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100周年感怀

2020-03-01 16:44: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辛亥革命100周年感怀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0日 15 版)

开创共和——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油画)杨松林 (选自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李克穆一首

百年根基

地广草方茂,山高水亦长。

博观依日久,厚积可图强。

(作者为中国保监会常务副主席)

刘征二首

辛亥百年

百年龙战血玄黄, 大厦摩天筑小康。

一笑为山长不止,

卿云定灿大同乡。

水调歌头

东山马銮漫想,海峡彼岸即台湾

十里东山岛,一碧马銮湾。滩头跣足小憩,夕照幻晴澜。掀起大潮如雪,应有鱼龙偷觑,认我是飞仙。云水渺无际,双鸟舞翩翩。

抬老眼,览桑海,看今天。离愁别恨何限,缺月早应圆。愿植桃花夹岸,更凿珊瑚为隧,来往接蓬山。佳境知非梦,白发望年年。

(作者为中华诗词学会前会长)

郑欣淼四首

其一

破碎山河长夜天,

男儿若个岂能眠。

壮怀沥血民权曲,

高志凝魂国粹篇注。

惊起狂飚九万里,

喜除专制两千年。

前尘多少随流水, 首义武昌金石镌。

注:辛亥革命前,学者欲保国保种,尝力倡“国粹主义”,要“以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热肠”。

其二

果然时势造英雄,

泛舸横流求大同。

早建勋名昭日月,

更留遗教吐霓虹。

哲思翻解知行论注,

博爱恒言天下公。

最是百年回首际,

前驱风采念怀中。

注:孙中山先生针对传统“知易行难”说,提出“知难行易”论。

其三

匝地干戈较短长,

当时国事总蜩螗。

疮痍河岳龙蛇走,

憔悴人寰草木伤。

天下纷争真主义, 神州苦觅好单方。

从来向背唯民命,

红遍遐荒一帜扬。

其四

山河重理换新姿,

莫道姗姗来却迟。

百载已圆强国梦,

九州又抒展眉诗。

锦程偶遇云中嶂,

厄劫每持风里旗。

更有佳音托画卷,

富春两岸璧完时。

(作者为中华诗词学会会长) 沈鹏二首

辛亥革命百年

武昌义帜起群雄,

世界洪流民主风。

隆替兴亡匹夫责,

权衡分合众心同。 富春长卷逢回禄,

槐树深根眷列宗①。

作始科而将毕巨②,

毋忘革命未全功。

注:①山西临汾有大槐树,传明代初百姓由此聚散各方。

②《庄子·人间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秋瑾故居

一声霹雳一奇才,

慷慨悲歌不复回。

壁上龙泉求侠士,

腕中犀管挟春雷。

画眉休说非英物,

炼石偏教有女钗。

吟到“秋风秋雨”句注,

古今浩气自天来。

注:秋风秋雨句:秋瑾的绝命词。她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中事败被捕,面对敌人的刑讯,据传只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七字作答。

(作者为中国书协前主席)

周笃文二首 满庭芳·中山颂

万丈洪涛,江干腾涌,百年长驻神光。炮声黄鹤,推倒帝王邦。肇建中华民国,开新史,烈烈煌煌。抛心血、鞠躬尽瘁,千古耿难双。

堂堂,方略展:深洋筑港,铁道环疆。看惊世宏图,伟业新张。天下为公理想,昌民主、百世流芳。公应喜,今朝崛起,国运接天长。

南乡子·黄花岗抒怀

撼地炸惊雷,弹雨枪林凛有威。义士百余肝脑裂,横眉,岗上黄花作血飞。

庙祀足崔巍,献石堆成百丈碑。狐鼠凶魔皆破胆,雄哉,一扫阴霾浩气开。

(作者为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李文朝二首

七律·辛亥革命

长夜枪声赤县惊,

千秋帝制断江城。

新风引进思潮涌,

义举催生族运亨。

民国开元封建废,

龙庭逊位共和兴。

百年风雨沧桑路,

辛亥功垂万古名。 七律·中山礼赞

革命先行醒域中,

会盟天下志为公。

三民确立兴华甸,

一制推翻倡大同。

反帝反封光社稷,

联俄联共助农工。

百年遗训箴言在,

两岸连心架彩虹。

(作者为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陈田贵一首

七律·访孙中山故居

翠亨村里伟人居,

灿灿金菊映碧榈。

万众络绎瞻圣景,

百年变化颂先驱。

推翻帝制开新纪,

崛起神州展壮局。

复兴豪歌传四海, 英雄儿女迈康衢。

(作者为甘肃省政府公务员) 王东满二首

武昌首义

喋血枪声醒世梦,

楚天惊报第一功。

英雄血染三江水,

始得黄龙慰孙公。

注:孙中山有诗: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辛亥百年简论

袁黎孙蒋到毛公,

功罪声名各有踵。

抗日蒋汪皆失算,

驱倭国共自论功。

江山归属民心定,

河汉朝宗开大同。

挺起脊梁过日子,

力擎两弹问长空。

(作者为山西省著名作家) 孙毓霜二首

先驱唤醒百年前,

救国同盟壮士贤。

封建皇朝临寿寝,

民生民主重民权。

辛亥掀翻帝制宫, 青天白日有阴晴。

孙文救国冲霄汉, 四季轮回民国风。

(作者为北京诗人) 杜晓明二首

满庭芳·辛亥百年纪念武昌首义

雨洗寒江,岸萦衰草,黄鹤楼外秋深。百年辛亥,变幻几晨昏。静听雁声断续,仿佛是、枪炮低沉。繁华里,船来车往,旧梦可堪寻?

当年逢乱世,朝廷朽败,外寇交侵。数青年首义,欲救国民。群起推翻帝制,江南北、去旧布新。共和事,自兹以后,却论到如今。

汉宫春 辛亥百年纪念中山先生

秋尽江南,看依依杨柳,犹绿楚天。钟山烟雨,应会见证从前。辛亥洪波,造共和、风起人间。曾记得,三民伟略,更传未竟训言。

可叹先生,一生事、驱除鞑虏,重整河山。未曾安闲几日,国步维艰。清愁不断,哪得知、地覆天翻。听告慰、中华崛起,梅花丛里安眠。

(作者为新华社宁夏分社社长)

陈则周二首

满江红

辛亥风云,武昌起、燎原华夏。摒清帝、除君专制,金戈铁马。积弱之邦终觉醒,共和之举始惊诧。揭竿起、奋力捣宫廷,清皇下。

首义举,惊天下。民国立,中山架。救国丰碑树,史载佳话。力促睡狮醒奋起,誓叫袁氏崩垮塌。拯共和、誓为国民生,功无价。

桂枝香

百年辛亥,首义于武昌,青史功载。可憎清廷压迫,岂容涂炭将民拯,于武昌,幸中山,率军功忾。捣翻清帝,慰终开启,崭新时代。

倚壮举,赢民至爱。践共和良策,潜心图改。当是丰碑一座,世歌辛亥。传承薪火开宏境,自斯风生捷音再。先贤堪祭,功垂后世,绩丰长在。

(作者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徐洪章一首

缅怀孙中山 少年大志系民生,

肝胆许国华夏情。

海外求寻真理在,

异邦结社倡兴中。

谏言显贵遭非礼,

结义新军起正兵。

责斥保皇揭假象,

布颁纲领吐心声。

不甘俯首铭国耻,

愿奋一腔天下公。

起义黄花雷乍响,

观音历险几魂惊。

义旗十举掣雷电,

三破羊城溃帝清。

旗荡武昌星月灿,

金陵就位日东升。

联俄友共开新秩,

扶助农工易旧风。

国父名尊青史载, 先驱奠业万年青。

(作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将军)

地域文化

乡土北京

许 辉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0日 15 版)

也许是职业习惯,每次到北京,我总会不经意地留意起北京的语言习惯和地域风貌。

北京是首都,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所在地,按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在此地不会有交流上的障碍,然而细微的差别还是存在的。比如食品,“买两个大馍,一碗稀饭。”“大馍”,这是合肥人的说法,北京人也能听懂个八九不离十,但北京人不说“馍”,也不说“稀饭”,而称“馒头”、“粥”。自行车没气了,“小巷里有修自行车的吗?”“有,就在前头拐弯那胡同里。”不说“小巷”而称“胡同”。动词“扎”在北京地区的使用频率也相当高,报刊上报道有人被匕首或其他刀具伤害了,“那人被扎了两刀。”“扎”是具有方向性的动词,一般会理解为由上而下,这种描述在南方则用“刺”。语言习惯上的些微差别,往往能让人立刻分辨出北京人和外地人。

北京口语的乡土气息非常浓厚。一般说到北京,总会想到“现代化”、“大都市”,但在我的眼里,北京首先是乡土的、地方的。乘客上了公交车,售票员会提醒乘客一些注意事项:“下一站阜成门,扶好了,拐弯了,拐弯了。”他用的是“拐”,这是北京的口语,而不是用“转”这样的书面语。还有买票,“没票的请打票。”“打”票,如果在安徽,用这个词的一定是沿淮淮北的农民:“俺打张车票上宿县,晚黑俺就家来了。”从这个角度看,基层北京的乡土味是抹都抹不掉的。顺义的两位大妈在立交桥边遇到了,同走一段路,天气好,蓝天白云的,话题也就与此有关:“晒被袱了吗?”“还没哪。”“被袱(fu,轻声)”,这是被子、褥子之类床上用品的统称,北方农村和小城镇的人都听得懂,南方人就莫名其妙了。京郊嘴巴甜的小伙子与客人告别时总是憨厚地在原地站着,右手在身体较低的位置拘谨地(具有礼仪文化的象征意义:礼貌和敬重)偶尔向对方推推:“叔,您回家歇着吧,歇着吧,累一天啦,叔,您回家歇着吧。”北京网通的女客服,打电话来向你了解发生了故障的电话是否修好了,你告诉她修好了,她会说:“好的,那您先使着吧,有问题请随时和我们联系,再见。”“使”是北方方言,带有浓厚的草根气息,给人以亲切感。

物象上的差异也使北京的乡土味愈加浓酽。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蒙古高原的南缘,天干物燥,沙尘频起,冬天的北京万物萧肃,最能体现北京非都市感的一面。而北京及其郊区树种得较好,一到春天,杨树、柳树嫩绿一片,颇能给人粗犷、宏大的感觉。杨树树体高,面积大,令人亲切、敬重,而柳树垂条依依,“婀娜多姿”应是形容北京柳树的最佳词组。在南方,甚至就在黄淮,因为种种原因,柳树和杨树在城市已被逐渐淘汰,就是在农村也愈来愈少见了,但这些最具中国传统乡土风情背景的树种(特别是柳树),在北京却成为绿化的主力之一,这唤起了我对童年的记忆,也使我快速地融入了这种略有差异的之中。

(作者为安徽省作协副主席)

社会时空

瓷的陈炉

朱 鸿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0日 15 版)

铜川无铜,不过有煤,存之于地下。清是小挖,民国是中挖,到了共和国,需要得多了,当然是大挖。如此一百年二百年下来,地下的煤遂空了,但铜川却成为一个城市。

陈炉产瓷,久有向往。在铜川结束工作后,我欣然到陈炉去。

坐汽车向铜川东南方向的沟壑走了50分钟,就是陈炉了。四面耸山,不过民居向阳,占满了环形的北坡及其延伸一带。闭着眼睛想象,陈炉仿佛斜卧在沙发里,当是宁静和舒服的神态,尤以夹杂其间的古树和菜田,让人产生风光乍泄的感觉。

陈炉进入方志是在明嘉靖,到现在有近乎500年的历史了,以陶炉陈列而得名。今天它是一个镇: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镇并不奇,陕西的镇多得是,但陈炉却并非平常的镇。

一些收藏家对耀州瓷情有独钟,甚至把碎片也视为珍宝。耀州瓷在唐就出现了,为民窑,器物一般都供普通人使用,然而它的青瓷真是精如玉琢,遂在宋得以晋升为朝廷的贡品。有学者认为,虽然瓯瓷之艳丽,景瓷之细致,也不能与耀州青瓷之美相匹。耀州瓷先在黄堡窑烧制,由于原料枯竭,或也由于蒙古人进行的荡金的战争,后在陈炉烧制。大约从金开始,历经元、明、清、民国,一直到共和国,今天,陈炉的火仍在烧,其瓷仍在造,无论如何这也是天下之绝了。

当地朋友引领我到王家瓷坊去看了坩土,它是造瓷的主要原料。铜川周边有万千峰峦,然而除了黄堡镇就是陈炉镇有其坩土。可惜黄堡镇的坩土在金已经耗尽,现在,陈炉镇的坩土也并不盛出,沟壑里此处有,彼处无的,难得掘得硕大的一矿。我注意到坩土堆在房角,像剥下的树皮,一片一片的,烟灰色,又薄又脆的样子。坩土要经过风化,磨面,注水,搅拌,使之沉淀,加水回软,从而为泥。泥要熟,当踩,当揉,功夫不足不行。它的成分是铝和硅的氧化物,可塑性和黏结力皆强,也耐得高温。眼前这个汉子高高瘦瘦,四十不到,三十有余,握有以手拉坯之术。只见他抓了一团泥放在转盘上,让其飞旋,左手渐渐伸过去稳住泥,以右手的大拇指侧旁给压,使泥变形,须臾之间,便挤出一只碗。

耀州瓷或是黄堡窑,或是陈炉窑,凡碗、盘、碟、盅、盏、盆、瓮、缸、坛、壶、盂、灯、枕,足有1400年都是这样以手拉坯,之后晾干,上彩,剔花,绘花,装窑,封窑,点火,烧窑,验货,开窑。釉有青釉、姜黄釉、酱釉、茶叶末釉、白釉和黑釉。不过还是青釉杰出,其透明,润泽,有蓝天碧海之灵动,难怪收藏家总是刺探它的消息。 瓷为器物,虽然是使用的,但它却也反映人的精神追求。女真人好以鱼装饰,蒙古人好以马装饰,汉民族好以草木装饰,尤以梅、兰、菊、牡丹或竹为至爱。器物上的字更含时代信息。民国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共和国有:抗美援朝,为人民服务,毛主席万岁。

陈炉在明清之间进入了辉煌和鼎盛。当时从山麓到山巅处处是陶炉,夜而远望,火长火短,莹然一片通明。资料显示,陈炉人一度曾经有8000户,瓷户专营拉坯,窑户专营烧制,行户相当于批发商,贩户相当于倒卖者,足见陶瓷业之兴旺,大有熙熙攘攘之气象。不过任何事情有辉煌也可能有黯淡,有鼎盛也可能有衰落,陈炉的陶瓷业便是这样。有笔记为证,到了民国,陈炉人只剩下800户,确实是一种锐减。我不禁问,这里为什么人少了?他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呢?

我在陈炉上下回环,左右盘桓,所见悉为长者,或两三围坐,或一二独立,无不像闲静,又像沉默,也像是无聊。民居跨梁弥沟,统统以砖圈窑,随窑筑屋,便显得十分奇妙,甚至神到了绝无仅有的程度。散漫数里,掩映千窗。适陈炉之前,有作家便形容这里的房子在崖畔层层叠叠,状若蜂窝,走了一趟才确认斯言之诚。这种格局的民居在湾里显得更是典型。我数了一下,从山底至山顶,房子依山累加,26层是茫然的高线。参差为叠,所有低一层房子的平台都是上一层房子的庭院,26层的庭院之上恰是天光。

进入陈炉我便觉得干燥,是因为这里处处都是窑,还有烟囱。尽管今天只有零星的几窑仍在烧瓷,别的窑都灭火了,不过凡窑无不让人感到烫,感到烤,虽然它们早就冷寂了。不但干燥,而且空气里也弥漫着一种陶瓷的气息。匣钵是装坯以保证器物不受毁损的,然而烧几窑它自己便会坏。千百年以来,陈炉会有多少废弃的匣钵呢?真是不可胜记。匣钵就是筒子笼,也就是一种半陶半瓷的罐子。陈炉人没有随便扔掉罐子,相反,他们用罐子垒墙,又干净,又呈现一种别致的美。他们还用瓷的碎片铺路。在陈炉,到处都是用罐子垒起来的墙,到处都是用烂瓷铺成的小巷。门前也总是放着瓷墩供人休息,有的还以瓷禽瓷兽装饰其家。干燥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但空气里有陶瓷的气息却是肌肤的感受。

我母亲的一个枕头,白瓷蓝花,1958年造,陈炉出品,是我小时候反复抚摸过、在炕上当马骑过的。小时候我不知道陈炉在何处,更不知道瓷的枕头是怎样做成的。不期而赴陈炉,见识的是文化遗产,触动的是我的心。

(作者为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专家视点

潜移默化背后的创新潜力

马长英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0日 16 版)

近年来,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安排,从理论课到实验课,从必修到选修。作为普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创新的基础方法,发掘他们的形象思维和联想力,鼓励他们主动塑造自己优良的个性,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也很重要。

引导学生把数理知识转化为思想方法

同样上学读书,学习成绩相差无几,可毕业几年之后,一个成绩斐然,一个默默无闻。很多事例证明,只有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创新性思维的配合,才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使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发挥潜在的才干。十几年寒窗,学生们学习了很多数理知识,把数理知识转化为思想方法,对于创新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例如,数学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科,它包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形式化方法、数学计算方法。在这几种方法中,一些学生更偏重于数学形式化方法,他们的数理知识大多局限于做题、考试,不得不承认,他们做数学题的本领相当高。但与此同时,他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力不足。正如一位专家指出的:“一方面数学很有用,另一方面学生学了数学以后不会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问题的核心,能够提高人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提高人的系统思维能力等等。

告诉学生人文知识可以长出想象的翅膀

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想象、联想对创新有重大意义。爱因斯坦、普朗克、列宁、巴甫洛夫都对想象有过高度评价。那么,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人文知识的同时提高想象力呢?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告诉学生体会其间的形象和发散思维。小说使用形象和发散思维,通过描绘情节达到表达思想的目的。形象和发散思维与逻辑的必然性不同,逻辑思维有确定的方向,最后落脚点是只有一个的必然结论。而文学作品的形象和发散思维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向,最后的落脚点有多个,情节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常常阅读并体会其间为多样情节而使用的发散思维方法,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人解决问题时方法多样性的能力。

在欣赏绘画和摄影作品时,告诉学生体会其间的整体性思维。绘画和摄影作品是在整体中反映意义的。人们在欣赏一幅画、一帧照片时,必然是站在整体感受的角度才能够理解它的韵意。也就是说,我们不是看它的一部分,而是看它的全部。观察事物的整体性,反射到人的头脑中可以强化思维的整体性。而整体性思维可以避免由片面性导致的方法的简单性。

在阅读散文诗作时,告诉学生体会其间的联想思维。联想同样可以让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有更多的思路,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诗歌的主要思维方法是联想,阅读散文诗作能够提高人的联想力。“两弹”元勋、物理学家彭桓武院士曾经说,写一些旧体诗是自己唯一的、最大的业余爱好,他甚至出版了诗集。他说,搞科学不光是逻辑思维,也要形象思维,写诗填词海阔天空,对启发科研思路大有益处。

鼓励学生塑造优良的个性

许多学生认为创新是大师、名人才具有的能力,提起创新即谈高斯、钱学深、袁隆平等,认为自己是普通人,不可能有多大的创新能力。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这些大师的活动是创新,我们普通人也能创新。从哲学的角度看人们的创新能力既表现为发现,也表现为发明。发现是探索世界本质规律,需要雄厚的知识功底,需要长时间的探索,甚至需要毕生的追求。发明则是把规律应用于生产和生活过程。在前人发现的基础上继续做。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就是发明意义上的创新。有专家统计,在20世纪里的55项创新性重大创新中,有许多也是发明意义上的创新,如阿司匹林、青霉素、避孕药、心脏起搏器、不锈钢等。

智力在创新能力中起很大作用。智商是比较恒定的,高智商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的确比普通人多,但是没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也不能取得成功。而仅有中等智商水平,却有良好的个性品质的配合作用,同样能取得很大的成功。有学者从情商的角度谈创新,认为独立性强,自信心强、敢于冒风险、好奇心强、有理想和抱负、不轻易听从他人意见、喜欢复杂而奇怪的事物、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富有幽默感、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等个性品质都有助于创新。也许比较恒定的智商在短期内无法改变,但这些有助于创新能力提高的个性品质是可以通过自我培养而获得的。正如尼采所说,个性就像一块柔软的胶泥,能够自我塑造的人才能够成为生活的强者。

(作者为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辛亥革命100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100周年演讲稿

思想汇报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100周年 思想汇报

辛亥革命100周年体会

思想汇报 辛亥革命100周年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升旗仪式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新闻稿

马英九辛亥革命100周年讲话

《辛亥革命100周年感怀.doc》
辛亥革命100周年感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