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雷锋的故事200字

2020-03-03 22:13:2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什么是雷锋精神?在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处于粮食紧缺、棉花减产,苏联又撤走专家。内忧外患的中国,迫切寻求一股巩固政权、对党忠诚的力量,希望凭借这种精神渡过难关。就在这个历史时代的背景下,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激励着当代人奋发脱贫的决心。下面我们为你带来关于雷锋的故事2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关于雷锋的故事200字篇1

有一次,同志们看到雷锋总是闷闷不乐,连长就问他:“雷锋同志,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告诉组织,组织会帮你的!”

雷锋说:“连长,赵家村的桥跨了,村民没法过河,我很担心他们。”

连长笑着说:“好嘛!军民一家亲,人们军队为人民办事,我给你半个月的假,你去给赵家村架一座桥!”

雷锋来到赵家村,找到老村长,说起修桥的事,老村长说:“我们也想修桥啊,可没有石头,没有木头,也没有人会修桥啊!”

雷锋拍拍胸脯说:“毛主席教导我们:人们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一定能修好桥。”

雷锋当天就去了河里,脱掉鞋子,挽起裤腿,跑进河里摸石头,把一块块的石头堆到河边。这时已经是11月份的天气了,河水冰冷刺骨。

村民看到很感动,老支书第一个跳下河里,也去摸石头。没多久,村里的年轻小伙子都跳下河去摸石头。才过三天,就把修桥需要的石头给摸好了。

这时,邻村的张石匠领着一群人,推着车,车上都是木头,赶了过来。

张石匠握着雷锋同志的手,激动的说:“解放军同志,太感谢你们了,我是个石匠,会修桥,想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这些木头是我们村的人上山砍来的,大家都是亲人嘛。”

就这样,雷锋带着村民,一个星期就把桥修好了。

关于雷锋的故事200字篇2

雷锋所在部队营地不远有个李家村,雷锋和战友们经常去村里帮老乡干农活、帮老人理发。

村里有个寡妇,才22岁,嫁到李家村不到半年,丈夫就在一次下雨的时候,被雷劈死了,村里人都说这个女人不吉利,克夫,平常很少有村民愿意和她来往。

有一次,雷锋来到李家村,听说寡妇好几天没出门,雷锋心想: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就急匆匆跑去看。

果然,寡妇躺在床上,面色苍白。雷锋问:“同志,你怎么了?”

寡妇看到雷锋进来,很高兴,说:“解放军哥哥,我病了,发烧。”

雷锋去摸了下寡妇的额头,果然很烫,就从背包里掏出退烧片,准备倒水给寡妇喂药。这些经常用的药雷锋都随身携带。

雷锋提起开水瓶,发现里面空空的。去烧水,发现水缸里也是空空的。雷锋二话不说,挑起水桶去挑水,直到把水缸挑满。

雷锋又烧了开水,喂寡妇吃药,寡妇吃完药就睡着了,雷锋也没走,帮寡妇家打扫卫生。

快天黑的时候,寡妇醒了,烧也退了。寡妇下床对雷锋说:“解放军哥哥,谢谢你啊,你叫什么名字?”

雷锋说:“请叫我解放军同志,这就是我的名字。”

关于雷锋的故事200字篇3

雷锋的个子不够高,体重还不够55公斤。体检时,当年的鞍钢弓长岭矿焦化厂总务股长陈日东就站在雷锋旁边,对那个场景记忆犹新,“检查身高时雷锋把身子挺了又挺,还踮起脚来,才1.54米,量体重54公斤。给他体检的是个老医生,摘下老花镜说,‘雷锋,你的身长、体重都不合格。’雷锋回答,‘这两天感冒,今早到现在还未吃饭。’当时我还在旁边说,‘小雷,说话要实事求是。今天早晨我们不都是吃了两个酥火烧、一碗酸菜吗……’”

雷锋一句天真的话逗乐了体检医生伍哲明。他笑着对雷锋说:“你肚子好大呀!一顿饭能吃两斤。”雷锋却十分认真地回答:“医生,我真的很能吃。”

体检后,雷锋几次去找辽阳市武装部的政委余新元和戴明章,对他们说:“如果不给我换军装,我就穿便衣去。”雷锋那种对参军的执著态度和决心,让焦化厂的领导李钦荣于心不忍,松口同意他去当兵,这在当时很不容易,因为雷锋是生产骨干。

雷锋再把进攻的路线锁定在辽阳市武装部和接兵部队。他特意向厂里请了假,从弓长岭走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武装部,几乎天天都去哀求。为了等着见辽阳市武装部政委余新元,他甚至在值班室里蹲了一宿。

连续几天,终于见到余新元,雷锋发挥他的优势,缠着他讲自己的苦难史,结果余新元被感动了,并把周围的工作人员也吸引过来听雷锋讲家史。

让余新元没想到的却是,第二天雷锋就拎着一只棕色小皮箱跑到兵役局里来,说,“政委,我把这点家当都带来了,这回我走定了,叫当不叫当都这样了!”

他放下皮箱就开始抹桌子,扫院子,打开水,到处抢活干,以少见的固执与坚决,让部队不得不重视起他来。

接下来为雷锋做说客的人增加得更多,除了矿上的领导,甚至连担任体检工作的医护人员也替他说情了,因为他每天为各房间打扫卫生,宣讲参军愿望――雷锋是个天生的演说家。甚至与余新元的爱人田儒文(当时的辽阳医院外科医生)也相处得跟亲生母子似的。

余新元更被雷锋的决心所感动,打算帮助他,为这件事他找了辽阳市书记曹奇,向地方政府汇报了雷锋想当兵的这个难题。雷锋是普通公民,当他的问题部队解决不了时,地方政府的支持意见往往能起到决定作用。

曹奇认为这样的好青年虽然身体条件不合格,但政治条件合格,同意并支持去当兵。有了地方的支持(其实这也只是一个借口),余新元于是“设计”让雷锋先去新兵营当“便衣通讯员”,让他直接去接触部队的接兵干部。

余新元直接找了新兵营教导员李恒基:一开始,李恒基依然要坚持原则,余新元就再找戴明章商量体检如何通过的问题,戴明章担心体检表的问题。

余新元只好再想办法,去找主检医生吴春泽,吴不肯签,担心犯错误,当时的社会风气还是很纯正的。

最后还是余新元想到一个权宜之计,他在“甲乙丙丁”几类表中,填了份“丙”字表,因为每一百个兵里有五个预备数,如有人到部队里复检不合格,地方上还有回旋的余地,可以再补两个。这样,雷锋终于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候补名额。

关于雷锋的小故事200字

雷锋观后感200字

雷锋观后感200字

雷锋故事

雷锋故事

雷锋故事

雷锋故事

雷锋故事

雷锋故事

雷锋故事

《关于雷锋的故事200字.doc》
关于雷锋的故事200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