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2020-03-02 08:29: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七律是一首缠绵的爱情诗,熔铸着诗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和深沉执著的追求之情。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南(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著名诗人。早年受知于牛僧儒党人天平节度使令狐楚,并经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推荐,于文宗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次年,入李德裕党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为书记,并娶王女为妻,从此堕入牛、李党争之中,一生困顿失意。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县尉等职,晚年辟为盐铁推官,客死汞阳。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创造,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困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来表现,故这类诗意义较为隐晦,有的可能别有寄托,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寄托。历来注家对此诗有不同见解,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没有必要去猜测为什么创作这首诗,而是侧重于分析它语言结构中传达出来的诗的意境美,即无尽的相思之苦。鉴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只从爱情角度粗浅解读此诗。

《无题》诗首句写相见无期的凄怆,语句从曹植“别易会难”翻出而意思更折进一层,体情深曲。本诗“妙”即妙在此处: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悲凉气氛。次句以暮春衰残景象映衬别情,似还蕴含着人生境遇、心灵创疼,哀怨重重。让读者真正领会相见难、别亦难的绵绵相思之苦。第二联从自身落笔,从“春蚕”、“蜡烛”为喻,表白至死不渝的缠绵深情。以“丝”谐“思”。思者情思也,表明诗人对爱情执著、九死而无悔的执著精神。第三联突然转换笔锋,悬想别后对方的相思之苦,“晓镜”犹言早晨起来对镜梳妆,“愁改”则表明她此刻的感情状况,体贴入微,更可见一片痴情。尾联借神话传说来表达无望中的希望,即劝慰对方,也聊以自慰。全诗结束的“看”,谓“试试看”之意,一股柔和、婉顺的相思之情尽在其中。

“别难”是这首诗的诗眼,更道出了诗人不尽的相思之苦。“见”、“别”、“难”,三字不仅传递出诗人缠绵的相思,也写出了诗人与恋人相见、作别那难舍难分的动人场面,读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

三、四句作为爱情盟誓,历来为人们称引激赏。这两句诗运用比兴手法,将春蚕吐丝与蜡炬滴泪这两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生活现象,象征相思的缠绵不止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生动贴切,含蓄隽永。

五、六两句,悬想虚拟分手后对方的相似状况,此乃古诗中常用的“从对面写起”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对方对诗人的灼灼思念,更曲折地写“活”了诗人对对方的一往情深。

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真挚爱情执著不渝的向往,流露出在爱情出现曲折时诗人内心难以言述的悲哀,更形象地表现出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士大夫对爱情既有所追求,又不免犹豫的精神状态。虽能执著追求,但却只是无望的抗争,故这首诗就更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无题》全诗中流露出一股浓浓的相思,却迟迟不见归期的相思之苦,也表达对爱情的执著追求精神。 一.词意

东风:春风。无力:没有力量。残:凋谢。丝:双关,既指“丝”,又隐指相思之“思”。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淌下的蜡油称烛泪。但:只。改:指容颜变得憔悴。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对方住处。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这里指传递信息的人。为:替。探看:探探看,打听一下。 二.句意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三.文学常识

选自《李义山诗集》。无题,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就以“无题”为名。无题诗意旨隐晦,一般难以准确解释。 四.赏析

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2 .“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4.“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5.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6.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五.理解性默写

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是(写暮春时也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的句子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抒写缠绵的相思之苦的名句是(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被后人赋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名句是:)(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中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精析:这是一首以男女相思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描写了别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爱情执著而缠绵的强烈感情。①②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和爱情的坚贞。③④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①句抒情用景物作烘托,以花喻美好年华将逝。②句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喻真纯、执著的爱情,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③句转为叙述别后的设想,先说对方,后说自己。写相思之苦。④句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 寄语。寄意青鸟,再写相思。全诗的诗眼是“别亦难”一语,诗人以低回往复的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别难”的境界,如同一支动人的歌。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用以歌颂奉献精神。

2.对《无题》(李商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3.解释加点的词。

(1)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晓镜但愁云鬓改( ) (3)青鸟殷勤为探看( ) 4.按提示默写诗句。

(l)重点写思念之深的两句: , 。 (2)重点写思念之苦的两句: , 。

5.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

6.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7、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创设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东风,百花.两意象既交待了离别的时间(暮春).也为诗歌渲染了一层凄凉无奈的意境。抒发了男女主人公在离别即将来临时心情的痛苦难堪。

8.颔联通过哪些意象的创设,表达了什么情感?现在人们赋予它怎样的新意? 春蚕丝尽,蜡炬成灰。表达了对对方刻骨铭心的思念,

新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著追求,无私奉献。

9、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答]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

10、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答]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11、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乐聚根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二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然而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一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所以说别亦难。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量。

12、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多种理解。你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的理由。

[答](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13、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D)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14、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 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

15.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回答问题。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 ,属双关语,暗指 对情人的思念。 (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得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 16.阅读《无题》,回答1-6题。

(1)本诗从描写的内容看,应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2)选择有误的一个是(C)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 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 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3)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啊泪的,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乐于奉献,因而古今传诵。 (4)第一句重复用难字,并被大家认为用得巧妙,谈谈你的看法。

答: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思方尽 , 泪始干隐喻相思之泪 ,,后被大家比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

答:母亲。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17.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B)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18.阅读《无题》,回答1-3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尽的相思之情。

(2)默写颔联并作简要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丝字与思谐音;现常用来赞美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3)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9.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20、.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2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4.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22、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23、说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两个难字的表达效果。

答:第一个难是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则含有痛苦的意思。两个难字的使用使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显得分外深沉绵远。

24、从格律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爱情诗。

25、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暮春时节,男主人公触景伤情,怅恨离别的情景。

26、请简析本诗的抒情特点。 答: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蚕和蜡炬一对最具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27、“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

(1)困难(2)难受,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28、“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2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1)两人见面很难(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3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泪始干”隐喻。后被大家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和你的亲人联系起来,你认为谁最有资格享用?为什么?能举一例吗?

思方尽 相思之泪才干 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无怨无悔,尽心尽力,只有奉献,不求索取。

3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2.诗中通过神话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33.如果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

34.有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的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同意。颔联巧妙的运用比喻和双关,明写春蚕实写人,写出主人公对恋人思之切、爱之深、情之坚定;颈联则由己及恋人,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设想对方的种种情状,以示相爱之深。

35.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36.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

37、选择有误的一个是(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字使有凄楚的感觉。

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所爱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 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38、选出对李商隐《无题》赏读有误的一项:(

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的联系,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D、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39、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40、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而痛苦的诗句: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中考诗词赏析

励志诗词赏析

高中诗词赏析

王维诗词赏析

红楼梦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doc》
诗词赏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