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020-03-03 04:33: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拟订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本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好,口算、笔算及脱式计算比较扎实;但一些学生粗心大意,灵活性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要在端正他们学习态度的同时,加强各种数学能力的培养,尽快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

三、教师备课:

符合学生学案设计要求,目标把握准确,明确具体,有利于学生前置预习,有利于课上导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课后巩固有层次性,起到巩固提高的目的,指导学生的方法简洁有效。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2.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估算意识,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4.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及在生活中应用

5.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

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7.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

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8.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六、教学措施

1.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言行以及自身的工作态度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做到恰当的组织教学,兴致勃勃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实验的紧迫感。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同 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 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

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认真及时地记录教学后的感受和感悟,及时准确地审视自己的教学。

10.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七、学案导学评价 教师课堂活动:

1.讲授清楚:内容科学、必要、恰到时机,语言准确精练,时间适当。

2.问题明确:引导学生将学生精力集中在教学重点、难点上,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能力的发展。

3.活动有效:结合学习任务、角色及互动关系,创设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或探究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学会方法,深化对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受。

4.反馈及时:积极的即时评价和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能引导学生辨别正误,深化认识、逐步形成知识结构。

5.调控得当:能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即时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安排,激发学习潜力、积极性和创造性。

6.作业适量:作业难度和数量适当,练习要求明确具体,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切合实际的要求。

学生课堂活动:

1.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训练有素。 2.参与面广:积极响应教师的热切期待,参与学习活动兴趣浓厚。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充满自信、积极进取、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3.思维活跃: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能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充分,结论领悟深刻,受到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4.达标程度:反馈形式多样有效,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达成度达到90%以上,培养并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doc》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