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推荐]

2020-03-03 22:39: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5月23日,在宋小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观看了有关苏共历史、特权、演变等方面的影片。观看影片后,对苏共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

我们首先观看了苏共兴衰的历史轨迹。苏联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关荣历史传统的无产阶级的无产阶级政党,1898年3月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为了创建无产阶级的新型革命政党,列宁等人1900年创办了《火星报》,并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拟定了纲领草案。不久后的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选出了以列宁为首的执行革命路线的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在列宁的带领下,俄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执行无产阶级革命路线。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革命胜利的果实却落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列宁通过对时事准确判断,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国内外反动势力对其发动了武装进攻,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人民英勇斗争,击败了敌人的进攻,并于1922年底正式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亦简称苏联。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接过了探索新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斯大林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工业高速发展,短时间内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领导俄国人民 顽强斗争。赢得了战争的胜利。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掌了苏联政权,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领导进行尖锐批判,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成果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推翻了赫鲁晓夫,开始执政,他调整了一些政策,改正了一些错误,采取了符合国情的改革措施,使苏联成为世界上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工业科技强国,但执政者对所取得的成就产生了自满,对内维持现状,对外扩张争霸使经济停滞。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逝世。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提出 民主化、公开化、舆论多元化口号,促使了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

回顾历史,我不禁细细思索苏联解体的原因。在苏联时期,虽然发达的重工业掩盖了人民生活水平一直不高这一现象。但是这不符合人民的利益,也导致苏联人民不满。其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干部阶层不可避免日益官僚主义化,号称代表人民利益的党的干部群体,逐渐蜕变为一个与人民对立的特权阶层。当群众日益感受到特权阶层与自己利益的根本相悖时,这种政治体制的衰败和瓦解也就不可避免。此外,苏联从1922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改革,并强调更加发扬党内民主。然而1926年斯大林当权以来,形成了高度集中化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在这种体制下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但后来,弊端日益暴露,阻碍了苏联的发展。随后,赫鲁雪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他们的改革都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最明显的就是苏联内部的特供商店,特供商店里充满了外国名贵以及苏联国内极缺的商品,应有尽有,专供苏联的特权阶级享用。相较之下,大部分苏联人民却必须忍受质劣与陈旧、无人想买的东西。此种体制倾向于牺牲下层人民的利益来解决上层权贵的问题,从1989年开始,苏联由于改革失利与通货膨胀,因此开始对下层人民实行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在煤矿矿区造成了严重的消费品短缺,导致长期受压迫的煤矿工人进行大罢工。另外,俄罗斯在历史上一再对外扩张,征服了一系列其他民族。俄国十月革命后,一度承认

各民族有自决权,但苏维埃俄罗斯及其后来成立的苏联仍采取对外扩张的路线,从1919年至1944年,先后并入了独立的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乌克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图瓦人民共和国等国家,并通过对外侵略和武力威胁兼并了包括罗马尼亚人、芬兰人等民族的大片聚居地。苏联时期推行俄罗斯化政策,民族主义被视为苏维埃和社会主义的对立面而受到打压,各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精英多被处决,民族语言文化和民族意识遭到摧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时和战后,苏联还对境内的波兰人、芬兰人、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伏尔加德意志人、克里米亚鞑靼人、卡尔梅克人、车臣人、印古什人、远东朝鲜人等少数民族实行了残酷的种族清洗和种族迁移此外苏联还对本国人民和其他国家犯下了诸多罪行,如农业集体化时期对“富农”阶级的流放和屠杀,大清洗时期对党员、知识分子、军人和其他无辜者的屠杀,集体处决波兰军官的卡廷事件等等。这些罪行随着“公开化”的进程被逐步公诸于世,对苏联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思想冲击,并加深了各民族的不满情绪。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势力,试图把改革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因此极力促成了苏联解体。

我们要正确认识苏联的解体,学会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

居安思危 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 观后感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

居安思危_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1]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推荐].doc》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观后感[推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