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友爱篇

2020-03-03 22:35:1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二篇:友爱篇 第一节:讲和睦

弟子规原文: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诠释:

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 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 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 ;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经典故事赏析: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我的故事:

故事一:

今天,妈妈买回了一个发卡,漂亮极了,我和姐姐对它简直是爱不释手,都想把它戴在自己的头上。可是发卡只有一个,怎么办,妈妈犯了难。“你大,让着妹妹点,把发卡给妹妹吧,回头妈妈再给你买一个。”姐姐没有说话,我知道姐姐不愿意。这时我的耳边响起了《弟子规》中“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这句话,姐姐比我大,我应该什么事都先想着姐姐才对,这样妈妈也不会为了一只发卡为难了。想到这儿,我对妈妈说:“妈妈,给姐姐戴吧,我的头发整齐,不戴也行。”听我这么一说,姐姐赶紧说:“还是给妹妹戴吧,您说得对,我应该让着妹妹。”我们俩互相谦让着,妈妈见我俩这样,开心地笑了。

四(4)班

李美洁

故事二:

一个周日的下午,妈妈没在家,姐姐对我说:“我们两个把家里收拾收拾怎么样?”“行,没问题。”我爽快地答应了。 “你扫地,我墩地擦桌子。”姐姐用命令的口气说道。“不,你作业多,还是你扫地,我墩地擦桌子吧。”不容姐姐说什么,我赶紧去拿擦布擦了起来。

妈妈回来了,见我还在墩地,就对姐姐说:“你是姐姐,你怎么不多干点呀。”我赶忙解释道:“姐姐的活已经干完了,是我自己干活慢。”妈妈听了,没再说什么。

四(4)班

袁文鑫

故事三: 星期天,我和姐姐来到了奶奶家。见到我们两个,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洗了一盘子的苹果让我俩吃。我拿起一个大的给奶奶,奶奶说:“我牙不好,咬不动,你们俩吃吧。”于是我把这个苹果递给了姐姐,姐姐说:“你吃这个大的吧。”“你吃吧,最近我胃不好,吃多了难受。”我推辞道。“真的?”姐姐有些不相信。“真的,你就吃这个大的吧。”姐姐接过又红又大的苹果吃了起来。我拿起一个小苹果吃了起来。虽然我吃的是一个小苹果,但是我觉得它又脆又甜,好吃极了。奶奶见我俩这样礼让,高兴地说:“真是我的乖孙女。”

四(4)班

薄小艾

老师寄语:

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这一美德,以利他人为根本,以助人为快乐,以尊老为孝敬,以爱幼为责任,以朋友为骄傲,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先他人之忧,后他人之乐。团结友爱,诚信待人。要团结首先要友爱,同学之间要互相关怀、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样自然会造就一个团结友爱的环境。团结友爱的前提又在于人与人之间应当有礼貌,礼貌通常表现在语言上和行动上,所以就有一个公式:即同学之间的相互礼貌转化成为友爱,同学之间的相互友爱升华成为团结,同学之间的相互团结导致整个班级、整个校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只有当整个班级、整个校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的时候,才能取得辉煌!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作为第六小学的学生。我们要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平安校园,这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有一颗心 ——— 一颗团结友爱的心。

李桂凤

从古代的“孔融让梨”,一直到新时代的“活雷锋”,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关心他人,关爱别人的故事,特别是身边的事、生活中的小事,点点滴滴,历历再目,循循善诱地讲述了做人的道理。无论是兄弟之间、姐妹之间,还是朋友之间,尊重、友爱,多理解、少计较,真正地做到心中有他人、助人为乐,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所谓“做事先做人,心中有他人,万事在于诚,成功始于勤。”至此,我送同学们几句话,我们共勉励:对兄长要尊重,对姐妹要友爱,对同学有感情,对师长有恩情,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你我做起。

陈晓丽

第二节:从小知道长幼有序

弟子规原文: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诠释:

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和长辈相处在一起,不要太过要求他们,长大自然就适应了,甚至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给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要礼让长辈,因而误导孩子养成坏的习惯。而《弟子规》却指导我们,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长辈呼叫人时,自已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经典故事赏析:礼贤下士

齐桓公听说小臣稷是个贤士,渴望见他一面,与他交谈一番。一天,齐桓公连着三次去见他,小臣稷托故不见,跟随桓公的人就说:“主公,您贵为万乘之主,他是个布衣百姓,一天中您来了三次,既然未见他,也就算了吧。”齐桓公却颇有耐心他说:“不能这样,贤士傲视爵禄富贵,才能轻视君主,如果其君主傲视霸主也就会轻视贤士。纵有贤土傲视爵禄,我哪里又敢傲视霸主呢?”这一天,齐桓公接连五次前去拜见,才得以见到小臣稷。 我的故事:

故事一:

记得有一次,妈妈把二姨家的海松哥哥叫到我家来吃饭,为我们做了我俩最爱吃的可乐鸡翅。饭菜在桌子上摆好了,看着那红红的粘粘的可乐鸡翅,闻着那香气扑鼻的可乐鸡翅,我俩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但我们不能吃,因为妈妈还没有上桌。

我们把妈妈请到桌子旁坐下了,我拿起筷子,把最大的鸡翅夹到了妈妈的碗里说:“妈妈,请您先吃,长者先,幼者后嘛。”“对,您辛辛苦苦做的,就应该您先吃。”海松哥接着说道。“真是两个懂事的孩子,今天的可乐鸡翅是最好吃的。”“没错,今天的可乐鸡翅是最香的。”我和哥哥异口同声地说道。饭厅里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四(4)班

魏子昂

故事二:

“吃饭了,吃饭了。”姥姥招呼着我们。我走进了饭厅,哇!一桌丰盛的晚餐呈现在我的面前。爸爸妈妈一次坐下了,我刚要坐,忽然发现大舅妈还站在旁边没有坐下。“大舅妈,您快坐。”“你先坐,我再去找个座。”“您先坐下吧,我去找。”说着,我把大舅妈按在了座位上。妈妈见了,对我说:“宇昕真是长大了,懂得先让长辈坐了。”听了妈妈的夸赞,我自豪地笑了。

很快,我就从客厅搬来了一把椅子,坐在了妈妈的旁边。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对待长辈应该礼让,无论是吃饭还是坐立行走。

四(4)班

孙宇昕

故事三:

那天长笛班下课后,我回到家关上门开始背《弟子规》,当背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时,我深有感触。有一次我们全家人坐车去饭店吃饭,叔叔把车门打开了,奶奶说:“王晶,你先上车吧,奶奶动作慢。”“不,奶奶,您是长辈,应该您先上。”我一边扶着奶奶一边说,“奶奶,您坐前边吧,前边舒服些。”我搀着奶奶上了车。奶奶听后直夸我:“真是我的好孙女。”听了奶奶的夸奖,我的心里美美的。

从那时起,我决定每次都这样做,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四(4)班

王晶

老师寄语:

“长幼有序”是中华传统美德,懂得长幼有序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志。长幼有序体现在多个方面。譬如吃饭,餐桌上有老有小,作为老者,知道让小孩先吃先尝。而作为小孩呢?我们是不是因为自己小就认为理所应当呢?其实不然。为什么老者能够让小孩先吃先尝?是因为他们早已悟出其中的道理。作为小孩子,我们是晚辈,我们应该从小养成好品质。我们主动让老人先吃先尝,老人会怎样呢?他们一定会心里乐开了花,看到了懂事的孩子,他们的心里是多么高兴、欣慰呀!一旦养成“从小知长序的好品质,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也会逐步形成更多的好品质,人们对你的看法也不会同于别人。这样,你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马士伟

《弟子规》中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告诉孩子们无论是吃东西还是行走,都应该是长辈先用,晚辈后来。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家人视为“掌上明珠”,他们会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这样就使得很多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或者是吃什么好吃的东西都只想到自己。通过学校开展的让孩子诵读《弟子规》,希望孩子们能够做到:饭前洗手由原来的督促变为现在自己主动去洗。由以前的不放牙膏刷牙现在自己去放了。每次吃东西都会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吃,然后自己才吃。自己能收拾自己的小床。自己的书看完后能收拾的特别好。每天不用父母的督促就能够带好上学需要用的东西。还能督促大人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总之,孩子如果能做到《弟子规》里讲的点点滴滴,我认为这就是孩子一笔不小的财富。因为首先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

郭新

第三节:生活处处要礼让

弟子规原文: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餘 诠释: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经典故事赏析:五羖大夫

百里奚,人称"五羖大夫",他是春秋时期虞国(今山西平陆县)人。

"五羖大夫"怎么来的呢:百里奚生在一个贫穷的家里,自小就卖身为奴隶,直到三十岁时,才娶了一个奴隶女儿杜氏为妻,第二年生了个儿子,取名叫孟明视。娶了老婆,生了儿子,这下百里奚更是穷得没法过活了,于是他就决定离家到外面去闯荡一番。他到了齐国,因为穷,没人给他引荐,流落乡下,讨饭度日。后来到了宋国,遇见隐士蹇叔,两人一见倾心,遂成知已。蹇叔把他举荐给虞国大夫宫之奇,从此他又回到了虞国,当了这个小国的大夫。这时候,他流落外地已经十年了,妻子无法生活,逃荒异乡,不知去向。不久,晋献公用"假道灭虢"的诡计灭了虞国,百里奚随虞公一起做了俘虏。

晋献公把女儿嫁给秦穆公,就将百里奚作为一名陪嫁的奴仆,遣往秦国。半路上百里奚又借机逃回了楚国。后来秦穆公经过打听,知道百里奚是一位了不起的贤人。便准备派人拿上厚礼到去迎接百里奚。这时,有见识的公孙枝劝阻秦穆公说:"不能这样做!楚王现在也了解百里奚的才能,大王如果这样隆重地去迎接,那楚王肯放吗?"秦穆公一听很有道理,就派人拿上五张黑色公羊皮,也就是一个普通奴隶的身价,去见楚王。楚王听说要赎逃跑的奴隶回去治罪,便交出了百里奚。

百里奚被接回秦国,秦穆公一见,是一位七十岁的白发老人,就叹息说:"可惜,老了!"百里奚回答说:"大王若让我上山擒虎,下海伏蛟,我是老了;若让我筹运国家大事,那我比八十岁的吕尚还小十岁呢。"秦穆公听他出语不凡,就请他讲富国强兵的道理,两人越说越投机,接连谈了三天。秦穆公要拜他为相,百里奚说:"蹇叔比我强多了,你去请他吧。"于是秦穆公派公子絷到宋国请来了蹇叔,拜蹇叔为上大夫,拜百里奚为大夫。

我的故事:

故事一:

十一放假去北京的时候乘坐公共汽车,在车上我十分的累,想找个座位坐下来。可是,车上满满的,一个座位都没有。这时,公共汽车缓缓地驶进了车站旁,上下车的人很多,上车的人都在忙着找座。一位老奶奶慢慢的上来了,这时,我看见一位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姑娘,把她的座位让给了这位老奶奶。这时,我突然感到不累了。我想:我们是同龄人,她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正是《弟子规》中教导我们的“长者立,幼勿坐。”

四(5)

张新

故事二:

一天我放学回家,看见妈妈在床上躺着,我便问妈妈:“您怎么了?”妈妈说有些不舒服。看着妈妈痛苦的样子,我非常着急。我摸了一下妈妈的脑门,非常热。我赶紧给妈妈倒了一杯热水,把家里的退烧药拿来给妈妈吃。然后轻轻的给妈妈盖好被子,让她好好睡一觉。

我知道晚饭还没有做,于是就到厨房给妈妈熬了粥。做好后,拿到妈妈的床前,让妈妈趁热吃。

四(5)方明镜 故事三:

一天,中午放学回家后,推开家门一看,爷爷奶奶在客厅坐着。而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午餐,上面尽是我喜欢吃的菜。于是,我也没有和爷爷奶奶打招呼,坐在椅子上就大吃起来。爸爸批评我,我却觉得自己家里人不用那么客气,心里很不服气。读了弟子规之后,当读到“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2宜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我明白了见到长辈应该主动打招呼,吃饭的时候,应该等到长辈坐下了,自己才能坐。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青少年都要学习继承。

四(5)班

王淼

老师寄语:

古人言“礼让为先”,就是要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面对的是谁,都要做到礼让,“礼让他人,方便自己。”俗语说:“让人不是怕人”。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的确,“让”与“怕”是有本质区别的。“让”,是一种“礼貌”、“礼节”的行为,之所以人们常在“让”字前加上一个“礼”字,组合成“礼让”,是为了告诫我们:人与人之间交往交流时,注意遇事就要做到 “礼让三分”,才能使交往交流的效果更好!有的人就是不听古人的教训,不知道什么叫“礼让”,处处要争强好胜,处处想出人头地,结果呢?处处碰壁,因为他闯了生活的“红灯”。开车闯红灯也好,生活闯红灯也罢,总之都是闯红灯,都是不文明的行为,都是不知道“礼让”,结果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为了我们的生命更安全,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礼让”!礼让他人,从我做起。同学们,快行动起来吧!

陈晓丽

古时候,如果一老一小相遇在一起,小的肯定会恭敬的站在一旁,行揖打礼。让老者先行。因为他懂得:作为一个小孩子、一个晚辈,应当这样做。这就是“路遇长,即趋揖”。作为现代的我们又该如何做到“生活处处要礼让”呢?生活中这样的环境太多了。当我们乘坐公交车时,遇到老人或者是妇女小孩,我们该怎么做呢?显而易见,我们应该主动起身让座;再比如,许多同学上下楼梯时,我们又该如何做呢?同样应该讲究礼让,让他人先行。这样,不仅给别人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快乐了自己。讲究礼让吧,你礼让了别人,别人也会礼让你,那样,我们的生活不是更美好吗?

马士伟

第四节:尊敬他人重点滴

弟子规原文: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诠释: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经典故事赏析:文王拉车

商朝末年,西伯侯姬昌在河边发现了一位很有才能的老人——姜尚。姬昌很诚恳地邀请老人来辅佐他完成大业。姜尚要西伯侯双手拉车,载他回朝廷。因周文王是个贤君,所以就请姜尚坐上车,拉车走路八百多步而力竭停车。姜太公告诉周文王说周朝有江山八百年。周文王愕然乍醒,还要再拉车前进,姜太公说天意如此,再拉车也没有用处,便一同坐马车回朝廷,帮助周文王治理朝政了。

我的故事:

故事一: 星期天,我到奶奶家。刚到一会,奶奶就出去干活了。我自己一个人在家里读《弟子规》。我一边读,一边想:书中告诉我们那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礼节。我一定认真学习,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做。中午的时候,奶奶回来了。我先帮奶奶倒了一杯水,让奶奶坐下来休息会。看奶奶坐下了,我才坐下来。奶奶看了很奇怪,就问:你为什么让我先坐下,然后你才坐下来呢?“我说,弟子规上说了,只有长辈坐下后,招呼你坐下,你才能坐下。”

奶奶点了点头,笑着说:“你做的真好,我的好孙子。”

四(5)班 冯清源

老师寄语:

中国古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作为孩子,应该主动关心问候长辈。比如:在家里,早上要向长辈问好,晚上要向长辈问安;长辈外出或下班也要问候。当长辈生病的时候,在端药送水的同时,应时时加以劝慰、问候。过新年或每逢母亲节、父亲节时向长辈问候祝福。老人因为年纪大,说话比较啰嗦,有些事情翻来覆去要说好几遍,我们不能嫌老人啰嗦,也不能粗暴地打断老人的絮语,更不能对他们的唠叨不理不睬。老人年岁大了,走动不便,我们要给予特殊的照顾给他们盛饭挟菜,在他们走动时予以搀扶,有空时陪他们说话解闷。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尊敬我们的亲人和朋友。

郭新

大家还记得这样一段公益广告吗?一个小孩子的妈妈在下班后,仍然不知疲惫地给奶奶洗脚,而这些又悄然间被小孩子看在了眼里,于是等妈妈给奶奶洗完脚后,年幼的孩子,迈着蹒跚的步子,用柔嫩的双手,为妈妈端来了洗脚水,然后童声童气地说到:"妈妈洗脚!”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为父母的人们,我们更应该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人虽然不说,但是内心一定希望有人去关心他、陪伴他。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大家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尊敬老人的模范,把祖祖辈辈这一光荣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汉文帝侍母千古流传,作为,为人师的我们更应教导我们的孩子、学生尊老敬贤,让中国人尊敬他人的品德渊远流长。

张会梅

友爱之星

友爱残疾人

友爱真好

第10章园林篇

友爱的演讲稿

团结互助,友爱同学

友爱奉献事迹材料

官兵友爱演讲稿

友爱互助 讲话稿

奉献 友爱 互助

《第友爱篇.doc》
第友爱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