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幼儿的自我控制及培养

2020-03-03 19:31: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简述幼儿的自我控制及培养

摘要:近二三十年以来,自我控制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自我控制就是以自我为主体,根据情景需要和主体意图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施加影响,并制定某种标准或规范,从而对行为做出执行或停止。自我控制对一个人的发展相当重要,幼儿时期是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将对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及特点、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生理机能、幼儿自我控制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系统的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等几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 幼儿

自我控制

影响因素

游戏

培养

自我控制能力包括了抑制冲动、延迟性满足或奖励、经受挫折、制定和完成计划。根据情境要求发起或结束活动,在社会或教育环境中调节言语和动作的强度、频率和持久性,以及在没有外界监控的情况下做出社会允许的行为。

幼儿自我控制是幼儿自我意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儿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幼儿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地址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人类重要的 心理品质,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个体将来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可预期他们的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后的学业成绩和社会认知能力等”。可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对幼儿的成长与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机会,促进幼儿良好自我控制的形成和发展。对幼儿自我控制各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幼儿自我控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找到切入点,为幼儿园及家庭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所以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一、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及特点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是从发生到逐步完善的,“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是有他控到自控,有不自觉到自觉,有对机体动作的控制逐步深化到对认知和情感的控制”谢军在对3~9岁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研究中提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很小的婴儿就有获得初级控制的愿望。初级控制有两个重要的动机来源:一是概括化的伴随性意识,是在婴儿与成人照顾者之间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另一个来源是婴儿想要获得积极自我评价的内在动力。1—3岁的儿童出现独立性需要,伴随自我认识的发展,“动机性表象”产生,使他们摆脱当前具体情境,同时开始出现脱离成人控制和调节的行动。1—3岁儿童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自己来干”的动作上,但这一阶段儿童还是需要在和成人共同活动中行动,其自我控制开始萌芽。研究发现,幼儿的自我控制在3—4岁时还不明显,从缺乏自我控制到有自我控制的转折年龄是4—5岁,5—6岁儿童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是较弱的。

国内外的学者对于幼儿自我控制的结构有很多分类。有的人将自控能力分为外显行为的自控和内隐行为的自控,外显行为的控制自控对情绪的控制、坚持性、自制力和独立性四个因素;内隐行为的自控包括对动机的控制盒自觉性两个因素。

麦克拜(Maccoby,1980)区分了四种自我控制活动。一是运动抑制:儿童在自我控制发展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学会停止抑制某些活动。一些研究发现,让儿童对某种信号不作出反映比让儿童作出反应要困难得多。二是情绪控制:幼儿开始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三是认知活动控制:研究发现,6岁之前的儿童倾向于对难题很快作出反应,而不考虑问题的难度,他的反应快,错误率也高。随年龄增长,儿童放慢了速度,改进了操作。四是延缓满足:延缓满足是指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而学会等待,放弃眼前报酬,幼儿往往选择即时报酬而不是等待。

二、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生理机制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较低是由于幼儿大脑皮质机能发展不够完善,表现为兴奋大于抑制,二者不平衡,抑制能力较弱。儿童出生时,脑还未发育成熟,新生儿童大约为390克,相当于成人的1/3,整个生活过程主要由皮下中枢来调节;到2岁,大脑皮质神经联系逐渐复杂化。3岁儿童大脑皮质细胞分化基本完成,皮质抑制机能已有所发展,皮质对皮下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逐渐加强。

额叶是大脑控制有意行为的主要部分,7岁后才真正发展起来。幼儿大脑皮质抑制机能的逐步发展,使儿童的反射活动更加精确、完善,是幼儿认识外部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基础,尽管幼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机能不断增强,5—6岁期间呈显著变化,但皮质抑制机能比较薄弱,因此幼儿的自控制能力较低。

三、幼儿自我控制的重要意义

自我控制是构成幼儿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伴随幼儿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发展起来的,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高低是判断其自我意识高低的主要标志。幼儿通过自我控制,才能使自己的认识、情感和行为表现出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幼儿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控制,就能在认识活动中,协调自己的注意,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和诱惑,使认识活动保持一定时间并深入进行。

幼儿有一定的自我控制,才能按成人或社会规则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学会容忍、礼让、克制,尤其表现在对需要的延缓满足了上(这也是衡量一个幼儿情商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有自我控制能力的幼儿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社会化程度较高,能够完成比较复杂而困难的活动。

四、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影响因素 自我控制属于人格结构中的 重要心理品质,其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内部心理机制的影响,如个体的兴趣、动机、认知、自信心、自我认知水平、内部言语等,胸外部因素来讲,父母对幼儿的控制模式以及家庭的教养方式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自我控制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

首先,从生理上来讲神经系统的发育直接影响着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言语指导也影响着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再次,许多学者研究表明父母的控制模式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Bandura等人研究了社会模仿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以及环境教养等因素对儿童控制自己行为的影响。

“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在自我意识形成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而自信心和自我认识正是自我意识法阵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由此可见,幼儿的自信心和对自身的认识、评价都将对其自我控制能力产生深远影响”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多次证明儿童自信心和自我认识水平是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受到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

五、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1.根据幼儿期儿童自我控制年龄特征培养其自我控制能力。针对3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较弱,到了幼儿晚期(5—6岁)儿童对自己的控制能力有明显发展的特征,在教育过程中要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区别对待。不能对3岁即小班幼儿的要求过于严格。对大班幼儿要抓住其自我控制飞跃发展的特征采取适当教育措施,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快速发展。

2.根据幼儿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水平较低的特点,从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自己行为能力入手,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7岁之前,儿童对自己的描绘仅限于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爱的活动等,自我评价水平较低;儿童的自我情绪体验主要与生理需要相联系。因此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应从培养幼儿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为主,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

3.注意成人的言语指导和教育情境相结合。

幼儿在行为控制中自我控制的调节机制是很弱的,他们不能自觉组织活动,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实验证明: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对3岁幼儿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起什么作用,对4岁以上幼儿才逐渐起作用,这种作用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成人单纯用语言来加强动机作用对各年龄幼儿均无作用,但动机与一定角色情境相结合,则有显著效果。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定的角色情境(如各种角色游戏)并注意言语的指导才能起到培养幼儿自制力的作用。

4.利用游戏策略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有人把游戏当做解决儿童问题的灵丹妙药,也有人把游戏看做是由儿童过渡到成人式工作的一种行为。种种研究表明,利用游戏策略是解决儿童问题的重要途径。自我控制主要由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和延迟满足四部分组成。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有机地结合以上四方面内容,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a.自制力的培养

自制力是指人能够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自制力一方面表现为能够激励自己去做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能够抑制那些不正确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消极情绪等。由于幼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够成熟,所以其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还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已的情绪及言行,常常表现出很大的冲动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为了争一本书、一个玩具,两个幼儿情绪会非常激动,大吵大闹,动手抢夺,互不相让,直到老师出面解决为止;摆弄东西,排队时前后拥挤、跑出队伍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自制力发球意志范畴,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和锻炼。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最大的自制力来自于游戏之中。游戏促使幼儿自愿遵守规则,并按照游戏要求来调节游戏规则与他当下的冲动或愿望之间的矛盾。这种尊守与执行规则的行为是由内部动机驱动的,而不是来自于外部的要求、命令与奖赏。”

在游戏中幼儿的社会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逐渐将获得的行为规则内化为自我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实现由他控到自控的转变。

b.坚持性的培养

坚持性表现为在某种困难情境中,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并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持续或持久的一种行为倾向。幼儿坚持性的发展不人仅对其形成健康人格具有良好的作用,而且对于其智力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幼儿做事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干扰,他们的意志也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所以,他们做事往往半途而废,有始无终,坚持性较差。

由于游戏的诱惑,幼儿沉浸其中,完全按游戏的要求、规则进行游戏,努力克服困难,其行为的坚持性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

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坚持性一个重要形式。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之前,他们自己选择游戏的主题、扮演的角色和内容情节,并选取游戏所用的材料。由于有了比较明确的活动目标,在游戏时幼儿就会按计划开展活动,并能促使他们较长时间地坚持活动。利用奖励策略调动起幼儿的兴趣,促使他们更好地把游戏坚持下去,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c.自觉性的培养

自觉性是幼儿自我控制结构的重要因素,是指幼儿自觉服从并主动给自己提出一定的目的、任务的意志品质。它在自我控制中具有对幼儿行为进行监督和调节的作用,是幼儿实现自我控制的认知保证。

自觉性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做人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学习竞争非常激烈的当今社会,自觉性可以使学生不依赖家长和教师,主动学习,完成任务,它对于儿童的成长和智力发展影响较大。由于幼儿年龄小,感知语言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弱,对成人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对自己的行动目的都不够有确,而且行动目的都不够明确,而且行动容易受周围事物的干扰,行动的自觉性较差。但是,如果能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培养,幼儿还是可以形成一定的自觉性的,为将来的学习,工作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d.延迟满足的培养

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能力的核心部分,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它是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在等待中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延迟满足对人一生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无论是学业、人际交往,还是饮食、理财、婚恋等生活领域充满了大量需要延迟满足的行为。许多实验表明,那些更善于调控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未来成功希望,培养幼儿延迟满足能力也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原苏联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说:“游戏能持续也向儿童提出要克服即时冲动的要求,提高自延迟满足能力。”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积极引导幼儿参加有规则要求的游戏活动。如玩拼图游戏时,可以让幼儿按照规则进行等待和轮流游戏,最后大家一起完成拼图。再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要扮演各种假想的社会角角,遵守行为规则和行为准则,等待他们的游戏顺序,分享他们喜欢的玩具,学会等待与合作,培养自我延迟满足能力。

总之,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把游戏和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很好地利用本身蕴涵着培养自控能力因素的规则游戏和角色游戏,创设适宜的、宽松的、温馨的环境,最大化地发挥游戏的魅力,发挥幼儿的自控能锻炼其意志,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自我简述

自我评价简述

培养幼儿情绪自我调控能力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

评职称自我情况简述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小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推荐)

《简述幼儿的自我控制及培养.doc》
简述幼儿的自我控制及培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