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小课题结题报告

2020-03-02 13:25: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预习小课题结题报告

(2011-10-28 13:45:34) 转载▼ 标签: 杂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对小学生来说,21世纪教育的使命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从研究学生的自主性、有效性预习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入手,不仅抓住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最核心理念和最基础习惯,而且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新型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关于预习,数学教师一般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主张不能预习,觉得预习之后课就没法讲,失去了课堂上的探究过程,特别是有时候你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被个别学生一下就说出来的结果给弄得很难处理,显得很乱套。另一种观点认为预习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他迅速地阅读,他日后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我觉得在数学方面,特别是在中高年级,指导学生有效预习也是提高学生自学探究能力很不错的方法。

其实在素质教育下的今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堂表现十分活跃,但他们只是一味依赖教师去被动学习,其自主学习性很差,他们的预习习惯也很差,大多数学生只有在老师布置下,才敷衍了事地去预习一下。而且老师所谓布置预习,也就是那么一说,缺乏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开展预习,如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显得十分重要。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自身的发展。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可以促使教师更加全面的、系统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对教材的预习情况采取相应的课堂组织形式,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并且能够使教师主动的意识到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去应对同学们在预习中产生的各种情况,并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反思,从而也就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3)真正实现双主体互动。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教师根据课前指导学生预习的内容,也能把被动的教改成主动的教,这样真正有效的、双主体互动的课堂就形成了。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能在老师讲新课前主动预习。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预习,自主解决一般问题,提高质疑能力。

(3)为老师如何去演绎预习后的数学课堂,使课堂更加高效提供策略。

(4)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5)真正实现双主体互动的有效课堂。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当前本校小学数学教师和三年级学生对于数学预习的看法和做法。

(2)从培养兴趣、教会方法、养成习惯三个方面入手,针对班级中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制定出具体的预习方案,并落实到具体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3)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针对不同的内容研究具体的预习策略,设计预习提纲。

(4)学生进行预习后教师如何组织交流、反馈才能取得预设的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此方法,了解当前数学教师与学生对于自主预习的看法及做法。

(2)行动研究法:此研究法将跟踪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通过不断对如何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等方面的研究、实践、反思、调整、充实,力求以清楚的数据、科学的论证,提供事实性材料,评定前阶段工作,启动下阶段工作。

(3)文献资料法:学习和研究教学论,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以及新课程标准等基本理论,吸收借鉴优秀成功的指导学生自主预习的教学理论及操作过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思辨和理论综合。

(4)经验总结法:进行收集整理材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及心得体会,加工修改研究案例,完成结题工作的总结归纳。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①收集材料,调查研究,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②开题论证,商讨具体实施计划。

(二)组织实施阶段。该阶段的具体任务是:

①进行部分数学教师与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现状。

②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师生采用文献资料法共同进行理论学习,如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等,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

③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从培养兴趣、教会方法、养成习惯三个方面入手,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针对班级中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制定出具体的预习方案,并落实到具体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4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类,数学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等,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用不同的方法来预习。

5教师和学生关于预习开展心得交流活动,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教学随笔、学习体会等。撰写中期报告,进行中期汇报活动。

(三)总结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汇编成果专集,全面检测评估研究效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鉴定工作。课题研究教师把教师和学生的心得体会整理成文,接受全体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课题内容。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理论成果

1、一般数学知识预习方法四步走。

(1)读一读:读信息窗、读例题、读分析、读结论等,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思考例题的明确思路及解题方法等。

(2)画一画:画出重点知识和关键问题。青岛版教材的知识点不是很集中,有一些概念分布在讨论之中,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先通读一遍教材,读第二遍的时候,把认为重要的内容用铅笔画下来。信息窗中重点的问题是红点问题,让学生重点看这些问题,把自己认为关键的地方画一画。

(3)练练手:用自学理解的知识进行尝试练习,在学习后对照老师的讲解,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4)标疑问:把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在书上注明,带着问题去听课,会更有针对性、目的性。

2、特殊数学知识知识的预习方法。

(1)数学概念课的有效预习策略。

概念课最基本也最简易的预习方法是课本标记预习法,可以用简短的几分钟阅读课本,做些简单的圈点标注,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进一步思考这些关键字起的作用,若把它去掉有什么后果,力争对概念进行完整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还可以使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2)数学计算课的有效预习策略。

首先要让学生能看懂例题。其次让学生尝试练习。在计算课中经常会有一个情境,以其中的一种情况作为例题,而剩余的几种情况则为学生提供了尝试练习的机会。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通过计算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这些方法,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解决学生在预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数学操作课的有效预习策略。

对于这样的操作课,布置任务时应首先让学生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弄清操作步骤。第二要准备好做实验的材料,先与父母合作试着做一做。第三可以把你在做实验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记录下来。布置的预习任务要侧重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在上课时,先让学生汇报在家里做实验的情况,遇到的困难。再帮他们分析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的细节,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改变实验中材料,然后在老师的点拨下,以及在和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得到提升。

(二)实践成果

1.学生主动预习的自觉性加强。

我们对两个实验班90人进行调查,发现两个实验班同学主动预习的习惯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表一

前测、中测、后测结果对比

认为课前预习很重要

53 59% 74 83% 82 92%

自己能主动地预习新课

27 30% 48 54% 80 89%

学习遇到困难自己解决

39 44% 55 61% 81 90%

认为自己预习习惯很好

34 38% 46 51% 72 81%

首先,从前测看,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浓,其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许多家长的观念陈旧,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多数家长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其次,家长对于何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对于像课前主动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等一系列学习要求,不能很好落实,流于形式,也造成了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重视。再次,老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持之以恒,要求多,落实少;作业多,方法少;唠叨多,指导少。也就造成了预习、复习天天搞,学生却不知怎样去预习、如何去复习。

实验过程中,一开始学生写完作业能自觉预习新课者,则由家长给予一颗小红星,满五颗由老师在班级表扬,并换得一颗班级之星,满五次班级之星,老师就给学生发一张喜报,慢慢地根据学生主动预习情况,则由家长根据预习的认真程度进行打分,老师根据横向对比,评比最佳“预习之星”,给予奖励。

从表中的人数变化与百分比变化中,我们明显看到: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逐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

2.学生学习的方法更灵活、更科学了。

两个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方法较普通班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三年级

三、四班调查对比

对比班级

课前主动预习

善于提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

课后善于拓展延伸

学习兴趣浓厚

实验班三(3)

32人

30人

32人

25人

33人

非实验三(4)

15人

12人

13人

5人

21人

从实验班级与平等对比班在实验结束后的对比中,我们轻而易举就可以看出实验的班级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预习时,对自己不懂的内容都做了标记。听课时,就会主动的、有重点的听课;教师在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也会有针对性的施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虽然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主动预习习惯基本养成,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1.本校班级大,老师平时比较繁忙,再加之能力有限,应培养一些理论基础雄厚的教师充实起学校的科研实力。

2.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3.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单一的预习习惯,还包括质疑以及课后拓展等,下一步要继续研究,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良好习惯。

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预习小课题结题报告.doc》
预习小课题结题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