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娱乐化的理性审视

2020-03-03 09:26:0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电视娱乐化的理性审视

——以电视求职节目《非你莫属》为例

【摘要】:当前,电视娱乐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学者们对其的态度,以批判居多,认为电视已走向泛娱乐化,呈“三俗”现状。然而对于事物的认识不应仅从表面入手,而应深入事物的本质究其缘由。本文便是以一档大型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为例,对娱乐化内涵,电视特性和电视娱乐化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论述,理性审视了电视娱乐化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娱乐;电视;电视娱乐化

引言

随着电视的诞生,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曾经小范围的小众娱乐到如今线上线下的全民娱乐,通过电视来娱乐已成为现今人们娱乐的主要方式,电视娱乐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晰化。对于此种现象,大多学者们持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他们认为,当今的电视娱乐化风潮是大众传媒功能的走偏。娱乐自身所暗含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特性会使得人们远离崇高的理性追求,麻醉人的神经,使之处于虚幻的满足状态,狂欢式、低智化的娱乐使人越来越沉醉于表面浮夸的物欲享受,成为了真正的精神侏儒①。而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英国作家赫胥黎在他的《美丽新世界》中对未来充满了隐忧,认为我们的文化将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人们由于享受将失去思想自由,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对此,尼尔•波兹曼似乎有了共识。在《娱乐至死》中,他表示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使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②。从古至今,随着电视的蓬勃发展,对于电视娱乐化的争议也此起彼伏,一直未有确实的定论。

直观现今,“超女”风暴的席卷,为电视娱乐化的大举入侵揭开了序幕。一时间,“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一大堆相亲交友类节目开始粉墨登场,“非你莫属”、“职来职往”等求职节目也开始亮相荧屏,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娱乐狂潮,让众多学者诚惶诚恐,对此现象的影响、电视的发展忧心忡忡,电视

娱乐威胁论更是甚嚣尘上。在他们看来,电视娱乐节目形式上的浮夸炫目、手段上的嬉戏热闹、表现上的玩耍爆料解构了人们的审美取向,降低了人们的文化品位,消解了人文精神,加重了大众思维的理性倾向,弱化了电视文化知识的传承功能,挑战着我们的道德底线,使得电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逐渐谈化缺失乃至背道而驰③,在未来的某一天,电视媒体将毁于其自身的娱乐功能上,从而默然退出文化舞台。

然而,稍稍了解人类交流历史的人都知道,每一种思想的新工具的诞生都会达到某种平衡,有得必有失。而电视的娱乐化同样如此,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它的弊端,而忽视其可能具有的更大意义的益处。下文便以近期推出的一档大型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为例,在其因模仿《非诚勿扰》节目形式而备受质疑和争议的同时,对原本严肃的求职事件竟能搬上舞台,以一种娱乐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且受到较高评价的现象背后所存在的现实意义进行深入挖掘,以此提出自己对于电视娱乐化的一些浅析。

一、“娱乐化”内涵的透视

事实上,电视的“娱乐化”确有着泛滥的趋势,但学界对“娱乐化”的讨论 似乎也存在着泛滥的趋势。他们一度把“娱乐化”等同于“泛娱乐化”,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攻击与批斥,虚假、低俗、庸俗、媚俗、雷同、“性趣”化等等一系列的批判都是对其的描述。然而在下判断的同时,我们却应该对“娱乐化”的内涵有着本质、清晰的认识,才够力度去证明自己的论述。

“娱乐化”是由名词“娱乐”加上后缀“化”组成的一个动词,是形容媒体“某种性质或状态”的改变,其本身是不存在任何褒贬的。而“娱乐”一词本身有两个含义:一是使人快乐,二是快乐有趣的活动。无论哪种含义,它的终极目的都是让人感觉快乐。而人所感觉的快乐是根据个人有着不同的定义,于是娱乐便具有了个性化精神,它取决于每个人的动机、个人的心理状态以及人在进行传媒视听时的精神状态。而电视媒体的娱乐化之所以受到如此强烈的抨击,是因为各种以娱乐冠名的节目是从他们自己对娱乐的臆想和对市场的预见出发,用大量满足受众低层次精神需求的内容,把一个“成型”的娱乐呈现在受众面前,建构他们自己所谓的“娱乐”框架的④。一旦“试验”成功,他们便以为如此模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功能,于是各类相似的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眼前。

《非你莫属》便是借着《非诚勿扰》的“名声”乘势推出的。在《非诚勿扰》因女嘉宾的另类爱情、人生、价值观走红之后,《非你莫属》在充分了解当今社会职场竞争激烈的现状后,适时地推出,同样的现场布置,类似的节目环节想因移情作用以获得受众的亲睐。一开始遭受了很多有关同质化的批评,同时因为职场招聘具有严肃性,人们对其将如此严谨的事情搬上银幕就产生了诸多质疑。然而随着节目的陆续播出,尽管仍旧有人批判,但我却从中获得了不少乐趣与启迪。节目并不仅仅是从自身出来,而是真正站在应聘的角度出来,为其提供一份能真正上手的工作。同时节目中严肃与娱乐的完美结合、主持人的睿智幽默、嘉宾们的相互抬杠、选手们的自然情感流露一一让我印象深刻,快乐无穷。这就是娱乐,在为你提供资讯的同时,带给你快乐,如此简单,如此实在。

二、电视存在形态的造就

孙沛然先生在《影视文化导论》一书中说“电视是‘消遣第一的娱乐手段’, 而英国学者阿伯克龙比在《电视与社会》中也说:电视主要是一种娱乐媒体,在电视上亮相的一切都具有娱乐性。娱乐化是电视本位的回归,电视与娱乐天生就是一对,这是由电视本身的存在形式所决定的。电视视听兼备、声画并行,向我们呈现的图像,浅显、直白,选择的是人的眼睛,内容转瞬即逝,无法让人进行深入思考,满足了人们的视觉快感⑤。同时其固有的零碎化的片段组合与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众声喧哗、缺乏权威、刻意反对权威--是相同的,这便与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大众达成了某种默契,使其内容也倾向于大众化、通俗化⑥。

而另一方面,电视是一种公认的家用媒体,它给人们带来的是感觉上的轻松,而不是一味说教的沉重。它的内容也必定是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故而娱乐化走向是它的必然归宿。

职场招聘是每个人人生中都会经历的一件大事,如何在应聘方前有效地展现自己,如何清晰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及如何准确地定义自己的未来人生规划等等都是人们经常困扰的问题。《非你莫属》便是基于电视的特有属性,果断地将职场招聘这一极具严肃性的事件搬上银屏,通过行业达人与求职者之间的对话,反映当下最热点的行业话题,产生观点的碰撞,通过不同行业职位的人群,不同的思维与视角展示社会的本来面目,通过理性、客观、全面、真实的分析, 以直观、形象的表现方式向人们真实地展现了职场情况。同时,节目中请来的嘉

宾都是各企业的顶头上司,他们更多时候会从职业前景和职业生涯角度为求职者提供各种各样的解答和帮助。而电视前的受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将所获得有关职场的有意义的信息转化为自我认知与实际行动,时而把自己当做求职者对老板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时而又把自己当做老板对现场的求职者评头论足⑦。在这档电视节目中,电视媒体不仅展示了其作为一种新闻媒体所具有的引领社会向上的严肃一面(为受众提供真实具体的职场资讯),也表现了其作为一种娱乐媒体同大众亲和的一面(让受众内心产生某种共鸣)。

三、电视娱乐化的现实意义

技术的进步,使得大众传媒大大向前进了一步。而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其本身便是和大众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电视深入千家万户,以一种浅露的传播方式把审美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带给受众快乐,这便是电视娱乐化的具体表现。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对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生活节奏、压力也不断地加快增长,使得人们迫切需要娱乐来调剂生活,此时电视便成为他们的第一选择。然而一味地迎合大众低趣味的娱乐要求,则必然会导致电视的泛娱乐化,节目的“三俗”现象。而应该让娱乐回归文化愉悦大众的本位,拓实心灵书写的文化质感,填补价值缺失的人文精神⑧。故而,娱乐化与社会责任感的完美结合便是真正的电视娱乐化。

而在我觉得,电视节目《非你莫属》可说是真正回归了电视本位,在构建大众文化中承担起了引导者的责任。

1、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性

工作作为个体谋生的必要手段,一直是引发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特别是 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对于此类问题的关注,往往局限于新闻类或社会类节目的报道,娱乐类节目很少涉及。《非你莫属》则通过电视手段,以一种娱乐又不失严肃的方式还原真实的招聘过程,为广大求职者提供了展现自己,寻找就业机会的平台,体现出一档电视节目应有的社会敏感性。

2、节目主持人的倾向性与引导性

无论在现实中还是电视节目中的招聘过程中,求职者作为被动一方,与招聘

方始终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下,是弱势的一方。节目主持人作为沟通求职者与招聘者的纽带,需多站在求职者这一弱势群体一方⑨。《非你莫属》主持张绍刚就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他用幽默调侃的语言缓解了刚上场选手的紧张情绪,及时提醒选手在语言表述方面的不当之处,在招聘方面前也极力为求职者争取利益。同时也会注意对选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正确的纠正与引导。

3、去功利性的节目诉求

如同节目中波士团成员之一杜葵老板所说:“我们允许有差异,但每一个差异都应当有自己的价值。”节目最后留下的必定是真正有着工作需要又独具才能的求职者,对于一些只为在电视机前秀自己,增加曝光率以求成名的选手,张绍刚一律严词警告。如一次节目中,一位曾参加过《非诚勿扰》的海归来求职,通过一步步的环节,让我们觉得他仅仅是为搏出位而来秀自己,不禁为之气愤。而主持人在节目末尾就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严厉地批斥,并保证以后一定严格筛选选手,让我们看到了节目的本质诉求。

4、有人文关怀但不煽情

节目是以平民化的视角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不乏对弱势群体的关 注与关怀。如一次节目中来了为身体有残疾的求职者,在遭到公司无理解雇的悲痛后来到节目求职。一般情况下,节目都会上演一出大家看惯的煽情桥段,但节目中没有。主持人张绍刚反而一再提醒波士团成员,这不是慈善公益节目,而是一个求职找工作的平台,确有需要招此类员工的才可留下。如此严肃的一面,却让我们看到了理性与感性交织的光辉,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与支持。因为一时物质上的帮助并无法解决他们的长远困境,只有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

由此可知,电视娱乐化是对社会大众的真实回应。它为人们看见和想看见的事物提供了大量优越机会,也使得大众地位得以提升与实现。同时它也体现出对社会大众的一种真正尊重,是大众寻求解放的一次自救。

现代文明是一种以娱乐为中心的文明,人类正进入娱乐社会,娱乐是人类一种正常的精神生活。未来的社会也将会是“娱乐的社会”,它强调的是未来社会娱乐价值的提升和娱乐日益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而电视的发展趋势又会是怎样的呢?在我看来,其娱乐化倾向是必然趋势。而未来的娱乐化更注重的是大众化

与互动化,提倡的是在分享中创造价值,更为贴近大众生活,呈现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同时也更加注重精神享受与情感感受,以期通过更深层次、全方位的体验与融入,充分感受快乐的本质和内涵。而无论未来电视娱乐如何的发展,追求健康、良性的娱乐化方式,引导我国电视文化朝着更有序、更快乐、更有活力的方向迈进,是所有媒体人应始终不断探索的目标。

注释:

①④ 李咏健,张媛:《“传媒娱乐化”背后的“娱乐”》[J],新闻记者,2008,03.② [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③⑧ 岳海:《电视媒体“泛娱乐化”的防治》[M],视听纵横,2011,3.

⑤ 郑妍:《浅析当今电视的娱乐化倾向》[A],中共成都市党校学报,2006,9 ⑥ 陈佑荣:《论电视娱乐化本位》[J],当代传播,2006年,第三期.

⑦ 郝璇:《消费文化时代的“真人秀”节目》[J],电影评介,2011,4.

⑨ 聂艳艳:《由职场真人秀看此类节目社会属性的回归》[M],新闻世界,2011年,第9期.

重塑价值 审视娱乐

电视调查类节目的多维审视

国内电视娱乐综艺节目分析

娱乐综艺高雅化

电视问政的理性思考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理性审视

新闻娱乐化的利弊

新闻娱乐化现象提纲

城轨地铁类中职毕业生就业的理性审视

体育报道的娱乐化倾向

《电视娱乐化的理性审视.doc》
电视娱乐化的理性审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