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专题报告总结

2020-03-01 18:17: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专题报告总结 大学生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主力军,是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政治素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更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目前90 后学生纷纷跨入大学校门,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上显现出来了新的特征,并且他们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过渡阶段,因此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群体的思想变化。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心理调研部应同学们的要求邀请本校思政部贾艳杰老师于2010年12月6号在四北二教室对2010级新生进行了一场以“优化心灵空间,加强身心和谐”为主题的报告。

贾老师从新生由高中进入大学的心理变化开始谈起,剖析了他们心理变化的原因并指明了将会因此产生的各种影响。由于90 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和家庭成长环境良好,他们的成长道路几乎非常顺利,大部分是在呵护和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这种成长经历,使他们心理非常脆弱,稍有不如意,就心灰意冷,甚至悲观厌世。同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家庭结构的变革,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经济意识、个人意识、闲散意识增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倾向突出。有些人进入大学后雄心勃发,激情高涨,信心倍增,实现了从高中到大学跨越的胜利与辉煌,看到了自己的才智、能力以及自己的与众不同,于是心灵的骏马又开始昂首奋蹄。如果说他们在不久前还只是一个单纯的为考上某大学而每天努力复习的高中生的话,那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变为一个志存高远、决心奋斗、再攀高峰、镇静从容、相对成熟的大学生了。这种变化如果能与大学的实际合拍,他们将扬帆破浪,一路高歌,直达理想的彼岸。这种变化如果与大学的实际脱节,那么他们将彷徨苦闷,甚至失望绝望,成为我们见惯不惯的又一批失败者。因此变化是必然的,但变化的最终结果却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会心满意足,久久地沉湎于自己的胜利与辉煌。他们认为自己的理想已经实现,目标已经达到,现在该松口气了,歇一下了,甚至该放纵一下自己了。于是自由散漫的行为开始出现,浪漫的情怀开始敞开,一种安于现状、应付学习、追求玩乐、热衷上网、忙于谈情说爱的生活状态开始出现。这种变化,有可能使他们仅仅获得一纸文凭,平庸地度过不该平庸的大学生活。当然也有可能使他们难以完成学业,最终成为被淘汰者。有些人惴惴不安地面对新的大学生活。由于大学人才济济,自己过去的优势往往不再,所以在新的竞争中,显得惶恐与焦虑不安。新的学习方式,新的人际环境,总使自己感到不适应。如果加上经济困难,或者某方面明显的不足,则会感到压力巨大。这一切变化,可能会使一些人由自尊走向自卑,或由过分的自卑发展为变态的自尊,或自暴自弃,或消极沉沦,成为明显的心理障碍患者。当然也可能使一些人在挑战中奋进,在危机中抗争,最终成为佼佼者。对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新认识出发,着眼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关心、理解、信任他们,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探索适合当代年轻人教育特点的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形成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新模式,教学内容不仅要反映时代性、思想性、科学性,还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不仅要进一步提高90后的计算机网络技能,还要进行90 后的网络道德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弱化90 后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邀请校内外优秀教师来校授课或开设讲座,多开展各种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尽量使所有同学都能有参加的机会。大学生成长的经历说明,社会实践是他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走上成材之路的重要途径。90后的学生所缺少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更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与70后、80后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个性更加独立,在独立思考与选择上,90后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接受的海量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对每样事物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他们自信张扬,充满激情。他们对个人的发展更有计划性。90后大学生意识到肩负的社会责任,他们很少有什么口号,而是更注重实际、实用,他们蔑视形式,不屑口号。这些都是90后大学生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显著特点。贾老师希望90后大学生通过在学校未来4年的学习,应该逐步使自己具备多种能力,以适应社会的未来需求。这些能力包括:逻辑思考能力、研究分析判断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外语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人际相处能力,以及跨领域的第二或第三专长,等等。实践智慧根源于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简而言之就是正义精神和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因此,90后大学生在走向社会、迈向成功之前,尤其需要具备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灵魂。

贾老师又从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同学们亲切指导和建议,时不时地在讲座过程中回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同学们都很认真的听取了贾老师的报告并深深地思考与反省,就一些个人问题向贾老师寻求帮助。这说明同学们对于与自身有关的事情还是相当关心的。

整个过程师生间有着良好的互动,座谈会的气氛很活跃。同学们热情高涨,对大学生活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对自身也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这次讲座消除了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种种疑惑,消除了一些新生思想及心理方面的隐患,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支招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全文)

大学新生适应

大一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新生适应讲稿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

大学新生生活适应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情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专题报告总结.doc》
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专题报告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