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2020-03-01 21:43: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在苦难中成长

——读《童年》有感

题记:生命匆匆的交错,它再短我也盛开过,生命如此的美好,有些苦一定要经历过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对于我来说童年会是我最宝贵的收藏。高尔基的《童年》应该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翻开书的第一页,他这样写道“给我的儿子”我想这也许是他想让儿子知道自己苦难的童年吧。

在沉痛的氛围中外祖母出现了,虽然阿廖沙(即高尔基)的父亲死了,但她的到来却使他重见光明,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带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在与外祖母接触的这一小段时间里,阿廖沙就下此断言,可见她的人格魅力之高。

但是,幸福相处的日子并不是很多,“一种浓厚的,色彩班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的生活,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奔流了。”那是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普通俄罗斯人的生活。在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中,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也真正拉开了帷幕。

这“一家子蠢货”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俩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连小孩也与他们一起热烈地参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蔼,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让他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丝丝的安慰。我喜欢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种特殊的亲和力,她有讲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么爱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两个大坏蛋,她也并没有请求外祖父怎样严厉得处罚他们。一个善良的人,又怎会喜欢在家里发生战争呢?面对外祖父毫无人情的打骂,她也是一忍再忍。

她可以说是为自己而活,也可以说是为别人而活。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之中,

她让我觉得是在为和平争取点什么,也许是宁静,也许是快乐,总让人捉摸不透。这大概就是因为她的善良,在为别人付出时,她已忘怀了自己。就像冰心《观舞记》所写的那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外祖母就像这个舞蹈者,在自我付出时,她忘怀了所有。

导读中说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同时也是最富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那献身科学事业的进步分子“好事情”就是最理性,但永远被人讨厌,熬到孤独尽头,直到人们心中醒悟,才能得到关爱的极富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在喜欢外祖母这个人物的同时我也喜欢“好事情”。虽然他叫好事情,但他一点也不好,为了他热衷的科学事业,他把房东的地板烧坏了,墙纸弄脏了,撕破了。

他一个人孤独得可怕。连快乐女房客的那只可爱的猫也不往他的膝盖上爬。原因就是他身上有股酸味(我想可能是他在研究某化学物发出的酸味留在了身上)。最可悲的是“最有人性”的外祖母也不去接近他,还叫阿廖沙不要老在他身边转。

是的,“好事情”他真的是可怜极了。由于贫穷,他只穿一些破衣服;为了事业,他几乎没有朋友。他知道没有人会喜欢他,还故意不让阿廖沙接近自己,他明知道阿廖沙可能会是他在这儿的好朋友,但为了阿廖沙的家人不骂他,“好事情”也只能自己承受孤独的折磨。因为他是外地人,一个亲人也没有。他总是憋着、憋着,“哪怕对一块石头,对一棵树,也想谈谈心”这是常人所无法想像的。不禁让我想到一些创造事业的人们,虽然他们挣了许多钱。但是由于繁忙,他们放弃了其它的一切,也失去了其它的一切。可每个人所追求的人生都是不同的。当有些人在追求生活美,欣赏日出日落,享受丝丝凉风,品味月下美酒时,而有些人却一心追求着自己的事业梦。对于“好事情”更可以说是一种精神与心灵共同追求的梦。物质生活只是人生的小小点缀,而因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更被他所喜爱。

读完书的最后一页,阿廖沙的童年也结束了,等待他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相比阿廖沙,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荡漾着快乐的回忆,只有真诚的相待与纯洁的爱来伴随着我们长大。这就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因为至少没有在我们的童年留下一丝玷污的痕迹,没有开启一扇不良的开端的大门。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父母宠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们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 往往我们总是抱怨现实的不满足,明明已经得到了,却还是觉得不够,好像永远都没有满足的时候。我也是如此,总以为钱财来的是那么的容易,以至于不懂得钱的来之不易,不懂得期间所付出的汗水与泪水。但是当我读过《童年》后,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生活不应该太奢侈,朴素最好。相比别人,我们或许是相对次一些,但是相对于那些正在受苦难的人们,我们便是富有的,不是吗?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那么,从现在开始,从这一秒开始,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杜绝浪费、奢侈与贪婪。真正的做一名正直不阿、节约的好青年,为我们以后的子孙所打算,为我们以后的人生所打算,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让阿廖沙来目睹这一切,目睹世间的美好与满足,也为了我们的将来„„

点评:写读后感要写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所读的书的内容作一些介绍,也就是让读者也分享你所读的书,听你讲讲书中的故事。二是要写出你读完书后的感想,你从书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有一些什么样的想法。这两方面的内容是缺一不可的,尤其是感想部分,这是你从书中所得到的精神营养,是非常宝贵的人生经验。读后感的文体应该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文章内容注意到了对

《童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描述,为后文自己感受的表达奠定了基础,写作思路清晰,在介绍高尔基的名作《童年》方面还是写得比较好的,整个书的故事脉络介绍得比较清楚,人物的个性特征也有一些简单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阿廖沙苦难童年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顽强生命的礼赞。高尔基在书中写了两类人物,一类是以外祖父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人,一类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通过这两类人的故事,高尔基写出了赤裸裸的人性,把人性中的善良与残暴、宽容与自私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对《童年》用心地读了,所以能准确地捕捉到原著的要旨,写下这篇内容充实的读后感。由阅读的具体内容引发感想,以现在孩子的优越条件与阿廖沙的生活作对比,写出自己的深切体会:学会珍惜,不再浪费;不怕困难,像阿廖沙一样,做一个开朗、正直,有顽强毅力的人。心得紧扣原文内容,由读书而发,而且能联系生活实际,基本上掌握了读后感的写法。总的来说,这篇作文的感想部分写得太薄弱了一些。《童年》作为世界性的名著,除了形象地表现了十八世纪俄罗斯下层社会的黑暗与落后以外,同时也表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人性的光辉,更说明了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即使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这一点恰恰在读后感是没有认识到的。

童年

童年

童年

童年

《童年

童年

童年

童年

童年

童年

《《童年》.doc》
《童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