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记叙文

2020-03-02 02:47: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 一 讲

----记叙文

一、记叙文文体知识

1.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2.记叙文的分类

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相应的各自特点。

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4.记叙的顺序

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

5.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

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线索;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的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来。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6.记叙的人称

第1页 /共 6页

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而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然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地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

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

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直接发表评论,点明记叙的意图,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办法,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抒情方法:有的直接抒情,有的在记叙描写中抒情。

8.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春天到来以后,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 昨天早晨,我在草地上做徒手操,安静在花树丛中,因为常常在花香中,她走得很,没有一点磕磕绊绊的感觉。

终于,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

安静是个细腻的女孩子。我们用眼睛看到浅绿深红的世界,安静用她的心来感受和理解。安静的面前,同样是一个层次浓淡有致的春天。我相信,她的没有视觉的世界,和我们一样丰富,甚至可能有比我们更丰富的地方。

安静极缓极缓地伸出她的手,在花香的引导下,她的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白蝴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神秘的灵性抓住。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安静细细地感觉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离,安静仰起头来,在用心灵张望。

安静的心上,此刻一定画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画过一道极其优美的飞行曲线。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自我的缤纷世界。安静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无言地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吴玉楼《触摸春天》,有删改)

1.从下面句子的括号里选出最恰当的词填到句子相应的横线上。

安静在花树丛中(A.穿梭B.穿行),因为常常在花香中(A.流连 B.徘徊),她走得很(A.顺畅B.平衡),没有一点磕磕绊绊的感觉。

2.除了在开头点明安静是个盲童之外,文章还有哪些描写反映出她是双目失明的?请举出两个例句,并加以分析。

3.“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离,安静仰起头来,在用心灵张望”,句中的“在用心灵”可否删去?为什么?

4.安静触摸春天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5.按照下面的提示,用简短的话说说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对春天:。

对弱小的生命(如蝴蝶):。

对人生:。

分析:

1.B

2.“在花香的引导下,她的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写的是嗅觉。“安静仰起头来,在用心灵张望。”写的是感觉。

3.不能删去,因为安静的眼睛看不见,只能用心灵去感受。(根据人物特点思考)

4.“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自我的缤纷世界。”(往往是文中议论性语句)

5.对春天无限热爱;对幼小生命十分爱护;对人生充满乐观。(对文中语言信息的理解)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阅读理解:

(一)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仙露琼浆:

(2)春红已谢:

2.对最后一段有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每一穗花”和“每一朵盛开的花”中的“每一穗”和“每一朵”不能互换。

B.这一段具体描写的对象是紫藤萝花。

C.“我凑上去,想摘一朵”既表现作者对紫藤萝花的喜爱之情,又为下文埋下伏笔。

D.这一段描写紫藤萝花的形态,没有抒情语句,作者感情比较含蓄。

3.文段从不同角度描写紫藤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首先从远处写,运用一个比喻句“像一条瀑布”,以此点题。

B.接着抓住其“色彩”来写——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泛着点点银光。

C.第二段写花的“繁盛”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D.最后作者着力写“花香”,表达作者喜爱之情。

(二)牵牛花

不管我的两间住室多么狭小,我还是喜欢在室内硬挤上几盆花木。只要我的眼睛接触到一点儿青葱碧绿的草木,精神就会为之一爽。不过,我养了多年山茶、白兰之类也算有名的花木,大多不成功;因为在我偶尔离家十天半月之后,回来时便多已枯敝不堪了。

无意中我种上了牵牛花,当然不把它当作一回事。可是它却一蔓繁花,满窗浓绿。一株牵牛一天可开花十几二十朵,一开就是几个月,天天如此,从不爽约。种养之法也简单不过,只要天天早晚不忘浇足两次清水就行了。它取之于人和自然的是这样少,而它报答人和自然的却是这样多,这不禁使我对它产生了一种尊敬之情。

牵牛花的确没有特别娇艳的姿色,但它的花形花色,都开朗明净,朴素大方,竟是别有一番风致。尤其是那白色的牵牛花,它的外形与心地都同样是那么的纯洁无瑕。

牵牛花总是迎着黎明开放,而在黄昏前萎谢。生命诚然短矣,但它却与光明同在。它为迎接光明而生,为送走黑暗而死。

但是,我发现有不少牵牛花的枝蔓以至主蔓,一经下垂几天之后就一定枯萎而死,决无例外。原来,它们都只能向阳、向上飞快地生长,万一它们因为没有附着之处而下垂时,几天后就一定自行枯萎。

我真的敬重起牵牛花来了,因为,它使我凛然地感到恐惧:啊,原来下垂就是倒退,倒退就是死亡呀!

1.作者在第一段中写养山茶、养白兰不成功的经历有什么用意?

2.文中写“我”对牵牛花的感情变化过程为————。

3.牵牛花的生长告诉我们一个基本规律,这个规律是

4.说说作者由牵牛花身上感悟出的人生意义。

(三)

马路旁的行人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满一周岁。

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但两条腿的小主人——小男孩儿想从马路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沿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决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孩儿又收回了跨出去的那一步,他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儿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而小孩儿的妈妈并没有伸出手去,只是微笑着鼓励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小脚又一次的踏上了人行道,另一只脚也费力地提到了空中,这回可真憋足了劲。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

终于两只脚都站到人行道上去了,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小胖脸同时绽开了笑容——了不起的胜利!

“好一个登山者!”胡子老爷爷幽默地说,他摸摸孩子的头,“一开头总是困难的,但现在总算对付过去了。乖孩子,祝你向新的高度进军!”

人生有多少个第一次啊!

1.文中的主人公是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儿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强烈”?试着从文中找出根据(写两处即可,用文中原话)

3.“这也许是孩子一生中拿下的第一个高地”一句中“第一个高地”具体指什么?

4.“人生会有多少第一次啊”这“第一次”指的是什么?

5.给短文选一个题目()

A.爬人行道B.小男孩C.第一次D.攀登

第一讲 写人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 第一讲教师用

室内设计第一讲

第一讲:自我介绍

教案 第一讲

第一讲教案

第一讲 开场锣鼓

作文第一讲

第一讲 导论

形式逻辑第一讲

《第一讲记叙文.doc》
第一讲记叙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