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1

2020-03-02 01:47: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刍议当前公安队伍建设面临的困惑及解决对策

 ,随着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变化和公安内部自身的改革发展,公安队伍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进一步增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真正解决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弊端,这是一个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面前亟待研究和认真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公安队伍建设面临的困惑及其原因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困惑之一:警察职业的信仰危机。

“我志愿做一名人民警察。……我愿献身于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为实现自己的誓言而努力奋斗!”这是每一位热血青年入警时许下的铮铮誓言,表达了对这一神圣职业的向往。但目前相当一部分民警并不热爱自身从事的职业,事业心下降,一些工作能力强、年纪轻的民警向往调至其他政府部门或上级公安部门工作,以谋求事业上的更大发展。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民警思想问卷调查情况,反映出有18.5% 的民警对公安工作不感兴趣,31.5%的民警对公安工作持无所谓态度。这些表明警察职业正受着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的困扰。

困惑形成原因:

(一)民警普遍反映工作强度大,精神负担重。主要来自工作、生活、社会等方面的客观因素造成民警思想压力过大。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各种群体性事件、治安、刑事案件的增多,各种严打战役、专项整治接连不断,考核达标花样繁多,公安工作越来越繁重,再加上大量的非警务活动和执法环境不佳,警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一线民警承担的责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繁重、具体,常年超负荷工作,连续作战,加班加点,民警难得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民警公休假制度在一些基层公安机关很难落实,民警普遍感到身心疲惫、力不从心。这些正在影响着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二)付出与回报的巨大反差,造成民警思想不稳定。大多数民警认为公安机关的福利待遇比其他国家机关差。从民警对工作的付出与报酬的思想问卷调查中了解到,认为满意的占10%;一般的占40%;不满意的占50%。基层民警在工作中的超常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导致民警心理不平衡,积极性受到挫伤。在同一地区,民警的工资、福利比有些部门差;在公安系统内部,不同公安局、不同派出所、不同警种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公安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民警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加班补助与加班时间不成正比。这些现实问题都涉及民警的切身利益,长期得不到解决,民警有了想法,势必影响民警工作积极性,心理上出现不平衡。

(三)政治待遇不高,发展前景不大。公安机关受体制管理的制约等原因,干部交流空间比较小,交流难度比较大。以县级公安分局为例,300来人的队伍,占全县公务员将

近1/4,但县局只是个科级单位,仅局长和政委高配副处,而其他政府单位科室有些只有十几人。同样一个大学毕业生,分配到政府其他机关,按照正常晋升,很快就是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但分配到公安机关,由于晋升职级指标十分有限,十年后连个副主任科员都不是。按职位数比例,在公安机关当个科长与政府其他机关当个处长的比例差不多,留给公安民警的个人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这种政治待遇的不平等配置埋没了大量的人才,公安民警在晋升、工资、住房、教育、地位等方面处于绝对劣势。同时,政治待遇的劣势并没有得到其它形式的补偿。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困惑之二:教育活动的逆反心理

近年来,在专项教育活动中民警撰写体会文章经常出现从网上抄袭,几次教育体会文章的内容几乎差不多,暴露了教育活动过多、内容雷同、方式简单、针对性不强、民警厌倦等问题。近年来,接连开展了端正执法思想、效能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大练兵活动、纪律作风教育整顿、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等等,公安队伍建设始终处于高压态势。但从开展教育活动的形式来看,不外乎思想动员、组织学习、查摆问题、落实整改等几个阶段,从民警多次所撰写的体会文章来看,千篇1律是理论学习不够,执法思想不够端正等,教育活动陷入领导无计可施、民警消极应付、教育效果不佳的尴尬局面。

困惑形成原因:

(一)专项教育活动频繁,效果不佳。近年来公安机关在抓队伍建设中开展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过于频繁的政治教育,使的领导筋疲力尽,出现畏难情绪,对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信心,缺少办法,甚至不愿意去抓。民警对政治教育存在厌倦、应付的思想,造成教育活动“一阵风”,“走过场”现象,失去了教育活动的真正意义。

(二)队伍建设上的高标准与民警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和谐。当前,各级领导对公安队伍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困难找民警”成了广大基层民警不堪重负的社会承诺。反过来,过多超越职责范围的社会事务,民警因为无法妥善处理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群众的满意率。而上级部门过高工作要求和社会承诺也无形中增加了民警的心理压力,使基层在队伍建设上进入了多难境地。

困惑之三:公安民警的威信不高,执法能力不强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目前全国各地连续发生多起袭警事件。对于此类事件,我们在震惊和心寒之余,深感公安机关的威信正在人民群众心目中逐步丧失。从延安建立保卫处那一天算起,我国人民警察队伍建立已有几十年了。可以说,八十年代之前,袭警事件很少发生。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袭警事件屡有发生,且屡禁不绝、愈演愈烈,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特别是近年来,犯罪分子明目张胆地向警察挑战,武装袭击警察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犯罪分子公开叫嚣“打的就是警察”。当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调解纠纷、处理违章时,他们公开起哄,阻挠甚至辱骂、伤害警察,警察在一定程度上已失去了国家和法律所赋予的专政工具的权威。民警被打、执法受阻,表明公安机关的威信正在丧失,民警的执法环境正在恶化!

困惑形成原因:

(一)领导为民警维权力度不强,存在息事宁人的思想。民警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正当权益受侵犯时,有的领导担心群众误解,担心影响警民关系、单位名誉,存在怕事的思想,劝说民警低调处理的较多,敢于为民警撑腰维权的少,未真正把关心基层民警的措施落到实处,致使一些民警在执法活动中畏首畏尾,束手束脚,久而久之,不仅严重挫伤了民警积极性,而且直接影响了执法的权威性。

(二)刀枪入库现象严重,束缚了民警执法能力。各级领导为加强枪枝管理,确保不出问题,不从现实工作的需要出发,机械地把枪支弹药入库,警械武器成了一种“摆设”,造成民警在执行公务时经常不带防护装备,甚至造成因未带警械武器而流血伤亡的悲剧发生。民警对使用武器警械存在畏难情绪,在执法过程中不敢大胆拿起警械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唯恐把握不好找来麻烦,从而助长了违法人员的嚣张气焰,降低了民警的威严。

(三)面对严格管理和规范执法,民警怕出问题的思想包袱重。近几年来,针对公安队伍中存在的违法违纪、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公安部出台了不少从严治警和规范执法行为的措施,从 “三项教育”、“三项治理”到“五条禁令”、“五个严禁”、“六个严禁”等等,每一条措施都是“硬杠杠”、“高压线”。这些措施对于清除公安队伍中极少数害群之马,警示广大民警,加强队伍建设,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是,也有部分民警片面看待这些措施,认为现在的警察难当,头上的紧箍咒太多,职业风险太大。于是,有的民警抱着“干的事越多,出问题的概率越高,受处分丢饭碗的可能性越大”的消极思想,导致工作中放不开手脚,不敢管,不愿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从过去“为了抓坏人,抓错好人没关系”,走向现在“为了不抓错好人,宁愿少抓几个坏人”的极端,以致出现由乱作为走向不作为的倾向。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 ]

(一)多一些从优待警措施,少一些工作压力。各级领导要把从优待警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常抓不懈,要坚决杜绝滥用警力的现象,注重警力资源的维护和保养,努力缓解民警在工作、生活、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增强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精神。一是抓好保障工程。各级领导要积极做工作,争取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实施具有人性化的社会福利政策,对政府部门差异进行适当的调节与平衡,提倡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避免出现显失公平的差异,缩小付出与回报的差距。二是抓好维权工程。要将维权工作纳入公安工作的议事日程,成立专门机构,建立相应机制,使维权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办,解决各级领导为民警维权意识不强,维权法规不完善,维权措施不落实等问题,真正做到讲公正、暖人心、贴警心。三是要抓好待遇工程。要完善公安机关管理体制,加大公安民警发展空间,探索建立民警有效的交流机制。各级领导应深入基层了解民警疾苦,通过各种渠道想方设法解决一些工作勤恳、为人正直民警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二)多一些思想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少一些务虚的重复教育活动。公安机关在加强队伍建设工作中要适合时宜的开展一些政治教育活动,少一些教条式、车轮式的教育,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理念做好民警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民警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问题,不能回避,要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疏导工作,彻底摒弃不符合人民警察宗旨,不符合法制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和执法行为,真正解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形式上华而不实,内容上 “假、大、空”,实际效果不佳等现象。具体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以具体求深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扎实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因人、因事、因地、因时地对症下药,重点攻关。二是以真情求实效,

从真诚、尊重、关心出发,与民警交朋友、讲知心话,达到以心换心、沟通思想、加深了解的目的。三是学会灵活施教,注重用辩证的思维、全面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民警思想上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运用新的形式和方法增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多一些正面宣扬公安典型的社会舆论,少一些负面的宣传报道。目前报纸的报道大多带着倾向性,正反面反差较大。很多报道为了制造新闻效应,往往夸大地揭露公安队伍的黑暗面。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宣传,以事实为依据,让群众信服,使群众打心底里爱戴民警,支持公安工作,也能使民警树立职业神圣感,产生对公安团队的归属感。但一些如“民警求职”这类的宣传,实际上反而损害了公安队伍的整体形象。还有的新闻报道把队伍内部每年查处多少违法违纪、辞退多少民警作为“成绩”向社会宣传,实际上留给群众的第一印象是公安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多,损害自身的形象,也使一些警察感到寒心。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宣传工作的主要方向:一是要向社会正确传达治安形势的严峻,争取群众的支持和谅解。二是客观反映公安工作的重要性和巨大的工作量,取得政府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三是反映民警工作的疾苦,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危险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对民警工作表示肯定,对队伍进行精神安抚,以激励民警的斗志。

(四)多一些立法特殊保护,少一些无为伤亡。面对犯罪分子明目张胆地向民警挑战,武装袭击民警的事件时有发生的现象,公安机关要正确对待正当防卫行为,鼓励民警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保护自己,强化正当防卫意识,解决实践中有些民警不敢用枪枝进行正当防卫的现象。有关部门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对民警的权益予以保护:一是公安部应建议有关部门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对民警在执行公务时的人身安全予以特殊保护,对敢于恣意行凶、报复伤害民警的违法犯罪分子予以重惩,加重犯罪分子的负罪心理,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二是应该开拓对民警被害立法补偿的研究,在我国现有抚恤政策的基础上,为制定更为合理的民警被害补偿制度提供理论依据。三是应在法律或法规上更准确地规定民警实施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范围、运作方式、防卫限度等内容。在犯罪分子实施不法侵害,危及个人或他人的生命安全时,便于民警依法办事,敢于和善于运用正当防卫的法律武器,同不法侵害作坚决的斗争。

素材1

素材1

亲情素材[1]

慈善素材1

作文素材[1]

作文素材1

论文素材1

作文素材1

专题片素材[1]

作文素材1

《素材1.doc》
素材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