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发展简介

2020-03-01 19:16: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中国新诗回眸

新诗定义:中国新诗是“五四”运动中形成的,以白话文为基础,结合外来的诗体模式,并对旧体诗有所吸收的诗歌形式。

一、初期白话诗派: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冰心(五四运动前后) 1915—1916年胡适就开始白话诗的写作,他主张“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这一口号在当年如雷鸣谷应,云流景行,得到广大进步文化界的热烈反响。白话诗很快流行开来,出现了形式风格多样化,而统一于白话的“初期白话诗派”。

胡适——新诗最早的开拓者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10年留学美国,成为哲学家杜威的学生,回国任北大教授,五四中提倡文学改良,颇有影响。后任驻美大使,1962年在台湾病逝。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胡适文存》等著作。《尝试集》是最早的新诗集。

小诗 开的花还不多 且把这一树嫩黄的新叶

当作花看罢

鉴赏:在这个开风气的时代,先驱者的努力,即便不那么成熟,也自有其价值存在。

刘半农——强调时代精神

情歌(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起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看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

1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鉴赏:此诗采用歌谣及比兴手法,表现了对故乡和祖国的思念。

沈尹默——个性的复苏

月夜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地站着/却没有靠着。

鉴赏:面对当时的人世,诗人追求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冰心——爱的哲学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州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人学任教。1919年开始发表小说,模仿泰戈尔的《飞鸟集》出版了《繁星》、《春水》(1923),散文集《寄小读者》(1926)等。

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一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合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鉴赏: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富余易于空洞,但作者托物寄情,显得生动具体。

二、自由诗派郭沫若、戴望舒、湖畔四诗人(二十年代) 初期白话诗派尚处于开创阶段,致力于旧诗的否定。1921年以郭沫若为首的诗人们以创造、战斗为口号的创造社的成立奠定了现实与浪漫主意的新诗传统。

郭沫若——激情的迸发

郭沫若(1882一1978)。原名开贞,别号鼎堂,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6年开始白话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反映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此外还著有诗集《星空》(1923)、《瓶》(1925)、

2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前茅》(1928)等,戏剧代表作有《屈原》、《虎符》等。新诗集《女神》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第一本新诗集。代表作:《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炉中媒》、《晨安》、《地球,我的母亲》等。

《女神之再生》节选 太阳虽还在远方, 太阳虽还在远方, 海水中早听看晨钟在响 丁当!丁当!丁当! 鉴赏: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消风明月,涓涓流泉。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鉴赏:这首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隐喻了自己长久和积蓄心中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戴望舒——雨巷诗人

《雨巷》内容略

3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鉴赏: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姑娘在更深的意义上看是诗人的理想。全诗重在暗示和象征,充满悲剧情调,虽隐蔽、朦胧,但并不神秘。

湖畔四诗人——开情诗之先河

(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冯雪峰),四人在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他们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封建精神的鼓职下组成“湖畔诗社”大胆的歌唱生活和爱情。

山里的小诗 冯雪峰

鸟儿出山去的时候, 我以一片花瓣放在它嘴里, 告诉那住在谷口的女郎, 说山里的花已经开了。

鉴赏:全诗无一情字,却字字皆情。

三、新月诗派(20—30年代) 新诗以口语入诗,且取得显著成绩,是必须肯定的,不过诗终须讲究节奏韵律,怎样在口语中提炼出诗的语言,似还没有来得及着意探求,以致不免过分直白松散。针对这种情况,闻一多在1926年发表《诗的格律》一文,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更以自己的创作来印证,得到徐志摩、朱湘、陈梦家诸诗人的应和,迅速形成了以讲求格律为标志的流派,格律诗派,也就是新月诗派。代表人物:徐志摩、朱湘、冯至、闻一多。

徐志摩——飞去的诗人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县人。1918年赴美留学,1921年转入英国剑桥大学,同年开始写诗。1922年回国,次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补”,并与闻一多、朱湘等诗人倡导“格律诗”写作,成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

生前出版有诗集《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死后由陈梦家编辑出版《云游集》。徐志摩的诗,以轻盈飘逸、潇洒灵动著称。朱自清形容他的诗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代表作:《再别康桥》、《沙扬娜拉》

《再别康桥》内容略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4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沙扬娜拉! 鉴赏:这是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写于1924年作者随印度诗人泰戈尔访日期间写成,是赠别抒情诗中的绝唱。

朱湘——东方的静的美丽

朱湘(1904—1933),安徽人,192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赴美留学。1929年回国,在安徽大学任外文系主任,1932年因与校方不和,愤然辞职,此后贫困交加,1933年12月5日投长江自杀。著有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等。朱湘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之一。他注重诗的形式,讲究音韵格律与“文字的典则”,诗作有鲜明的音乐感。

采莲曲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拍紧,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姿,/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溪中,采莲,/耳鬓边晕着微红。/风定,风生,/风飔荡漾着歌声。//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花芳,衣香,/消溶入一处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鉴赏:本诗以精新幽婉的风格,描绘了“江南可采莲”的优美情境,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它的音乐美。

闻一多——忧国忧民的诗人

代表作:《也许》、《七子之歌》、《死水》、《一句话》

也许(葬歌) 也许你真的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也许阳光拨了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也许你听这蝗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就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地飞。

鉴赏:本诗体现了对爱女夭亡的悲伤及对当时社会的愤恨。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名,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冯至——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5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冯至(1905一1993),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外文系,大学时代开始写诗,著有《昨日之瞅》(1927年)、《北游及其他》(1929),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抗战之后执教西南人。1941年创作了27首十四行诗,迎来了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十四行集》也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集之一。冯至对新诗的贡献之一是他的叙事诗创作。中国古典诗歌历来缺乏叙事传统,在这种背景下,冯至的尝试就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追求。他在20年代创作的几首叙事诗,如《帷幔》、《蚕马》等被朱自清誉为“堪称独步”。

蚕马

当着那天边才染了春霞,/当着那溪旁开遍了红花,/当着我痴情化成了火焰,/我便悄悄地走在她的窗前。/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初眠,/您的情怀可曾觉得疲倦?/只要您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那么、不必探出窗儿来问我:‚你是谁?‛

在那时,年代真荒远,/路上少行车,水上不见船,一一/在那荒远昏黄的里边,/给了我多少苍凉的伤感,/是一个可怜的少女,/没有母亲,慈父又远离,/临行的口才侯嘱咐她,/‚好好地看护着这田园数亩!‛/院中一匹白色的骏马,/慈父眼望着女儿,手指着它,一一/‚它会驯良的为你耕作,/它是你忠实的伴侣!‛/女儿不懂得什么是别离,/不知慈父住天涯,还是海际?/依旧是风风雨雨地,/可是田园呀,一天比一天荒寂! ‚父亲呀,你几时才能够归来?/来日呀,真是汪洋的大海,一一/马,你可能渡我到海的那边,/去寻找父亲的笑脸?‛/她倦倦地望着衰花枯叶,/轻执着骏马的鬣毛,/‚如果有一个亲爱的青年,/他必定肯为我走遍天边!‛

她的心内蒙蒙想,/浮尘中浮着将落的夕阳,/不由得有一个含笑的青年,/在她的面前荡漾一一/忽地一声响亮的嘶鸣,/悚悚地将她的痴魂惊醒,/骏马已经投入了平荒的远景,/同时也消逝了。她面前的幻想! 当着那温温的柳絮成团,/当着那彩色的蝴蝶翩翩,/当着我的心中正燃着火焰,/我便悄悄地走在她的窗前。/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安眠,/您的情怀可曾觉得疲倦?/只要你听得我的歌声落了泪,/那么不必探出窗儿来问我:‚你是谁?‛

荆刺生遍了她的田园,/烦闷占据了她的日夜,/在她那孤孤单单的窗前,/只有些喳喳的麻雀。一日又傍着窗儿发呆,/路上远远地起了尘埃一一

(她早已不作这个梦了,/这个梦早巳在她的梦外!) 现在呀,远远起了尘埃/骏马寻着慈父归来!/父骑在骏马的背上,/马的嘶鸣变作了和谐的歌唱。/父吻着女儿的鬓边,/女拂着慈父的征尘;/马却跪在她的身边,止不住汗水淋淋。

父像是宁静的大海,/她正如莹晶的皎月、/月投入海的深怀,/净化了这枯闷了的世界!?只是马跪在她的床畔,/整夜地涕泗涟涟,/目光仿佛明灯两盏一一/‚姑娘啊,我为你走遍了天边!‛/她拍着马头向它说,/‚快快地去到田园工作!/你不要这样的癫痴,/提防着父亲要杀掉了你。‛/它一些儿鲜草也不咽,/半瓢儿清水也不饮,/不是向着她的面庞长叹,便是昏昏在她的身边睡寝。

6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当着凋落了黄色的靡芜,/当着那黑衣燕子呶呶,/当着我的怀中还燃着余焰,/我便悄悄地走在她的窗前。/我说,姑娘啊,蚕儿正在织茧,/你的情怀可曾觉得疲倦?/只要您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那么不必探出窗来问我‚你是谁?’’

黑夜里,空空旷旷地,/窗外是狂风暴雨;/壁上是挂着一件马皮,/是她唯一的伴侣!/‚慈爱的父亲,/雷霹雳,电光芒一一/丢下了你的女孩儿,/又是恐惧,又是凄凉。‛/‚亲爱的姑娘,/您不要凄凉,不要恐惧!/我愿生生世世保护着,/保护着您千金玉体!‛马皮里发出沉重的语声,/她的心儿怦怦,发儿悚悚,/电光射透了她的全身,/皮又随着雷声闪动。/依着风声哀诉,/伴看丙滴悲啼!/‚我生生世世保护您,/只要您好好地睡去刹那间是个青年的幻影,刹那间是那骏马的狂奔,/在那大地将要崩颓的一瞬,/马皮紧紧裹住了她的全身! 姑娘啊。我的歌儿还未唱完,/无奈呀,我的琴弦已断;/我惴惴地坐在您的窗前,/再续上那最后的一段一一

一霎时风雨都停住,/皓月收束了雷同电;/马皮裹住了她的身儿,/月光中化作了雪白的丝蚕。

一九二五年初夏

鉴赏:冯至不仅抒情诗写得颇具特色,而且叙事诗也“堪称独步”(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序》。他在二十年代创作的叙事诗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题材皆取自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这是因为他早年在北京大学德文系学习,接受了德国的民谣的影响。其二是所描写的皆为凄婉动人的爱情悲剧,反映了“五四”之后广大青年对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愿望和渴求。在叙事诗中,诗人一般不作白我感情的直接抒发,而是在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过程中表露自己的感情倾向和审美理想。

四、左联诗歌统一战线(三十年代) 何其芳——从精致的感伤到青春的颂歌

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却终日流连于散文和诗歌创作中,著有散文集《画梦录》、诗集《预言》、并与卞之琳、李文田合著诗集《汉园集》。1938年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建国后长期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之职。

花环

——放在一个小坟上

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你梦过绿藤缘进你窗里,/金色的小花坠落到你发上,/你为檐雨说出的故事感动,/你爱寂寞,寂寞的星光。/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泪,/常流着没有名字的悲伤,/你有美丽的使你忧愁的日子,/你有更美丽的夭亡。

卞之琳——暗示中的哲理

7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卞之琳(1910—),江苏海门人。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第二年开始写诗,著有诗集《渔目集》(1935)以及《汉园集》(1936,与何其芳、李文田合著),是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中的代表诗人之一。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鉴赏:本诗在意象层面具有一种古典主义的幻美特征,表达了相对主义观念或人生的互相装饰性。

臧克家——泥土诗人

臧克家(1905—),山东诸城人。18岁以前生活在农村,1923年入山东省第一师范学校并开始写诗,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著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以“泥土诗人”而著称。代表作:《老马》、《罪恶的黑手》

难民(节选) 日头堕到鸟巢里,黄昏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

三代

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地上流汗;/爷爷,在土里葬埋。

鉴赏:本诗质朴、简洁,表达了对旧社会农比的深切同情。内容上可以理解为空间的并列或时间的延续。

艾青——土地的歌者

艾青(1910—1996),著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考入国立西湖艺术院绘画系学习,1929年春赴法国巴黎勤工俭学,1932年回国,同年7月因参加左翼美术运动而被捕入狱,在狱中创作了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抗战初期辗转西北和西南,1941年赴延安。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黎明的通知》等。

代表作:《大堰河——我和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黎明的通知》等。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我被暴风雨所打击着土地,这永远

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

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鉴赏:“土地”构成了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其中凝聚着对祖国和大地母亲的深深的爱,也凝聚着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田间——抗战的诗人

8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代表作:《给战斗者》、《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隶!‛

五、抗日诗人统一战线(四十年代) 卢沟桥头一声炮响,中国人民抗日的狂飙爆发了。而诗人们在民族危亡时刻,一个个挺身而出,没有了老中青的区别,也没有了派系和艺术倾向的划分,当时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成了诗歌的主流。

“象征派”、“新月派”、“现代派”以及躲在象牙塔之中的“汉园”诗人,也从“风月”中走向了现实。卞之琳不再“站在桥上看风景”,而到了西北战区,写下了《慰劳信集》;何其芳从“画梦”里走出,投向战斗的队列中,开始了一个完全崭新而质朴真诚的人生,在《夜歌》里歌唱“生活是多么广阔!”;戴望舒收起了彷徨《寸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更不用说田间擂响着更响亮的鼓点从华北奔赴华北战场:艾青高擎着《火把》穿过《复活的土地》走向延安:由胡风经营,以田间、艾青奠基的“七月派”(它正是为了不忘“七·七事变”而命名的),则覆盖了全中国。的确是“斗争养育了文学”,从这斗争里面成长的文学,又反转来养育了这个斗争(胡风《七月·代致辞》)。李季:代表作《王贵与李香香》——采用民歌形式

六、建国后到七十年代中期

1.贺敬之代表作:《回延安》、《桂林山水歌》 2.郭小川代表作:《乡村大道》、《甘蔗林——青纱帐》、《秋歌》

七、A.新诗潮——朦胧诗派(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代表诗人:舒婷、顾城、北岛

70年代末80年代初,平静的中国诗坛发生了倾斜和断裂。一群名不见经传青年, 带着“*”中心上的累累伤痕,带着与黑暗动荡的过毫不妥协的决绝情绪,带着刚刚复苏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被遏制多年的人道主义思潮,带着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使命感,在赞扬与诅咒交加、掌声与嘘声并起、鲜花与臭鸡蛋同时抛来的情况下走上了诗坛。他们的诗一反过去的直白议论与抒情,着意将生活的秘密溶解在意象中,将深挚而多层次的情感寄寓在冷隽的暗示与象征中,不再按现实时空秩序,而是按诗人情感的流向和想象的逻辑来重新安排世界。诗中的意象不再是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射,而是经过诗人心灵世界的过滤与改造,有所模糊,商所变形。于是“朦胧诗”这一带有戏谑与调侃色彩的非正式的名称之内,风靡一时,占尽风骚,对整个诗坛,尤其是对青年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舒婷——“朦胧诗”的代表

9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泉州人。1977年开始发表诗作,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代表作《致橡树》和《会唱歌的鸢尾花》、《神女峰》。

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鉴赏:这是一首爱情诗,但它的内涵却己超出一己爱情感受,成为历经十年浩劫的中国女性关于爱情理想和人格理想的宣言。也表明人格启蒙到80年代初期仍是中国社会尚未完成的艰巨使命。

顾城——童话诗人

顾城,上海市人,1956年生于北京。“*”期间随家下放,后开始写作。1993年在新西兰激流岛自杀。代表作《生命幻想曲》、《一代人》、《回归》。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鉴赏:历经黑暗后对光明的顽强渴望与执著追求,成为一种时代象征。

远和近

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回归

不要睡去/不要,亲爱的,路还很长/不要靠近森林的诱惑/不要失掉希望/请用冰凉的雪水/把地址写在手上/或是靠在我的肩膀/度过朦胧的晨光/撩开透明的暴风雨/我们就会到达家乡/一片圆形的绿地/铺在古塔近旁/我将在那儿/守护着你疲倦的梦想/赶开一群群黑夜/只留下铜鼓和太阳/在古塔的另一边/有许多细小的海浪/悄悄爬上沙岸/收集着颤动的音响……

鉴赏:“旅途”和“回归”是人生道路和追求的隐喻,并表现了理想和爱情作为人生精神力量之源的永恒价值。

北岛——新诗潮的领袖

北岛(1949—),原名赵振开,北京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四中,次年成为建筑工人。1978年底创办《今天》杂志(1978—1981),使《今天》成为“新诗潮”运动的核心园地,创作的作品奠定了自己新诗潮的领袖地位,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其诗作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著有《太阳城札记》、《北岛顾城诗选》、《北岛诗选》。

B.第一代诗人艾青《光的赞歌》(节选)、穆旦

暴风雨中的雷情别响/乌云深处的闪山特别亮/只行通过漫长的黑夜/才能喷涌

10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出火红的太阳

C.第二代诗人公刘、流沙河

公刘——沉雄的风格

既然历史在这里沉思/我为什么不沉思这段历史

流沙河——刚健的风格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生。四川省金堂县人。50年代任《川西日报》副刊编辑,开始陆续发表小说和诗歌。1956年利别人一起创办《星星》诗刊,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后平反。代表作《故园六咏》、《就是那一只蟋蟀》

故园六咏(选一) 我家/荒园有谁踩!点点斑斑,小路起青苔。/金风派遣落叶,/飘到窗前,纷纷催债。/失学的娇女牧鹅归,/苦命的乘儿摘野菜/檐下坐贤妻/一针一线为我补破鞋,/秋花红艳无心赏/贫贱夫妻百事哀。

D.食指(1948——),原名郭路生,青少年时期生活于北京。15岁开始写诗,1968年底赴山西插队,1972年在部队时患精神分裂症,1978年重新开始写诗。著有《相信未来)、(1968)、《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1993)等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吧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撑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我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一一/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痛苦,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相信生命。

八、台湾诗人

余光中(1928——),台湾诗坛著述最丰的一位学者型诗人,生于南京,1948年入厦门大学外文系,开始发表诗作,次年转入台湾大学外文系,逐渐成为台湾诗坛

11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的重要诗人。著有《莲的联想》、《白玉苦瓜》等十几部诗集。代表作《乡愁》。

寻李白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马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细细地苦吟/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连太大都寻不到你/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一一而今,果然你失了踪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扣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于放夜郎毋乃太难堪/至今成迹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不如归去归那个故乡?/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一回头囚窗下竞已白头/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而无论出门向西笑,向西哭/长安都早已陷落/这二十四万里的归程/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湎招鹤/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接你回传说里去

母难日(节选) 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合晓得,我说也没用/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哭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我都晓得,我都记得

席慕容(1943——),台湾女诗人,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大江河的意思)。

孩童时随家飘落台湾,先后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和西班牙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十多岁即开始写诗,1981年以诗集《七里香》—举成名,“造成校园的骚动与销售热潮”,次年又推山《无怨的青春》,并著有《诗画》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古相思曲

一一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暮与朝。一一古乐府

在那样古老的岁月里/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还是说今夜是我/就是那个女子

12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就是几千年来弹着箜篌等待着的/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就是在莺花烂漫时磋跎着哭泣着的/那同一个人

那么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在开满了玉兰的树下曾有过/多少次的别离/而在这温暖的春夜里啊/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古相思曲。

九、新生代(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 1.海子(1946-1989),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开始写诗,先后自印诗集《河流》、《传说》、《但是水,水》、《麦地之瓮》(与西川合印),另有长诗《土地》(诗剧)、《太阳》、《弑》等。1989年3月26日于山海关卧轨自杀,留下将近200万字的遗稿,死后由友人编辑出版《土地》、《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海子是以短暂的创作生涯“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有位诗人曾这样评价:海子的存在“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所谓对“过去”的影响,意谓海子的诗作深刻地影响了既往的诗歌历史的风貌和格局。“麦地”和“麦子”是海子以及他的诗友骆一禾的诗中屡屡出现的意象。正因如此,青海诗人燎原把海子和骆一禾称为“孪生的麦地之子”。

五月的麦地

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东方,南方,北方和西方/麦地里的四兄弟,好兄弟/回顾往昔/背诵各自的诗歌/要在麦地里拥抱

有时我孤独一人坐下/在五月的麦地梦想众兄弟/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滩/黄昏常存弧形的天空/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没有了眼睛也没有了嘴唇

2.汪国真

如果

如果你是大河/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平地//如果你是春天/何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叹息//如果你是种子/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我知道

欢乐是人生的驿站/痛苦是生命的航程/我知道/当你心绪沉重的时候/最好的礼物/是送你一片宁静的天空//你会迷惘/也会清醒/当夜幕低落的时候/你会感受到/有一双温暖的眼睛//我知道/当你拭干面颊上的泪水/你会灿然一笑/那时,我会轻轻对你说/走吧,你看/槐花正香,月色正明

山高路远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不论激越/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3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4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名家赏析:

‚从明天起‛表示时间上的断裂,和过去、现在形成间隔,似乎意味着姿态和目光的转移;‚从明天起‛,语气的断然,像一个单纯的少年在下决心:‚从明天起,我要如何如何……‛然而诗人已选择了的理性自觉的心灵探索无法轻松地中断。

‚做一个幸福的人‛,作为一个具有自主自为能力的人,诗人自然有选择生活的自由,他可以选择去感受‚幸福‛。这里的‚幸福‛被限定在日常生活的意义范围内,主要指向满足日常欲望(物质的以及情感的)、享受世俗快乐,例如‚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与亲人通信,等等。可以在‚关心粮食和蔬菜‛的过程中,感受日常生活本身包含的享受物质快乐、使人休闲放松的内容,欲望的满足具有接近幸福感的可能。从诗句表层含义看,似乎诗人正走出自我的心灵重轭,试图理解、接受、融入‚每一个人‛所能理解的‚幸福‛之中;但同时又矛盾重重。在诗人心目中,这种‚幸福‛更多是一种被体验的过程,它距离诗人苦苦追寻的理想境界仍很遥远——‚幸福‛在这里仍然是一个等同于世俗快乐的、在‚尘世‛中被追寻的东西(过程)。‚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祖国,或以梦为马》)的诗人不会停留、满足于此。这一点在第三章中得到明示。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告诉‛意味着沟通,和人们交流、讨论关于幸福的感受和体验,没有了‚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舒婷《致橡树》)的清高和孤傲;‚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精炼地表述了一种体验: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幸福‛,往往是在一瞬间,如同闪电一般的短暂;而就在‚幸福‛的那个瞬间,那种感受是如同闪电般的直击心灵,带来巨大的冲击。

这样的激情甚至引发了诗人要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的浪漫想象与冲动,显示了一种‚走近‛、‚亲近‛的姿态。‚在海子看来,由于现代文明的畸形,人们无论是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他们关乎历史的记忆的情境中,都日益丧失了对生命作为一种奇迹的感受能力。所以,他认为自己有责任通过诗歌来帮助我们恢复对生命的感受力。洋溢在海子的抒情诗中的种种奇妙而热烈的情感,都与这种审美判断有关。‛(臧棣《向神话致意》)。因而,这种亲近,更多是在与自我生命的内在意识对话,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关心的仍是抽象的命题(这些抽象的命题和思考同样普遍存在于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观念的表述中),具有形而上的指向和自赋的使命感和神圣感,在表面的亲近中透着本真的孤绝。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想象自己有这样一个既可以喂马劈柴关心粮食蔬菜的房子(在现实生活——尘世中的位臵),又有一个超离生活之外,眺望大海(超越尘世的理想彼岸)的姿态和空间。也许,就像他喜爱的梭罗,在瓦尔

15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登湖畔拥有的那座木屋。这句话在诗的首章末尾出现,表达了既能融入尘世的日常幸福,又保持作形而上之观照和思考的愿望;但在第三章末尾,同样的句子,加了‚我只愿‛这一表示祈使的词语,却表达了另外一种选择,面朝大海,同时就是背对尘世,他将‚在尘世获得幸福‛的祝福赠予‚陌生人‛(或者说是‚每一个人‛),自己还是坚守自我的空间和姿态。

‚春天‛,‚春暖花开‛都是诗人对‚幸福‛生活的想象之境;‚春天‛带来‚光明的景色‛,这是渴望‚复活‛的诗人(《春天,十个海子》)想走进的。

在关于‚幸福‛的感受和想象里,‚马‛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今天的太阳 今天的马 今天的花楸树/使我健康 富足 拥有一生/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幸福的一日——致秋天的花楸树》)。

但是,‚马‛在海子诗中又有特别的象征意义,他喜爱以‚马‛作为自己到达理想之境的载体,如‚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万人都要将火熄灭 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此火为大 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祖国,或以梦为马》);‚青海湖上/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因此, 天堂的马匹不远)‛(《七月不远》)等等,‚马‛有时成为诗人高蹈理想的人格映证:‚在长长的,孤独的光线中/只有主要的在前进/只有主要的仍然在前进/没有伙伴/没有他自己的伙伴/也没有受到天地的关怀‛(诗剧《太阳》)。因此,‚马‛在诗中出现,暗示着对尘世幸福留有怀疑,即刻准备出走的‚先行者‛姿态。

综观全诗,诗人对‚幸福‛的抒写有一个潜在的转移过程:在第一节,抒情主人公的简洁明快的表白‚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似乎宣告了他面向尘世,开始了一系列的体验式的行动: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蔬菜等等;第二节诗人表述了‚幸福‛往往是一种瞬间的强烈体验,‚幸福的闪电‛,类似于本雅明描述的那种引起‚震惊‛感的‚体验‛(《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骑马周游世界(或这样的想念),甚或仅仅是关心粮食蔬菜,都会对尚未真正完全投入现世生活的诗人带来种种新奇的、触动平常心的体验。此在的‚幸福‛可以言说,是共同的经验,可以与他人交流、共享。而幸福的闪电所能告诉诗人的,诗人将乐于和别人分享的,本身不具备建立在个体独立而艰辛的探索基础上的独特意义,也无法从中实现主体意识。到了第三节,诗人最终从对幸福的渴望中间离出来,将自我和幸福的追求者区分开:‚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给‛、‚为‛、‚愿‛都是表达祈愿、施与的动词,表明了诗人真诚祝福他人,但自己选择了离开、不介入、拒绝被尘世渗透的姿态和生存方式。诗中的‚你们‛最终变成了‚他们‛,成为对‚他者‛的观照。

16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在诗的起首的那种对‚幸福‛的渴望,以及‚幸福‛的所指,在诗中被不断地延宕和消解。生存和经验的封闭、局限状态,会助长现实虚空感;或者诗人只能将自己的存在悬系于形而上的层面上,和对于‚幸福‛的想象感受比较起来,诗人更多地感到来自内心追问和内心矛盾困惑的痛苦:‚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 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答复》);‚在火光中 我跟不上那孤独的/独自前进的、主要的思想‛(诗剧《太阳》)的痛苦——思考的孤独感和焦虑感更为沉重实在,构成了海子诗歌的精神核心。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难得流露的纯真明快,并不能表明诗人已走出困惑 ,对生存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追寻以及随后堕入的怀疑已成为诗人无法摆脱的困境。经过了痛苦、漫长的探索,到1989年诗人感到了疲惫,在最后的创作中写了不少抒情诗,最后一首诗作《春天,十个海子》即表达了在春天从‚沉睡‛中复活的渴望,但是同时又意识到自身的分裂:‚十个海子‛和‚最后一个海子‛如此的不同,几乎没有可能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中同意能够读到这种自我分裂——在情绪的延展中分离出差异化了的诗人内心声音。而诗人认可的最终还是退回到自我世界和主观情境中的那一个:‚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写于1989年3月14日诗人去世前不久的诗句似乎是一个预言。

川端康成《临终的眼》里引用芥川龙之介《给一个旧友的手记》的话:‚也许你会笑我,既然热爱自然的美而又想要自杀,这样自相矛盾。然而,所谓自然的美,是在我‘临终的眼’里映现出来的。‛可否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是长久以来感觉到‚黑暗从内部升起‛(《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的海子的一线游离的思绪。

无法复活的海子,随着20世纪80年代理想主义、精英意识的逝去而成为神话(诗人西川称他为‚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在《怀念》的开头说‚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从90年代初起,他的诗歌被批评家广泛关注,甚至一度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海子热‛。

17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18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名家赏析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臵,脚下的土地。

19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诗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附(“凌霄花”)和单方面奉献(“险峰”)这两种以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作了深刻的否定。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使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决心跃然纸上。第二部分正面抒写理想的爱情观。强调这种爱必须有独立的、与对方同等的地位和人格;这种爱,有坚实的根基和感情的的交流;这种爱允许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这种爱能同甘共苦,终身相依。这种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观显示了诗人对新型爱情观和人生价值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一方面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另一方面使作品的题旨不局限于爱情的视野,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同样可以合理地引申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

诗歌大量采用整齐匀称的语言形式,它们在字、音、义上严格对应,在行上宽泛对应。既有古典诗歌的整齐划一,又有新诗的自由奔放,表现了诗人既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诗风。

20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热爱生命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象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但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 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墓地寻找的我的碑文, 上面仍会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作砝码, 我有信心:以人生作为天平,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惜属于我的 那条曲曲弯弯的荒草野径,

21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 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的光着脊背走去, 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热火一般的灼热, 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命运挑战的个性, 虽是屡经挫败,我绝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 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79年

22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

23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 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

24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1968年

黑暗年代里的执著追求

――《相信未来》赏析 作者介绍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

他在\"*\"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命运》)这种哲学悖论般的诗句对北岛影响很大。我们可以在北岛的《回答》等诗中找到风格类似的句子。

写作背景

《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品之一,写于1968年,在阴云密布的时代,它给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当时诗人20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

1968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处于狂热的巅峰时期,诗人在经历了初期的盲动,被政治浪涛冲向农村“广阔天地”之后,对这场政治运动已有了一些较为清醒的看法,特别是对“*”中个人命运的遭遇有了切身的感受,曾经有过的热烈、单纯的理想遭到了狂风暴雨的冲刷,内心充满了失落、迷茫和悲哀,但他又不甘于轻易地放弃理想和希望,于是,希望与绝望的剧烈冲突,经由他的笔流淌出来。

主题意蕴

《相信未来》表现出在*年代对充满希望的未来的坚定信念,被评论家称为是一篇“预言性”的诗歌力作。

《相信未来》以极其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意象组接,表现了诗人在那个令人悲哀绝望的年代里真实的灵魂对抗和挣扎,表达了他在绝望之中对人生和民族未来的朦胧而坚定的希望。 赏析:

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

25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又孕育着新的希望

诗的第

1、2两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在对现实进行了象征式描绘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现实是残酷的,诗人选择的意象也大都带有灰暗的色彩,炉台被蜘蛛网查封,贫困缠绕在周围,紫葡萄化成为露水,鲜花也在别人的怀中。这些意象不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饱含着许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尽管这样,诗人依然支持理想、相信未来。特别是“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这样的诗句,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将残酷的现实、诗人的无助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和理想杂糅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绝望中诞生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

第3节句式稍有改变,但就是这一微小的差异,却能表达出作者情绪的变化,“我要„„”“我要„„”,这两句体现了一种年轻的豪情,一种可以冲破一切、不可阻挡的锐气。年轻,就是“排浪”,就是“太阳”,就是“大海”,就是“曙光”,诗人在这里摆脱了前面两节中的灰色、冷峻的一面,尽管采用色彩明亮的、积极向上的语词,以此来强调心中永不泯灭的理想。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其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位关系。将手指比做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做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做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亮的笔杆是曙光。天边的排浪:象征着时代的暗流。 以作者当时的心境(1968年),可理解为时代的潮流

曙光:象征希望。

以当时人们所处的*环境,内心是比较灰暗的。准确地表达了诗人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表现了诗人奇诡的想象和壮阔的气势。

以上三节可以看作是诗的第一个层次,每一节的最后都由“相信未来”四个字结尾,而且用冒号把它们凸现出来,如音乐中的主题句反复出现,强化了作品的主旋律。 第四节诗人把自己眼前的不幸放到历史的长河里加以考查与认识。现在人们可能缺少是与非,美与丑,真诚与虚伪的判断,但是历史老人会“拨开”“看透”“历史风尘”与“岁月篇章”。

正因为历史是公正的无私的,所以坦然面对“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或者“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因为自己的探索,置身于国家、民族的事业,是顶天立地的“脊骨”——挺拔、坚强,所以相信会得到人们的 “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第5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的。第6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第4至6节是诗的进一步推进,诗人说出了理由:“我之所以

26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这是一个转折点,作品的视角由“我”转向了“她”,“她”就是未来,从未来看现在,现在就变成了历史。透过字面,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精神。同时他又想告诉人们,这一切是真实的,不可避免的。因此,尽管有“迷途的惆怅”,有“失败的苦痛”,但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出公正的评价。

最后一节是年轻的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喊,诗人放弃了意象的转换,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著和热烈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应该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这一节句式短促有力,节奏也明显加快了,它是作品内在情绪的必然发展,也是其理想与信念的升华。 前三节着眼于我是怎样相信未来的,后三节回答的是为什么会相信未来。

艺术特色

1、意象丰富,形象生动。本诗大量运用意象组接的方式,表现内心的失望、矛盾和对未来的执著向往。布满蜘蛛网的锅台、灰烬的余烟、凋落的葡萄、干枯的枝藤、凄凉的大地,是理想崩溃、希望破灭的象征;美丽的雪花、天边的排浪、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的漂亮的笔杆,则是诗人内心的剧烈冲突和不熄的希望之光的体现。形象而又凝练地表达了这一代人从盲目、狂热走向失望与挣扎的内心世界。

2、采用比喻、排比、反复等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了张力和活力。

一、二句都用排比句式,有力地反衬或烘托了第四句的主题;在三段的反复吟诵中进一步强调了顽强地“相信未来”的主题意蕴。

3、匀称的结构便于诵读。

27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平坦吗?

28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

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

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

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 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走向远方

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 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

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

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 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

29 太和县第八中学校本教材

高中语文读本序列——(壹)

我们学着承受痛苦。 学着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 把眼泪都贮存在成功的那一天流, 那一天,哪怕流它个大海汪洋。

我们学着对待误解。

学着把生活的苦酒当成饮料一样慢慢品尝,

不论生命经过多少委屈和艰辛,

我们总是以一个朝气蓬勃的面孔,醒来在每一个早上。

我们学着对待流言。 学着从容而冷静地面对世事沧桑, ‚猝然临死而不惊,无故加这而不怒‛, 这便是我们的大勇,我们的修养。

我们学着只争朝夕。

人生苦短,道路漫长,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 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走向远方,从少年到青年, 从青年到老年,我们从星星走成了夕阳。

30

中国现代诗发展简介(推荐)

中国现代诗

中国现代诗四首

中国精神,现代诗

中国现代诗四首[材料]

中国梦 现代诗[材料]

中国着名现代诗十首

中国共青团发展历史简介

中国现代诗四首教案教学教案

中国梦,我的梦(现代诗)

《中国现代诗发展简介.doc》
中国现代诗发展简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