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记趣》教案

2020-03-02 00:57: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幼时记趣》教案

主 备: 刘长英

备课时间:2014年9月24日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词典和教师指导,能初步读懂课文并能感情朗读,并掌握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体会作者丰富神奇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习重要的文言词句、了解一些语法现象。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中体现的童心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体会作者幼年时神奇的想象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流程:

一、交流展示

1.交流展示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交流展示过程中,如果发现错误或不准确之处,可以先让其他同学帮助订正;如果其他同学仍不能订正正确的话(如翻译句子),老师可以在翻译方法上作指导。 (2)请用“/”给句子划出恰当的停顿。

A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 使其/冲烟/飞鸣,

D作/青云白鹤观 E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F盖/一癞蛤蟆也

二、合作探究

这是本课时核心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在这部分中。学生课前自学中要求研讨的问题也未必都能很好地解决,所以可以要求学生先在小组讨论不会的,或把握不准的,然后再集体交流展示。

2.三个问题教学方法分述(小组合作探究):

(1)课文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情?作者是怎样安排文章的结构的? (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总分)

(2)讨论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有哪些,并找出文中能体现观察仔细的语句。 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3)文中所叙“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在文中什么地方能体会到? (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童心,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三、测评反馈

第 1 页

部分内容参考答案:

四、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测评反馈”。

第 2 页

七 幼时记趣 (教案)

7.幼时记趣 教案

《幼时记趣》教案3教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幼时记趣》教案

《幼时记趣》教案设计(推荐)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

幼时记趣教学案

幼时记趣教学反思

幼时记趣 比较阅读

《《幼时记趣》教案.doc》
《幼时记趣》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