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舌战群儒》教案 鄂教版(版)

2020-03-02 06:20: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6舌战群儒 罗贯中

三维目标

1、了解《三国演义》的有关文学常识;领会文中人物语言,理解其个性特点。

2、掌握文中人物对话以及举止、神态的描写,体会它们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领悟语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国演义》的有关文学常识;领会文中人物语言,理解其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掌握文中人物对话以及举止、神态的描写,体会它们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奥妙的世界,《水浒传》表现了梁山好汉的侠肝义胆,《红楼梦》可谓清末的大百科全书,而《三国演义》则让我们了解了古人用兵遣将的足智多谋,尤其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更是让人臣服。今天就让我们见识见识他们的巧舌如簧。

二、写作背景

赤壁之战后,曹操摔几十万大军与东吴的孙权隔江对峙。东吴内部以张昭为代表的大批官员都认为曹操势力几倍于自己,战则必败;鲁肃和周瑜等主战派坚决反对投降。此时,刘备派诸葛亮前往东吴,希望能与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舌战群儒。

三、疏通文意,熟悉文本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2、学生提出不懂的文句,互相交流。

四、分角色朗读

1、诸葛亮舌战东吴哪些“儒”?

2、舌战结果如何?找出显示这一结果的句子。

3、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板书设计

张昭 无一言回答

虞翻 不能对

步騭 默然无语

诸葛亮 薛综 不能对答

陆绩 语塞

严畯 不能对

程德枢 不能对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一段,讨论问题:

1、在张昭的眼中和口中,孔明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眼中:丰神飘洒,器宇轩昂

口中:自比管乐,自不量力,言行不一,无所作为。

2、孔明在反驳张昭“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时,为什么要先谈治病养身之道?为什么要列举韩信这一例?

明确:比喻刘备根据实际所定的谋略,犹如治病养生;以韩信对社稷的作用驳张昭“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初”,暗含“我”的作用也不是你们所能估量。

3、孔明在答辩时为什么一再强调刘备大仁大义?

明确:用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观念强调刘备是仁义之君,虽然暂时遇到了困难,但一定可以战胜曹操这样的奸雄,这是说服孙权联合抗曹的有力证据。

4、这一段文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这段文字奠定了诸葛亮论辩胜利的基础。

二、自主探究

1、后面六场论辩,群儒的观点、依据或意图何在?诸葛亮是如何应对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至7段,在文中圈点批注,以“我认为与( )的论辩最( )。理由是( )”句式交流。

三、品析人物

从全文看,你认为诸葛亮凭什么取得舌战胜利的?在文中找到理由。

1、凭对时局是熟悉、正确分析、判断,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2、凭对刘备的忠诚及信任,处处维护君王,维护刘方利益,绝不受对方的嘲笑。

3、凭自身过人的智慧,博闻多识和非凡的外交才能,机智、应变、雄辩的才智。

四、总结

本文记叙了诸葛亮舌战群儒并取得胜利的过程,表现出他对君主的忠诚,以及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的机智、博学、雄辩的特点。

教学反思

中文辩论是最能体现出汉语魅力的形式之一,教学时若能从这一兴趣点进行课堂设计,应能设计出一个充满语文魅力的教学流程,而且学生的学习又延伸到了课外。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全集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心声》教学设计 鲁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诗三首》教案 鄂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风教案鄂教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魅力教案 鄂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鞋教案鄂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饮酒》教案 鄂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舌战群儒》教案 鄂教版(版).doc》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舌战群儒》教案 鄂教版(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