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长工作

2020-03-04 02:19:4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幼儿园家长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与家长相互配合,尤其在“组织与实施”这一部分中,还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多年的幼教工作经验更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要提高幼儿的素质,光靠幼儿园是谁也难以实现的,唯有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家长工作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 由于年龄、学历层次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家长们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往往也各不相同。在对待“家长如何对待孩子提出买昂贵玩具的要求”的问题时,发现有的家长就认为,孩子是家庭的唯一希望,只要是孩子喜欢的就应该买,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舍弃,惟独不能让孩子受委屈;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这种要求是无理的,应该制止,实在不行就打;还有的家长则认为,买不买应有家长说了算,不能由孩子来决定„„等等。观念各不相同,行为、方法也就自然不相同,有的家长主张采取粗暴的打骂,有的家长则主张以哄骗为主。此时,转变家长不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开展家长工作刻不容缓。当然,家长的这种观念,不是一时形成的,因此,在开展家长工作的时候,作为教师不能寄希望于一次、二次家长指导活动就收到实效,而应该把家长工作纳入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中。为此,我们利用早晚接送孩子的时间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利用幼儿园的宣传橱窗,家长园地的“观念与思潮”栏目等向家长介绍最新的教育观念,向家长发放宣传材料,同时还组织家长听专家的讲座,看有关的录像,举办“家长座谈会”、“育儿经验交流会”、“家长辨析会”等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多渠道地开展家长工作,让家长通过对照自己与他人的教育方式来自觉地更新自己不正确的观念与方法。事实证明,通过一系列的指导活动,家长们都认识到,如果一味地满足孩子,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则有害而无益,一些原本主张打骂的家长,现在已能采取说理的方法与孩子交谈,有的家长则变得越来越民主了,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再是一口拒绝了。由此可见,重视家长工作,并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对于转变家长的观念至关重要。家长观念转变了,落实到行为上,也会相应的有所改变,观念、行为转变了,家长的家教水平也就自然慢慢提高了。

其二,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家园同步,形成家园合力。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提出“家园共育”这种观念。“家园共育”的本质特点就是一个“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家长观念一旦转变了,家长就会正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关系。要达到“共育”,仅仅转变家长的观念是不够的,还应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了解教师的工作。因此,我们在改变家长观念的同时,把家长请进幼儿园,开放“家长半日活动”,举办“家委会成员联谊会”,让家长直接参与孩子的活动,观摩教师的教育工作。同时,还充分利用定期更换的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近期开展的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了解教师和孩子,明确家园配合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家长才有可能来配合幼儿园的一切工作。例如:在“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时,仅靠幼儿在园学习一些礼貌用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首先转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明确从小培养孩子文明礼貌习惯的重要性,明确幼儿园开展活动的目标及手段,然后注意在家对孩子进行引导,并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从而达到家园目标一致,促使孩子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试想,如果仅凭教师的说教,家长不管不问,甚至看到不文明的行为也不及时加以纠正,或者家园意见不统一,那么,孩子怎能养成好的习惯?由此可见,重视家长工作,努力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家长的主动配合,从而达到家园同步,形成家园一致的教育合力。

其三,做好家长工作,有利于家庭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更好地为课程建设服务随着教育的发展,幼儿园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如今每个幼儿园都在努力地探索适合自己幼儿园实际的,即所谓的园本课程,而实践告诉我们,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育资源的利用至关重要,其中就包括家庭资源的利用。

用餐环境的好坏,能影响孩子的食欲和用餐质量。由于幼儿园班级人数较多,在用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拥挤、等待等现象。于是,我们尝试餐厅环境的创设与改善,力求在情景渲染、空间优化、设备添置、激励机制推助等方面促进幼儿用餐的氛围和质量。我们将用餐区域间隔,形成一个个独立的用餐区;将用餐位置向区角延伸,孩子可以在娃娃家、点心店用餐,这样既减少干扰又增加情趣。给幼儿提供卡通的骨盆,孩子们在用餐时就很乐意把骨头、果皮放入骨盆,桌面更干净了。用餐时行走的路径,餐车、餐具摆放的位置等细节处理老师们都考虑得非常周到。为了让孩子吃的好、吃的开心,老师们对餐桌也细细研究,将幼儿的餐桌有目的的设置和命名。设有加油组、棒棒组;男孩组、女孩组、好朋友组;圆圆桌、方方桌,并相应的做好桌牌和选牌区。不同组、不同的桌有着各自的激励功能,幼儿每天可以按意愿自主选择自己用餐的桌子并在用餐时遵守其中隐性的规则。这种自由组合式地选择同伴、选择桌子用餐环境,既让幼儿体会到自主选择的乐趣,又让幼儿体会一起用餐的快乐。通过这些变革,既解决了用餐空间小的问题又创设了温馨的用餐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激励了幼儿用餐的主动性,促进了幼儿用餐习惯的养成,使幼儿在自主中用餐、在愉快中享受。

(3)创设互动的自然、乐趣环境。葱郁的植物、小小的山坡、蜿蜒的路径让孩子们体验到自然的变化;水池、沙坑、草地、塑胶地、水泥地满足孩子们使用自然材料的乐趣;大草坪上、紫藤架下可以让孩子们享受自然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这里就是我们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在户外运动环境创设中,我们注意挖掘现有的潜力,充分利用场地和角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环道骑车、摘果子、草地上游戏、勇敢者之路„„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发挥户外场地的运动功能。我们还为幼儿提供自然的材料,因为自然的材料最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喜欢用自然材料开展的运动。比如竹梯、高跷、竹竿、轮胎、长凳、牛奶盒、水桶、纸箱、布袋、树桩、真实的蔬菜等,我们用这些自制的材料,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户外体育运动,孩子们运动的兴趣更浓厚了,活动更投入了。同时在创设小班孩子运动环境时我们主张有一定的趣味性,而创设中班孩子运动环境时渐渐渗透一些游戏规则与游戏情景,增加相应的辅助材料,对于大班的孩子,运动材料更注重玩法多样性、创造性,创设的环境更具有挑战性、规则性与合作性。

幼儿园的走廊是非常值得利用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有满足孩子游戏的专用活动区;有孩子们作品的展示区;有孩子们主题活动的活动剪影;有专门为家长开辟的信息平台、符合家长需求的亲子活动区„„我们力求通过创设互动的走廊教育环境,让每一面墙、每一道走廊会“说话”,以此彰显我们的园所文化,传递我们的教育理念。

三、我们的思考

幼儿园一日活动流程优化管理的改革,涉及多方面因素,我们在制定方案、探讨目标、确定活动组织形式的基础上,采取边实验、边研究、边验证、边完善的行动研究方法,以点带面,至今已进行了三年多的研究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实践变革对很多教师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它不仅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要求教师的教学素质不断提高,创造意识要不断增强。

实际上,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师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笔者认为,无论选择和运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还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环节过渡要自然合理,衔接紧凑。若将幼儿一日生活各活动比作一颗颗珠子,那么衔接过渡则是串起这些珠子的链条,只有衔接紧凑,珠子与链条才能组成一个有机而完整的整体,否则将是一盘散沙,每颗珠子也就失去它原有的作用和价值。因此活动间的衔接过渡一定要自然合理,衔接紧凑,既不可为了过渡而过渡,给人以生硬、突然之感,也不可随意敷衍,使活动显得松散、拖沓,影响幼儿思维的连续性和活动的完整性。二是彼此兼容,灵活安排。一方面,幼儿一日活动间的衔接过渡需考虑多方面因素来设计安排,运用时各种过渡方式要彼此兼容,可以一种为主,兼用他法。另外一方面,幼儿园的教师和保育人员之间,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之间都要实现有机的整合和灵活的搭配,不可偏于一隅,厚此薄彼。

幼儿园家长工作

幼儿园家长工作

幼儿园家长工作

幼儿园家长工作心得体会

幼儿园家长工作案例

幼儿园大班家长工作

幼儿园家长工作怎么做

幼儿园家长工作总结报告

幼儿园家长工作心得体会

幼儿园家长工作记录

《幼儿园家长工作.doc》
幼儿园家长工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