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行知路上

2020-03-02 04:54: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走在行知路上

南京实验国际学校小学一部 李茜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每当我们准备踏进校园时,都能看到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走在行知路上,前进着,向自己的目标迈进;走在行知路上,认真思考,不断反思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走在行知路上,谨记,身为教师的责任……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这条路上追寻着这位教育前辈的脚步思考教育问题,不断前进。

开学已经有四周的时间了,回首走过的这一小段路,有比较失败的地方,自然也有较为成功的地方。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必须理论联系实践。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话语,想着自己在教学上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先生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非常重视。我们都能意识到创造力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也常常把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放在教学目标的第一位。但是,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启发儿童的创造力并使其从事创造工作呢?这里,首先先要解决一个问题:美术能用来做什么?在美育的概念里有这样的描述:学习美术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美育使学生在求真、向善、趋美的过程中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

实施美育的方法即美术课程的实施。美术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该如何起到这种作用呢?我记得教育实习时高一美术第一课是《培养审美的眼睛》,还有一课叫做《人间生活》。确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美,学会审美,最后能够创造美。寻找美,发现美,动手产生美正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学习民间美术便是实施启发创造力的一个有效手段。

新课改在其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提出:美术课程要让学生较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内涵,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由此可见,学习民间艺术的重要性。

民间美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它融会了先民的经验与智慧结晶的艺术,是属于民族的瑰宝。其源头一般被认为是远古的岩画、彩陶装饰画等原始艺术。

民间美术种类丰富。其作品中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作品多造型古朴夸张,色彩鲜明具有规律化,作品中既有工笔重彩之作,也有淡雅隽秀之作的特点,更使民间美术走向多样化的道路,从而产生了皮影、木偶、脸谱、刺绣、剪纸等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而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民间美术形式还把古代石刻线画、宗教版画、庙画、年画、灯屏画、建筑彩绘、扇面画、包括现代农民画、布贴画等在内的一切民间绘画形式也都纳入其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世界。

民间美术应用广泛。它不仅是独立的观赏性的艺术,其特有的纹样也常被作为环境、器物、服装等的装饰,从而成为附属性的装饰美术。像是陶瓷装饰、刺绣纹样、建筑装饰等就经常采用到民间绘画的语言或图案、来达到进行装饰的效果。

民间美术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民间美术的多学科渗透性。民间艺术作品中普遍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民族色彩,这种地域性、民族性与民间习俗相结合、便使之具有很强的艺术特点。它对于我们研究古代的地域文化、族群信仰等人文、历史方面的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学期,我校在五年级开展了剪纸艺术的教学活动,在启发学生创造力并使其从事创造工作方面,我选择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从剪纸的起源讲起,从学生们喜欢的封神榜开始,从公元1046年周武王的故事展开,之后展示剪纸艺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庙会里、商店街、节目背景、家居品甚至连动画片都有用剪纸艺术制作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作品,拉近学生与艺术作品的距离。在一段时间的基本功练习后,尝试把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制作成剪纸作品,进一步进行设计创作,最后使自己创作的作品实用化。

二、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创造力这一观点,我认为,对于小学教育来说,这一方面确实应该被放在第一位的。毕加索曾经说过:“要让我像拉斐尔一样作画,我九岁的时候就能做到了,但是要我像儿童一样作画,我却要倾尽一生的经历。”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是无穷无尽的,天性本自然,这种能力是一生一次极其重要的,如果错过了,绝对不是一句“很可惜”就能表达的。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创造性地再现我们生活的世界和自己想象的世界的方法。在本学期四年级第一节美术课即《贺卡》的制作的教学中,我在课件中插入了各种表现形式,各种内容、各种材料的贺卡范例图片,并亲手制作了一张贺卡,本以为这样的教学设计足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亲手制作一张独一无二的贺卡。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提问及小组讨论,个人发表观点等方式了解到学生见到过或想到了众多内容、形式各异的贺卡作品,在欣赏范例时,也表达出自己喜欢的式样,一切的行为看起来似乎都非常顺利。但是,收上来的作业却让人大跌眼镜——几乎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都只是简单对折再加上少量文字做出了非常普通,几乎完全没有设计感的作品。我感到有点失望,但在之后的教学反思中检查到自己可能在作业布置时的关键点强调上还有不足之处。于是在第二次课《诱人的瓜果》时,我不仅丰富了课件和示范画的种类和数量,还准备了水果的实物进行展示,在作业布置时表明了创作范围是要画三种以上的水果,自己设定它摆放的位置。同学们各抒己见后,我又反复强调要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构思与喜好,并且进行个人辅导,帮助他找出自己画面的特色。一节课下来,收上来的作业总算差强人意,虽然还是有部分学生拘泥于模仿范画,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有进步的。“路漫漫其修远兮”,解放儿童创造力的道路任重道远,只有不懈地思考、研究与尝试才能往前走下去。

三、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先生强调了教师的示范性与终生学习的观点。为人师表,必须给学生做好榜样,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在生活中,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做人处事,要有小眼睛在看、在学的意识在里面。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意识与能力都很强,因此,一定要注意榜样的示范作用,在本学期的课堂准备中,我尝试将全册的作业都做了一遍,这样不仅能更加直观、更加有效的传达给学生们作业要求中构图方法等内容,同时也有助于我对本科教学的重难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能更加准确的预期到学生作业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但是,这其中也有很明显的不足之处,比如学生会刻意模仿示范画,降低了自身的创造意识与能力。而在自身学习方面自然也是丝毫不能松懈的,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检索非常便利,但是任何人只要停下学习的脚步,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没有一个人可以例外。作为教师,更是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教育能力,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更加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们。

我们走在行知路上,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也许会有许多遗憾;看看脚下的路,也许仍有许多困惑,但是,只要望向前方,追寻着陶行知先生的足迹,一步一步勇往直前,总会到达最想要去的远方。

走在行知路上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

走在行知路上读后感

《走在行知路上》心得体会

《走在行知的路上》读后感

读《走在行知路上》有感

走在行知路上的心得体会

读《走在行知路上》有感

读《走在行知路上》有感

读《走在行知路上》有感

《走在行知路上.doc》
走在行知路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