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 教学反思

2020-03-03 05:46:3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刘庆慧

《圆的认识》这一课属于一节概念课,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力求让每位学生都去探究知识、发现规律,从而成为知识的探索者与创造者,在执教本节课时,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理念,具体表现在:

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圆入手。充分利用课件直观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内化。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圆对我们的作用,更能感受圆的美。

2、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究,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整节课我精心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画圆这一环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个体差异。“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怎样画圆?”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认知特点画圆,并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最终,得出最优画法。

3、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从圆的揭示,半径的探究到直径的发现,通过学生动手折一折,自然而然的引出固定的一点即圆心,那么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学生从观察和画圆的体验中有了各自的看法,在交流中生成讨论半径的需要,对半径的探究中,相信学生,合理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促进有效互动。

4、这节课,我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寻找和欣赏生活中的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美及无处不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5、课将结束时,我为学生创造了总结的机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帮助了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学习能力的养成,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这节课虽然上得较成功,但我仍在思索着这几点感悟:

1、感受:通过这次节课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不光学到知识,其动手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合作技能、综合实践应用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2、质疑:动手就体验了吗?数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强调体验过程,历经过程才能更深刻的领会。动手操作是体验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动手都能得到体验。怎样的动手才能有所体验,需要我继续努力,继续探索。

3、在自主学习中展开探究新知,掌握圆的知识特征。本节课的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观察、操作类比,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即突出了教学重点,又分散了教学难点,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4、本课通过古代墨子对圆的描述进一步彰显圆的文化内涵,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历史悠久萌发民族自豪感。最后,又回到生活中解释其中的奥秘,注重应用性再次让学生感受圆的独特魅力。

《圆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首先通过各种平面图形的观察揭示出“圆”,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操作、验证,从而了解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赵淑娟老师合理恰当地根据所学内容安排了学生的独立学习及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合作交流中巩固新知,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真正的做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既作为一个引导者,又作为一个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活动。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通过引导学生折、画、量、议、找„„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解放学生的脑、手、眼,让学生大胆地想、放开去说、随心地做,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的意识,创新的能力。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认识圆》教学反思[推荐]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 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 教学反思.doc》
圆的认识 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