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无处不在》教案

2020-03-02 14:52: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大修辞”的观念。

2.通过少量练习,引导学生把学过的修辞知识串联起来,进行系统的复习。 3.积累部份优美语句,学会修饰自己的文句。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这些被称为修辞格。修辞格仅仅众多修辞方式中的一种。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早就指出“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主要是为着情和意,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即:修辞就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从这个角度来讲,修辞无处不在。

二、修辞 1.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主要是从语音的调配上所进行的修辞活动,可以造成语音上的整齐与和谐,形成一种节奏回环往复的旋律美。常见的修辞格比如排比、反复、顶真、对偶,以及叠音词、联绵词的运用、古典诗词中的平仄相间、押韵等都属于此类。这一类的修辞活动主要见于诗歌和一些抒情性的散文中。

(1)从“语音修辞”的角度品味下面的诗歌。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分别搜集运用了排比、反复、顶真、对偶等修辞格的语句,或者运用了叠音词、联绵词的句子,或者古典诗词中的押韵句,并说说他们在语音、节奏、旋律上有什么特点。

2.词语修辞: “词语修辞”,着眼于词语的选择和搭配,类似于古人的“炼字”。 (1)平常的词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别样的表达效果。 A.例:月光如流水一样,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B.学生课外搜集类似的例子进行品味。

(2)词语之间超常规搭配 超常规搭配词语是创造性地使用词语的一种方法,通常是将与甲事物搭配的词语用到乙事物上。我们平常用的最多的是词语移用和异配。如《潮湿的心》、《欢乐的火焰》、《车子碾过一个世纪》等等。这些词语的搭配突破了常规的局限,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空间。

A.例: a.远处一页白帆,正慢慢慢慢吻过来。(何立伟《白色鸟》) .b.春天爬上了树梢(杜鹏程《保卫延安》) .c.红杏枝头春意闹 .d.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e.台湾闹“机瘟”,天灾还是人祸? ..f.城市“暗疮”亟待祛除 ..d.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鲁迅《社戏》) B.学生课外搜集类似的例子,相互交流。

(3)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通感、仿词、婉曲等,都是从词语选择的角度进行修辞的。

A.例: a.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已的天性的深浅。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学生搜集这样的例子,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3.语句修辞:即对所使用的关键句子或段落加以选择和锤炼。即炼句。 (1)整句和散句

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它主要指排比句和对偶句;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式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做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在散文、诗歌、唱词中应用广泛,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散句比较灵活,避免呆板,富于变化,生动感人。整句散句交错运用,则兼两者之长,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贯通。

(2)修辞格中的设问和反问

(3)学生搜集自认为精典的整句、散句、设问句和反问句,揣摩它们的表达效果。

一、选题反思

我选择这个课题,是因为修辞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高考中,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运用以及作文都涉及到修辞,所以我想把这一堂课上成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让学生学有所用,从此关注修辞。同时,在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修辞的学习更多地停留在辞格学习的狭小圈子里,这实在是一种遗憾。其实,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我们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都是在进行修辞活动,可以说“修辞无处不在”。 本课的设计采用的思路是:从语言的三个层面(语音、词语、句子),分别设计活动,把众多的修辞格和修辞手段串联起来,以达到知识的系统性。

学习目标设计好了,但是,真正开始备课时,第一次接触梳理探究课题,发现无从下手了,总想面面俱到,结果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哪一个都没有讲深、讲透。后来,我认真反思,决定整体梳理三大板块知识之后,着重探究语音修辞、词语修辞中的炼字、语句修辞中的语序调整,这样思路会更清晰一些,重点也会更加突出。

真正一节课下来,我的感受是,设计的内容倒是讲完了,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课堂容量不够,为了追求课堂效果,设计的题过于简单,体现不出深入浅出的教学理念,探究性不足。所以,如何将知识的系统梳理和进行实效性的探究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二、效果反思

第一次和陌生的学生接触,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是我始终关注的问题。备课中,我精心挑选了一些精彩的小故事,力求通过生动的情节和语言魅力吸引学生,征服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修辞也是无处不在,我发动大家找广告词、手机短信、歌词,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乐趣,进而借助于语文实践训练过程,要求学生甄别词语,开展写作的实践,实现对固有知识能力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教学过程的亮点应该是学生,是学生独特的体验、个性化的感悟以及表达交流过程中的思想交锋和相互促进。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苏小妹故事中的炼字题,并没有出现预想的亮点,学生未与文本发生情感共鸣,没能形成深刻的思想感悟,课堂氛围沉闷、凝滞。

究其原因,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对问题的整合和适当的引导,当学生茫然,感到无从入手的时候,我也慌了神,想不到用意象引导学生进入意境这一简单的引导方法,鉴赏的时间不少,但方法不够明晰,学生学习过之后,不一定能把握住炼字要领。

同时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说给残疾人的一段话,这是现场展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学以致用的时刻。当学生写出精彩的文段念给大家听的时候,为了赶时间,我没有给予其充分的评价,也没有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三、理念反思

一堂好课的衡量标准,重要的一点体现在学生主动参与与合作学习。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学习主体的过程,它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

在这一点处理上,我不敢大胆放手: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想法怎么办,应变跟不上怎么办,驾驭不了课堂怎么办,教学节奏乱了怎么办。其实究其原因,就是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在教学实践中,我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如果没有较强的基本教学能力,教学内容再科学,教学手段再先进,也无法产生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求自己必须尽快更新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知识,扎扎实实备好每一节课,安排好每一节随堂课,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注意每一个细节,让自己更快成长起来。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

修辞无处不在

修辞无处不在

《修辞无处不在》公开教案

修辞无处不在公开课教案

《修辞无处不在》公开教案

《修辞无处不在》学案

修辞无处不在_教学设计_教案

修辞无处不在教学设计

《修辞无处不在》教学设计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doc》
《修辞无处不在》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