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_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回忆我的母亲练习新人教版

2020-03-02 19:53: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6 回忆我的母亲

0

1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C) A.佃农(diàn)

祖籍(jí)

妯娌(zhóu li) ....B.勉强(qiǎng) 迁徙(xǐ) 慰勉(wèi miǎn) ....C.溺死(lì) 衙门(yá) 私塾(shú) ...D.调料(tiáo) 血溅(jiàn) 瞒着(mán) ...(解析:C项“溺”应读“n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宽厚 管束 聊叙

B.高梁 简朴 红薯 C.悲衰 仁慈 遭遇

D.毫绅 同盟 亲戚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 A.这头老黄牛任劳任怨,在田间辛勤地工作着。 ....B.我梦见了去世的爷爷和奶奶,这两个给过我无可奈何的疼爱的人。 ....C.他是个很有钱的人,但也是个为富不仁的人。 ....D.她的父母节衣缩食,终于凑足了钱供她上大学。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A.这样的过年,我过了

六、七次。

B.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C.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

D.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作不曾看见这一群人。 (解析:A项中“

六、七次”表示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5.(河北模拟)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他一回到老家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乡亲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B.通过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使人重拾古典文学之美,越发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C.《极地》之所以火爆的原因,在于这部纪录片美到极致的风景和独特的风俗人情。 D.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解析:A项搭配不当,可将“和”改为“并且看见”;B项缺主语,删掉“通过”;C项句式杂糅,删掉“的原因”或“之所以”。) 6.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 岳母刺字,孟母三迁,______________;乌鸦反哺,羔羊跪乳,______________;游子远行,万水千山,______________。伟大的母爱,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中,激励一生,相伴终生。

①恩情似海,永铭心间 ②母爱如山,亘古不变 ③慈母心牵,春晖延绵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7.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感受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D)

A.线条奔放,笔力雄健 B.错落有致,收放有度 C.气韵贯通,展现书者胸襟 D.采用隶书书体,方正典雅

(2)“什么地方儿女最孝顺?朋友圈。”每年母亲节期间很多网友都有此感受。因为母亲节的缘故,不少网友选择在网上“晒妈”,赞颂母亲的诗句、和老妈的合照让人应接不暇,不少网友感叹“朋友圈被各种妈妈占领了”。母亲节网上“晒妈”的行为是虚荣还是孝顺?请发表你的看法。

【示例一】我认为这是虚荣行为。这些饱含亲情的照片、文字,到底有几位母亲能亲眼看到呢?如果母亲年龄偏大,又不善于接受新事物,那么她很可能没有微信。那么网上分享照片、美文就和孝顺无关,而是为了向朋友展示自己多么孝顺,说到底还是一种虚荣的表现。 【示例二】我认为这是孝顺行为。现在大多数父母都会用微信了,而且,就算父母一开始不会用微信,借这个机会教教他们,既增进了与长辈之间的感情,又让父母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岂不是一举两得?

0

2课内精读

阅读“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回答下列问题。

8.根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①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②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9.选文第①段和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我”的教育与影响,而且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10.“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这两句话能不能并作一句“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为什么?

不能。这两句话用“能”“一定能”表达自己无比坚定的信心,收束有力。如果并成一句,“一定”语气不够坚定,不足以表达自己的信心和决心。

11.“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达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了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升华了,主题深化了。

0

3拓展阅读

母亲与茶

少时家贫,父亲外出干活之后,就只剩下我和母亲在家,家中田地少,母亲在完成所有的耕作之后,又在自家屋后不远的小深谷里开了一片小小的荒地,养出了一片绿油油的茶叶。

于是,每年的春夏秋冬,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抛弃”过母亲的身影,母亲手工做的茶是那么的清香,以至于多年以后,在喝过了那么多的中国乃至世界名茶之后,我依然忘不了家乡的茶,忘不了母亲的茶。

在母亲的熏陶下,从6岁开始,我就会摘茶叶了。我与母亲一起采茶叶,晚上再一起将白天摘的茶叶揉碎、烘烤在微火中,第二天又将焙好的茶叶放在烈日下暴晒一天甚至更久。如此,做茶的整个工序我都是从小见到大的,所以,我虽不懂品茶,但要说做茶,我还是会的。

母亲说:“茶的生存力很强,一片茶叶生出一株茶树,继而可以繁殖出一片茶园。茶喜欢生长在大家都不敢也不想的恶劣环境之中,深谷,绝壁,孤岛,寒峰……它不爱显摆,它不想高调,它一辈子默默地的生长着,为欣赏它的友人提供杯杯甘苦。”

母亲说:“小孩子应该学着喝点茶。”我却推脱说那玩意儿很苦,做茶还好,喝茶就不必了。母亲笑了笑说:“孩子,也许你可以看看泡茶的经过。”于是,母亲拿来一套茶具,轻轻地坐在桌前,我也很安静地看着母亲的一举一动,母亲首先将小茶炉置好,架上柴火,那么认真,好像这平滑无实的木柴是她的头发一样,细细地慢慢地摆弄着。点燃之后,果然,小小的火苗好似听母亲话一般,不大不小,正好将母亲的小水壶稳稳加着热。母亲笑着看看我很惊奇的表情,伸出手摸摸我的头说:“其实呀,世上任何东西都是有灵性的,只要你认真对它,它也会好好回报你的,明白吗?”我点点头,母亲鼓励地对我笑了笑。不一会儿,母亲装在水壶里的水正好沸腾;母亲忙将适量的茶叶置于透明的小茶壶中,放稳小茶壶,将正闹着沸腾的水慢慢地轻轻地注入壶内,看着上下翻滚的茶叶一片一片散开,只觉得很美很美。母亲的额头孱出了一层薄薄的细汗,伴随升起着的股股清香的茶气儿,母亲仿佛在雾中一般,显得更美了。

母亲轻轻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笑了笑,取下小小的茶杯放在我面前,轻轻地将小茶壶端起,小小的水柱从壶嘴里慢慢泻下,带着淡黄色的茶水悄悄聚集于杯中,一层层茶雾直冲我的鼻子,它似乎更香了;母亲端起茶杯递到我面前,笑容依旧:“来,儿子,尝尝看……”;我小心翼翼地接过茶杯,置于鼻端静静地闻了一下,好香!心中有一种莫名的舒适感,像久别后的重逢。轻轻地抿上一口,还是好苦。不对,紧接着有一种淡淡的茶香在嘴里流转,继而又是一股甘甜……再来一口,再来一口……于是,慢慢地喝完了一整杯茶。也正是因为这次饮茶,才有了后来我一生饮茶爱茶的习惯。

就这样,母亲教会了我应如何“饮茶”。进而教会我如何思索人间“真、善、美”,如何处世静心和气,洞察万物、思如风云、心以常乐,如何礼对尘世“廉、美、和、敬”……母亲说:“为人之道:恻隐于人,羞恶别人,恭敬以人,是非得人,诚信待人;饮茶之本: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在以后的20年中,不管我去到哪里,母亲的话依然响亮在耳旁。母亲的“茶”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我想,我真的是爱上“茶”了。

12.请按文章的先后顺序简要概括母亲与茶的三个片段。(3分) 母亲采茶做茶并给“我”讲茶的特点;母亲教“我”喝茶;母亲给“我”讲茶道。(3分, 言之成理即可) 1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示例】运用“拿、坐、置、架”等一系列动词,(1分)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母亲泡茶时动作的娴熟、心情的喜悦,(1分)表现了母亲的耐心、细腻和对生活的热爱。(1分) 14.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4分) 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开头,(1分)使文章结构更严谨。(1分)内容上:强调了母亲与茶带给“我”的深远影响,(1分)深化了文章的中心。(1分) 15.文中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①勤劳、能干。从“母亲在完成所有的耕作之后,又在自家屋后不远的小深谷里开了一片小小的荒地,养出了一片绿油油的茶叶”可以看出。②热爱生活,懂得做人之道。从母亲教“我”品茶,给“我”讲茶道可以看出。③体贴、细腻、爱孩子。从“母亲笑着看看我很惊奇的表情,伸出手摸摸我的头”“母亲端起茶杯递到我面前,笑容依旧:‘来,儿子,尝尝看……’”可以看出。(3分,言之成理即可)

冰心《荷叶 母亲》 牧徐徐《睡在噪音里的母亲》

把握人物形象

写人叙事的文章,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除了对人物进行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之外,还需要借助于具体可感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揭示其内心世界。事例越具体越详细,就越能使人物鲜活,富有立体感。

【典型例题】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关于母亲哪些方面的事情,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和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1)写母亲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用桐子榨油点灯、亲手纺线等,都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俭朴、聪明能干、任劳任怨;(2)写母亲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表现了母亲的和蔼;(3)写母亲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表现了母亲的仁慈;(4)在家庭遭遇不幸时不灰心,表现了母亲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技法点睛】分析人物形象:(1)抓住主要事件。根据事件提炼人物的感情、性格。(2)分析描写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具体描写中归纳人物形象。(3)关注侧面烘托。在对其他人物及环境的描写中,常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这对主要人物的定位起重要作用。(4)关注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职业等要素。各类人物通常有固定的性格基因。(5)从原文中找关键词句。文本中通常含有明示或暗示人物感情、性格的词句。

答题格式:从……中,可以看出……是一个……(性格品质)的人(身份)。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5。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回忆我的母亲.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达州专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6回忆我的母亲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3新人教版

河北省_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

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散步练习新人教版

河北省_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藤野先生练习新人教版

河北省_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练习新人教版

河北省_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蝉练习新人教版

河北省_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练习新人教版

《河北省_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回忆我的母亲练习新人教版.doc》
河北省_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回忆我的母亲练习新人教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