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管理规程

2020-03-03 06:06: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目的

1.1 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及物料采购流程 1.1.1 1.1.2 1.1.3 提高供货质量 提高供货准时到货率 降低物料成本

1.2 规范供应商的考察、选择和评估,提升供应链的管理水平

2、资格定义 2.1合格供应商标准

1) 合法生产经营的企业,能够提供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如需要)、税务登记证明、体系认证证书,产品符合合法要求。

2) 目前所有其它已经是我司供应商的均作为合格供应商

3) 通过我司组织的现场考察,具备向我司批量供货能力的新供应商 4) 供方产品的质量、价格、交货能力等得到肯定

5) 合作期间根据其供货能力、信誉度、资金状况、解决纠纷能力、及对市场状况把握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有可能发展为长期供应商 2.2优秀供应商标准 1) 2) 已确定发展为长期供应商

除了作为资格供应商所提供的完整的书面证明材料,还有我公司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的结果;每年对其进行质量体系的考核结果或要求其每年提供内部体系生审核的资料,供方顾客使用情况及相关证明,能证明供方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性。

3、范围

3.1适用于所有公司生产用物料、生产辅料、开发用样品、固定资产等物资的采购 3.2适应于公司所有的供应商

4、采购物资分类

使用部门负责制定《订购物资明细卡》、商品部制定《采购物资技术标准》,根据其对随后的实现过程及其输出的影响,将采购物资分三类:

A类重要物资: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质量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的物资;

B类一般物资:构成最终产品非关键部位的批量物资,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或即使略有影响,但可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的物资;

C类辅助物资:非直接用于产品本身的起辅助作用的物资,如一般包装材料等。

5、管理部门 5.1 商品部

5.1.1 根据《订购物资明细卡》和《采购物资技术标准》中提供的质量技术要求和生产需要,通过对物资的质量、价格、供货期等进行比较,选择合格的供方,填写“供方评定记录表”。商品部负责建立并保存合格供方的质量记录。根据《订购物资明细卡》和《采购物资技术标准》规定的产品类别,做好控制和管理。

5.1.2 负责新物料、新供应商首轮价格洽谈和核算(包括价格发生变化的首次谈价)。 5.1.3 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和物料采购, 采购合同,发票相关文件归档。

5.1.4 负责对供应商信息管理。供应商的资格证明文件,联系人,联系方式,报价单等重要文件进行归档。 5.1.5 采购物料出现问题,负责质控部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5.

2 质控部

5.2.1 负责对供货进行质量检测,出具质检合格报告。处理不合格供货中存在的技术、工艺问题,供应商对技术要求和检验标准的理解存在差异以及技术要求和检验标准本身存在不合理等问题。

5.2.2 样品确认前,对向供应商提供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及保证供应商能够正确理解。 5.2.3 对供货进行质量管理以及对不合格物料处理进行监控,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行使管理职权。 5.2.4 负责统计供货质量情况,按供应商资格要求对供应商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分析报告和改进要求,交商品部向供应商进行通报。

6、供应商选定

6.1.1 和技术人员等进行充分沟通并理解物料的技术要求后,

1) 如果公司已有的供应商资源能完成该任务,则按合格供应商→资格供应商的顺序原则向至少2家供应商发出明确的寻价和打样通知,此种情况下不需要再进行供应商现场考察

2) 如果公司的供应商资源不能完成该任务,则向至少3家合适的生产厂商发出明确的寻价和打样通知,此种情况下在打样完成后必须进行现场考察

6.1.2 选定原则

1) 不勉强原则:即所有进行寻价和打样的供应商和生产厂商如果不愿或不能接受我司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且经过沟通后仍不能达成一致者,或者供应商认为其生产能力、加工设备无法满足我司要求者,不得勉强供应商和生产厂商接受我司的任务。

2) 先定价原则:即打样之前必须先按流程规定将价格或者定价原则谈好并确定后才能打样(可以先不进行最终审批,待打样合格后进行最终审批),不允许在没有谈好价格的情况 下让供应商或者生产厂商先打样,特殊情况要先打样者必须经生产公司总经理批准

6.1.3 对于必须进行现场考察的生产厂商,在满足以下条件时,采购人员与被考察对象商定明确的现场考察时间。

1) 打样样品已经确认合格 2) 已经按规定流程完成价格谈判

6.1.4 采购人员收到厂商提供的资料后,经商品部经理批准后, 2天内根据考察对象制定具体的考察项目、内容、方法。需准备的考察内容主要为:

1) 根据考察责任及厂商的资料,了解其相关制度、流程;

2) 以检验制度、流程与实际是否一致,结果与目标是否一致,结果是否能满足我司要求等为考察要点,细化考察内容,确定要看什么文件、现场、表格,要与什么人交谈及在考察的那个步骤、那个时间进行等;

6.1.5 特殊情况(如:外地供应商、客户指定供应商等)在样品确认后,由质控部经理在样品确认书上批准,方可作为资格供应商。

6.2 供应商再评估

6.2.1 通过对供应商供货质量情况、交货准时情况、提交整改措施及其执行情况等进行及时地、持续地评估,促使供应商不断地进行持续改进,提升公司供应链的水平。

6.2.2 供应商再评估采用扣分制,从供货质量情况、交货准时情况、提交整改措施及执行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评估,每年的基础满分均为100分,经三项评估后根据总得分情况分别给予如下处理: 1) 对于优秀供应商:

a.总得分低于90分者(不含90分),给予该供应商黄牌警告,并给予30天的整改期,供应商需在3日内提供明确的整改措施。在整改期内如果当月得分低于96分(不含96分)者,将该供应商等级下降一级

b.总得分低于80分者(不含80分),给予该供应商红牌警告,并给予30天的整改期,供应商需在3日内提供明确的整改措施。在整改期内如果当月得分低于95分(不含95分)者,将该供应商等级下降一级

c.总得分低于75分者(不含75分),直接将该供应商等级下降一级

d.商品部对给予黄牌、红牌警告的优秀供应商和战略合作伙伴供应商负责进行跟踪处理 2) 对于合格供应商:

a.总得分低于80分者(不含80分),给予该供应商黄牌警告,并给予30天的整改期,供应商需在3日内提供明确的整改措施。在整改期内如果当月得分低于93分(不含93分)者,将该供应商等级下降一级

b.总得分低于70分者(不含70分),给予该供应商红牌警告,并给予30天的整改期,供应商需在3日内提供明确的整改措施。在整改期内如果当月得分低于92分(不含92分)者,将该供应商等级下降一级

c.总得分低于60分者(不含60分),直接将该供应商取消

d.商品部经理对给予黄牌、红牌警告的合格供应商负责进行跟踪处理

6.2.3 供应商再评估周期如下,时间为每年最后一个月末。 6.2.4 对于供应商供货质量情况的评估

对供应商供货质量情况的评估由质控部负责,每月末将当月的统计结果并针对问题较多的供应商提交分析报告和改进要求一起交商品部。质控部同意让步接受的物料按批合格处理 6.2.5 对于供应商准时交货情况的评估

对供应商准时交货情况的评估由商品部负责,每月末将当月的结果统计出来并针对问题较多的供应提交分析报告和改进要求交商品部经理。具体扣分标准如下: 1) 每出现一批延迟到货的物料,扣1分

2) 计划人员同意延期交货的物料,可以按计划新同意的日期计算是否准时交货 6.2.6 对于提交整改措施及执行情况

1) 供应商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整改措施,每次扣1分

2) 整改措施不具体、不充分或者不正确(以质控部的判定结果为准,有异义时由质控部经理来判定),扣0.5分

3) 供应商不严格按照整改措施执行,一经发现扣5分

6.2.7 如果发现直接用我司研发技术或者通过细微改动间接使用我司研发技术以及我司委托开发、生产,产权属于我司的技术为任何第三方加工产品者,直接淘汰出供应商链且永远不能再选用。

6.2.8 采购人员每年最后一月3日前需将上月的供应商评估的评估情况、处理情况(包括红黄牌警告处理)及供应商的最终等级报商品部经理审批后,发给质控部,并向相应的供应商进行通报。

6.2.9 对于每个供应商的晋级,商品部应根据供应商的等级采取以贺卡、传真等各种合适的形式向供应商表示祝贺并要求继续改进,以表示公司对每个供应商的进步给予关注和重视。

6.

3供应商品质量保证

6.3.1 目的:明确供应商对标准、技术要求和责任的认知,保证供货质量。

6.3.2 质控部需对供应商正确理解物料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标准负责,并保证双方达成共识。如果供应商对检验标准不理解或有异议时,由质控部负责,通过商品部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交流,确保供应商正确理解并达成一致。如果通过沟通和交流,技术要求和检验标准需修改者、检验标准由质控部负责修改或组织修改,并按程序文件规定受控下发至相关部门;

6.3.3 采购人员应让供应商理解、认同(如有)并签订 “质量保证协议书”。对于供应商未能达到“质量保证协议书”的要求者,采购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协议书的规定执行处罚或退货,质控部负责监督商品部的执行;

6.3.4 商品部负责对所有发给供应商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供货检验报告、整改通知等必须要求供应商签字回传并存档。

7、管理规定要求 7.1 供应商档案

7.1.1 目的:建立详细的供应商档案,合理利用外协资源,具体:

1) 由商品部经理负责组织建立详细的供应商档案,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品质保证能力、资本状况、各部门联系人及电话、已存我公司的物料、正在供货的物料名称及编码、供货质量、考评等进行记录,并对合作状态及发展方向进行综合评价;

2) 在供应商档案的基础上,建立产品供货周期及对应价格的基础数据库,更新对行业最低价格的认知。

3) 由商品部维护存档及传递,并制定文件,对供应商档案的建立、维护、存档、传递、责任人、时间、方法及责任过失处罚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4) 考察合格的新供应商应在考察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 7.2 与供应商的合作原则

7.2.1 目的:规范协作要求及合作范围,保证外协资源的合理性、可靠性。 7.2.2 合格供应商

1) 可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2) A类物料供应无限制; 3) 同类供应商限制在3家以内; 4) 管理、文化、资金方面的支持 7.2.3 优秀供应商

1) 可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2) A类物料供应无限制; 3) 同类供应商限制在3家以内; 4) 建立高层互访制度;

5) 管理、文化、资金方面的支持;

6) 承诺其所加工物料占我司业务量的60%以上 8.记录

8.1 订购物资明细卡 8.2 采购物资技术标准 8.3 采购比较单

8.4 供应商业绩评定记录 8.5 供应商评定记录 8.6 合格供应商名录

供应商管理规程

供应商质量检验规程

物料供应商质量档案标准管理规程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

物料供应商的审计批准和变更管理规程

供应商管理规定

供应商管理细则

《供应商管理规程.doc》
供应商管理规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