMnTi钢含碳量0.2%,所以,T12钢的淬硬性高,即淬火后获得马氏体的最高硬度高。

钢的淬透性取决于C曲线的位置,20CrMnTi是合金钢,合金元素使得C曲线显著右移,因此易于淬成马氏体,淬透性好。

12、选择下列零件的热处理方法,并编写简明的工艺路线(各零件均选用锻造毛坯,且钢材具有足够淬透性)

(1)某汽车变速齿轮,要求齿面耐磨,心部强韧,材料选用20钢。 锻造→正火→机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

(2)某机床变速齿轮,要求齿面耐磨,心部强韧要求不高,选用45钢

锻造→完全退火→机加工→整体调质(淬火+高温回火)→齿面高频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磨齿)

(3)某车床主轴,要求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轴颈部分要求耐磨其硬度HRC50—55,其余部分硬度为HRC20—25,请选材,并选择热处理方法,简明的工艺路线。 选择45钢,

锻造→完全退火→机加工→轴整体调质→轴颈局部高频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磨削) 正火目的:提高含碳量,利于切削加工 调质目的: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淬火目的:获得马氏体,使表面达到硬度要求 回火目的:消除应力,稳定组织

13、用T12钢制造锉刀和用45钢制造较重要的螺栓,工艺路线均为: 锻造——热处理——机加工——热处理——精加工。对两工件: (1)

说明预备的工艺方法和作用

(2)

制订最终热处理的工艺规范(加热温度、冷却介质),并指出最终热处理的显微组织和大致硬度。 T12钢制造锉刀:

锻造——球化退火——机加工——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 球化退火:消除网状渗碳体,细化晶粒,便于切削加工。

淬火(760℃)+低温回火(200℃),水冷,回火马氏体,HRC60。 45钢制造较重要的螺栓:

锻造——完全退火——机加工——淬火+高温回火——精加工。 完全退火:细化晶粒、均匀组织,便于切削加工。

淬火(860℃)+低温回火(600℃),水冷,回火索氏体,HRC20-25。

*现象:Wc=0.4,Wcr=12的铬钢为共析钢,Wc=1.5,Wcr=12的铬钢为莱式体钢?

因为合金元素可以改变共析点S和E点的位置,如Cr使S和E点左移,这样,含碳量为亚共析钢成分的合金钢得到共析钢的组织,成为过,含碳量为过共析钢成分的合金钢得到莱氏体组织,成为莱式体钢。

1Cr13和Cr12钢中Cr的质量分数均大于11.7%,但1Cr13属于不锈钢,Cr12不属于不锈钢?

主要是含碳量和组织决定的,1Cr13含碳量很低,组织中碳化物含量很少,不锈耐腐蚀作用强,而Cr12含碳量很高,组织中含有大量的碳化物,不锈耐腐蚀作用弱

7、解释索氏体和回火索氏体,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的主要区别。 正火组织:索氏体S:属于细珠光体,其中渗碳体呈片状。

回火组织:淬火后高温回火,碳化物从过饱和F中析出,称为回火索氏体S回,呈粒状渗碳体,塑、韧性更好

淬火组织:马氏体:过饱和F 回火组织:淬火后低温回火,碳化物开始从M中析出,成为M回。保持高硬度,消除内应力,改善脆性。

三次高温回火的目的:可析出大量弥散部分分布的碳化物,产生二次硬化现象,使硬度和强度进一步提高

T10碳素钢:

1、预先热处理:退火或正火+球化退火

2、最终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

3、热处理后的组织M回或M回+颗粒碳化物

4、性能:高硬度、高强度、高耐磨性 其中正火目的:消除网状渗碳体Fe3CⅡ,为球化退火做准备 球化退火目的:球化Fe3CⅡ,降低硬度利于切削 淬火低温回火目的:得到所需要组织和性能,消除应力,稳定组织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复习总结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讲稿

机械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复习提纲整理

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考试重点

材料工程基础答案,考试必备

材料先进成型技术答案整理

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第三章答案(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答案

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DOC)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 庞国星主编 考试参考答案.doc》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 庞国星主编 考试参考答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