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旅游推介词

2020-03-03 04:13: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天柱山旅游推介词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天柱山作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其古朴天然的旅游资源和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而著称于世。为了便于大家加深对天柱山的印象,下面我想用一组数字来对天柱山做个简要的概述,即1234567,也就是一个皖字、两个故事、三位皇帝、四大特色、五个山名、六顶桂冠、七位名人。接下来就一一分解介绍给大家。

“1”:一个“皖”字。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是皖国封地,山称“皖山”,水称“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就来源于此。所以,天柱山是安徽省的源头山。

“2”:两个故事。天柱山历史悠久,千百年来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如果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成为中国经典爱情故事而名扬天下的话,那么,诞生在天柱山的《孔雀东南飞》和三国佳丽大、小乔爱情故事则是千古传唱。“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中国第一部长篇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记叙着天柱山下一对有情人真实感人的爱情故事。诗中主人公焦仲卿、刘兰芝为了爱以死抗争,演绎了中国最早的生死之恋,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天柱山下的孔雀坟(焦、刘合葬墓)至今仍在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这千古遗恨。“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这段故事说的是三国时,乔老爷家有两个女儿大乔、小乔,长得天姿国色,东吴名将孙策和周瑜攻下皖城后,大乔配孙策,小乔配周郎,双双喜得美人归,留下了一段“英雄配美人”的风流佳话。当年,大、小乔每天对井梳妆,天长日久洒落的胭脂粉染红了井水,后人称此井为胭脂井。一冢坟茔,一眼古井,吸引了多少有情人前来凭吊。

“3”:三个皇帝。说的是历史上有三位皇帝与天柱山有关。一是汉武帝。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南巡,“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从此,天柱山被皇帝封为“南岳”。但到了隋朝,也就是与天柱山有关的第二位皇帝隋文帝杨坚,为了向南扩充疆土,下诏废除天柱山的“南岳”尊号,改封湖南衡山为南岳。从此以后天柱山就以“古南岳”而著称。第三位皇帝是唐明皇李隆基,他信奉道教,有一天他梦见一位神仙对他说,风光秀丽的天柱山脚下有一股山泉被埋在巨石之下,如能凿开,日后天柱山道教必将兴盛。于是,他派专人千里迢迢来到天柱山,终于挖出此泉,消息迅速传到皇宫,唐明皇大喜,随口说道:“此泉应我梦也。”所以,此泉便命名为“应梦井”,至今仍有遗迹。

“4”:四大特点。天柱山82.46平方公里的主景区内,自然风光集雄、奇、灵、秀于一体,古朴自然,美不胜收。

“雄”--天柱山雄伟、挺拔那可是名不虚传呵!海拔千米以上的雄峰有45座,其中以海拔1488米的主峰天柱峰最为壮观。它浑身石骨、顶天立地,如一柱擎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题诗称赞:“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天柱山数不胜数的奇松、奇石、奇洞、奇景和奇观。奇松有天柱松、父子松、探海松、虬龙松等;奇石有皖公神像、飞来石、鹦鹉石、象鼻石、蜒蚰石等;奇洞最著名的是号称“华夏花岗岩‘第一秘府’”的神秘谷。说它神秘一点也不夸张,一钻进洞里,你会发现里面洞中套洞,洞洞相连,忽上忽下,忽明忽暗,仿佛走进一座巨大的石头迷宫,妙不可言。奇景指的是佛光、云海和“六月雪”。且说这“六月雪”吧,它是天柱山独有的自然景观,哪怕是在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您也会发现在青山岱峰之间一两座山顶上白皑皑的一片,仿佛盖上了一堆堆白雪。奇观当推“九井西风”,说的是九井河景区的一种奇特的气候现象,不管外面刮的是什么风,到这里都变成了一个风向,那就是西风,在酷暑炎夏,你也能感受到西风吹拂的一片清凉世界。

“灵”--一是说天柱山自古便是佛家和道家明争暗夺的风水宝地,到处飘逸着仙风道骨、佛光禅影。天柱山上曾经一度寺观遍布,晨钟暮鼓,香云缭绕,处处充满着无限的灵气。二是说天柱山山高水长,流泉飞瀑,随处可见,高山平湖,云蒸雾绕,更平添了一股超凡脱俗般的灵气。

“秀”--唐代大诗人李白赞曰:“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青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天柱山森林植被非常的好,松涛竹海,鸟语花香,无比秀美。

“5”:五个山名。一座山居然有五个山名,恐怕绝无仅有。一是“皖山”,天柱山是皖国封地,因周大夫治皖有方,德政为民,后人为纪念他,将境内之山称为“皖公山”,简称“皖山”。二是“潜山”,因天柱山潜藏在群山之中,而且山峰都是尖尖的,按字义,古“簪”字就是尖的意思,因此,天柱山又叫“潜山”,天柱山所在地的县名就叫潜山县。三是“霍山”,晋朝郭璞注解:“小山绕大山为霍”。因天柱主峰被群峰众山所拱卫,故称天柱山为霍山。四是“万岁山”,说的是汉武帝封天柱山为南岳时,臣民高呼万岁,称山为 “万岁山”,直到今天当地山民仍有叫“万岁山”的习惯。五是“天柱山”,指天柱山主峰好像一根大石柱子,顶天立地,势如天柱,因此而得名。

“6”:六顶桂冠。天柱山有六个“国”字头的称号,即: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国家文明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家岗文化遗址”(代表着新石器晚期一种新的原始文化类型)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保存有唐、宋、元、明、清、民国和现代300余幅石刻,其中李翱、李德修、苏东坡、王安石、黄庭坚等名人题刻尤为珍贵)、国务院批准的汉族重点开放寺庙--三祖寺(禅宗第三代祖师僧璨驻锡地,禅宗的二祖、三祖、四祖都曾在此传法)。

“7”:七位名人。天柱山地灵人杰,自古至今,人才辈出。天柱山一带著名的七位名人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天柱山南麓,怀宁县人);“两弹元勋”邓稼先(天柱山南麓,怀宁县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赴朴初(天柱山西南毗邻,太湖县人);“京剧鼻祖”、徽班领袖程长庚;现代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创作有100多部通俗小说和大量的散文、诗词等作品,洋洋洒洒3000万言。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等);当代“杂技皇后”、现任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夏菊花;正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年轻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

当然,天柱山的旅游资源远远不止这些,如要往下数,还有八大景区、九井奇观、潜阳十景等等。说心里话,天柱山美仑美奂的自然风光和丰富悠久的人文历史是我无法用语言能表达清楚的,她需要我们用心去领悟,要想真正了解她,还是请您自己去亲身体会吧!

朋友们,天柱山不仅拥有一流的自然资源和高品位的人文景观,而且她作为安徽省的源头山,千百年来形成了质朴独特的民风民俗,更是耐人寻味。安庆是黄梅戏的故乡,天柱山隶属安庆,因而在天柱山您随处都能听到原汁原味的黄梅戏。在山脚下白马潭漂流,您不仅能在漂流过程中领略到两岸的田园风光,还能看到当地山民传统的生活习惯,体验一下当地的风土民情。比如耕牛犁田,山歌对唱,手推石磨,水碓舂米等等,游罢再品尝一下地道可口的农家饭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说到这,您是否有点心动了呢?到天柱山旅游,交通非常方便。沪蓉高速公路、10

5、318国道经过潜山县城,经天柱山站的合九线(合肥至九江)与大京九(北京至九龙)并轨,从合肥、蚌埠、九江、南昌、广州、深圳、福州等地均可乘车直达天柱山,天柱山离安庆机场和港口仅50多公里高速路程。天柱山周边的省会城市合肥、南京、武汉、南昌经沪蓉高速直达天柱山仅2-4小时。如此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一定会为您的到来提供方便的选择。

到了天柱山,您大可不必为接待而担忧。想当年,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游览天柱山后曾写下了《寂寞天柱山》一文,那是因为当时的天柱山尚未开发而“养在深闺人未识”,那么今天的天柱山已不再寂寞。天柱山经过20年的开发建设,已具备了国家AAAA级旅游区所应有的基本功能。境内现拥有宾馆108家,其中准4星级宾馆1家,3星级宾馆3家,标准床位8000余张,旅行社21家,持证导游300余名,另外还有2条索道可助登山。热情好客的天柱山人为八方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心动不如行动”,朋友们,请带着您的家人,带着您的朋友,带着您的客人,一起来吧,天柱山欢迎您!

(作者系天柱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

第一篇 古南岳、皖山、潜山

导游内容:欢迎词→天柱山概述→游程简介→潜山县概述→皖山皖水皖城→天柱山大门→古南岳→天柱山旅游度假区→天柱山国家网球训练基地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天柱山旅游观光。我是XX旅行社导游林秋岚,大家叫我阿岚好了,为我们开车的是XX旅游公司刘师傅,请大家记住车牌号码。我和刘师傅尽力为大家做好服务。

天柱山概述

我们今天将游览的天柱山风景区因主峰如“一柱擎天”而得名。根据国家测绘局2008年9月28日上午10时公告的全国第二批31座著名风景名胜山峰高程新数据,天柱山的天柱主峰海拨1489.8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题天柱峰》一诗中赞美:“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天柱山风景区规划面积30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102平方公里,共分为八大景区,即三祖寺景区、九井河景区、虎头崖景区、马祖庵景区、主峰景区、后山景区、龙潭河景区和大龙窝景区,另设有茶庄中心接待区。天柱山继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后,又相继被批准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天柱山拥有我国唯

一、全球揭露面积最大、暴露最深的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了独特的地质奇观。天柱山生态环境极佳,主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7%,负氧离子丰富,加之地质构造形成了独特的磁场、气场,非常适宜于养生度假,吸引了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大批境外游客前来休闲养生和旅游度假。

近几年,天柱山风景区积极争创5A级旅游区,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投资5亿多元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天柱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又相继获得最具潜力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中华十大名山、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全国旅游系统先进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新天柱、新景观、新形象得到了吴邦国、回良玉、李铁映、吴仪等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海内外广大游客的广泛赞誉。2008年,天柱山共接待游客141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7.6万人次,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创旅游总收入5.3亿元。

天柱山有着“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之乡”的美誉,又被称为“七仙女的故乡”。皖山皖水,皖风皖韵使天柱山集雄奇灵秀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于一体,在我们的旅游行程里,我将一路向大家做详细的介绍。请大家随我一起去体验灵异的天柱山水,感受灿烂的古皖文化吧!

(简述旅游团的时间行程和当日游程安排)

潜山县概述

我们沿沪蓉高速从潜山出口下,到达天柱山主景区仅10公里。天柱山坐落于潜山县,我们即将到达的是潜山县城。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潜山县概况。

潜山县位于皖西南中心地带,大别山东南麓,长江北岸,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85个村(居)委会,另设有三个正县级机构的旅游和经济开发区,总人口58万。全县以山场为主,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潜山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与合肥、南京、武汉、南昌四省会城市处于三小时经济圈内。上海至安庆城际列车开通后,车程将缩短为三个半小时。沪蓉高速、东香高速,10

5、318国道,合九铁路等交通要道贯穿县境,县城距天柱山机场、长江黄金水道安庆港仅50公里,构筑成连接全国交通大动脉的立体网络。

潜山县是绿色宝库,生态家园。潜山县处于神秘的北纬三十度线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1’-116○46’,北纬30○27’-31○4’,县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依次形成山区、丘陵、圩畈,县境西北部是大别山余脉,多高山峻岭,幽壑深涧,自然风光绮丽。海拔超千米山峰69座,不仅有海拔1489.8米的天柱雄峰,还有海拔1538.6米的猪头尖,为大别山第三高峰。全县最低处为王河镇丰收圩,海拔只有13米。西北面省级森林公园金紫山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板仓,森林覆盖率都达90%以上,有的还是原始森林,人迹罕至。山高水长、景美境幽是潜山县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县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特别适宜于农作物生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常年平均气温16.2℃。境内有维管植物1857种,其中木本植物740多种,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12种。香果树、银杏、小叶黄杨等弥足珍贵,出产中药材280余种,“潜厚朴”已入《中华药典》。境内繁衍着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26种。到了潜山,就到了绿色植物库,进了天然大氧吧!

潜山物产资源丰富。天柱剑毫、野葫芦籽、雪湖贡藕、天柱石耳等名优特产名闻遐迩。大理石、花岗石、黄沙、瓷土等蕴藏丰富。目前,正在探测和开发温泉。

在这里介绍一下潜山县名的由来。天柱山古代又名“潜山”,“潜”字在《说文解字》中解为“尖”,意为“上锐而下丰”,“潜山”就形象地描叙了像“笋子尖”一样的天柱峰。有人认为“潜山就是潜伏在群山之中的山”,这解释也颇为形象。的确,天柱主峰是潜伏在万峰丛中,周围有40多座高峰环拱簇拥,不攀登到主峰跟前看不到主峰尊容。潜山县就是以山命名的,“岳西县”因位于山岳之西而得名,这两个县名都源于天柱山。

潜山历史渊源悠久。周代潜山为皖国所辖,皖国都城在今潜山县城。西汉时属庐江郡下辖之皖县,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庐江郡太守陆康移郡治于皖县城。三国时,袁术、孙权、曹操交替据此,为兵争重地,唐宋时期,曾为舒州治所。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始置潜山县,首任潜山知县张仁,设县治于今潜山县城。1949年4月潜山解放,称皖北行署安庆专区潜山县,1971年3月改称安徽省安庆专区潜山县,后又改为安庆地区、安庆行署,上世纪九十年代地市合并称为安庆市,潜山县相沿隶属之。

潜山文化底蕴深厚。孕育独特的古皖文化,保存了大量珍贵的人文景观。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薛家岗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化的代表,现已发现新石器时代至商的聚落遗址有40多处。潜山是我国最早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故事感动古今。佛教禅宗三祖在此传道授法,三祖寺是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院。三国佳丽大小乔和孙策、周渝演绎了江山、英雄、美人的动人传说,其梳洗处胭脂井至今留存。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时,每夜必在天宁寨临湖夜读,舒台夜月成为潜阳十景之一。历代名人雅士、达官显贵钟情天柱山水,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大家都曾游历天柱,饱览胜境,唱怀咏诵,刻石勒名,留下了许多传世诗文和人文景观。天柱灵气也孕育了一代代的潜山人,自古这里人才辈出。东汉大魔术家、中国炼丹术创始人左慈,三国时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著名诗人曹松,宋代宰相、文学家王珪,“宋代第一画家”李公麟,“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通俗小说大家张恨水,“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艺术家韩再芬等都是天柱山的才俊和潜山人的杰出代表。这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灵人杰吧!

潜山还是化石之乡和全国文物大县。“潜山安徽龟”化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龟鳖类地史记录。“东方晓鼠”化石的发现,推翻了“啮齿类起源于北美”的论断。考古学界称潜山为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地,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

潜山县为革命老区。1925年,潜山县就建立了党组织,成立了安徽省最早的一支工农武装,先后组织了梅城、请水寨、梅寨农民暴动,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潜山独立师和苏维埃临时政权,开辟了红色根据地。期间出现了王步文、余大化、高敬亭等400多名革命先烈;抗日战争时期,天柱山作为抗日主战场,先后成立了40多支游击队。国民党176师在此抗战六年,牺牲将士4000多人,在野寨中学建有抗日阵亡将士公墓;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使得天柱山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潜山儿女创造了光耀千秋的英雄业绩。

近年来,潜山县大力推进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两大战略,县域经济突飞猛进,社会民生和谐发展。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4亿元,财政收入2.8亿元。全县已形成了日用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包装及纸制品,医药卫材,农副产品及旅游工艺品六大支柱产业崛起,涌现出“全力集团”、“华业化工”、“八一纺器”、“精科机械”、“卫康制药”等一批知名企业。

潜山经济开发区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11.9平方公里,是以发展工业为主,集工贸于一体的新型综合性经济开发区。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7亿元,税收6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省级天柱山旅游度假区是以养生、文化、运动为主题的特色旅游经济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正向着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区目标,打造“十里山水画廊,休闲度假天堂”,与天柱山风景区共同构筑大旅游经济板块。天柱山不再是余秋雨先生笔下《寂寞天柱山》,旅游经济已成为我们潜山县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

皖山皖水皖城

潜山县城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被称为皖城和梅城。那么“皖”字是什么意思呢?皖又有怎样的来历呢?为什么把“皖”作为安徽省的简称?

“皖”在古书上与“睆”通用,是明亮而美好的意思。我们天柱山地区自古以来山青水秀好风光,这样美丽的地方,周武王封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名称叫“皖国”。皖国是一个面积不大的诸侯国,区域范围包括今潜山、怀宁、岳西、太湖、宿松、望江六县和安庆市区。春秋时被楚国所灭。皖国的诸侯王称为皖伯大夫,他以仁政治理皖国,很有政绩,后人为纪念他,尊称他为皖公,把天柱山称之为皖公山,又叫皖山,并在天柱山上建有皖公庙。流经天柱山下的大河称为皖水,皖水注入长江后在安徽境内的800里被称为皖江。自周朝至今,“皖”的历史已有近3000年。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设置安徽省,省名取安庆和徽州两府的首字合为“安徽”,以“皖”字作为简称,既具有悠久历史、又含有美好寓意。说来很奇巧,在飞来峰的峭壁上,有一幅被雨水冲刷形成的天然“地图”,当地人称为“龙鳞甲”,其形状酷似安徽省版图,长江、淮河都很分明,被广大游客称为“皖图”。在神秘谷入口处的悬崖峭壁上,我们还能一睹浑然天成、惟妙惟肖的“皖公神像”--这位安徽的“老祖宗”,以他深邃的目光雄视千古,洞察着世事人心……

周封皖伯大夫治皖,皖国的都城就建在今天的潜山县城,被称为“皖城”。从东汉到南宋末年,在这13个世纪中,皖城作为州、郡、府治所有长达800年的历史,一直是皖西南的重镇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苏东坡和南宋宁宗皇帝都曾在这里为官。因南宋宁宗皇帝曾当过舒州节度使,他于1195年即位,便将舒州升格为安庆府,取“平安吉庆”之意。“安庆府”最初设在古皖城。直到端平三年(1236年),安庆府治才迁往今安庆市,1260年正式建造安庆城。自此,古皖城走向衰落。到元代至治三年(1323年),设置潜山县,县治所仍在古皖城旧址,即今天潜山县委、县政府所在地的梅城镇。

天柱山大门

我们现在行进在105国道。从县城进入天柱山的这一段称为天柱大道。大家请看前方,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门楼建筑,这就是天柱山标志性大门。大门宽43.4米,五跨形式,中间主跨高16米,立面立柱采用花岗岩石构件拼装,立柱上都雕刻着盘龙纹饰。门头上的“古南岳天柱山”六个大字是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朴老是邻县太湖县人,他的祖籍寺前河距天柱山仅25公里,1990年他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身份视察了三祖寺,并为三祖寺题诗。1999年由当时主管天柱山管委会工作的县委领导赴京求字,朴老在病中欣然题写“古南岳天柱山”。2000年5月21日,朴老溘然长逝,据说这是他生前的最后一幅题字,反映了他对家乡、对天柱山的深厚感情。这座标志性建筑当时总投资近300万元,1999年竣工。

古南岳

天柱山为什么又称古南岳呢?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国五岳之封始于三皇伏羲之前的无怀氏,距今已五千余年,那时天柱山已被封为南岳,名列五岳第二位。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南巡登临天柱山,筑坛祭岳。同行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汉武帝这次南巡活动:“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到公元589年,隋文帝为开拓南疆,改封湖南衡山为南岳,从此天柱山以“古南岳”之名传之后世。因被皇帝加封,在民间,天柱山又被称为万岁山,简称万山。

天柱山旅游度假区

潜山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旅游兴县”发展战略,以打造国际化风景旅游城市为目标,“山城一体”,高标准规划建设天柱山旅游度假区。2007年4月正式设立度假区管理机构,度假区从天柱山标志大门到三祖寺景区,沿105国道两侧总体规划面积达12平方公里,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该区将依托并服务天柱山旅游,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形成“生态养生休闲、古皖文化展示、旅游综合服务、立体交通转换”四大功能板块,规划建设两条发展主轴,主打一个主题乐园,新建八大核心景点。总体规划已上报省政府审批,区内投资40多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天柱山旅游度假区围绕“文化、运动、养生”的主题定位,凸显“皖国神韵、天柱瑶池”的品牌形象,着力打造新兴的国家化旅游城市,和国际一流的休闲养生度假胜地,形成以旅游服务为主体的产业经济板块。度假区规划有高尔夫运动场、温泉度假中心、皖文化园、休闲养生广场等重大项目。目前已经运营的亿元以上建成项目有国家网球训练基地、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七仙女国际大酒店、皖镇休闲购物中心等。天柱山旅游度假区建成期10年,建成后将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天柱山国家网球训练基地

国家网球训练基地是经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批准建设的项目,由福建吉诺集团于2006年投资建设,2007年底建成投入使用。网球训练基地设有室外球场11片和一座有400个座位、可同时容纳500人观众的室内中心比赛场馆;配套五星级酒店、会议新闻中心、健身馆等赛会设施。总投资3.5亿元,占地300亩。已成功承办“2008天柱山国际女子网球挑战赛”和“2009天柱山国际女子网球联赛”以及网球旅游节等活动。

第二篇 三祖寺景区

导游内容:野人寨→三祖寺景区概述→三祖寺牌坊→佛道圣山,和谐共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祖洞→摩围泉→观音殿→升谷文钱→立鹤松→立化塔→三高亭→宝公洞→千佛殿→觉寂塔→祖师殿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概述→石牛古洞→李白诗刻今何在→唐刻→王安石题刻→涪翁亭→石牛→秋兴崖→元刻

潜河滨河观光带→诗崖漱玉→潜河漂流

车过旌驾桥,我们就进入了天柱山的南哨--三祖寺景区。

三祖寺景区是天柱山人文景点最集中、文化品位最高的一个文化精品景区。我们将在这里感受到天柱山神秘的宗教文化和帝王文化,观赏到具有历代书法艺术长廊之称的国家重点文保单位摩崖石刻群。

野人寨

汉武帝当年驾临天柱山拜岳,至今还留下许多与拜岳有关的地名和遗迹。这一片山体环抱的港湾,就是汉武帝的船队自长江溯潜河而上,在此舍舟登陆之地,称为谷口。皇家车撵凤驾穿过谷口的一座桥,后人称为旌驾桥。现在这座桥改建成公路桥,仍沿用旌驾桥之名。这一片徽派建筑是天柱山皖镇休闲购物中心,它就建在汉武帝舍舟登陆的港湾,后被河沙淤塞,填平建起了旅游项目。皖镇由马鞍山投资商投资1.5亿元兴建,建有天柱山古戏楼、工艺坊等设施,我们回来时可进去参观购物。皖镇后面西侧有钟山、鼓山,据说就是汉武帝设坛架设钟、鼓之处,野寨中学的背后就是白鹿岗,汉武帝就在那里设祭坛拜岳,至今还可辨认祭坛遗址。拜岳台以及白鹤宫是我县规划恢复中的一处重要人文景观。

依山面水的野寨中学,环境优雅清静,创建于1943年,现为安徽省示范中学。这所中学是为纪念国民党48军176师抗日阵亡将士而建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176师在潜、怀、太一带抗击日军坚守6年之久,对日寇打击沉重,自身也伤亡惨重,先后牺牲将士三千多人。为守护烈士公墓,培养烈士遗孤,1941年,由安庆行署专员范苑声先生发起,社会各界捐助新建“景忠中学”,取“景仰忠烈”之意。范苑声先生自任第一任校长,聘请时任安徽省教育厅秘书的乌以风先生任教务长。现野寨中学校园内建有野中第一任校长、国民党元老范怨声先生墓园以及文物馆和乌以风先生纪念馆。这里的学子秉承校训,刻苦学习,每年高考录取率名列前茅。半个多世纪以来,野寨中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可能有的游客会问,这一带沿河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交通便捷,怎么被称为野人寨呢?这里有两个动人的传说:一说是很早以前,这一带常有野人出没,掠夺民财,伤害人畜。当时的一位县令决心牺牲自己,解救民众。他带上好酒好菜,深入野人洞中,把野人都吸引到洞内饮酒。酒酣之后,县令命随从用铁水浇灌洞口,铁水凝固封闭了洞口,这位好心的县令和野人同归于尽。其二,说是在南宋末年,本地土豪刘源率十万义兵在天柱山抗元。他自号“刘野人”,在谷口扎的第一寨命名“野人寨”。刘源抗元前后十八年,最后被内奸出卖壮烈牺牲。后人为纪念他,野人寨的名字延用至今。关于刘源的故事,山上还有许多景点和遗迹与刘源抗元有关,我们游览时再为大家讲述。

三祖寺景区概述

现在我们停车在三祖寺山门广场。请大家带好相机等随身物品,随我一起下车,参观游览三祖寺景区。

三祖寺景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是天柱山人文景观最为集中的一个景区。这里除了闻名海内外的佛教禅宗祖庭三祖禅寺外,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汉武帝设坛拜岳留下的遗址,以及天柱山道教最著名的道观白鹤宫(正在恢复建设之中)。沿河风光秀美,已兴建滨河景观长廊和漂流设施。天柱山管委会真正精心规划建设三祖寺景区,努力把三祖寺景区打造成为精品文化景区和独立的4A级景区。

三祖寺牌坊(及放生池待补)

佛道争山,和谐共处

举目望去,红墙黛瓦的寺院建筑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整个山形宛如一只振翅欲飞的彩凤,觉寂塔就建在凤冠上,东西两侧逶迤的山岗呈环围合抱之势,恰如凤翼护卫着庄严佛地。以堪舆学的观点来说,这里风水佳绝,背倚天柱,面临潜河,左右山势环抱,正应着“前有罩、后有靠、二面抱”的风水学观点。从三祖寺建筑形态上来说,是“远看山包寺,近看寺包山”。天下名山僧占多,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诠释。

三祖寺,全称“三祖山谷乾元禅寺”,是中国禅宗三祖传经布法的场所,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83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庙。

追溯三祖寺的历史,要向诸位介绍一下天柱山的宗教文化。天柱山灵绝山水加上历代帝王的加封,使之成为仙山宝地。《道经》说司命真君居住天柱山,山中有司命洞府。天下名山分为36洞天72福地,天柱山被列为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因此,历代佛道两教都视天柱山为宝山,争相据为己有。在三祖凤形山,就有佛道争山斗法的传说故事。

公元505年,梁武帝的国师宝志和尚与江南云游方士白鹤道人都奏请梁武帝,将凤形山赐之于己,建观造刹,传经布道。武帝知道他们都有很高的法术,都不得罪,命他们各显灵通,以物为记,得者而居。这宝志和尚就是我们民间流传的济公*,他是建康(今南京)道林寺的高僧,有名的疯和尚,手持锡杖,他说:“贫僧以锡杖卓地为记。”白鹤道人手持拂尘,他的拂尘可以化为白鹤,他说:“贫道以鹤止处为记。”说毕,白鹤道人将手中拂尘抛向空中,顿时化为一只白鹤,振翅飞向凤形山。宝志见状,将手中锡杖掷向空中,顿时化为一条银色巨龙,尾随白鹤而去。白鹤飞到凤形山上空,正要敛翅落地,忽见身后巨龙飞来,吓得掉头向东飞去,落在白鹿岗上,宝志的锡杖深深卓入凤形山。当他收起锡杖,卓土处立刻涌出一股甘泉,这就是位于寺后的卓锡泉,又名“卓锡井”。宝志便在凤形山开山建寺,梁武帝赐名为“山谷寺”。白鹤道人在白鹿岗上建起白鹤观,宋徽宗赐名“真源万寿宫”。唐宋时期,天柱山佛道两教盛极一时,寺观达百余座,房屋3600余间,史称“三千道人八百僧”。从宝志和尚开山算起,三祖山谷寺到2005年已历时1500周年。

山门

三祖寺的建筑群,沿着凤形山的山势自下而上依次架造。从山门一直通向祖师殿,全都处在一道中轴线上。烧香礼佛,应从山门进入。三祖寺的山门,也叫三门殿。正门名“般若门”,即“智慧之门”;东边门名“解脱门”,意为摆脱烦恼业障的束缚而获得自由,也称“自由之门”;西边门名“精进门”,意指在去染滤净的修行过程中,要不懈地努力,也称“勤修之门”。门楣上,悬挂着已故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乾元禅寺”匾额。

进了山门,大家看到殿堂两边,站立着5.5米高的“金刚力士”各一尊。佛教汉化后,这两尊像按《封神榜》中的“哼”、“哈”二将的形象来塑造的。

穿过山门殿,步上“通天阶”。三祖寺因山势陡峭,一路上去,有360级台阶。大家不妨从现在开始数一数,“通天阶”高差15米(60级)。

天王殿

迎面就是天王殿,是供奉弥勒佛和四大天王以及韦驮塑像的殿堂,是中国汉族地区佛教寺院的重殿之一。天王殿是纯砖无梁结构,尖顶六角,也称“六角无梁殿”。殿内两边,供奉着四大天王塑像。他们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掌管风调雨顺之职,是佛教的护法神。殿正中,供奉着弥勒的铜像,是按照五代后梁时的布袋和尚的形象塑造的。

弥勒的背后,是韦驮菩萨铜像,手持金刚杵,注视着每一个行人。他是守护释迦牟尼的神将。三祖寺的韦驮是金刚杵驻地的,表示不接待,凡游方僧到寺应斟酌而行。如果是韦驮合掌捧杵的,则表示接待,凡游方僧到寺皆蒙供养。

出了天王殿,我们向东面看,大池内有一个大龟,名叫鼋鼍(yuan tuo)。它本是龙王的太子,善于负重,《西游记》里载唐僧师徒四人过河的就是它。

大雄宝殿

现在我们来到大雄宝殿,这是一座歇山式殿宇,朱檐红墙,琉璃黄瓦。殿门楣上,悬挂着赵朴初题书的“大雄宝殿”匾额。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的主殿、正殿。“大雄”为佛的德号,意谓佛有大力,能降四魔。这座大殿是在明清两代大雄宝殿旧址上新建的,朱柱红墙,琉璃黄瓦,飞檐翘角,气势巍峨。大殿正中,供奉一尊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高达5.5米,两旁是其弟子迦叶和阿难。这三尊塑像计重11吨,为安徽省境内寺庙所罕见。释迦牟尼塑像前,是释迦太子像。大殿两厢,供置十八罗汉塑像。在印度是十六罗汉,在中国作十六罗汉传记的庆友为十七罗汉,翻译十六罗汉传记的陈玄奘为十八罗汉。他们有的怒目、有的微笑;有的降龙、有的伏虎。奇形怪状、栩栩如生。大殿后侧,东西分别供奉文殊骑狮、普贤坐象的塑像。文殊骑狮,表示智慧威猛;持剑,表示智慧锐利。普贤的白象为六牙,原为菩萨所化,表示威灵。他们的道场分别是山西五台山和四川峨眉山。他们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中的二位,另两位菩萨是观世音和地藏,他们的道场分别在浙江普陀山和安徽九华山。

释迦牟尼的塑像背后,是“海岛观音”大型立体浮雕,这是一幅浓缩中国佛教诸佛菩萨的全图。请看,正中是观音站在龙背上的塑像。她的背后,最上一层,是“三世佛”。这是以空间划分的,即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中间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和他两大弟子迦叶、阿难;西天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两边是药师佛两大弟子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中间一层,正中一尊是地藏菩萨和他的两大弟子道明和尚、闵长者,两边是观音的两大弟子善财童子和龙女。还有四大天王,海鬼夜叉,海中摆渡人等。他们普渡众生,脱离苦海。

现在我们来到法堂。按佛教规制,法堂应建在大雄宝殿的后面。三祖寺由于山势所阻,就把法堂建在禅堂的位置上。法堂是供僧人讲经说法和举行戒行的场所。法堂内,供奉着缅甸仰光妙明法师赠送的一尊高40厘米玉石释迦牟尼佛像。法堂四壁,悬挂着省内外,海内外许多名家书、画、联,供游人品赏。

三祖洞·解缚石

现在我们来到了“三祖洞”。三祖洞内有一方石雕三祖画像。他身材板实,肩披袈裟,双手捻珠。他那宽阔饱满的前额,慈祥和蔼的双目、微微佝偻的身躯,表明他学识渊博,睿智非凡,且又饱经风霜,历尽艰难。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僧璨这位佛教发展史上的伟大人物。

僧璨,出生于公元510年,汴州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一说徐州人。四十多岁时,他全身疮疾。在河南光福寺,他拜谒二祖慧可,说:“弟子身缠风恙,求和尚为我忏罪。”慧可说:“把你的罪对我说说,我来为你忏悔。”僧璨想了片刻:“我实在说不出我的罪过究竟在什么地方。”慧可说:“我已为你忏过罪了。你最好要皈依佛法,出家僧住。”僧璨说:“今日见到和尚,已知自己是一个僧人了,但还不知何谓佛法。” 慧可说:“是心即是佛,是心即是法,法佛本无二,僧宝也是这个道理。”僧璨彻悟,对慧可说:“今日始知人的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在于其心,佛法也是如此。” 慧可闻言,心中十分器重,当即为他剃度,连说:“是吾宝也!”取名僧璨。从此以后,僧璨的疮疾渐愈。两年后,慧可对僧璨说:“往昔菩提达摩自竺乾东来,以正法眼藏并信衣密付于我,我今授受于你,你要好好护持,无令断绝。” 慧可将衣法交僧璨后,又对僧璨说:“你受衣法后,宜处深山,不可行化,因有国难。”僧璨说:“师既已预知,愿师明示。” 慧可说:“不是我能预知,而是达摩祖师的《般若多罗悬记》中的‘心中虽吉外头凶’这句偈语就要应验。我校算了一下年代,这场灾难正好应在你的身上。你要谨思前辈祖师的诲训,千万不要罹此世难。”果然几年以后,武帝宇文邕灭佛,僧璨遵从师嘱,只身南徙隐于舒州皖公山(今安徽省天柱山风景名胜区),往来于司空山(今安徽省岳西县境)与皖公山之间,居住无常,隐姓埋名,在荒郊野外化缘,在山野餐风饮露。这样生活了十几年,竟无人知晓。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才正式驻锡山谷寺,公开传经布法,教化四众。他在隐居天柱山期间,常在这座崖下面壁,因此,这座崖被称为“达摩崖”。

看,这块石上刻有“解缚”两个大字,这就是当年四祖道信求三祖僧璨给他“解缚”的地方。隋开皇十二年( 592年),13岁的沙弥道信来山谷寺拜谒三祖僧璨,当时僧璨正在洞里参禅。道信说:“求大和尚为我解缚。”三祖问他:“谁缚你了?”道信回答:“没有人缚我。”三祖说:“我已经给你解了缚。”道信闻言大悟。从此,在三祖身边侍奉九载。601年,三祖传衣法给道信,成为中国禅宗四祖。

中国佛教禅宗,由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传入。达摩居嵩山少林,谓之祖师。神光在达摩洞前求师大法,断臂立雪,达摩传之衣法,取名慧可,为禅宗二祖。僧璨、道信是禅宗的三祖、四祖,四祖道场在黄梅。禅宗五祖弘忍居黄梅东山,教众云集,史称“东山法门”。慧能来自广东,密受弘忍衣法南归,为禅宗六祖,开创“顿悟”宗风。从此,禅宗兴盛于世,遍布全国,远及海外。我们从禅宗发展史上可以看出,僧璨承上启下,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传承禅宗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打破了禅宗“以心相传,不立文字”的规制,以其毕生心得终成《信心铭》,奠定了中国禅宗的理论基础。僧璨在这里潜心修持,卓锡弘法,传承衣钵,著述《信心铭》,因此,三祖寺的地位和影响也非常显著。在我们皖西南这一带,天柱山、司空山、黄梅东山,构成了禅宗“金三角”地带。三祖寺是最具影响的禅宗圣地,受到历代帝王的封赐,是海内外信众的朝圣之地。

摩围泉

“解缚”石往西,有个“摩围泉”,北宋诗人黄庭坚寓居舒州时,最爱饮此泉水,于山谷处筑室读书。他不但亲笔为摩围泉勒石题名,而且还以“山谷道人”、“摩围老人”自号。后人为纪念他,就在石牛古洞处建造了“涪翁亭”。

民间有一个关于摩围泉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三祖寺下居住着一对农家夫妇。他们祈祷三祖,将摩围泉变成了香醇可口的酒。由于酒味香醇,来喝酒的人特别多。几年一过,发了财。可那个女人还不满足,埋怨泉水只能变酒,不能出糟,他们没有酒糟喂猪。最后三祖又将摩围泉的酒水复变成了原来的泉水,并在摩围泉的石壁上留下了一首偈语:

天高不为高,人心最为高,

泉水当酒卖,还嫌猪无糟。

观音殿

大雄宝殿的西侧,是尊客堂,也叫客堂。客堂是接待僧众和宾客的地方,也是禅宗丛林寺院管理组织的四大堂口之一。在客堂内,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塑像。

现在,我们来到了观音殿。殿内供奉一尊千手观音铜像,两边有善财童子和龙女的铜像。观音殿内可求签。据说三祖寺的签很灵,哪位不妨试一试。

我们现在经过“朝圣门”。“朝圣”就是上塔院朝觐(jin)三祖圣像。

升谷文钱

左边的这幅“山谷”碑刻是明代嘉靖初年安庆知府胡缵宗的题刻。这里有一长方形的小石宕,旁边刻有“升谷文钱”四字。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唐武宗灭佛时,那年冬天下大雪,有一个小沙弥饿倒在雪窝里。他醒过来后,发现自己身边的积雪融化了,石宕里盛满了白米,白米上还有一纹铜钱。他将米取回去食用了,刚好是一天的食粮。用铜钱买了香在三祖墓前供奉。以后天天如此,小沙弥靠了这升谷文钱度过了一个残冬。可他嫌这石宕小了,便偷偷地将石宕凿大,以为能得到更多的米和钱。第二天,小沙弥到石宕一看,石宕仍缩小到原来那么大。从此,这里不再出米和钱了。

立鹤松

这幅“香嵓”碑刻,是康熙末年安庆知府张楷的题刻,“嵓”是“岩”的异体字。这棵古松,叫立鹤松,看它苍劲挺拔,枝叶如盖,形如立鹤。据专家考证,这株古松树龄在500年以上。立鹤松还有一层意义,是说当年白鹤虽然没有得到凤形山,可三祖寺还是欢迎它常来做客,象征释道两家,和睦共处。

沿石级而上,左边是“解缚亭”,纪念三祖为四祖解缚而建。再上行跨路而建的“信心亭”是为纪念僧璨著述《信心铭》而建的。《信心铭》以诗体写成,146句,四字一句,584字,这是中国人著述的第一部禅宗经典,为禅宗以文字总结其修习经验开创了理论先河。

立化塔

路旁这座3米高的圆形砖塔叫立化塔。公元606年,僧璨在寺前法会大树下为信众传经讲法时,合掌立化,这塔就是为纪念僧璨说法立化而建的。这座塔的建筑风格很别致,圆身尖顶,竹节底座,近似蒙古喇嘛塔,在汉地很少见,大概是元代所建。

三高亭

这座石亭,是明代潜怀两县的何氏后裔为纪念他们的先人何氏三兄弟而建的“三高亭”。何氏三兄弟名何求、何点、何胤(yin),是南梁时潜山的隐士。他们授官不做,终身不仕,归隐天柱,著书讲学。凤形山是他们家的私宅。他们把凤形山献与宝志,供他建刹。后人为纪念他们的高风亮节,在此建“三高亭”。另建有“三高门”、“三高书院”,后毁。亭子石柱上这幅联是清光绪举人何雯所题:

长揖傲夷齐,看山外白云,招隐共诗崖酒岛;

所居在廉让,访洞中丹灶,编书续高士神仙。

该亭高3.5米,东西跨度3米,南北距2米,全部采用块石架造。亭顶部是以平薄石板铺成,亭脊两端饰以石雕鱼尾状翘角,脊中有一石塑佛像。南北亭檐下,立有重修的两方碑记。此亭是颇有特色的建筑。

宝公洞

穿过三高亭,向右前往宝公殿。这是为纪念当年宝志开山而建的,殿的正中供奉着宝志肩扛锡杖的立身铜像。再沿石级而上,右前方的翠竹林中,就是当年宝志栖身习静的“宝公洞”,洞内立有明代弘治年间的“宝公开山之记”的石碑一方。这里翠竹修篁,环境极佳。现于宝公洞前新建“宝公亭”,供游人凭吊和小憩。

千佛殿

我们再上60余级石阶,便到了三祖寺的塔院门,门楣上的“山谷寺”匾额是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穿过门楼,迎面便是千佛殿,楹联是朴老所书:

三祖道场重现,千花满载而归。

殿内居中供奉的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的意思是光明普照万方。四壁小龛中,供置一千余尊陶质鎏铜小佛像,谓之“千佛朝毗卢”。这千尊小佛像,你怎么数也数不清,等你数清了,你也就彻悟了。

觉寂塔

千佛殿后身就是觉寂塔。这是潜山县现存的又一座历史悠久的宝塔。唐天宝四年,即公元745年,舒州别驾李常取三祖遗骨火化,得五色舍利三百粒,以其中百粒塑三祖像,并出己俸建造一座三祖舍利塔,置三祖塑像于塔底层。公元758年,唐肃宗李亨赐山谷寺名为“三祖山谷乾元禅寺”;公元772年,唐代宗李豫赐三祖舍利塔名“觉寂塔”,赐三祖僧璨名“鉴智禅师”。后来,寺院和塔多次被毁和重修。现在的塔,塔宫里珍藏有三祖百颗舍利子,是唐代的塔基、宋代的塔刹、明代的塔身。宝塔为楼阁式塔体,砖木结构,飞檐翘角,斗拱相乘。塔高30米,七层八方,外旋中空,螺旋而上。每层四门相对,两虚两实。游人登塔,常被虚实所迷。塔顶置有相轮,由8条碗口粗的铁链牵制,链上系有400余只风铃。风吹铃动,叮当悦耳。登上高层,北可见天柱群峰叠嶂,南边是城市田畴,尽收眼底,远可眺大江东流,近看是潜水横陈,山谷流泉,茂林修竹,满目青翠。九井西风轻拂,晨钟暮鼓相闻,好一派古寺风光,僧家幽境。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觉寂塔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院东寮房有前任三祖寺住持宏行的纪念堂。宏行和尚2001年圆寂,火化后,有五色舍利子三百多粒,这与三祖僧璨真是不谋而合,是当代和尚中的一个奇迹。我们可前去参观图片和实物,以饱眼福。

塔院西寮房辟有“地藏殿”,殿内供奉有地藏菩萨铜像,这是一个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菩萨。他的两边,是他的两大助手道明和尚、闵长者。这位闵长者原是道明和尚的父亲,他看自己的儿子跟地藏出了家,修成了正果,他也修行了。不过,他没有落发,还是布帽布衣。

旅游推介词

旅游推介词

旅游推介词

黔西旅游推介词

蓬安旅游推介词

洛阳旅游推介词

文化旅游推介会推介词

西安旅游推介会推介词

榆林10分钟旅游推介词

广安旅游推介词(全文)

《天柱山旅游推介词.doc》
天柱山旅游推介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