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2020-03-02 08:25: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09应用化学 李佳俊 2009140093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一直以来,我对外国文学都没什么兴趣,毕竟是翻译过来的,总觉得味道会变了点,但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改观了。毕竟在这本书里,我仍然感受到自己被强烈的震撼冲击了一番,因为朴实而坚强的哈桑,也因为那个后悔的阿米尔。

如果哈桑的社会地位没有那么卑微, 如果哈桑的“父亲”没有那么丑陋,如果哈桑还有其他的玩伴,如果哈桑最后没有离开阿米尔家,那么我就不会思考这个现实的社会与生活。正因为哈桑一直处于这样一个弱者的地位,才更加能突出这个人物的美好精神。哈桑是勇敢的、无私的。那个在巷子间奔跑的哈桑,是真正的英雄。他为了阿米尔那么执着地奔跑,然后又把一切归功于阿米尔--那个不敢在别人面前当他是朋友的朋友。这一切哈桑都以他那弱小的身躯默默地承受着,甚至离开了阿米尔家。这条路,也是被阿米尔逼着走上去的吧。哈桑沉默着,在他心里一定写着一千个一万个不愿,但是付出之后还遭到背叛,以至于哈桑跟着阿里离开了。

小时候,我们都犯过很多错,很多孩子都是家长的宝,就像阿米尔那样。他总是希望成为父亲的骄傲,毕竟父亲的形象那么高大,偏偏哈桑又是最风筝最厉害的人。儿时的哈桑不明白为什么父亲对哈桑那么好,可能就是那种嫉妒、那种以主人姿态的高高在上,切断了阿米尔与哈桑的友谊。阿米尔在看到哈桑为了自己被侵犯之后,一直被心里的负罪感纠缠着,当我们还被称作孩子的时候就是我们犯错最多的时候,所以阿米尔逼走了哈桑--为了获得心灵上一时的解放。

纯真的友谊出现的童年,却破裂在阶级间。如果我们都像哈桑那么善良勇敢,那么友谊将遍地开花。到底阿米尔为什么会迷惑,为什么他害怕哈桑的无私奉献呢?正是因为他怕自己无法回应这样的伟大行为吗?其实我们都会这样,怕习惯了接受对别人的好又无法给予回应的时候,选择了逃避或者拒绝,这样很伤人,毕竟纯真的友谊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

在第一次读到“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时候,是在看到哈桑追到风筝的时候。那个震撼,我多么希望也有朋友这样对我说,不顾阶级、不顾家庭背景、不顾经济状况。我真的有点妒忌那个叫阿米尔的少爷。但是又有点同情他….

“我看着那张照片。你爸爸是被扯成两半的男人。拉辛汗在心里这么说。我是有名分得那一半,社会承认的、合法的一半,不知不觉间充当了父亲疚恨的化身。我看着哈桑,阳光打在他露出缺了两颗门牙的笑脸上。爸爸的另一半,没有名分、没有特权的一半,他继承了爸爸身上纯洁高贵品质的一半,也许,在爸爸内心某处秘密的地方,这是他当成自己的真正儿子的一半。”童年时期的阿米尔觉得父亲对哈桑比对自己还好,他理应是当哈桑兄弟的,但是内心对父爱的占有欲又迫使他背叛了哈桑。那个年纪时候的他,是懵懂的、矛盾的、无奈的。

几十年後的阿米尔,仍然被童年时的回忆折磨着,总觉得自己是要去做些什么来弥补。他内心对哈桑的关心被唤醒了,虽然回忆还是让他感到痛苦,总比深刻体会为时已晚要好。他知道再回到阿富汗代表着危险、甚至会没了生命。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都会那样吧,愧疚感有时候会使懦弱的人变得勇敢,使自私的人变得伟大,使摇摆的人变得坚定。

看到后来成年后的阿米尔,我仿佛看到了儿时那样的哈桑,勇敢、奋不顾身、善良,人性上种种的好,都因为哈桑播的善因结出了善果。即使哈桑后来没有多幸福,但是哈桑的善良勇敢,在天的另一边闪耀着亮光。

这本书除了阿米尔和哈桑,还有阿富汗。我们只知道阿富汗贫穷,只知道阿富汗与美国的战争,但是阅读这本书之后,我们还能更加了解阿富汗的政权、治安、生活条件等等。是

贫穷与战争导致的后果,人们没有机会接受心灵上的熏陶,蛮横、自私、邪恶充斥着,危机四伏,使人为阿米尔的处境心惊胆战。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丰富内涵值得我们多次阅读。

追风筝的人 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 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doc》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