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简答论述题

2020-03-02 13:42: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风景的不同观赏视觉对风景感受的差异?

①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

动态观赏,游人视点与景物产生相对位移,如看风景立体电影,一景一景不 断向后移

去,成为一种动态连续构图。

静态观赏,其视点与景物位置不变,如看一幅立体风景画,整个画面是一幅静态构图。②视点位置

平视观赏,视线平望向前,使人有平静、深远、安宁的气氛,不易疲劳。

俯视观赏,视点愈高,景物就显得愈小;空间垂直深度感强;平视鸟瞰,有胸襟开阔,

目光远大,心旷神怡之感。俯视角<45°、<30°、<10°时,则分别产生

深远、深渊、凌空感;当<0°时,则产生欲坠危机感。

仰视观赏,对景物高度的感染力特别强烈,易形成雄伟、庄严、紧张的气氛。对景物产

生高大感、宏伟感、崇高感和威严感。

③观赏视距

景物高的3倍距离,是全景最佳视距;景物高的2倍距离,是景物主体最佳视距;景物

高的1倍距离,是景物细部最佳视距。最适视域中垂直视角为26°~30°和水平视角为45°。

a、明视(视域的垂直明视角度为26°-30°),使人舒适;

b、远视,画面纵深感强烈;

c、朦胧欣赏,有神秘之感。

4.园林水岸景物的安排技巧?

①主次分明,自成系统;

②水岸曲流,曲折有致;

③明暗虚实,湖岛相间;

④山因水活,水因山转。

5.传统园林植物配置手法?

①故人根据建筑和山水环境特点,结合植物生态习性和风韵美配置植物;

②故人重视植物的观赏特性;

③古人在布置植物时,常把植物材料的生态特性和形态特征作性格化的比拟和联想;④古人在园林配置树木上提出“贵精不在多”,花木以孤植或

三、五株丛植为主;⑤古人善用岩石结合假山砌筑花台;

⑥古人还重视装缘植物和植物与岩石的结合;

⑦古人很重视藤本植物的应用。

6.岭南造园的美学思想与造园理念?

一、岭南造园美学思想

(一)文之以礼乐:园林与“文”饰艺术;

(二)原天地之美:造园与环境的交融;

(三)审时度势:造园之务实思想;

(四)西学东渐:园林之西化手法。

二、岭南园林的造园理念

(一)强调园林的地域性;

(二)人文自然交融性;

(三)造园注重务实性;

(四)中西合璧创新性。

7.岭南庭园空间表现?

岭南庭园中常用建筑、墙垣、廊的一种或几种来围合而成。

岭南园林的造园布局,庭园造园喜用几何形体的空间组合和图案方式,但几何形体常采用不规则的形式,从而获取庭园空间的多变性和丰富性。如方形、曲尺形、凹字形和回字形等四种基本平面。

景观营造上,突出主要庭园空间,通过这个庭园空间来带动其他的空间,主要庭园空间与其他的庭园空间相比,面积不仅最大,而且内容也最为丰富,如清晖园的水庭空间和东莞可园狮石假山庭园等。

在中心庭园中通过较为严整的布局以获取重点突出的效果。如余荫山房采用几何图案式中轴线、主题建筑对称的平面处理,形成水庭布局而成为全园的中心。

园内的主体建筑――特别是岭南喜爱的船厅,设在庭园的中心或主要位置,建筑物的设置既能满足全园的功能活动要求,还可以利用其建筑较大的体量来引人注目。如清晖园的小姐楼,梁园的船厅和东莞可园的邀山阁等。

空间形态(大小、形状、封闭、开敞、渗透)的对比达到空间变化的效果。如余荫山房从入口门楼的小院里跨过门洞穿过狭窄的绿荫过道这些串联在一起的小空间后,进入园中以水为主的水庭,尽管庭园并不太大,但入口部分曲折狭长空间的对比,使人们入园后豁然开朗。

8.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的不同点?

岭南园林开敞通透;江南园林轻盈典雅。岭南园林体现儒家入世的思想,提倡兼济天下、经世致用;而江南园林则是以道家出世思想为主旨,主张独善其身、归隐逸世。

①岭南园林的选址尽可能离开闹市,把园林宅邸建在真山真水的大自然环境之中甚至将宅

院融入大自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建园者崇尚自然,追求平实,不太重视人

工制造的假山流水,也不羡慕江南园林那种咫尺山林的构巧。

江南园林选址尤以城镇内的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

虽占地不广,然千岩万壑,清流碧潭,皆宛然如画,犹如点点绿洲。

②岭南园林造园秉承务实的理念,追求生活的实在性和注重物质的回报效应。

江南园林特别注重园林的意境和韵味,造园的目的是表现一种寓言情于景的境界。③岭南园林的性格特点表现为开朗、明快、简捷、直述,表达方式直接明了。

江南园林体现的是含蓄收敛的秀美,体现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思想。

④岭南园林的造园布局平面多呈几何型组合、图案形布置,从而获得空间的丰富性和多

样性。

江南园林的造园平面布局以自由形态为主,以模仿自然形态为主旨,意图达到“虽由

人做、宛若天开”的效果。

⑤岭南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文化主要体现在讲实惠、务实际、倡实干、求实效,

办事讲求循序渐进,不好高骛远。

江南园林成了隐逸文化的基本载体,以隐居园林的清朗风雅来抗衡朝仕的污浊纷繁。

9.园路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⑴两条自然式园路相交于一点,所形成的对角不易相等;

⑵两路相交所成的角度不宜小于60°,若角度太小,可以设立一个三角绿地,使交叉形

成的尖角得以缓和;

⑶若三条园路相交在一起时,三条路的中心线应交汇于一点上;

⑷由于主干道分出来的次干道,分叉的位置宜在主干道凸出的位置;

⑸在一眼所能见到的距离内在道路的一侧不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道路交叉口,尽量避

免多条道路交接在一起。如果避免不了则需在交接处形成一个广场;

⑹凡道路交叉所形成的大小角都宜采用弧线,亦即转角要圆滑;

⑺自然式道路在通向建筑正面时,应与建筑物渐趋垂直。在顺向建筑时,应与建筑趋于平

行;

⑻两条相反方向的曲线路相遇时,在交接处要有相当距离的直线,切忌呈“S”

形;

⑼在设计园路时,由园路中心线向二侧作6%的倾斜,以利路面排水,在积水处设窨井,

将水及时排除;

⑽园路随地势高下起伏,形成大小不同的坡度以增美观;

⑾在平地上筑路,可根据地下水位情况,结合地形整理,降低路基或提高道路两侧的地势,

使道路镶嵌在绿地中。

10.园林道路规划布局要点?

①交通功能从属于游览功能; ②主次分明; ③因地制宜;④疏密得当; ⑤曲折迂回; ⑥园林道路交叉口的处理; ⑦园路与建筑; ⑧山地园林道路; ⑨山地台阶。

11.岭南园林建筑装饰艺术主要通过什么来表现?

①塑形装饰:表现在园林建筑造型和细部处理上,以增强造型艺术和空间效果的感染力。能够丰富建筑的天际轮廓线,使建筑的立体感更加强烈,建筑的形象更加和谐优美(脊上的装饰:如灰塑、陶塑。造型主题多为岭南民间的风物人情,有人物、动物、

山水、花草。 雕刻:木雕、砖雕、石雕。如梁架、格扇、屏门、隔断、门罩、挂落 等构件上。)

②图案装饰:多用在檐板、门窗、挂落、栏杆、铺地等处。(以木装修为最多。窗棂的六角、八角、网格、斜纹、龟背纹、步步锦、灯笼框等。)

③色彩装饰:屋脊、山墙喜用鲜亮夺目的灰塑、嵌瓷及脊外、山墙上为加强轮廓,常 施以线饰,如用黑色边条线饰,其间画白色卷草点缀。岭南园林中多用灰塑彩描的 方式,内容为山水、人物、花鸟、彩锦等。

④陈设装饰:包括家具、灯具、屏风、楹联、匾额、书法、挂画、工艺品、古玩、盆 景以及地毯、挂毯、门帘、帷幔等。

12.园林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异同点?

①园林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共同点是,它也能通过典型的形象反映现实,表达作者的思想

感情和审美情趣,并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影响人们的情绪,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②所不同之点是: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

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和技巧,因而园林艺术就有它自身的特点:使人身临其境。(①园林艺术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②园林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③园林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④园林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13.园林构图基本规律?

①比例与尺度;

②多样与统一; A、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合理布局; B、调整好主从关系;C、建立好次要景物之间良好的协调关系; D、调和与对比; E、渐变;F、韵律与节奏;G、均衡与稳定。

③比拟与联想。

13.花坛按植物材料分类?以及各分类的特点?

(1)盛花花坛: 特点:观赏价值高,但观赏期短,需要经常更换草花,延长花坛的观赏

期,经营费工,适宜于重点应用。

(2)模纹花坛:观赏期长,在斜坡或立面上,可以构成壁毯过浮雕,十分新颖动人,若

布置成立体,则构成立体花坛,亦可与雕塑或雕塑小品结合,效果很好。

(3)立体花坛:是向立面发展的模纹花坛,亦可称为毛毡花坛的立体造型,以竹木结构

或钢筋为骨架的各种泥制造型,其表面种植五彩草而成为一种立体装饰物,形同雕塑。

(4)草皮花坛:用草皮和花卉配合布置形成的花坛,一般来说是以草皮为主,花卉仅作

点缀,投资少,管理方便。

(5)木本植物花坛:利用木本植物布置的花坛具有一劳永逸的优点,木本植物以开花灌

木为主,而常绿针叶常被用为花坛的中心,周围用绿篱或栏杆围起来。

(6)混合花坛:由草皮、草花、木本植物和假山石等材料所构成的。

(7)独立花坛:大多作为局部构图中心,交点、道路交叉口或大型建筑前的广场上,面

积不宜过大。

(8)花坛群:由许多花坛组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各花坛之间是用小路或草皮互相联系

的,相对用苗量大,管理费工,造价高。

(9)带状花坛:外形为狭长形,长度比宽度大三倍以上,可以布置在道路两侧,广场周

围或作大草坪的镶边。

14.世界园林发展趋势?

⑴生态化绿化是基础,美化是园林的一种重要功能,而生态化是现代园林进行可持续

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二十一世及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①城市绿地分布要均匀、合理,形成一个由绿地、绿廊、绿网构成的综合绿地系统。②规划设计有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风格,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

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硬质铺装要少而且要使地面水能充分渗透到地下,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身维护能力,还能节约大量的维护费用。③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⑵集约化以最少的资源达到最高的效率 。现代城市用地日趋紧张,让有限的绿地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集约化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①把过去孤立的、内向的园转变为开敞的、外向的整个城市环境。从城市中的花园转

变为花园城市。

②园林中建筑物的密度减少,以植物为主的景观取代了以建筑为主的景观。

③丘陵起伏的地形和建立草坪,代替大面积的挖湖堆山,减少土方工程和增加环境容

量。

④新材料、新技术、新的园林机械,在园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⑤强调功能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进行植物配置。

⑥体现时代精神的雕塑,在园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

论述分析题:(四选一)

1.试分析园林“相地立意”在造园中的意义,请结合实例分析?

相地和立意相地是指园林地址的选择、勘察和评价,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立意就是明确绿地性质和功能要求,然后确定风格和规划形式,它与相地是前后相承,互相影响的。

《园冶》第一章就论述相地,书中指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可见其为造园中最重要的问题。相地是从下列几个方面考虑的:

①卜邻选择园址时,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貌条件、林木植被、以及周围的构筑物等多种因素。造园中之卜邻,是强调借景。

无锡寄畅园,以惠山寺为邻,借惠山为后援,如《园冶》所说“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此园为借邻家之景,特地在园南与惠山寺毗邻处建临梵阁,下洞上阁,与寺中之古华轩相嵌搭,登其上,寺中景物,一览无余 。

②究源与察地究源指探究水之源头

无锡寄畅园,历来以泉而闻名,该园水面占全园三分之一,来自惠山脚下之二泉,经过两条渠道流入园内,一为八音涧之源头小池,终日淙淙不绝,泻入湖中;一为自东南角方池中的龙头吐水,经暗管流至湖中,湖水出口在南,与惠山寺之水交汇后流走,虽然其水在园内并不循环,但它与园外之水构成大的循环。

③察地为了解园址地形之高下和地被情况

扬州瘦西湖两岸地形皆属平坂小岗,起伏不大,但利用原有地形的高下,加以人工改造,在阜岗处,再设白塔以增其高,使其对全园有统领作用,可谓对地形运用得体。苏州虎丘之拥翠山庄,是一组院落依山势而建,人工石阶与自然山石巧妙嵌接,空间有起伏、疏密的变化,视景也有高低、仰俯的变化,并且时而观园内之景,时而观园外之景,步移景换,变化多端。虽然建筑密度较大,但山之旧有地形、树木、岩石等,使此园仍具有自然、古朴的气氛,此乃得天独厚,非人力之所为。 2.从传统园林艺术角度出发,试分析造园者及其园主人对所造园林的影响及其作用?

3.从古典园林角度出发,试分析三种不同类型园林风格的各自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按性质分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

A、北方园林的特点:.①为历代朝代的皇帝所建,富丽堂皇,严谨庄重,空间布局上采用严谨的轴线对称.

②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宗教色彩.

③建筑用重檐,红柱黄瓦,雕梁画柱,显得纷繁华贵,壮观和瑰丽.建筑和装饰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显得皇权的尊贵.

④一池三山,多是真山真水的自然风貌,园林规模宏大.

(代表元素:轴线对称.在建筑上用抬梁式、琉璃瓦、短出檐、厚墙身、红黄墙、三交

六窗花等。植物上用松、柏、槐等。堆石上用青石、房山石等。)

B、江南园林的特点:

①多为士大夫和达官贵族所建,规模比较小,布局却精巧.②景观和建筑的布局不拘泥于对称的定式,,灵活多样

③蕴涵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

④建筑色彩素雅,以黑白为主色调.

( 代表元素:植物以常绿的阔叶树如樟,竹,桂等为主,还有落野树种种如柳,桃,海棠等.景观中多采用亭榭廊槛,以桥坊石运用较多.与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情构成一致,融合为一体.)

C、岭南园林的特点:

①为岭南一带的商贾所建,多是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小.②建筑材料以青灰色的砖瓦为主,显得阴凉清淡.

③更加讲究点景,借景和意境的升华.

④具有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有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使岭南园林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代表的元素:植物以木棉,棕榈为主,终年常青,高大挺拔,五彩缤纷.兰花在布景和字花中应用广泛.建筑 有碉楼、船厅、廊桥等地方建筑类型.装修中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艺术.)

4.试分析描写腾王阁美景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园林意境?

诗中描述的是潘阳湖傍晚时分,晚霞初升,辽阔的大地已渐渐沉入暮色苍茫之中,一只骛远远地,从晚霞之中掠过,渐渐被霞光镀上一层金色,仿佛也变成了彩霞,彩霞变成了骛,相伴比翼齐飞。而秋水映着金色的光茫,倒映着天空,似乎与天融为一体,再也分不清天上人间。“落霞”,视角由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视野开阔;“秋水长天”写静景,“霞鹜齐飞,”写动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上句着重于目随景而动,下句着重于心因景而静。整个画面和谐,美不胜收。色彩的协调、动静的搭配,完美的“暮江秋色图”如在眼前。

这两种现象是由下列两个原因造成的:① 空气分子的散射,当阳光通过空气层时,其中大部分青、蓝、紫等短波长的色光被散射。使空气呈现蓝色,一切远景都被透明的蓝色空气所笼罩;② 景物的色彩随距离的增加而减退其亮度和饱和度,最后与天空同色。

社会学简答论述题

简答论述题重点

高级技师简答、论述题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简答论述题

外法简答论述题

新闻心理学简答论述题

中国古代史简答论述题

畜牧学概论简答论述题

助理政工师简答、论述题

外国教育史简答论述题

《园林艺术简答论述题.doc》
园林艺术简答论述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