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后感

2020-03-02 17:02: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美的历程》读后感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一本书是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李泽厚,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系1954年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1988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著有《我的哲学提纲》、《美学论集》、《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走我自己的路》、《世纪新梦》、《论语今读》等书。

李泽厚先生用十几万字、十个章节进行了一次从远古到明清的‚美的历程‛,让人印象深刻却又回味无穷。在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是在并不深刻理解的情况之下,开始了这场匆匆的美学旅程。

追求美却是每个人的本性。但是,什么是美?美是如何产生的?美的本质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却是一直以来人们不能很好解释的。作者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在远古图腾、青铜器亦或者是诗歌、小说中都发现了美,而这些是普通人并不曾发现或没有注意的,这点给了读者们新的视野。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世上本不缺少没,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当人们在令人感到乏味的诗词歌赋中,李泽厚先生也展示给了读者一幅属于诗词歌赋特有的美图。正如作者所说‚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而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是世俗人情‛,而我更感兴趣的就是明清文艺的世俗人情。一幅幅插图,使我更加生动的理解中国明清文化之美。它是一幅幅平淡无奇却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的社会风习图画。

《美的历程》还揭示了另一个与平时的教育不一样的视角。一般普遍认为,某一个诗人的风格特点是统一的,很少会对其诗歌、词分开单独研究其特点,但是,此书却提出了、分析了不同的观点,如韩愈,‚同一个韩愈,与进攻性、煽动性、通俗性的韩文相并行的,倒恰好是孤僻的、冷峭的、艰涩的韩诗;尽管‘以文为诗’,但韩诗与韩文在美学风貌上是相反的。‛除了韩愈,文中还提到了柳宗元、韦应物等等的诗文,‚经常是这两个方面的复杂的统一体‛。这也给读者们不一样的视角,是相关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单独的研究这些诗人。

我认为,看这本书,需要很多的积累,对古代的文学、雕塑、音乐、建筑、生活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不然就无法领略这本书的精妙所在,但是即使所知不多,只要读完这本书,也是一个知识储备大大丰富的过程。

对我的启发:读罢此书,我感觉到美丽是有历史的,美丽是有内涵的。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它本质是美的,有心人就可以透过表面发现出美的本质来,从甲骨文的妙趣横生,到金文的刚劲圆润,再到隶书的干净整洁,以及现在的流畅的行书、楷书,透过文字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书法艺术的美丽延伸,我相信是有一种东西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沉淀越来越美丽的,它一直存在那里,等待有心人的发现。

从《美的历程》书中我学到:真正的美是需要人与自然深入交流的,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人们或许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停留、观看一下身边的风景,哪怕是春天刚破土而出的嫩芽的美丽。而且现在的网络日趋发达,人们来不及回顾我们历史上的各种美丽瞬间,人们没心情去关注身边的风景。可是,我想说,当你闲暇时,不妨翻翻书,当久违的书香扑鼻而来,在书的‚美丽历

程‛中寻找自己美的家园,未尝不是一件欣慰的事。就我而言,每一天的早上当我睁开眼睛,打开窗户,时不时有股淡淡的挂花香,有鸟叫,有孩童上学的吵闹声。我便觉得这一天都会是美丽的。那样我才会更好的融入到工作、生活中去。最后用李泽厚在书中的一句话结束:俱往矣。然而。美的历程却是指向未来的。 谢谢大家。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 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doc》
《美的历程》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