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实践报告。

2020-03-03 14:13: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的大幅增加,以及大量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无序排放,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承受的污染负荷急剧增加,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问题日趋突出,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业、农村污染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农村环境现状

1.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工业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加之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垃圾沿河、路等随处乱堆乱放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畜禽养殖户普遍规模小,没有相关配套污染处理设施,禽畜粪便的堆放也成为农村重要污染源之一。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受利益驱动,擅自倾倒短期内难以降解的固体废物,也是造成农村垃圾增多的重要因素。

2.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乡镇政府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招商引资等作为增加当地财政收入的良策。而在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往往是靠山吃山,有煤挖煤、有石采石,兴办小高炉等,这些企业往往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不惜以牺牲环境代价获取经济利益。更有甚者个别乡镇领导不经考察,盲目引进一些淘汰落伍、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甚至对一些企业实行重点保护。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见到了经济效益,但由此带来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甚至酿成重大事故。

3.农民盲目滥用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农民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而且导致环境污染。据最新统计,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年使用量达40t 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 km2的安全上限。而且,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 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

二、农业农村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

1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造成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无法可依,影响了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对农民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教育求产量的最大化和劳动强度最小化,大量使用农用化学用品,加剧了农业环境。

2各级政府对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没有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各部门分工协作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对农业农村污染防治财政投入不足。

3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规划重视不够,没有实施城乡统筹,造成城乡不均衡发展,村镇建设中功能布局不合理,环境基础设施落后。

4随着传统生产方式的改变,为追求产量的最大化和劳动强度最小化,大量使用农用化学用品,加剧了农业环境污染。

5土地使用权过于分散,不利于农业生产和污染防治新技术的推广。 6农业污染表现出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科技投入不足,目前尚缺少适宜的防治措施和技术。

三、农业农村污染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

1、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

据历年监测,农村部分江河污染较重。同时,由于河泥淤积,河床抬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加剧了水质的恶化。目前,农村尚有不少村民直接以井水、地表水为生活饮用水源,农业农村污染造成部分农村饮用水水质超标,危害人体健康。

2、危害生物安全

不合理使用化肥,特别是过量施氮,造成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在蔬菜、水果中尤为明显。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加。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出口贸易。据统计,2001年全省共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118起,中毒人数达2600多人,部分是属于农产品遭污染所引起。由于长期使用农药,农田内蛇、青蛙、蚯蚓等数量已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了破坏。

3、影响耕地质量

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忽视有机肥,土壤承载压力过重,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地力下降。此外,农膜的广泛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农膜残留也成为威胁土壤环境的重要因素。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造成很大的影响,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4、污染大气环境

农村焚烧农作物秸秆和生活垃圾的现象比较普遍,夏秋收获季节秸秆焚烧尤为严重。秸秆焚烧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且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弥漫的烟雾造成能见度降低,直接威胁机场和公路的交通安全。

5、农民利益受损失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受害最大的是农民。农村经济发展中,忽视环境效益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情况较为常见。农业生产中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在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同时,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受到了制约。由于农业农村污染源分散性、影响滞后性,污染机理的复杂性、环境意识的落后性,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四、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的对策措施

1.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重在全民参与,而在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环境保护法知之甚少。各级政府要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活动,广泛宣传环保法律知识,让农民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乡镇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教育,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乡镇企业负责人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明确责任,自觉减少、控制污染。

2.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农村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或环境要素,划分生产和生活区,对不同区域实行相应的环境标准并严格监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工业园区进行集中生产、集中治理。统筹建设工业废水、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保护农村饮用水质卫生安全和农村环境卫生。

3.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单纯依靠环保专项行动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将农村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防治法的基础上,制定农村污染防治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使农村环境管理走向法制化、标准化、长效化。同时,还要注重与现有法律文件的整合与完善,解决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法律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4、加强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本着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精神,切实将农业农村生

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要作为乡镇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加强乡镇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建设,落实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建立完善的乡镇生态环境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建立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机制。环境保护部门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农业部门具体负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污染控制工作,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步伐;渔业部门负责水产养殖污染控制工作;建设部门要加大农村村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林业部门负责农田林网和湿地保护工作。计划、财政、经贸、工商等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加大对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在项目立项、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5切实加强科技投入和宣传教育力度

要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切实加大科技

投入力度,积极组织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努力加快包括生态农业、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开发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适宜技术和设备。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加强农民等生产者的宣传和教育,把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系列标准和生产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知识作为农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的重要内容。重视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要因地制宜地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引导人们树立“绿色消费”观,营造绿色时尚,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环保意识。要将环境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生中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寒假实践报告

寒假实践报告

寒假实践报告

寒假实践报告

寒假实践报告

寒假实践报告

寒假实践报告

寒假实践报告

寒假实践报告

寒假实践报告

《寒假实践报告。.doc》
寒假实践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