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教学设计

2020-03-02 14:51: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牧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弄、蓑衣、卧”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意思,体会诗句意境,学会有感情朗读的诗句。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中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记得我们一年级就学过了古诗《所见》,那位同学能背诵给同学们听听啊?

1.嗯 ,背的真好,看来这位同学是认真学习的,同学们可要向他学习啊。

2.同学们都知道《所见》所写的是一位非常可爱的牧童,那同学们还记得牧童是做什么的吗?(放牛,放羊)

3嗯,非常不错,.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一首古诗,而且是一首有关牧童的古诗,老师板书牧童。

4.请同学们看老师写“牧”字,写“牛”字应该特别注意哪一笔呢?“牧”的部首是什么?谁来给牧字组词。

二、读通诗句。

1.同学们,这首诗的作者是吕岩,通过课前预习,你对吕岩有哪些了解?谁能给同学介绍啊。(吕岩:唐朝人,中过进士当个县令。黄巢叛乱携家人如终南山隐居。后人遂不知音信,传说修道成仙,是为八仙之一吕洞宾。吕洞宾三过岳阳楼,八仙过海等等)

2.同学们了解的真多!诗人吕岩因为厌倦当时的混乱动荡的社会形态,故非常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

3.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的每个字、词。

4.非常好!大家都读得很投入,哪位同学想来读一读啊。其余的同学当评委啊

5.恩,同学们都读得非常好,那现在啊就请同学们把不理解的字词用笔勾画出来,我们一起的把它解决。(先让学生们互相解释然后老师指点)

.横野:广阔的原野

铺:铺展,铺开

弄:逗弄

蓑衣:用草和棕毛编织而成的用来遮风挡雨的衣服。 卧月明:躺在草地上看升起的月亮。

三、理解诗意。

(一)理解第一句诗意。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这是一首描写牧童的诗,牧童出现之前,诗人首先描写什么?听到了什么声音?你是从哪个诗句知道的?(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同学们真聪敏,哪再请请大家再认真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从这两句诗中你想道了什么?(原野辽阔)

2.哦!你知道了原野辽阔,你是从诗句中哪些词知道的?(六七里,横)

3.这六七里是不是指原野实际的长度啊?(不是)

4.对了,这原野不是真的六七里长,这六七里要形容从原野的这一头到原野的那一头很广很广。这六七不是确切的数字,其实,古诗中像用到这类虚指的诗句很多。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三千尺”指什么?(指瀑布很长)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尺”也是要形容桃花潭水很深。

5.同学们如果你站在这辽阔的绿野如茵原野上,还会感受到什么?(美,绿,平坦等)诗中哪一个字体现呢?(铺)

6.这广阔无垠的原野上,绿草如茵,草木茂盛,多张一张铺开的巨大的绿地毯。这铺字用得好不好啊?(好)

7.哪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原野的大与美吧!(全班齐读)

(二)理解第二句诗。

1.同学们,我们置身于这绿地毯式的大原野中,怎能不陶醉呢?此时此刻,原野上传来了什么声音啊?(笛声)

2.那是什么样的笛声?(悠扬,优美,隐隐约约,断断续续)恩,非常好,同学们真是聪明啊。

3.哪吹笛的人又是谁呢?你是怎么知道的?(题目是牧童,同学们要学会从题目入手,理解诗意;课文插图,懂得利用插图,理解诗意。)

4.你们还可以从哪句诗中知道是牧童在吹笛?(笛声晚风三四声)

5.这诗句中的“弄”是什么意思?(逗弄)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释,弄清诗意。用来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了牧童的天真调皮可爱。)

6.同学们,笛声晚风三四声这真的是三四声吗?(不是)不错,真棒!这三四声啊,和六七里一样不是确切的数字,主要是为了表现乡村傍晚的清静。同学想一想,也只有在清静的环境下才能听得清楚柔和的晚风中传来的三四声笛声吧。

7..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诗,读完这句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天真,可爱,调皮)

(三)理解

三、四句诗。

1.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谁来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什么?

2.在广阔的原野上,一个可爱的牧童,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悠闲地躺着草地上,静静地欣赏着天上皎洁的明月。

3.这种情景,诗中怎么写?(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这两句诗还告诉我们什么?(周围环境的清静,明月的皎洁)

5.哪位同学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告诉老师呢?(牧童放牛回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后,他没有脱下蓑衣就躺在草地上美美地欣赏皎洁的明月。

6.谁能美美的读读这两句诗。可是要读出感情和节奏哦。

7读的真好,.老师也想读读这两句诗,请听好,“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睡月明。”

8.你们发现了什么?(把“卧”改成“睡”)

9.把“卧”改为“睡”不好吗?为什么?(哪改成“坐”或者“立”呢?说得真好!)

10.同学们,学习了这两句诗,你们说说你们心目中的牧童都是怎样的形象啊。(天真,可爱,调皮,无忧无虑)

四、强化练习。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这首诗,你们能不能选择这首诗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诗句,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或者你们根据本诗给所描绘的你的画面,自己动手用笔把它画下来。

2.学生动笔。

3让学生们相互.交流。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本首诗给我们展现的这一幅幅画多美啊!绿野如茵的广阔原野,一位天真可爱无忧无虑的牧童,白天有牛羊为友,晚上又有明月作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所以啊诗人吕岩会有感而发,写下这首《牧童》诗。更表达出来对这种自由自在清静安逸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六、作业布置。

1.把《牧童》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2.背诵《牧童》。

3.查找有关描写牧童的古诗,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品读。

板书设计:

牧童

吕岩

横野 弄晚风 卧月明

牧童:悠闲

自在

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 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 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doc》
牧童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