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案 线段的和差

2020-03-02 02:54: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感念和线段中点的感念及表示方法

2、学会线段中点的简单应用

3、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间线段最短”这一性质,并学会简单应用

4、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线段中点的感念及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 线段中点的应用

四、学用具: 投影片、刻度尺

五、学过程:

(一)

习回顾: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

(二) 感念分析

1、线段性质和两点间距离 “想一想”

出示课本图片,从上面的两个事例中,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之处? (可让学生稍作讨论后回答) 学生:选择直路,路程较短

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7-18(见课本),从A到B的几种路线,并用红色粉笔标出最短的路线

教师:你是怎样比较出最短的路线的? 学生:利用观察、测量

1 根据学生的画图,师生共同总结出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要强调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而不是两点间的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是数值。

教师:“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你能否举一些例子?

学生:从A到B架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等。

2、线段的中点

请按下面的步骤操作:(学生做) ①

在一张透明纸上画一条线段AB ②

对折这张纸,使线段AB的两个端点重合 ③

把纸展开铺平,标明折痕点C

如图1:

ACB

教师:线段AC和线段BC相等吗?你可以用是么方法去说明? 学生1:相等。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长度,再比较 学生2:相等。用圆规测量比较

教师:象图1这样,点C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C与BC,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用几何语言表示:

AC=BC=1/2AB (或AB=2AC=2BC)

教师:刚才用折纸的方法找出AB的中点C,你还能通过什么方法得到中点C呢?

2 学生:用刻度尺去量出AB的长,再除以2,就得到点C(让学生板演) 填空:如图2 已知点是线段的中点,点是线段的中点,

ADCB

(1)AB=__ BC

(2)BC= __ AD (3)BD=_____AD “想一想”如图3,点P是线段的中点,点C、D把线段AB三等分。已知线段CP的长为1.5cm,求线段AB的长。 如图3:

ACPDB

可让学生讨论后再作答(教师可作如下分析:如果能得到线段CP与线段AB之间的长度比,就能求出线段AB的长。) 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完成。

解:∵

点P把线段二等分, ∴

AP=PB=1/2AB ∵

点C、D把线段AB三等分, ∴

AC=CD=DB=1/3AB ∴

AP-AC=1/2AB-1/3AB=1/6AB, 即

CP=1/6AB ∴

AB=6CP=6×1.5=9cm

即AB的长为9cm 课内练习P172

1、2及 P17

33 谈谈收获:①

两点间距离的感念

线段的性质“两点间线段最短”及应用

线段的中点的感念及简单的应用 作业: 板书:

1、线段的性质:

例解:

2、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

(板演处)

专题:线段的和差问题

初一数学教案

初一数学教案

初一数学教案

初一数学教案

初一数学教案

“截长补短法”证明线段的和差问题

初一数学教案《绝对值》

2.4 线段的和与差 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示例: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初一数学教案 线段的和差.doc》
初一数学教案 线段的和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