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2020-03-02 23:45:0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五四爱国运动》集体备课

时间:2013.11.11第三节地点:文综高效课堂研究室

参加人员:漆志明 刘友鹏易爱荣吴喜民李慧毕小双中心发言人:毕小双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十一条”的严重影响;巴黎和会的概况、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口号、发展及结果;五四精神的内涵;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五四运动历史背景的有关材料的过程中,把握通过真实的历史细节探索历史真实面目的方法。

2、在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并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依据历史材料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五四运动的背景中,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国情,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逐步形成对国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学习,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也是当代青年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弘扬的精神。

【学习重点】 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

1、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怎样理解“五四精神”?

【学法指导】分小组讨论合作;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同时和学生交流: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会唱吗?有几个学生开始跟着歌曲唱了起来,继而会调动大部分人,气氛热烈。字幕在幻灯片上缓缓出现,最后定格。突出其中的一句歌词:“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二、导学预习

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

[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1、国际方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百度百科】及教材第二三段小字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设问]:袁世凯对于日本提出这样的“二十一”条作何反应?

[提示]:1915年5月9日这天,称帝心切的袁世凯除了对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其余内容竟然全部接受了。中国人把这一天作为国耻纪念日,称作“五九国耻”。通过“二十一”条,日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野心。

2、导火线

播放影视资料《我的1919》片断:中国外交团代表拒绝签字的片段。

【百度视频】

影片中中国外交官不畏强权,据理力争,拒绝签字,但是后来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被拒绝,和会要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给日本。消息传出来了,群情激愤。北洋政府来电要求代表在和约上签字。

[设问]:从中国外交的失败,你得出什么认识?

(学生开始看书,随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完毕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表看法。老师最后作结。)

[提示]: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面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80多年前的青年感到的是屈辱和愤怒,一场风暴即将来临,那就是五四运动。

设计说明:选择反映巴黎和会及五四运动事件的电影《我的1919》片断,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氛围,教师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置,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事件的缘由。

三.合作交流

(一)走进五四

1、【百度视频】

通过了解5月4日北京学生斗争场面,学生被带入了特定的历史氛围中,为社会各阶层的爱国情操所感动,为旧中国的艰难境地而深思。

老师趁机提出了问题:

【设问】1:学生、商人、工人、农民在当时的情况表现如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阶层广泛参与到运动中来呢?你有什么感想?

【设问2】:在斗争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鼓励学生设想除了课本上的口号外,还可以写些什么标语和口号出来?)

【设问3】:五四运动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请完成课本55页第一题)(给学生一定的探究讨论时间,倡导合作互动。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师生互动。)

2、老师归纳总结学生发言,指出:20世纪初的中国,伴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新思想的传播,更多的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了!这种民族意识直接体现为爱国。只要是有良知的中国人,面对这种被列强肆意欺辱的的现状,能不产生愤怒之情吗?能不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吗?在广大民众爱国的斗争下,最后的结果怎样?

【提示】:释放、罢免、拒签——初步胜利

(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尊严。

(这次拒签的意义是重大的,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第一次向列强说“不”,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二)感悟五四

1、意义

(1)一次伟大的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爱国运动。(性质)

[设问]:为什么这说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总结]:这场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运动先由青年学生发起,接着工人、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响应。他们组织集会、游行及举行罢工活动来抗议北洋政府的卖国行径和帝国主义列强无视的中国主权,斗争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2)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补充]:这里主要强调五四运动就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3)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设问]:从哪里可以体现它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呢?

[归纳]:运动前的中国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和学说。五四运动广泛传播了各种各样的学说和思想,如教材提到的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等等,其中马克思主义在运动之后渐渐成为主流,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

(4)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设问]: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伴随着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新的解放中国思想的出现

当然最基本的区别是领导阶级和革命的最终目标不同

[提示]: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五代,这股新的政治力量的出现,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带来了曙光。而且运动也促使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所以我们说中国革命从此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2、五四精神

引用“胡锦涛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图片归纳五四精神?

[提示]:爱国主义精神(主旋律);民主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八字概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四、巩固练习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五四运动的最主要贡献在于()

A、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B、促使中国人民新的觉醒

C、促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D、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3、下列各项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斗争目标是反帝反封建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D、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4、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五、课堂小结

20世纪初的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枷锁下民族、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巴黎和会中国人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失败后,终于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中国人开始觉醒了,他们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嘹亮口号,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五四运动的爆发不仅是中国人争取主权的表现,更是五四爱国运动 的体现。

教学反思:本课的内容非常重要,如何让大家快乐的学习,牢固地掌握知识一直

是我努力的方向。这节课学生很感兴趣,参与度也较高。但是还有一

些小细节需要注意,以便更好指导以后的教学。

教师发言

漆志明 :该课较难讲,背景复杂,与世界史相连,需要交代国际背景。

刘友鹏 :基本按照教学五环节展开,思路清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

兴趣,还可以采用PK形式增强气氛。

易爱荣:在讲五四经过时,适当交代下两个不同时间的转换过程,有利于学生

更好的理解。

吴喜民:问题尽量小,逐层深入,设计问题较有层次。

李慧:训练量适中,问题设置较合理。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doc》
五四运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