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午季秸秆打捆处理的调研报告

2020-03-03 10:01: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关于张庄村麦秸秸秆打捆处理的调研报告

一、张庄村基本情况:

宿州技师学院午季禁烧包保的行政村是埇桥区曹村镇张庄村,该村由张庄、王村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合计人口约4000人,土地约9000亩,人均土地2亩多。张庄村在206国道以东,路西为山坡地,不到1000亩;路东地势洼,为黑土地。由于种植习惯和土地性质,张庄麦收后秋季多种大豆,王村种玉米,对播种时间和留麦茬要求不同。张庄村在2014年麦收后出现较大面积焚烧麦茬现象,成为今年曹村镇15个行政村中秸秆综禁工作重点村。自5月底学院包保工作组驻村,通过上门宣传,组织农民签禁烧承诺书,地头交谈,严看死守,结合工作情况,发现该村综禁包保任务艰巨,存在如下问题:

二、主要问题表现:

1、思想认识不到位。很多农民依然持观望态度,未意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认为烧麦茬是为了种地,方便省钱,既杀虫积肥除草又可保证出苗率,不是违法犯罪,顶多熏几天眼。被安排点火的多是老人或妇女,即使派出所抓去了顶多关个一两天就放出来了。

2、情绪抵触。对市、区、镇村禁烧干部存在误解和对抗情绪,认为禁烧就是不让老百姓方便种地,禁烧人员是为了政绩和奖金,不是真的为农民着想,言语行动上多不满情绪。

3、地情特殊。该村地势低洼下雨易淹,只适合种大豆,部分人嫌种玉米太累,而种大豆地不适宜灭茬,因为麦秸粉碎后在田间铺的太厚,易生虫使土地发热,影响出苗率。

4、农业机械不足。收割机有的留茬过高、粉碎不彻底,导致农民对下季播种担心。劳力多在外打工,无法迅速处理秸秆,秸秆捆扎、装车、运输、灭茬成本太高。相关收割、灭茬、打捆机等调度不够,只能边干边改进。

三、张庄村采取的解决措施:

尽管存在以上问题,张庄村还是圆满完成了今年的秸秆综禁任务。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

1、疏堵结合,重点防范,市区镇村四级联保联动,集中全镇人力物力财力;

2、措施得力,采取24小时蹲点守候,强化责任,具体到人头到地块,车辆昼夜穿梭巡视,营造强大禁烧声势,使之不能烧、不敢烧、烧不成;

3、及时增加了打捆的农机,为麦秸找到出路,实现了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好的疏浚作用。张庄村今年采取收割后打捆出售的办法,一斤麦秸收购价从4分到8分不等,一亩地可以打20—25捆,每捆1.5元,每亩可卖30-50元,不仅付清了每亩30元左右的打捆费,甚至还可盈余一二十元,切切实实地为农民增收了。群众从一开始不愿出钱打捆到争相打捆出售,拉麦秸出售车辆在村头排成长队,俨然午季禁烧日子里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四、秸秆综禁工作建议:

农民焚烧麦秸其根本是为了方便种地,这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新问题。秸秆综禁工作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形式,只要行之有效又切合老百姓利益。农民为了省力、省钱、省时,快速收好种上出去打工,就采取一烧了之的办法。禁烧光堵是不行的,必须为秸秆找到出路。张庄村秸秆打捆出售的方法尚需进一步完善:

1、打捆机数量少,价格高,一般要12~13万元一台,政府、村委会要及早联系打捆机或者引导农民购置足量打捆机,保证随收随打捆随时播种,使收割后麦秸尽快还田、离田。

2、鼓励能人大户收购秸秆,提高收购麦秸的价格,必要时政府可以给予补贴,避免收购价低或者镇村干部参股导致村民无利可图,不愿打捆。

3、打捆的收割机依然要限茬,一来增加打捆麦秸重量,另可保证打捆后就能种大豆或玉米,不必再花钱轧一遍地去灭茬或旋耕,以保证农民的收入。

4、应结合各村实际情况,拓宽秸秆打捆出售、秸秆编织、秸秆饲料、秸秆基料栽培食用菌等利用途径,推广秸秆还田方式。

5、进一步加大禁烧宣传力度,不仅仅表现在条幅、广播和流动宣传车,更多的是镇村干部和农民的交心畅谈,使其从心底认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性,从而自觉配合政府的秸秆综禁工作。

宿州技师学院:张全亮

2015年6月23日

秸秆打捆清运协议

某年午季秸秆禁烧工作总结

板桥社区午季秸秆禁烧工作方案

午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

黄山区午季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小结

关于秸秆处理的调研报告

灰古镇午季农作物秸秆禁烧宣传明白纸

乡镇秸秆综合利用与处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成立水湖镇午季秸秆禁烧网格化.

闫庙学校午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宣传教育讲话稿

《关于午季秸秆打捆处理的调研报告.doc》
关于午季秸秆打捆处理的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