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学:第6章幼儿智育

2020-03-02 11:35: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五章

幼儿智育

70

幼儿教育学教程

第五章

幼儿智育

本章主要内容:

▲幼儿智育的定义 ▲幼儿智育的任务 ▲正确对待幼儿的问题

第一节

幼儿智育的意义和任务

一、幼儿智育的定义

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的教育。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智育是在成人有目的的影响下,促使幼儿学习初浅的知识,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幼儿技能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的教育活动。

知识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是人们运用知识和经验进行一定活动的行为方式。通过反复练习达到迅速、精确、运用自如的技能叫技巧。

智力是指人认识事物的能力,它是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五种基本要素构成的综合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知识和智力是不同的概念,但它们又是紧密联系、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其一,知识的掌握是智力发展的基础。知识丰富的人容易产生联想和想象,可以触类旁通;没有知识,就没有思想材料,也就谈不上智力的发展。其二,智力发展可以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一个注意集中、观察敏锐、思维积极的学生比注意涣散、视而不见、思维迟钝的学生更容易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其三,智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和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但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增长不一定同步。如果传授知识的方法不当,就不能发展智力,甚至还有可能阻碍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向幼儿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要探索如何发展幼儿的智力。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总量不断增长,知识急剧更新。在这样的形势面前,一个人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再多,也是有限的,而智力发达的人,如同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可以不断地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因此,不少教育家认为发展智力是智育的核心问题。

二、幼儿智育的意义

(一)能启迪幼儿的智慧,为其今后的学习和成才打好基础

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大脑发育迅速。从脑的生理机能看,幼儿二三岁时,大脑的各种反射机能已经得到发展;

六、七岁时,大脑半球的神经传导通路几乎都已髓鞘化。这为幼儿智慧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可促使他们智慧发展。

德国早期教育专家威特坚信:即使普通孩子,只要教育的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他认为,教育应与孩子“智力曙光”的出现同时开始,即孩子一生下来就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威特的儿子卡尔.威特小时被周围人认为是白痴,威特自己也认为儿子不理想。但是,他对儿子进行了有第五章

幼儿智育

71

幼儿教育学教程

计划的早期训练。几年以后,竟然出现了奇迹:卡尔威特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德、法、意、拉丁、希腊等各种语言,通晓动植物学和化学、数学,九岁考入莱比锡大学,十六岁获得哲学、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举世属目的天才。

我国科技大少年班的宁铂,自幼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两岁半能背三十余首毛主席诗词,五岁入学;六七岁读医书,八九岁学天文,十一岁获赣州地区围棋比赛第一名,十三岁时,经口试、笔试,被破格录取为大学生。

近年来到王昂、王亚妮、小津津等小朋友的早慧事例层出不穷。这些都说明,早期教育在促进婴幼儿智慧的发展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对早出人才、出好人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幼儿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智育向幼儿传授周围生活中的初浅知识,使幼儿懂得一些文化卫生常识,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审美知识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文化卫生习惯、文明的道德行为,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基础作用和促进其它各育的作用。

三、幼儿智育的任务

(一)向幼儿传授有关自然和社会的粗浅知识和技能

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不可能掌握抽象的知识。因此,教给幼儿的知识,必须是他们周围生活中是能接触到的、具体的、形象的,应带有启蒙性,即不强调完整的体系,只是初步的、浅显的,幼儿能够理解的粗浅知识。通过传授粗浅的知识,激发幼儿对客观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形成简单的概念,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为今后形成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打下初步的基础。

(二)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其初步的智力活动的技能

看一个孩子是否聪明,主要看他的智力水平的高低。具有相同知识的孩子,智力水平不一定相同。例如五六岁的大班的孩子,在认识数字10以及10的组成的基础上,玩计算游戏“看谁数得快”,老师要求幼儿从10根游戏棒中数出8根,看谁数得对、数得快。老师话音刚落,就有一名幼儿举行了8根游戏棒。这第一个举起游戏棒的幼儿与最后数出游戏棒的幼儿的速度相差甚多。老师问幼儿用什么方法数的,有的说是一根一根数的,有的说是两根两根数的。而第一个举起游戏棒的幼儿是留下两根,举起8根,理由是:10可以分成8和2,留下2就是8。显然,他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别人强。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从小学会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帮助他们锤炼出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培养学得活、能迁移知识、会举一反三的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打下基础。

(三)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思维的武器,一个人的言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他的智力水平。

幼儿正处在言语发展的敏感期,言语发展迅速,能基本掌握全部语音和一定数量的词汇。这一时期幼儿如果没有得到正确教育,言语发展就可能缓慢或出现障碍。所以,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是幼儿智育的任务之一。

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主要是使幼儿发音正确、清楚,会说普通话;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发展口头表达能力。幼儿口头言语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的主要任务,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书面言语打基础。 第五章

幼儿智育

72

幼儿教育学教程

(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和求知欲是发展智力、扩大眼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动力。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幼儿主动求知时,情绪愉快、态度积极、精神集中、思维敏捷,学习效果好。如果孩子没有求知需要,教师强行灌输,会抑制其求知欲,损伤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来源于对知识的兴趣。对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幼儿就会主动去探索、求知。幼儿年龄小,他们的学习往往同直接兴趣相连。因此,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开发幼儿智力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时注意听、仔细看,会动脑筋,认真思考,积极发问,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主动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以及今后学业上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必须从幼儿开始学习,就注意培养。

上述幼儿智育的任务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其中,核心是发展幼儿的智力,智力发展了,可以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但智力发展又必须以知识技能的掌握为基础。幼儿在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智力的过程中,可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浓厚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促进幼儿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

第二节

正确对待幼儿的问题

儿童大约从二岁以后,逐渐出现发问的现象,这是幼儿思维发展的标志,是求知欲的表现。幼儿最初的问题多为“这是什么”,幼儿时常接连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当成人告知了该物的名称或用途后,幼儿便满足了。再大一些的幼儿会提出“是什么样的?”的问题,如一个三岁的幼儿向老师提出:“蚂蚁是好虫还是坏虫”四五岁的幼儿常常凑在一起热烈地发表着、争论着,如“动物中谁最大?”“动物中谁最厉害?”五六岁的幼儿更对事物间的关系发生了兴趣,最喜欢提问“为什么”的问题,如问“铅笔芯是怎么装进去的?”“山是怎么来的?”“早晨的太阳为什么看起来特别大?到了中午太阳就变小了?”“雪为什么是白色?”等等有无穷无尽的问题,是他们接触周围生活后,表现出更大的求知欲,产生了新的兴趣。能够提出问题,正是幼儿积极活动的结果,问题的深度与广度是幼儿智力水平发展的一个标志。对此,教师与家长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问题,下面具体提出几点对幼儿提问的正确做法。

一、倾听幼儿的提问

要耐心地、认真地听幼儿的提问,要听明白问题,给予鼓励和支持。不应持轻视、敷衍的态度,更不应粗暴地制止幼儿的提问。

二、正确解答幼儿的问题

幼儿提问后,获得满意的回答,可留下长久的、甚至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需要谨慎地、正确地解答幼儿的问题。万万不可随便地应付幼儿的提问,轻率地甚至错误地作答;也不可过低估计幼儿的知识和能力,不予回答。高尔基说过,对小孩的问题回答说等一等,你长大了就会知道的,这就是打消他的求知倾向。明白地回答小孩的问题,是一种非同寻常的艺术,它是需要谨慎的。 第五章

幼儿智育

73

幼儿教育学教程

三、解答幼儿问题须知

当幼儿提问后,成人要善于和幼儿一起思考他的提问,使幼儿感到自己的提问受到了重视,得到了支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充分估计幼儿的知识经验与智力水平,如果经启发后幼儿可能自己解答的,就引导幼儿自己解答,或请幼儿相互解答,成人再给予肯定或者补充。如一个幼儿问:“为什么白天下雨以后有彩虹?夜里下雨后没有彩虹?”由于曾经观察过彩虹的现象,老师便请其他幼儿回答,另一个幼儿回答说:“白天下雨后天晴出太阳了,太阳光照射在还带有水珠的天空上,就出现了彩虹,夜里下雨后没有太阳光,就看不见彩虹了。”老师肯定了幼儿的这一回答,并补充解释了七色光形成的原因,幼儿听后都比较满意,在提问与回答问题的双方,都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理解力,浅显易懂地正确回答幼儿的提问。不顾幼儿的理解力,照搬科学原理去回答,将是有害无益的。如有的幼儿喜欢问:“第一个人是从哪里来的?”有一位父亲从生物的进化来讲到人类的进化,这种讲解虽然是符合科学的,但却超出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思维的具体现象性的特点,反而将幼儿带入了知识的迷惘中,造成了不科学的观念。这个幼儿在听了父亲的解释后说:“我知道了,爷爷原来是猴子,他劳动了就变成了人,后来生了爸爸,爸爸又生了我。”显然,幼儿理解错了。另一位老师在回答幼儿的这一问题时,是将这一复杂的知识作了简化的、概括的解释,“很多很多万年以前的人是由猿猴变成的,但有了人类以后,现在的猿猴是不会变成人了。”幼儿听后没有产生错误的理解。

在回答幼儿问题时,可以伴以实地观察,使幼儿从观察中直接获得答案。如幼儿问:“什么东西在水中会沉下去?”可以让幼儿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然后由幼儿自得答案,有助于幼儿理解和记忆,也是激发幼儿独立解答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有些幼儿的问题,限于他们的知识和理解力,难以回答清楚的,要善于机敏地处理。既不拒绝回答,打击幼儿提问的积极性,又不宜过细过多地解释,使幼儿难以承受。可围绕问题给幼儿讲述相关的知识,适当转移幼儿的注意中心或引起幼儿新的求知兴趣。如幼儿问:“太阳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回答这一问题要涉及较多的抽象的科学原理,幼儿不懂,于是老师作了这样的解释:“太阳在天空中和地球一样都是星球,都不会掉下来的。太阳很热,发出很亮很亮的光,给人们送来温暖和光明,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这样回答,采用了扩展知识的手法,巧妙地避开了幼儿难懂的知识,又引起了幼儿对太阳的新的兴趣。

四、幼儿的问题除通过语言发问的方式提出外,往往还表现在玩弄物品和其它的行动上

如幼儿喜欢拆开玩具看看里面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动?为什么会叫?如幼儿用嘴对着花苞吹,想看看花是不是可以快点开?幼儿见到水就想玩,见到雪也要玩,凡此种种行为,表现着幼儿天真、幼稚的探究举动,应该珍惜与爱护,应将幼儿求知探索的行为活动与淘气、捣乱、恶作剧、不爱惜物品等不良行为加以区别,后者是要进行教育和被禁止的。教师与家长要引导幼儿正确地探索,只要不造成误伤身体或者损害有用物品,就不应过多限制幼儿的探索行为,并适当地给幼儿创造一些玩弄、探索的条件,在这类活动中幼儿是带着问题自行解答,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活动。

五、不断提高幼儿提问的水平第五章

幼儿智育

74

幼儿教育学教程

幼儿提问的水平不是随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而是与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学习的兴趣相联系的。教师与家长应该也经常向幼儿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请幼儿回答,以此激发幼儿提问。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创造条件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因为问题提出的本身便是思维活动的结果,问题得到解决,认识便随之提高一步。如老师在教一首新诗歌,示范朗读后,可以让幼儿提出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有哪些不明白的词或句子,幼儿顿时积极性很高,纷纷发问,然后教师再结合幼儿问的问题对诗歌内容作出讲解,幼儿听着非常有兴起,感到亲切,自己的疑问得到了解答。又如组织全班的或者小组的幼儿进行提问题,解答问题的谈话活动,给幼儿提问、发表的充分机会,又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可以互相解答问题,教师与幼儿共同参加。这种活动对提高幼儿提问水平和回答问题的水平都是很好的练习。总之,提高幼儿的问题水平,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通过日常的和专门组织的多样活动进行培养训练。幼儿的提问水平与回答问题的水平是知识与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国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对幼儿的好问心提出过教育建议,他说:“我们做父母的不要拒绝小孩子的问题,也不要以‘有问必答’的方法对付他,我们应当利用他的问题来实行我们的理想教育。”

幼儿的问题千奇百怪,有的时候确实令人难以招架。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用以下不同的方式对待幼儿的提问。

⑪直告式。对幼儿提出的一些问题,要直截了当地作出准确回答,使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如有的幼儿问“鸟长着翅膀,鸡也长着翅膀,为什么鸟能飞,鸡不能飞?”这样的问题,教师或者成人直接给予答案即可“鸡原来也是会飞的,后来它的翅膀退化了,它就不能象鸟一样飞了。”

⑫观察式。不急于告诉幼儿答案,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仔细观察,教给观察的方法,帮助他们较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事物。如幼儿问“为什么兔子走路是蹦蹦跳跳的?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兔子的前腿和后腿,引导幼儿发现原来兔子的前后两条腿不一样长,所以兔子走路是蹦蹦跳跳的”

⑬比较式。观察事物,找出异同点,使幼儿认识它们各自的特点,在比较中正确认识事物。如幼儿问“为什么蜡纸不怕水?”教师请幼儿比较蜡纸和普通纸之间的区别,使幼儿知道蜡纸上面有蜡,不容易吸水,而普通纸容易吸水,纸很快就湿了。

⑭反问式。当幼儿对一些问题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后,当他们提出与知识经验相关的问第五章

幼儿智育

75

幼儿教育学教程

题时,可以反问他们,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

⑮引发回忆式。对幼儿以前曾经提出的问题,可启发他们回忆,以加强回忆。如“想一想,那天老师是怎么说的?”

⑯激发想象式。在回答幼儿问题的同时,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使他们联想更多的事物。老师在回答幼儿“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以后,又向幼儿进一步提出问题“请你想想看,如果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区别,那会怎么样?”

⑰引导推理式。对幼儿提出的带有因果关系的疑问,可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以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幼儿早上来幼儿园后,提出疑问“为什么幼儿的院子里到处都是湿的?”教师请幼儿自己动脑筋,幼儿首先提出是不是昨天夜里下雨了?随即他又否定了这个想法:“不对,我们来幼儿园的路上看见马路都是干的,没有下雨。”接着他有了新发现,“对了是工人叔叔浇花把地弄湿了。”

⑱共同查找式。对一些成人回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副食幼儿共同向书本求教,向实践求教,向他人求教,磁疗幼儿的科学态度和自主精神。教师可以对幼儿说“老师也不知道,让我回去查查书再来告诉你。”或者“咱们一起来看看百科全书,看看书是怎么说的”

⑲存留悬念式。对于一些幼儿难以理解,或成人难以解释的问题,应该采取尊重他们,爱护其好奇心的态度,告诉他们,将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努力的学习一定能回答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这样说:“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只不过,你现在还小,很多事情你还不明白。等你篚了,学了很多知识以后就懂了。”

⑳⑴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⑳⑴⑵⑶⒂⒃⒄⒅⒇⒈⒉⒊⒋⒌⒍⒎⒏⒐⒑⒒⒓⒔⒕⒗⒘⒙⒚⒛㈠㈡㈢㈣㈤㈥㈧㈨㈩·ⅠⅡⅢⅤⅥⅦⅧⅨⅩⅪⅫ★☆

思考题:

⒈谈谈进行幼儿智育的必要性。

⒉幼儿智育的任务有哪些?

⒊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 第五章

幼儿智育

76

幼儿教育学教程



学习是 什 么

作为结果,学习是指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变化。作为过程,学习是指个体获得这样变化的过程。与成熟、适应、疲劳、药物等引起的变化不同点是:第一,能相对持久保持,而非短暂保持。第二,由后天的经验或或练习引起,不包含由生理成熟引起的变化。按学习的内容分,可将学习分为认知的、情感的和运动技能的学习。认知学习又可分为言语信息、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学习三个亚类。按学习过程特征分可分为试误学习和 顿悟学习。按是否理解所学的内容分,又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教育家名言 儿童的智力也象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

——赞可夫

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A

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学习心得

幼儿教育学期中考试

幼儿教育学讲义

《幼儿教育学》试题

幼儿教育学心得体会

《幼儿教育学:第6章幼儿智育.doc》
幼儿教育学:第6章幼儿智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