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读后感

2020-03-03 03:21: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复活读后感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斯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复活》读后感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最重要的作品,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是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深深震动了他,他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赎罪。《复活》显示了托尔斯泰“撕下一切假面具”的决心和彻底暴露旧世界的批判激情。小说对沙俄的法律、法庭、监狱,以及整个国家机器和官方教会,都给予了无情的抨击。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不仅使我对以上知识有了更多的理解,还使我对幼儿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想法与收获:

想法一:圈子

生活的圈子对一个人的思想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有着决定的作用,现在我们将其称之为“环境”。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马丝洛娃所生活的圈子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及思想,而当生活圈子发生变化之后,他们的生活方式及思想也就发生了变化。

孩子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要为孩子创设的生活圈子(亦即环境)就相当地重要,在孩子生活在比较理想的圈子中的同时,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不合适的生活方式及思想是有必要的。

想法二:生活

聂赫留朵夫如果没有接触那些贫下中农的生活,如果没有走进监狱,如果没有为马丝洛娃上诉而奔波,没有陪同一起去西伯利亚,难么,他思想的复活也就不可能;同样马丝洛娃如果没有聂赫留朵夫的始乱终弃,没有监狱生活,没有同那些政治犯一起生活,她思想的复活也不可能。

同样,孩子思想的转型、成熟同样需要经历生活,现在许多的生活都是无意经历的,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父母甚至社会还应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体验生活的机会,这些机会就应该是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健康成长。

想法三:耐心

作者写这部书也花去了整整十年,这十年作者本身思想他也在不断变化,这变化从聂赫留朵夫的复活,马丝洛娃的复活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可以看出。任何一位主人公的思想变化都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聂赫留朵夫为了求得马丝洛娃的原谅,付出了极大的耐心,做出了一件又一件实际的行动,尽管这中间有曲折,有矛盾,有彷徨,但他的耐心得到了回报:马丝洛娃和自己均得到了复活!

培养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对待孩子一样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通过家长与一批又一批的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多地成为社会有用的、思想健康的人才。

想法四:爱心

“人之初,性本善”, 聂赫留朵夫青年时就是一个对人民充满爱心,追求自由、平等的人。尽管在他从军后由于生活圈子的熏陶,使他与那些资产阶级贵族同流合污,但他的那颗爱心并没有泯灭。正因为他的爱心,感染了许多人,也换取了人民对他的爱,也换回了马丝洛娃对他的原谅。

同样,我们要培养充满爱心的孩子,首先自己要充满爱心:让自己充满对父母长辈的爱,对朋友的爱,对人民的爱,对孩子的爱„„“言教不如身教”,《木碗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让我们以自己充满爱心的行为来感染孩子吧!

《复活》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

复活 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doc》
复活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