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工作会议创新练习

2020-03-02 04:49: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考政治工作会议创新练习

背景材料:

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党的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环境。这个总体要求,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综合测试:

1.当社会出现经济过热时,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所运用的经济政策通常是

①增加税收

②增加财政支出

③增加银行贷款

④提高利率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从哲学上看,是由于

A.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保证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C.全局和局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离不开局部,局部组成整体

D.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会议提出“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200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三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据此回答3—6

3、会议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要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继续巩固、完善、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上述材料体现了:

A.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4、会议指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这说明:

A.农业的现代化水平直接决定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C.实现农业现代化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证 D.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就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5、会议强调要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发挥好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

①主观因素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重要意义 ②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和推进作用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政府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体现了国家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B.体现了国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C.说明了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

会议提出,2007年以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为重点,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保持利用外资合理增长。这是中国决策层首次在利用外资领域提出引进“海外智力”。据此回答7—8题

7、“海外智力”包括留学归国人员,国外专业的咨询、服务、顾问机构,也包括在华公司的外方高级管理、技术人员。引进“海外智力”属于

A.国际商品贸易

B.国际技术贸易

C.国际劳务贸易

D.国际金融贸易

8、引进“海外智力”

①有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②有利于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③有利于直接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 ④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从引进资金向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转变是我国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的反映。这体现了(

A.客观性

B.能动性

C.社会性

D.历史性

10、材料一: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就有了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说法。十多年几乎是约定俗成,“快”总在“好”之前。200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经济发展是依然沿用“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快”,成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

材料二:随着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能源资源的高消耗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注重科学发展,在“好”字上做文章成为当务之急。2006年出台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让“好”和“快”双翼齐飞,成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

材料三: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提出了坚持以科学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

(1)结合材料说明,从“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国民经济为什么要“又好又快发展”? (3)结合材料,从国家职能的角度说明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答案:

1—5

ABCCA

6—9

ACBD 10.(1)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党和国家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好”和“快”的关系是根据当时的客观经济情况作出的决策;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会指导实践的发展,不同的决策都指导了当时经济建设的实践。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好”和“快”的关系。是党和国家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③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从“又快又好”到“好和快双翼齐飞”,再到“又好又快”。

(2)①能源资源的高消耗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②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①国家要履行政治职能。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

②国家要履行经济职能。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③国家要履行文化职能。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积极发展科教文卫等事业

高考政治考前模拟练习4

高考政治考前模拟练习3

高考政治政治生活第三课练习(推荐)

高考政治热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政治练习

政治练习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练习:24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政治巩固练习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练习:22

高考政治】

《高考政治工作会议创新练习.doc》
高考政治工作会议创新练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