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20-03-03 07:11: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肖镇小学 刘月霞

2012年9月1号上午有幸聆听了东北师大孙立权教授的语文精彩报告,本次培训内容切合实际,示范性强,简直是雪中送炭,促进了我县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让我深受感动,启发颇多,下面就我的培训心得加以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流派多,观点也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当前小学语文的特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自己的感受。

1.工具性淡化,人文性悬乎

很多教师片面的理解新课程的理念,以为课堂就是学生的天下,捕捉大量材料,脱离文本的发散,把语文上得没有语文味,只是在课堂热闹上下功夫,就以为很成功,而实际上课后学生什么也没有学到,听课的老师很激动,但也容易忘记,把简单的问题复杂了,使人无法适从,把工具性和人文性分开了,这需要教师多反思。

2.忽视了学法的指导,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余永正老师说:“语文姓语,阅读姓阅,没有充分的读,就很难称为阅读,要努力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审美,在读中把握整体。”在读中与文本的作者交流思想感情,体会人文熏陶,这是阅读教学的宗旨,只有抓住词句的重点,抓住文本教材的运用,引导学生用心去读、用心去体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才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才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与文本作者交流的目的。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生怕有哪一个知识点没有讲到或者害怕学生分析错误,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学生朗读不准确或语气理解方面出现错误也不加以矫正,不教会学生怎样去感受、品读,怎样透过字、词、句、篇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3.要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

有的教师要么重读写而轻听说,要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美其名“个性教育”。这样,既解决不了问题,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只有利用语文的手段,无时无刻地顾及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不能墨守成规。对课文的思想意义,不能只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就满足了,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因势利导。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深入,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 4.语文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普遍有待提高,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因而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断学习,不断发现新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千万不能学到一点皮毛就沾沾自喜而裹足不前,更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也才能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不至于落伍。并且一定要在思想深处彻底地改变旧的教学理念,积极防止“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发生。

总之,新形势对教师有更多的新要求,除了爱岗敬业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参与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能力,具有厚实的基础,能实现师生的再创造。21的世纪,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反思教育的能力,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激活创造性能力,心理辅导能力;教师还得转变角色,这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教师应由原来的知识占有者,学习资源的供应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课程计划执行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课程的研究者、决策者,课堂气氛的营造者--这就是现代教师。

通过这次培训,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对我以后的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学习培训是短暂的,收获是深远而充实的的。今后的内化,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认清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合理使用教学方法,遵循规律,就能上好语文课。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各人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从而达到上好语文课的目的。

心得

心得

心得

心得

心得

心得

心得

心得

心得

心得

《心得.doc》
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