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读书报告

2020-03-02 08:38:2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读书报告

姓名:

学号:

电子邮箱:

作者:【英】约翰·洛克 著傅任敢 译

书名:《教育漫话》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9年9月

摘要: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

因为年龄的增长,自由便应跟着来到。许多事情他都应该信托他自己的行动去应付,因为他不能永远受人监护,只有你给他的良好原则与牢固习惯,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应该注重的。因为一切告诫与规则,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实行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在这里是这样,在其他情况下也是这样。

“自然”给予人们的甘露是睡眠。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

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心理健强的标准也是一样。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在于:一个人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要能不顾自己的倾向而纯粹顺从理性所认为最好的指导,虽则欲望是在指向另外一个方向。 我们人类在各种年龄阶段有各种不同的欲望,这不是我们的错处。我们的错处是在不能使得我们的欲望接受理智的规范与约束。这中间的区别不在有没有欲望,而在有没有管束欲望的能力与不为欲所惑的功夫。

我觉得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在于具有去克制理智所不容许的欲望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和增进靠习惯,而使这种能力发挥得容易熟练则靠及早练习。 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摒绝目前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德行与努力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自制的脾气既与他们不羁的本性根本相反,所以应当及早培养。同时,这种习惯又是未来的能力与幸福的真正基础,所以应当尽早打进他们的心里,当儿童刚有知识,刚能懂事的时候就要着手,凡是对于他们的教育负有责任的人,都应极力设法,在儿童身上形成这种习惯。

我们人类的本性有种倾向,就是耽嗜肤体的与现实的快乐,极力避免痛苦,但是这种惩罚的方法不独不能克服这种倾向,反而可以给它鼓励,增加它在我们身上的力量,那是发生一切邪恶与罪过的根源。

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

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使得它们对他具有效用,

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

凡是最大量的人总是富裕的人,而且还可以得到别人的敬重的称誉。习惯的力量比理智更加有恒,更加简便。

啼哭是一种不可放任儿童的过失。

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

一切不公道的事情通常都是因为我们太爱自己,太不知道爱人之故。 狡猾模仿智慧,但是它与智慧相离最远。它的弊害在于狡猾的计谋只能使你占一次便宜,但是以后永远要吃亏。世上决没有一个狡猾的人,能够狡猾得使人家不知道他们是狡猾的。但是坦白、公正、明智的人则人人都会为他让路,他可以直接去做他的事。

其次一个绅士的美德是良好的礼仪。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一个绅士如果要研究任何文字,他就应该研究他本国的文字,以便对于自己常用的文字得到一种绝对正确的了解。

温和勉励的言词对于一个顺从的心理效力比粗暴专横的办法好,而且可以把粗暴专横的办法常在良好豁达的心理上面生出刚愎倔强的毛病预防的一大部分。

一个人在对于任何题目能够发挥意见之前他应该先熟悉那个题目,否则叫他去说就等于叫一个瞎子去谈颜色,或者叫一个聋子去谈音乐一样愚蠢。

学习文字只能依靠阅读与谈话,不是零零星星死记一些作家就可以学得好的,一个人的脑袋里面一旦塞满了这种东西,他就是得到了合于一个学究的装饰品,并且可以使他变成一个学究。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不合于一个绅士的事情了。因为一个人自己材料空虚,却把别人的丰富美丽的思想和言词掺杂进去,世上哪有比这更好笑的事呢。结果徒然更加表现自己的空虚,里面一点优雅的成分也没有,并不能够因此就说得使人中听,正同一件陈旧的褐布上衣,却去大块地补上金色辉煌的绸片是一样的道理。

记忆的强度是由于幸福的体质,不是由于训练得来的任何习惯性的改进。 一个人如果学会了什么事情,要想使他记住,要想鼓励他前进,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使他交给别人。

最能给人教训的是历史,最能使人得到愉快的也是历史。

世界上最不诚实,最不适合于一个绅士,或者任何一个自命为理性动物的人类的事情,莫过于不服从明显的道理,不为明晰的辩难所折服。

真理是要对于事物的本身加以成熟的与应有的考虑,方才能够获得,方才能够得到支持的,不是用人为的措词与辩论的方法所能获得的。

次序和恒心据说是使得两个人发生重大分别的原因。

天生的不优雅的态度比矫揉造作的姿态好得多。

凡是一个善于利用生活的任何部分的人,他就应把一大部分时间用在娱乐上面。

一切的重大责任是德行与智慧。

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分开来。两个儿童很少有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

读书感想:

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洛克的《教育漫话》,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资产阶级的教育观。以“绅士教育”为主题,分为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个部分,阐明了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

一、体育

洛克对体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当时那种把人的身体视作囚禁灵魂的囹圄,因而无视身体健康,反对体力锻炼的经院主义教育统治之下,洛克的体育思想无异于石破惊天,令人耳目一新。洛克成为第一个提出了精密的体育理论的资产阶级教育家。

洛克非常重视体育在培养绅士中的作用,把体育放在三育之首。洛克反对父母对儿童娇生惯养,主张儿童应该从小就加强身体锻炼。例如儿童要学会游泳,经常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食物要清淡,不能喝酒,不用药物预防疾病,衣服不能穿得过暖,尤其是头部和脚部要凉爽,睡眠对于增进儿童健康和生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让儿童有充足的睡眠,做到早睡早起,应为儿童选择坚硬的卧床,以锻炼其身体等等。这与卢梭的观点 “人们把孩子的手足束缚起来,以致不能活动,感到十分拘束,这样只有阻碍血液和体液的流通,妨碍孩子增强体力和成长,损伤他的体质。1”很相似。

洛克的这种关于儿童的身体健康的理论,也许对于欧美国家的人是比较适用的,但是对于亚洲人相对较弱的体质来说,未免太过苛刻,虽然难以达到实施的效果,但他的体育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体育教育地位的提升和促进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二、德育

在洛克看来,德行在绅士所应具备的各种品行中占第一位。他认为,有了健壮的身体作基础之后,就要重视绅士的德育问题。因此,他把良好的道德品质看做是绅士的灵魂。他主张要重视以理性为指导的道德教育,即要让儿童服从于理性,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欲望,从而培养他的理智感,就是要在儿童精神最容易支配的时候,使他习惯于压抑自己关于财富、衣服、饰品和食物的各种贪欲,在获得自己的利益与幸福的同时考虑到别的伙伴的利益与幸福,并要儿童从小不要自私,使他们具有乐于助人的美德。古语云:“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2”在德育过程中,洛克认为绅士的第二种美德是优雅的礼仪,他认为这是绅士在社交活动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洛克很重视和儿童讲道理,及环境与榜样的示范作用,主张父母要给儿童奖励,这包括尊重和赞扬,但他反对体罚儿童。洛克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但必要的批评、责备还是应该有的,要掌握好分寸。

洛克提出一些德育方法是值得肯定的,遭我们今天的学校德育中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是,在书中,有一个观点我很不赞同。为了养成高尚的德行和优雅的礼仪,洛克主张儿童要广交朋友,多与上流社会的人交往,1

2 卢梭:《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6页王国轩 译注:《大学 中庸》,中华书局,2006年,第114页

防止从地位卑下的人那里受到不良的影响。这种思想是对当时贫民阶层的歧视,地位卑下并不代表精神品质也卑下,洛克着重强调培养儿童的美德,但是难道这种教育儿童的思想也是一种美德?

三、智育

洛克认为,智育是绅士教育中次于德育的,应该放在第二位。在他看来,智育的目标一是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两者相比,后者更为重要。

在教学内容上,洛克提出了一个丰富的课程体系:一是实用型的课程,包括读、写、算以及速记、地理、历史、伦理、法律、天文、物理、数学、化学、解剖学等;二是修养型的课程,包括希腊文、拉丁文、修辞、逻辑、音乐、绘画等;三是娱乐型的技能技巧,包括跳舞、骑马、击剑、园艺、细木工、雕刻等。

在教学方法上,洛克也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主张。首先,洛克反对强迫儿童学习,主张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这与柏拉图的观点“因为一个自由人是不应该被迫地进行任何学习的。因为,身体上的被迫劳累对身体无害,但,被迫进行的学习却使不能在心灵上生根的。3”第二,洛克指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这点与卢梭的观点“使你的学生去观察自然的种种现象,不久以后就可使他变得非常好奇;不过,为了培养他的好奇心,就不能那么急急忙忙地去满足他的好奇心。你提出一些他能理解的问题,让他自己去解答。要做到:他所知道的东西,不是由于你的告诉而是由于他自己的理解。不要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自己去发现那些学问。你一旦在他心中用权威代替了理解,他就不再运用他的理智了,他将为别人的见解所左右。4”第三,洛克主张教学要保持新异性。第四,洛克主张教学要由浅入深,分量适中。第五,洛克主张因材施教。这与孔子的因材施教的观点相符。

有人批判洛克的《教育漫话》中的教育思想是针对绅士提出来的,没有面向社会各阶层的儿童,但是我觉得所谓的绅士不一定就是专指上流社会的人,在当今社会,绅士所应该具有的美德不也正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应该学习的吗?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在当今仍具有实用性,值得肯定!

洛克的《教育漫话》,即使是对当代教育也有很深的教育意义。首先,他旗帜鲜明的认为孩子应当是全面发展的,而不应当对孩子的成绩过分苛求。确实,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道理。然而,遗憾的是,在当代中国,能将这个思想贯彻到实践中去的人实在是不多。功利化的考量,评价机制的缺失,检查力度的不足,都是导致“以分数论英雄”的致命因素!所以说,要真正将其有益思想普遍实现于当代社会,首先必须要有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必须有政府坚定改革的决心。在一个法治社会,一切必须依法行事。将“全面发展”的思想渗透到教育立法上,是对现在流行的坏风气的一个很好的纠正。

4 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04页卢梭:《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17页

《教育漫话》读书报告

教育漫话读书报告

《教育漫话》读书报告

《教育漫话》读书体会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

《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后感

《《教育漫话》读书报告.doc》
《教育漫话》读书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