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观后感

2020-03-02 12:42: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范文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毛主席为红军题的一句诗,从中,我们便可体会到红军当时那艰苦的日子。红军整天生活在敌人的狂轰滥炸之中,面对下一个血肉横飞的人可能就是自己的时候,红军们选择的不是逃走或者投降,而是站到了更前面,以先锋的身份冲入敌人,军中,英勇战斗,就算牺牲了,也为祖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党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转眼间,70年过去了,现在已经进入了新世纪,但人们还是忘不了红军,忘不了长征。今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学校组织我们去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大型革命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王瑞参加红军革命中发生的事情。在渡赤水的时候,王瑞一家四口参加了红军,但在以后的革命过程中,本来的四个人却慢慢地一个一个少了,最后只留下了王瑞一个人,是毛主席一直以长辈的身份来抚慰他,才使王瑞从绝望中走出来。

影片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王瑞姐夫英勇牺牲的片段。红军在飞夺泸定桥时,王瑞姐夫冲在前面,当先锋开路杀敌,王瑞则在后面用枪扫射作掩护,要知道,红军先锋可是在四条铁索做成的桥上冲啊,下面就是急流,要是掉下去的话,一定会没命的!先锋们小心翼翼地要从桥的这头趴着身体爬到桥那头,一边要小心敌人的子弹,一边要小心身体下的铁索,直取敌人死守的桥那边,才能使身后的大军通过。一些先锋被敌人的子弹击中牺牲了,余数不多的人依然勇往直前。随着乒的一声,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王瑞的姐夫,王瑞姐夫咬牙忍痛,用双手紧紧地抓住铁索,王瑞看到后万分焦急,想马上冲上前去拉住姐夫,因为姐夫现在是他在世上的唯一一个亲人了呀,但因为十分危险,战友们拦住了王瑞,王瑞的姐夫再也坚持不住了,双手松开一只,又松开一只,人掉入了江水之中&&影片断了一下,画面定格在王瑞姐夫掉入江水的情景处,看到这里,我心中涌起许多许多的感慨:一瑞的姐夫刚刚遭受到一个巨大的打击--------自己心爱的新婚妻子、王瑞的姐姐,在过彝区的时候被彝族人杀害了。经过这么大的打击,王瑞的姐夫没有被灾难痛苦打倒,依然一心一意地投入革命,冲锋陷阵,直到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真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跟着毛主席走!这句话是王瑞的父亲和他最敬重的连长说的,正是因为这句话,才使失去了所有亲人的王瑞重新站了起来,是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才让红军反败为胜。王瑞,虽然只是一个16岁的小孩,但他经历的却要比我们现在的同龄人多得多,16岁就已经在战场上杀敌为国,可以看出他是个爱国的孩子。比起现在,高科技时代的我们,那时的生活太苦了,但是现在的好日子都是象王瑞那样的革命先辈付出很多的牺牲才换来的,我们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现在的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只有学好知识,掌握本领,将来才能为国争光!

范文二:

这几天闲来无事,重新看了经典红色电视剧长征。说起来,自己还是很喜欢历史的,以前读书的时候,觉得自己历史学得不错,关于长征,也还记得长征是宣言书,是播种机,是宣传队。记忆中的长征,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类壮举。就说强渡大渡河这一事吧,大渡桥横铁索寒,敌人没有炸了大桥而是留下13跟铁索,就足以说明,要在这光秃秃的铁索上过桥,而且还是在枪林弹雨中,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为什么长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呢?除了红军战士的坚强勇敢,英勇善战,共和国元勋们的杰出军事才能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吗?哈哈,废话,当然有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转移。那么,当时的委员长大概是怎么想的呢?讲历史,需要证据,不过,反正我又不是做学问,就自己胡乱猜想好了。蒋某人心里大概会这么想:1,围剿成功,我就消灭你。2,围剿不成功,我就利用你。而且,他应该知道,围剿不可能一蹴而就。于是,在围剿计划开始时,他大概就想好了,也许红军有一天会带着他去收拾那些和红军一样需要拔除的军阀们。只是,他没想到红军竟然走了两万五千里,踏遍大半个中国,让他从而一统整个大西南。

于是,我想到了红军长征的意义。首先,不言而喻,当然是保存了革命的种子。这一点,我想,刚开始的时候,委员长大人虽然把这棵种子看成了眼中钉,但,30年代的中国,还有许多事情,许多人,需要让他去操心和担心,甚至,也许他心里当时真正的首位的敌人不一定是红军。哈哈,只是,这棵种子他一定没想到会最后让他致命!

这么说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一定是坏事,那个德国洋顾问李德,只知莱茵河,不知井冈山,虽然可恶,让红军损兵折将,可竟也无意中帮助了中国革命。(当然,他本就是来帮助中国革命的,呵呵!)如果不是反围剿失败,那么,毛主席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就只在根据地范围内燎原,哪怕根据地再扩大,也有限。(根据地能扩大,除了革命的力量,还需要生存环境,也就是各个军阀之间的制约。再大了,破坏了平衡,是狗,都要咬人的。)而长征的开始,才真正把革命的种子播洒到全中国。(长征经过的地方,人民得到了暂时的解放,明白原来地主是可以打倒,自己是可以有田地。于是,信仰也许就产生了,也更舍得让自己的儿子丈夫去为自己的田地而去斗争了。真是得了水,还养了很多鱼呀。并且,当时的新闻媒体虽然没有今天这么发达,也定会通过多种途径,让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人们知道有一伙共匪正在中国的大西南闯荡!甚至是让世界上的很多人都知道了有一群人正在创造历史。)

长征是宣言书,是播种机,是宣传队!

忽然想了委员长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个内,我想除了共产党,还有那些割据的军阀们吧。当时的整个大西南,表面上个民国的大西南,实际上是军阀的大西南,当然了,这和比这早个10多年的军阀是有些区别。贵州,湖南,云南,四川,统统都是军阀们的地盘。没有一个正当的理由,没有一个天赐的良机,我想,蒋介石就是再厉害,也不可能在2年时间内把他们统统都搞定了。而正是长征,给他了他这么个机会,让他除了能让自己的部队长驱直入,威胁军阀外,还能坐收渔翁之利。说到这里,就想到了长征胜利的另一个原因:如果不是这么军阀们的相互制约,和中央表里不一,也就没有那么多机会和缝隙给红军钻了。当然,也正是长征,断送了军阀们的这最后一片蓝天。

不过,不管如何,历史总是向前进的。蒋介石通过这次机会统一了大西南,却是为了10几年后的共产党人统一天下奠定了某种基础。长征也算没白辛苦!

只是可怜了那么军阀们,夹在了中间,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最后要么在损兵折将后屈服中央,要么被时事所迫,在委员长的追剿大军胁迫之下,被中央集权。真是好一个一石二鸟的之计呀!

长征,原来不只是红军的长征,而是大家的长征。

范文三: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走过了两万五千里的伟大征程,在战火纷飞中历尽了千难万险胜利地到达了陕北,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打开了新的局面,为了纪念这伟大的胜利,在省博物馆举行了大形展览。12月1日,我们来到了这里参观,感受长征,缅怀先烈!

1号下午,省博前的广场上,早已站满了等待参观的人,排了二十多分钟的队后,终于进了展厅。步入展厅,我们被一幅幅生动的画片所吸引,我们仿佛重新走上了长征的道路。

通过展览简介,我们了解到此次展览分为: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用兵如神突出重围、斩关夺隘一往无前、艰苦卓绝理想胜天、胜利会师抗日救国、长征精神光耀千秋七大部分。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展柜中真实的长征文物,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长征的艰苦卓绝。

跓足在方志敏等烈士的照片前,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对战胜困难的坚强决心,对牺牲生命的不屑一顾。

参观完展览,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眼前总是浮现出红军将士们在长征途中克服艰难险阻,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感人景象。走出展馆,马路两旁高楼林立,车辆川流不息,孩子们在草坪边玩耍,行人们带着平静微笑的表情奔向各自的目的地。

《长征》观后感

《长征》观后感

长征观后感

长征观后感

长征观后感

《长征》观后感

长征 观后感

《长征》观后感

长征观后感

长征观后感

《长征观后感.doc》
长征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