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亭的困境

2020-03-03 09:48: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报刊亭的困境

文/江帆

不知道你还曾记得在大街小巷上树立的报刊亭,每逢经过的时候,上班族都会翻阅下今天的报纸,孩子们也会关注下想买的周刊有没有上新„„时间在消逝,报刊亭也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而有报刊亭带给我们的文化信息,都渐渐的被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等设备所取代,在晃荡的车上、拥挤的人群中、安静的候车室中,我们都不乏看到大家在聚精会神的盯着各类电子设备。而报刊亭这个曾经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景色和信息传递着也隐退了身影。

报刊亭生存困境主人另寻生机

曾几何时,上下班的途中,我们都会在报刊亭买上一份报纸、刊物来了解当下的时事和潮流,老年人也会买份报纸来消磨时光,这都是以前生活的写照。然而,社会文明的进步,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渐渐的被取代,据有关资料显示,仅从2008年到2012年底,全国共拆除了10468个邮政报刊亭,在近几年的时间,报刊亭的数量更是越发减少,读者不断流失,营业额也不断下降。邮政报刊亭正面临着生存窘境。

坐落在烈山大道军翔百货前的报刊亭是随州现在仅存几家中的其中一家,而在这里面的报刊亭早已看不见以前的身影,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干货和杂货占满了大部分的空间,只有零星的几份报纸在售卖,“我们这里早就不卖刊物了,现在还有几个人买报纸和刊物啊,大家都有手机、电脑,想看什么找不到,还会在你这里买报纸吗?”报刊亭的老板说。“以前生活没有现在这么先进还好,现在科技发达了,人们也不需要报纸刊物这些较为传统的载体就可以知晓天下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媒体渐渐的被新媒体替代,户外阅报栏、公交站牌、流动阅报栏等遍布生活,让传统媒体的报纸刊物稍显艰难,快速阅读的现代方式,让人们对报纸刊物的需求下降。“如果我们仅靠报纸刊物是完全不能维系生活的,更不用说每年的年租费还有电费,只有靠卖其它杂货才能勉强维持。”报刊亭的老板说。在交谈的期间,路过的市民都是前来购买饮料或者干货之类的,基本上没人前来购买报纸。

在随州,仅存的几家报刊亭的状态都差不多,在舜进大道的邮政报刊亭也都在卖手机,报纸也是仅仅是代卖而已,老板们都表示现在的报纸刊物销售量无法同以前相比,如果不靠其饮料,手机等其它的支撑,报刊亭估计早就支撑不下去了。

新媒体强势来袭倒逼报刊亭转型

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报刊亭逐渐的萧条,究其原因,新媒体的崛起是使得传统媒体的寒冬加剧。人们随着生活的需求,渐渐的开始习惯手机客户端的各大新闻网站浏览时事,也会通过微博微信等时下流行软件及时了解讯息。新媒体的出现,让更多的人依赖它的快速、可传递、可互动等接地气的优势,使得传统纸媒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

新媒体的强势出击,让传统媒体的生存岌岌可危。为了适应时代,他们也在不时的做着改变,与新媒体不同,报刊亭的生存环境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选址、人流量、交通状况、天气状况等都息息相关,而在随州,学校附近的报刊亭都变成了一家家的店面,他们都集中售卖杂志刊物,“我们的对象主要是学生,经营状况也还不错,一到上下学,学生就会前来购买喜欢的杂志刊物。”店铺老板说。相对于其它位置的报刊亭,学校周围的报刊亭状况较为可观,他们也主要以报刊为主,饮料等为辅,学生生活的方式和要求让他们对纸媒较为的依赖。

在数字出版的时代浪潮下,以经营传统媒体为主的报刊亭必然会收到冲击和影响,“为了更好的经营下去,我们报刊亭也在售卖公交卡和对其进行充值,可稍稍弥补报刊杂志销量的微利。”报刊亭的老板介绍说。“然而现在人们都趋向于新媒体,很少有人愿意到狭小的报刊亭进行挑选和购买,网上购买,电子阅读都会为他们节约不少的时间。”

虽然报刊亭的生存困难,但是仍然有其存在的文化意义,也有其存在的价值,报刊亭虽小,却不仅仅是人们所认为买报纸的,它也承载着城市文化的发展,满足着部分人的生活需求。我们是否就此让其消逝,成为时代的记忆,让它成为一道历史的风景。

报刊亭走向何方人们众说纷纭

报刊亭的身影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对于它是否能继续的生存在城市中,人们也众说纷纭。对于喜欢快捷阅读的80后、90后来说,他们更喜欢新媒体文化的传递,“现在我们这个年代的谁还看报纸啊,想看什么,想了解什么,直接上网什么都能知道,过去人们常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现在在家世界各地的事情都能第一时间知道,而且纸媒的传递速度相对来说太慢了,说还会去报刊亭购买报纸和杂志之类的。”90后的蒋小妹说。

当然,报刊亭也伴随着一些老年人的成长,对于不太会玩新科技的他们来说,报刊亭的存在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我们那个年代,上下班之前都会从报刊亭购买报纸杂志,了解新形势,然而,现在的报刊亭也越来越少,对于我们这些喜欢阅读报纸的老同志来说,更加偏爱报纸,也能在阅读报纸期间休闲打发时间,现在我也总会在大街小巷里找寻报刊亭的身影。”50后的黄爷爷无不感叹的说。

报刊亭的文化影响着几代人,它是城市文明的一扇窗口、书香社会的一个标志,蕴含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承载着一个城市市民老一辈的文化情感,我们也不可忽略它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所存在的意义。报刊亭的前路在何方,我们在等待历史的见证!

报刊亭申请报告

报刊亭买卖合同

报刊亭申请

报刊亭自查报告

报刊亭渠道开发

报刊亭广告合同

邮政报刊亭变身便民亭

报刊亭建设的实施方案

承揽加工安装报刊亭合同

宝塔路邮政报刊亭自查报告

《报刊亭的困境.doc》
报刊亭的困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