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预测试卷

2020-03-03 11:46: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标准预测试卷

(一)

一、单选

1.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属于()

A 直接强化B 间接强化C 自我强化D 替代强化

2.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A 成正比关系B 成反比关系C 没有关系D 成倒U型曲线关系

3.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A 布鲁纳B苛勒C 奥苏伯尔 D 班杜拉

4.桑代克认为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 技能B 能力C 兴趣D 刺激——反应连接

5.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里和行为将产生()

A 极大的影响B 不大的影响C 积极的影响D 消极的影响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

A1~2B 20~40C 60~70D 70~80

7.个体在情绪活动中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心里特征是性格的()

A 认知特征 B 情绪特征 C 意志特征D 态度特征

8.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允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A 学习教育对智力的影响B 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 遗传对智力的影响D 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9.在整个中学阶段哪个年级是中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A 初一B 初二C 高一D 高二

10.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尝试错误的过程,因此他的理论也被称为()

A 顿悟说B尝试——错误说C 刺激——反应说D 联结说

11.什么情况下,动机对学习具有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A 动机强度较高B 动机强度较低C 动机强度适中D 动机最强

12.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A 感受与体验B 前人经验C 记忆的内容D 信息及其组织

13.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属于()

A 上位学习B 下位学习C 概念学习D 并列学习

14.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

A 控制B 基本看法C 改造D 认识和态度

15..某学生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

A 内部、稳定、可控的B 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C外部、稳定、可控的D 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16.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 原认知策略B 精细加工策略 C 资源管理策略 D 认知策略

17.心理健康表现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A 社会适应B 社会化人格C 精神面貌D 精神状态

18.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A 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B 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

C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 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19.群体是中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个体社会化所必需的()

A 教育条件B 社会条件C 客观条件D物质条件

20.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 新的理解B 不同的见解C 认知策略D 类比或表象等

二、填空题

21.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_______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22.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是_______。

23.班杜拉的动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_______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24.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与1959年系统提出了_______(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25.从迁移产生的方向看,迁移可分为_______和逆向迁移,前者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后者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26.心里自我是在_______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这一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27.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_______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28.处于相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叫_______。

29.根据技能的分类,阅读运算、记忆技能属于_______。

30.指导教学模式由激发、演讲、_______、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31.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_______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32.有效自编检测的特征有:_______、效度、区分度。

33.动机最佳水平应是_______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3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_______、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35.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想出不同类型的答案,表明具有较高的_______。

36.依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_______学习。

37.归因理论是从_______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38.“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_______问题。

39.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_______和_______,可使教学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40.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_______和_______。

三、简答题

41.简述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特点。

42.简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43.简述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44.简要比较短时记忆和长时间记忆的特点

45.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46.简要说明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

四、论述题

47.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与影响因素,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参考答案及精析

一、选择题

1.【精析】C自我强化是指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达到强化相应学习行为的目的。

2.【精析】D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曲线,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成倒“U”型曲线关系。

3.【精析】A布鲁纳首先提出了发现学习。

4.【精析】D在桑代克看来,人类的本性是先天形成的情景与反应之间的连结。他通过实验证明,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刺激——反应联接。

5.【精析】A研究表明,群体规范形成的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里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因为青少年时期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所以心理和行为容易受到来自同伴群体的影响而改变。

6.【精析】B短时记忆(short-termmemory)简称STM,也叫工作记忆。是个体对注意 信息进行加工和操作的过程。短时记忆首先由感觉器官获得短暂保留的信息,这个过程往往持续0.25~2秒,但这一记忆很容易被取代或者自行消退,只有经过特别处理的才能进入记忆的下一个阶段——短时记忆,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20~40秒。

7.【精析】B本题考查了情绪的特征。情绪具有强度、稳定性和持续性等方面的特性。故正确答案为B

8.【精析】B类似于“用进废退”,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在智能上取得进步,正确答案为B

9.【精析】B初二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比较动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10【精析】B本题考查了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试误说认为学习是一种不断尝试,从错误中不断学习。

11.【精析】C动机与学习之间不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而是一种典型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动机的强弱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但并非动机越强越好。研究表明,动机通过影响记忆和再认的可利用性阈限而影响再现,而适中的学习动机对回忆和再认效果最好。动机强度适中可以引起适度的紧张,维持思维积极性,故学习效率最高。

12.【精析】D邵瑞珍等把知识定义为:“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13.【精析】A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时,字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14.【精析】D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态度。

15.【精析】D运气是不稳定的情境因素,所以这个学生把英语高分归因于运气。这种归因具有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特征。

16.【精析】D画出网络关系图是组织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

17.【精析】A心理健康表现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即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18.【精析】D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19.【精析】B社会条件是个体社会化的必须的条件。

20.【精析】D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习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

二、填空题

21.社会自我22.阿森特金23.行为的结果因素24.心智动作25.顺向迁移

26.青春期27.自我提高28.水平迁移29.心智技能30.练习31.高中

32.信度33.中等34.阶段性35.变通性36.并列结合37.结果38.有结构

39.数量质量40.动作方式行为模式

三、简答题

41.【答案要点】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场独立型。对客观世界作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

(2)场依存型。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语言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3)场独立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学习动机往往以内在动机为主,比较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场依存型学生一般偏爱社会科学,易受暗示,学习欠主动,由外在动机支配,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需要教师的明确指导和讲解。

42.【答案要点】(1)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既存在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从而减少失败感。

(2)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43.【答案要点】(1)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

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直接制约着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在一般条件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关系,学习效果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学习动机。

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即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同时又力所能及,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欲望。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心理学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关系呈倒U型曲线,学习动机水平适中时的学习效率最高。动机过强或过低,都不会激发学习活动。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罚。心里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4.【答案要点】(1)功能: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

(2)容量: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组块,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

(3)表征:短时记忆以视觉或听觉的表象表征为主,也可以用抽象的语义命题表征。长时记忆的表征较复杂,一种观点认为,陈述性知识以命题网络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系统表征;另一种观点认为,长时记忆的信息既可用语义编码,也可用形象编码。

45.【答案要点】(1)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种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2)原有认知结构。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①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②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自关重要的作用;③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3)学习者的心向与定式。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此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组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46.【答案要点】(1)指导教学模式。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在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

(2)程序化训练模式。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3)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4)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

(5)合作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活动中,两个学生一组,一节一节地彼此轮流向对方总结材料,当一个学生主讲时,另一个学生听着,纠正错误和遗漏。然后,两个学生彼此变换角色,直到学完所学材料为止。

四、论述题

47.【答案要点】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1)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语言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教师进行说服时,还应考虑学生原有的态度,应以学生原有的态度为基础,逐步提高要求。

(2)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3)利用群体约定。由于群体约定的约束力和群体压力的存在,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作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4)价值辨析。即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价值辨析有多种策略,不论应用什么策略,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需经历三个阶段,即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阶段。个体只有从头到尾地完成这一过程,才能说他真正具有了某个稳定的价值观念,也才能持久地指导行动。

(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除上诉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

云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1月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2002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1月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1月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教育心理学总结(适用于教师资格证考试)

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预测试卷.doc》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心理学预测试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