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信局工作总结

2020-03-02 16:00: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二0一一年曾都区经信局工作总结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年。面对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工业兴市”大旗,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打造工业园区平台,做好中小企业服务工作,认真履行经信工作职能,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较好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区工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1、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指标:1-11月,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88.99亿元,同比增长65.7%,占年计划95.93%,超目标任务4.26个百分点;增加值52.86亿元,同比增长37.95%,预计全年完成 210亿元,同比增长52.07%;工业增加值预计全年完成58.8亿元,同比增长绝对额22.4亿元。

(二)工业经济主要运行特点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定、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呈现运行特点如下:

1、支柱产业拉动增长。全区五大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177.66亿元,同比增长66.22%,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94%。专用汽车

1

及零配件继续作为拉动全区工业增长的引擎,实现总产值94.48亿元,同比增长50.31%,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50%,可实现年初确定的产销百亿元产业目标;农产品加工仍然呈现较好发展态势,实现产值41.36亿元,同比增长76.99%;纺织服装、化工、电子工业分别完成产值13.82亿元、21.46亿元、6.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21%、155.77%、94.8%。三行业工业经济总量偏低,但发展势头迅猛。

2、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全区40家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7.19亿元,同比增长68.37%,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72.59%。有39家企业同比增长;中盐银港、三得利肥业、奥马专汽、大力专汽、华丰生物、荣盛隆食品、力神专汽等12家企业增幅在100%以上;三友食品、东神化工、金龙集团、方正能源等19家企业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过亿元企业35家,其中:10亿元企业1家:三友食品(13.99亿元),5亿-10亿企业10家:全力机械(9.23亿元)、三环铸造(6亿元)、神农生态(6.2亿元)、程力专汽(9亿元)、厦工楚胜(6.05亿元)、金龙集团(5.18亿元)、中盐银港(5.31亿元)、三得利肥业(5.68亿元)、合力专汽(5.41亿元)、华丰生物(5.59亿元);2亿-5亿元企业12家:重汽华威、盛星机械、奥马专汽、大力专汽、方正能源、江南特汽、新中绿专汽、荣盛隆食品、金银丰食品、力神专汽、神绿车轮、正佳微生物;1亿元企业12家:神马齿轮、晖宏兴布业、东特汽车、泰晶电子、电源厂、利康药业、东正专汽、六和新欣、随通机械、金力车辆、同和诚印务、悬架弹

2

簧。

3、主导产品产销两旺。全区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81.18亿元,同比增长64.53%。列为重点监控的18个主导产品有16个产品产量同步增长。其中,生产改装汽车43866辆,同比增长14.5%;铸件27.04万吨,同比增长24.1%;电子元件142059万只,同比增长99.24%;服装342万件,同比增长45.53%;饲料45803吨,同比增长38.69%;人造板38.14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09.27%。

4、园区产销利税同步增长。一区三园投产企业134个,固定资产投资121.99亿元,就业1.67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56.17亿元,同比增长77.94%;主营业务收入128.053亿元,同比增长68.37%;利润4.86亿元, 同比增长85.39%,实交税金1.98亿元,同比增长40.36%。园区集聚功能进一步加强,各项指标增势强劲。

二、今年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认真履行部门职能,把握经济运行发展变化

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变经济波动为发展机遇,以工业经济增长促进全区经济增长,今年以来我局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以更完善、更系统、更科学的运行工作机制,从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多角度把握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的发展变化。

一是反复、及时研究新情况新变化。密切关注宏观政策导向;密切关注土地、资金、环保、能源要素政策及供求动向;密切关注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关注产品市场状况;密切关注出口市场及贸易关系的变化。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用活国家、

3

省、市各类扶持政策。

二是及时收集企业动态及经济运行动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跟踪监测分析,做到事前分析和超前研究,及时分析并协调解决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握运行走势,摸清具体原因,提出对策措施。

三是注重分析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工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分析研究,为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提出科学准确的依据。

(二)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保持经济总量持续放大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通过“催生、扶持、培植、打造”等手段发展市场主体。按照1亿元、5亿元、10亿元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把全力机械集团、三友公司、重汽华威公司、程力集团纳入第一方阵,重点打造成产销过10亿元的航母型企业,把三环铸造、厦工楚胜、金龙集团、三得利肥业、奥马专汽等10家企业打造成年产销5-10亿元的旗舰型企业。把江南专汽、金银丰食品、荣盛隆食品等40家企业培植成年产销1-5亿元企业。经过努力,规模企业实力得到快速发展与提升,已呈梯型发展态势。2011年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47家,净增规模以上企业35家;到2011年底全区年产销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达到193家,其中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4家。

4

(三)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以自主创新为战略抓手,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转型。面对科技发展的大趋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和主攻方向,推动我区工业产业发展走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我局积极为中小企业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2011年申报国家、省级工业项目资金489万元,其中厦工楚胜150万元、江南专汽100万元,三友食品80万元,神农生态45万元,荣盛隆43万元,东特防腐71万元。2011年我区9家企业再摘随州市科学技术成果奖,分别是:

1、二等奖3个:(1)厦工楚胜:多功能全天候路面清扫车的研制及产业化;(2)泰晶电子:环保型高温无铅SMD音叉晶体谐振器的技术应用;(3)重汽华威:超低型挂车的研发与量产工艺研究。

2、三等奖6个:(1)全力机械:盘式制动轮毂技术开发及产业化;(2)程力专汽:供(充)气照明车的研制;(3)三环铸造:低合金高热疲劳强度制动材料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4)合力专汽:智能、高效道路栏杆清洗车的开发与应用;(5)世力达生物科技:天然β-胡萝卜素油悬液的溶解工艺条件研究;(6)力神专汽:车载传送带卸式散粮运输车的研制及产业化。

二是以产业集群为战略支撑,提升内涵促转型。我区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拉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推动大产业链延伸和大项目运作,相继形成专汽和香菇两大产业集群,打造出独具

5

特色的区域品牌。目前,铸造业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之中。为加快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011年度我局积极开展香菇产业集群申报工作,将三友(随州)食品有限公司冷链物流园申报为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项目。该项目建成实施后,形成年产干制食用菌系列产品15000吨,脱水蔬菜5000吨,精制生鲜果蔬产品5000吨的产量,并形成冷藏15000吨农产品的冷藏能力及相应的配送能力,满足随州及相邻地区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同时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四)全力打造项目和园区建设,深挖工业经济发展潜能

一是大力引进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区政府“双百行动”办公室、“百日攻坚”办公室都设在经信局。我局加强对工业重点项目(包括工业技改项目)实施情况监控与督查,定期通报开工建设及投资进度,同时积极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力促项目早落地早投产。2011年,曾都区500万元以上新上、技改项目共计105个,计划总投资57.24亿元,截止到12月底,实际到位资金28.07亿元。其中,新建项目59个,计划投资42.06亿元,实际完成16.74亿元;技改项目46个,计划投资15.17亿元,实际完成11.34亿元。目前,105个项目中已建成投产项目45个,实际到位资金17.09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新上工业项目14个,总投资16.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9.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07亿元,已完成投资进度的8个。1000万元以上 6

工业技改项目19个,总投资8.8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11亿元,已完成投资进度的17家。

二是全力推进园区建设,把发展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与开发区和镇(办)联系,加快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当好参谋,提好建议,合力攻坚。鼓励各镇(办)因地制宜,适时建设特色园区。洛阳镇转变思路,在突出旅游兴镇的同时加大工业兴镇、强镇力度,工业、旅游两手抓,两手都取得了新成就,形成经济中心区与城乡一体化、立体式经济模式。截止2011年11月底,曾都一区三园规划面积72276亩,建成面积19690亩,固定资产累计投资121.99亿元,入驻企业13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56.17亿元,同比增长77.94%,占全区规模工业经济总量的82.63%。

(五)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力促经济发展增速提质

我局始终肩负区政府所赋予的职能和重托,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把为企业服务摆在重要位置,在推进全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稳步推进传统服务项目,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1、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服务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不断加大投融资服务,促进银保企合作。帮助中小企业完善信用管理,提高融资能力。今年组织举办中小企业融资讲座及银企对接 7

会一次。我区45家中小企业进行了对接,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2、促进产学研合作,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9月17日至18日,由副区长石琳带队、区经信局组织,我区15家企业组团参加“第七届中国*湖北产学研合作项目洽谈会”。洽谈会进一步推动了我区产学研活动向纵深发展。参会人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为企业产品研发、高校对接、人才竞争搭建了较好的平台。

3、认真参与筹备并组织我区企业参加“中国(随州)专用汽车发展论坛”。我区参展企业、现场参观企业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企业风貌、整洁干净的企业环境和饱和的生产状态,最新最具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迎接各级领导、专家和学者的检阅,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展示了专汽之都的良好形象。

4、抓人才培训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服务于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一是积极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技工学校的多种形式合作,实施培训工程,以适应我区五大产业对各类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的需求。今年与劳动局、会计局、统计局联合培训专业人员1000名以上。组织省委党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陶良虎来曾都区进行高端讲座1次,区直各部门及企业家共400人参加,取得较好效果。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企业人才素质,增强了发展的软实力。二是开展首届“十大经济风云人物”评选活动。自2011年3月下旬开始,历时数月开展首届“十大经济风云人 8

物”评选活动。经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投票、组委会严格评审,评选产生出曾都区“全力”杯首届“十大经济风云人物”和9位提名奖获得者并于2011年9月29日晚举办盛大的颁奖文艺晚会。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全区经济工作者更好地肩负起经济建设的重任,为振兴曾都经济再立新功。

5、主动服务,优化发展环境。认真开展“双百”活动,着力为企业办实事,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抓好生产要素的协调与服务。区经信局多次组织召开企业座谈会、电力协调会,努力协调好电力、成品油、天然气的供应和劳动力的组织,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六)抓好行业清理整顿,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2011年7月中旬开始,我区开展汽车行业整顿规范工作,集中整顿规范汽车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汽车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区经信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参与,牵头组织检查规模以上企业,各镇、办、管委会组织检查规模以下企业,并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集中整治,从而逐步规范汽车行业生产经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净化“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市场。

(七)扎实开展专项整治,确保工业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我局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深 9

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大力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工作,全年共组织开展了四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强化现场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全面提升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八)抓好企业改制煞尾工作,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一是认真解读领会中宣部、文化部文政法发【2011】22号文件精神,指导我区文化系统单位改制。我局多次参加区政府协调会议,对电影公司、花鼓剧团等单位改变事业单位性质过程中的具体事宜以及改制后的走向提出建设性意见。目前电影公司改制经过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工龄认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等程序进入资产拍卖安置职工阶段。花鼓剧团改制工作已全面启动并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二是化解矛盾,耐心周到做好亚通公司、神马齿轮等改制企业职工上访工作。今年处理亚通公司职工大型群访3起以上,并按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带领上访人员赴京按正规程序上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三是协调处理了木材公司改制遗留问题和伤残军人等多个上访群体维稳问题。

(九)组织落实各项活动 ,强化机关效能建设。

一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组织领导,把握目标要求,创新活动载体,把创争活动与全局正在开展的行之有效的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基层企业党组织在履行职责中创先进,引导 10

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争优秀。二是狠抓“三个”强化,促进“三个”转变。以狠抓“三个”强化的落实,促进“观念、作风、发展方式”地有效转变。三是积极开展“城乡共建”和“三万”活动。按“全覆盖、增感情、转作风”,“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的要求,把“三万”活动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以更扎实的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助推毛家棚村的发展致富。2011年度区经信局把农田灌溉用水问题作为重点进行帮扶,支援该村水利建设资金5万元,并采取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筹集水利建设资金,清淤、修复当家堰40余口,使该村水利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四是扎实开展“洁美随州”活动。成立专班,制定包保路段责任方案。责任到人,工作措施到位;严格纪律,狠抓落实,确保责任区环境整治工作卓有成效开展。经过扎实整治,包保街巷及门前环境卫生明显改观。五是开展“三评两查”治庸问责。各科室按照职责、时间与进度制订具体的工作规划。局党委把各科室工作规划制成《工作手册》,定期召开通报会,对重要事项的推进、日常工作落实情况、工作效率等问题进行问责。全局以“三评两查”为动力,努力创先争优,实现治庸提能、治懒提效、治散提神、治软提劲。六是以“十个一”为重点,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六型机关创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考核”、“组织、老干工作检查”、“ 专项治理”、“综治维稳”、“四访促和谐”、“结对帮扶”、“计生达标”等活动,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 11

好局面,我局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三、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在创新思路和创新工作模式等方面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

2、长期以来,由于我区特殊资源禀赋和历史沿革,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工业转型相对滞后,传统产业比重偏高,新兴产业规模偏小。主导产品居于产业链上游,价值链末端,导致工业经济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而呈现大起大落的局面。调结构促转型任重道远。

3、工业用地严重不足直接影响项目落地。土地无法落实,配套设施不健全,新建项目迟迟无法实施。

12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信局工作总结

市经信局工作总结

经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经信局的工作总结

经信局办公室工作总结

恩施市经信局工作总结

经信局三万工作总结

县经信局工作总结

经信局信息化工作总结

经信局工作思路

《经信局工作总结.doc》
经信局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