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事迹材料

2020-03-02 04:25: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王春俊,男,1978年出生。

在台里,同事们称他为“拼命三郎”。只要有新闻、有采访任务从不推辞,无论是洪灾、火灾还是雪灾,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冲到第一现场。在从事新闻采访6年来,共采写出各种体裁的新闻报道3000多篇,600多篇在中央台及省台播出,有21部作品在电视消息、重大主题报道、热点引导、系列报道、新闻类专题等奖项中获得省级新闻三等奖以上,是广电总台近年来获奖最多的记者,同时,也是广电总台最年轻的高级职称获得者。

技术岗位与新闻采编岗位反差很大,他强烈意识到必须“笨鸟先飞”,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白天和上半夜都上班,有时甚至通宵上班,双休日和节假日都不休息。刚开始,他跑社会新闻,专门在119值班室留下电话,与消防战士联动出勤。20xx年12月13日晚上8时许,市区马站底发生一起较大火灾事故,造成9人死亡、2人受伤,他独自一人奔跑在现场、医院采访,一直忙到凌晨三点多钟才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又陪同卫视老师采访此事件。

“新闻现场,就是记者的战场。”他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0xx年的除夕夜,有一批香港客人来衢州吃年夜饭,接到线索后,他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拿起摄像机去采访,记录下香港客人在衢州的欢声笑语。20xx年6月19日滂沱大雨,恰逢星期天,他接到任务后,放弃休息,就急匆匆地赶往单位,拿起机器前往市防汛指挥部跟随市委书记孙建国检查部署防汛工作;持续的暴雨也让衢城多处变为一片汪洋,最深处的水位高达胸口,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他与同事一起淌着这样齐胸口深的水采访拍摄,中午顾不上吃饭,整理赶写汛情、灾情的稿件;下午一点多钟,又马不停蹄地跟随市长尚清检查防汛,全身湿透的他从乌溪江电厂采访回来时已经是下午5点30分,为赶发新闻,又在二十多分钟内完成稿件写作、剪辑制作,确保了市委、市政府对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重大部署在当晚6点30分《衢州新闻》节目中准时播出。晚上刚到家,又接到通知紧急赶往防汛指挥部,随同市委书记孙建国巡查病险水库,直到夜里12点多钟才结束。随后,又连夜整理录音,采写出市委书记夜查病险水库的稿件,确保第二天早上在浙江卫视新闻直播中播出。

“吃得起苦、更要耐得住清苦”,这是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多年来,他曾穿行于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现场,报道社会各界抗灾救险的感人故事;曾爬行数十里山路,采访三十九年如一日的护林员余贵顺;曾冒着高温酷暑蹲点企业,做衢州突围的工业系列报道;曾在寒冬腊月时进村入户,报道新春佳节农村、农民的新变化。尤其20xx年以来,组织上把负责市长采访的任务交给他,他更付出了加倍的辛苦和努力。由于领导活动都结束得比较晚,而报道的时效、质量要求又高,跟随市长的这几年,回到台里在食堂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中午也没有时间午休,必须赶写稿件,晚上剪辑好节目时,早已是万家灯火,而他却是饥肠辘辘,常年的饮食无规律更使他患上了慢性胃病。

一线采访的经历让王春俊明白,新闻之道比新闻之术更重要。新闻之术,经过训练可以逐步掌握;新闻之道则表现为一种高尚的职业精神,是时刻不忘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和光荣使命。

优秀新闻记者个人事迹WORD

优秀新闻记者个人事迹11

新闻记者

新闻记者

新闻记者工作总结

新闻记者工作总结

新闻记者辞职报告

新闻记者培训教材

新闻记者述职

新闻记者事迹材料

《新闻记者事迹材料.doc》
新闻记者事迹材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