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工作失误例析

2020-03-03 06:25: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办公室工作失误例析

善于“找失误” 追求“零差错”——办公室工作失误例析(上)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5日 16:03:58

【案例1】通关中小细节差点误事

2011年9月,台湾某集团董事长一行从台湾包机专程来我市阜宁县考察投资项目。市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我办做好保障服务工作,确保董事长一行9月18日返台通关顺利。我接到任务后,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请各有关单位落实保障措施,确保通关顺畅。9月18日下午2时,我到机场督查通关事宜时,发现董事长一行的行李均已顺利过关登记,但包括董事长在内的5名重要嘉宾的证件却没有提前交付查验部门。按照通关要求,相关证件必须输入电脑才能办理出入境手续。如果等董事长一行到了再办理,势必会影响通关速度。一个小细节的疏忽,会影响到重要嘉宾礼遇待遇的实施,影响到董事长一行对我市的良好印象。情急之中,我马上电告阜宁方面,请他们安排专人立即将董事长一行5人的护照先行送达机场,终于在董事长一行抵达机场前顺利办理完各项通关手续,确保了董事长一行通关顺利。

通过这个细节,我觉得在参与重大活动时,应注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工作要过细,对工作任务要对照流程逐一落实;二是与有关部门保持沟通,了解清楚要求并及时反馈;三是制定完善重大活动礼遇待遇实施办法,严格按制度程序办事。

【案例2】迟报的重要信息变为失实信息

2011年7月初,某市直部门向我们报送了一条反映生猪价格高位继续上涨的调研信息。我一看便认为这是一条值得上报的信息,因为今年以来上级领导对大米、猪肉等重要食品的价格变动情况高度关注,而我们盐城又是全国生猪大市,生猪价格变动情况很有代表性。当时,我手头正在处理一件急事,加上这条调研信息篇幅很长,条理又有点乱,编辑加工需要较长时间,就准备隔天再处理。但接下来的几天都忙于其他事情,未能及时编辑报送这条信息,结果一直拖到四天后才报出。报的时候既没有重新核实情况,也没有报请领导审签,就以“盐城市反映生猪价 格高位继续上涨”为题直接报了上去。省信息处的同志看了这条信息后很感兴趣,立即呈送办公厅分管领导审签,准备报有关省领导参阅,并上报国办。办公厅分管领导在审签这条信息时,对承办的同志说:“再请盐城的有关同志核实一下,据我所知,我省有的地方生猪价格已经出现高位回落迹象。”核实的结果是我们盐城的生猪价格果然也于一天前“掉头”回落了。证实这一情况后,我立即与省信息处联系,说这条信息是几天之前调研的成果,现在有关情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生猪价格不是继续上涨而 是高位回落了,已经不能再用了,并主动作了检讨。好在由于省里把关,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不然将失实的信息报给省领导甚至国务院领导,就被动了,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言当其时,一字千金;言过其时,一文不值。信息工作更是如此。经过深刻反省,我意识到信息处理必须分秒必争,报送信息前一定要对信息反映的有关情况进行认真核实,坚持领导审签制度,夯实自己的文字功底,确保信息处理工作又好又快。

【案例3】 一份公文让领导签了两次拟办意见

2011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致函同意我市建湖县开设二类水运口岸。按照规定,此函需转发给建湖县政府。于是在安排有关人员起草好批文后,我对批文内容进行了审核,并提请分管秘书长提出拟办意见,送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批。由于对市政府办发文要报请办公室主要领导审核的新规定没有及时掌握,在提请分管秘书长给市政府分管领导签拟办意见时,没能及时提醒,导致拟办意见不符合规定要求,结果发文流转到文电处被退回,只得请分管秘书长按规定重新签拟办意见。就这样,一份公文让领导签了两次拟办意见。

这个失误让我意识到,做好公文流转工作应加强与文电处联系,及时掌握公文流转方面的新规定,遇到吃不透的情况要及时询问,防止凭经验办事。

【案例4】33座的车安排了34个人

2010年4月,根据市领导和办公室领导安排,我负责全市沿海重大产业项目推进观摩现场工作会议的车辆调度工作。当时我们一共调了三辆车,有33座的 1号车安排给市四套班子领导、秘书长和各县(市、区)委书记 乘坐,有45座的

2、3号车安排给各县(市、区)政府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乘坐。由于当时事情较多,我就让市沿海办做好车辆乘坐安排的编排工作,同时再三叮嘱有关同志,1号车考虑到书记、市长一人两座,方便领导工作和上下车,只能安排31人。 事后,我一直觉得自己交代得很清楚,加上沿海办也经常组织类似活动,应该不会有什么差错,所以就没有再过问这件事情,把重心放到现场查看工作中。晚上到宾馆报到时,我看到会议手册“观摩乘车安排”时才发现乘车编排出现了失误,1号车安排了 34人,不用说书记、市长一人两座,就是一人一座还会有一个人没有座。发现这个情况后,我准备与两位秘书长打个招呼,请他们乘坐2号车,以解燃眉之急。好在活动报到期间,有两位市领导和一位秘书长因公不能参加这次观摩活动,这样1号车实际乘坐 还是31人,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发生这件事以后,我一再提醒自己在会议服务过程中,不管事情大小,必须做到有交代、有对接、有检查,把失误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也要尽可能考虑一些应急预案,千万不能因细节失误而影响大局。

【案例5】迟到的市领导讲话稿

2006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召开城建工作会议,临时决定由我对口服务的市领导主持这次重要会议。会议前一天接到起草市领导主持讲话的任务,在城建处的协助下,当天晚上不到八点就把主持讲话稿写好了。但是当天市领导和分管秘书长在外接待上级领导,直到晚上十一点左右,我才得以通过电话把主持讲话稿的内容逐字逐句向分管秘书长作了汇报。随后,又根据分管秘书长提出的意见,作了一些简单的修改。因为考虑到这位市领导刚由外地调到我市工作,分管秘书长要求我次日早一点到班,以便把主持讲话稿送到市领导手上,于是第二天一早,我提前一个多小时到办公室。那个阶段经常加班加点,睡眠不足,看着距离会 议召开还有一段时间,于是就趴在办公桌上打了个盹,不料竟睡着了,醒来已经是差几分九点。我飞快地跑到电梯口,几部电梯全都在使用中。于是改走楼梯,一路狂奔到三楼东会议室,只见一群人簇拥在市领导周围,急得团团转。因为我的失误,导致会议未能在九点准时召开,估计推迟了几十秒到一分多钟时间。

这件事提醒和教育我,做办公室工作,永远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特别是为领导服务的具体事情,一定要提前到位。

【案例6】一次遗忘造成工作漏办

四年前一个周日的晚上,我正在参加同学聚会,接到了市领导交办事情的电话。由于身边没带纸和笔,我就在心里记下了。当时也没带电话号码簿,不能立即联系办理,我就准备第二天上班后再落实。没想到第二天一上班就有几件急事等着我处理,结果一忙就把这事给耽搁了,后来也忘了补办。几天后,当领导查问起这件事情时,我一下懵了,领导交办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我都没有去办。

从那以后,我养成了随身携带一支笔、一本记事本、一册电话簿的习惯,随时记录和办理领导交办的事情,避免类似失误的发生。

【案例7】指标“倒数”变“领先”

几年前,省里在南京组织推介会,苏北五市领导要分别作 推介发言。办公室领导高度重视发言文稿,多研究商定文稿提纲。几易其稿后,领导从内容到文字都比较满意,推介活动也取得了很好效果。但时隔一个月,领导严肃地批评了我,指出该推介发言中“我市某项指标在苏北领先”是个重大错误,该指标事实上是苏北倒数。事后,我查找了该错误说法的出处,是源自市委、市政府一次重大招商活动的宣传画册,其他领导讲话稿中也引用过这一错误表述。

认真反思失误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我思想上没有重视文稿实体内容的表述,工作上对全市一些基本情况不熟悉,文稿起草时过分相信所谓的“出处”。从此以后,在文稿起草中我特别慎重引用其他稿件内容,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一一认真查究,防止发生实体性失误。

善于“找失误” 追求“零差错” ——办公室工作失误例析(下)

【案例8】一份因没有核签而“蒸发”的机要信件 每天到收发室取报刊、信件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每天都能严格执行核签制度。记得有一次,统战部的一位同志领取一份机要信件时没有签收,我当时也没有核签。一个星期后,统战部的另一位同志来找这份机要信件,他说机要信件是省委统战部的重要文件,不能丢失。我解释说此件已经被统战部的另一位同志取走,让他回去找找。但是他回去也未找到,那个取走信件的同志怕承担责任,不承认取走了信件。两个月后,统战部在处理废报纸的时候找到了那份遗失的机要信件。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认识到处理机要挂号信件来不得半点拖拉和马虎,再细小的一个差错最后都有可能酿成大的失误。从那以后,我一直严格遵守制度,再忙也要保证每一份机要信件必须核签,杜绝类似的失误再次发生。

【案例9】一字之差让我忙了一下午

2010年4月9日下午,我接到了秘书长的电话:“明天上午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你到我办公室把议题拿去准备会议通知。”我迅速到秘书长办公室拿来排定的议题,草拟了一份会议通知,并逐级送签。待领导签发后,在没有对文稿进行最后校对的情况下,我立刻与文件交换站联系,请他们通过网络把通知发送到市各参会部门;同时到文印室印发书面通知,呈送给各位参会领导。在分发通知的过程中,我下意识地看了看通知内容,忽然发现第一个议题“讨论《关于促进市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中的“平稳”被误录入为“平衡”。这样的会议通知发出去怎么得了?我吓出了一身冷汗,迅速与文件交换站联系,幸好会议通知尚未传送出去。我又赶紧重新印发书面通知,到领导办公室把通知换了过来。忙完通知分发工作,已是下午五点多钟了,原本应该一个小时完成的工作,却因为一字之差,让我忙了一个下午。

产生这次失误的原因,主要是认为会议通知不是正式文件,思想上不够重视,没有严格按照办文要求,在通知印发前,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严格、细致、不留死角的校核。做好办公室工作必须时刻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事,把好每一个关口,把工作做到位。

【案例10】考虑不周导致用餐秩序混乱

2011年8月9日,市里在大丰召开全市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工作会议。按照会议日程安排,与会人员参观活动结束后,回宾馆大厅用工作餐。期间,我陪同领导参观,同时与宾馆保持电话联系,确定何时用餐。在领导结束参观返回宾馆的路上,突然接到宾馆电话,被告知没有参加会议的司机已进餐厅用餐。当时情况紧急,只能与宾馆商议采取措施,先请司机去另一个餐厅,然后再关闭东门,安排服务员站在大厅引导领导从西门进入餐厅,避免领导看到桌上的剩菜残羹。

总结失误的原因:一是相关环节考虑不细致,会议组织人员全部陪同与会人员参观,没有安排人员留在宾馆照应,也没有请宾馆做好相应准备,更没有考虑到司机会提前用餐;二是没有考虑各个环节的衔接,没有明确人员具体负责;三是缺乏异地组织活动的相关经验。通过这次失误,我认识到:组织会议活动要注意各个环节的分工与衔接,没有把握的事情,更要事先做好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做好应急预案,确保会议活动顺利开展。

【案例11】会议室安排时间提前却延误了会议召开 2010年8月,电了政务中心决定召开工作会议。根据领导要求,我负责安排会议室等事宜。接到任务后,我就开始着手与负责大楼物业的工作人员联系沟通,申请使用会议室。由于当时会议时间还没有完全定下来,为防止六楼西会议室被安排他用,我就把会议大概时间告知物业工作人员,拟安排在下午2:40,如果时间有变,再电话联系。后来,领导通知下午3:00开会,我认为2:40和3:00相差不大,还可以提前打开会议室门,就没再把会议确切时间告知大楼物业工作人员。下午3:00,会议室门紧锁,大家都等在会议室门口。我赶紧与大楼物业人员联系,并询问会议室的门怎么没有提前打开。原来对方2:30就打开了会议室门,但2:50时发现会议室一个人也没有,还以为会议已经结束或取消了,就把会议室门锁了。这样,会议室安排时间提前了20分钟却让会议延误了近10分钟。 通过这件事我总结,防止会议安排出现差错,一要加强沟通,详细告知有关工作人员会议时问、地点、人数和其他服务需求,并随时与工作人员保持沟通联系;二要做好会前检查工作,会前对有关会务安排事项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落实,包括座位数、席卡摆放和话筒是否正常等,都要逐一细致查看,防止出现纸漏;三要加大工作跟踪力度,及时了解和跟踪事情开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作作风,避免差错的发生。

【案例12】会议通知中的两个“陈市长”

2008年10月,市长召集有关负责同志召开办公会议,请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陈副市长和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秘书长写了一张会议出席人员名单给我,让我通知相关领导和部门人员出席会议。我很快就安排了会议室,并按照秘书长规定的时间和要求,通知了相关领导和部门人员参加会议,并及时向秘书长汇报了会议通知情况和人员出席情况。秘书长听完我的汇报,说出问题了。原来秘书长在书面通知上写的是“陈市长”,我一看就通知了负责市政府常务工作的陈副市长参加会议,没有通知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陈副市长。秘书长说还有办法补救,负责市政府常务工作的陈副市长参加这个会议更有利于事情的贯彻落实,马上通知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陈副市长,请两位“陈市长”同时参加会议。最终在秘书长的安排下,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通过认真分析这件事,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市委、市政府各项重点工作和分管领导等相关情况;二是遇到不清楚的情况时,要向领导多请示、多汇报;三是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避免差错的发生。 【案例13】外事活动中英文会标出了错

2009年12月30日,滨海县规划展览馆内一场对于滨海港发展具有非凡意义的洽谈会即将举行。当时我在滨海工作,是洽谈会的会务人员。站在我旁边的一位同事悄悄跟我说,会标中“公司”对应的英文翻译错了,“corperation”应该为“corporation”。一开始我不相信,因为所有的译文都请英语专业的老师校对过,由于自己对这个单词记得也不牢,赶紧查了一下英汉词典,发现果然错了。我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所有的横幅、站牌,包括花了很大精力制作的接待手册无一例外都存在这个错误。离会议开始只有不到半个小时,重新制作肯定来不及,只能想办法弥补。最后不得不将错误单词中字母“e”中间的一小部分裁剪下来,马马虎虎拼成了字母“O”;规划展览馆门口的站牌因为材质问题改不了,只好派人站在站牌前拿着相机假装拍照把那个错误的地方挡住;县城另一个会场里的横幅、站牌则全部重新制作。还好整个洽谈过程进行得很顺利,直到来宾离开的那一刻我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一是态度不够端正,主观上认为所有的译文都出自英语老师之手,肯定不会有问题,没有认真审核;二是考虑问题不够周全,没有认真排查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这次失误中我认识到:工作要细心,避免问题的出现;工作要用心,主动思考做好工作的方法。

【案例14】“一证通”为何失效

2010年5月,市里举办经贸洽谈会活动,我作为会务组成员,根据以往惯例,事先给部分领导和客商发放了通行证,并一一对接到位。但5月17日晚文艺演出开幕前,部分领导和客商被阻挡在会场外,致使他们未能观看文艺演出。原来晚会的通行证与第二天正式活动的通行证不能通用,我没有注意到晚会的通行证是单独的,误发了5月18日上午活动的通行证,但该证没有“一证通”的通行权限。

事后,我认真反思了失误产生的根源:一是工作中不够细致,误以为正式活动的通行证有“一证通”的通行权限;二是经验主义作怪,以前经贸洽谈会通行证是通用的,未曾想此次洽谈会情况发生了变化;三是沟通协调不够,没有及时了解通行证的使用范围。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做好活动服务工作,要格外注意沟通协调,对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认真梳理,有效避免问题的发生。

调查报告例析

对联例析

对联例析

邀请函例析

办公室人员工作失误检讨书

办公室工作人员工作失误检讨书

机关办公室工作失误案例

办公室工作人员工作失误检讨书

病句分类例析

新材料作文例析

《办公室工作失误例析.doc》
办公室工作失误例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