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之赤水游有感

2020-03-01 16:21: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红色旅游之赤水游有感

江津德感中心医院内一科 程小静

我一直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有着特别的崇敬之心情,2011年5月份我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组织全院党员干部探访当年“四渡赤水出奇兵”的赤水市,我终于有了一个去赤水的机会,这使我感到非常高兴。

从江津出发先经过渝合高速江津段(另外一段正在修建),再过四川合江县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途经重庆、四川、贵州三个省(市)。终于在上午11时左右到达贵州省赤水市。赤水市区对面,经过一个小桥就是四川合江的九枝市,也算是鸡鸣两省的交界地,所以,两省的风土人情在此交汇。“赤水”名字的来由据说是元末明初,当地百姓在改造房屋时发现大量赤水墙,从此“赤水”就成了这里的地理名称。现在的赤水除了仍然是“市依山建,水绕市转”之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赤水市(县级市由遵义市管辖)地处贵州遵义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与四川南部接壤,是黔北通往川渝的重要门户,素有“黔北明珠”的美誉。全市幅员面积1801平方公里,辖9镇5乡3个街道办事处,100个行政村,总人口30万人,共有汉、苗、土家、仡佬、布依等23个民族。

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在中国革命史上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这里是红军长征途中毛主席运动战、游击战、以少胜多的战略战术发挥的淋漓尽致的“神来之笔”---四渡赤水在此展开。。

早上7:00我们一行16人坐中国青年旅行社的中巴车从江津德感中心医院出发,三个多小时后,高速路换成了二级路,最后一段路,汽车沿着崎岖险峻的山路前行,当走到离赤水还有大约五公里的一个叫青杠坡的地方远远就看见一座纪念碑直耸蓝天,车上的人告诉我,那就是赤水战役纪念碑,是为1935年1月在此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而立的。据说那次战斗是共和国将帅们空前绝后的一次集中大搏杀,展现了中国革命史上罕见的场景,参加过这次战役的红军中有后来的三任国家主席、五任国防部长、七大元帅、将近200名将军,他们全部集中在一个大约2平方公里、狭长的山谷中激烈鏖战。

1935年1月份刚开完遵义会议取得军事领导权的毛泽东急于想打一场胜仗来鼓舞士气,由于寻敌心切,加上情报不准确,低估了敌人的实力,在青杠坡及周围几个地方和川军、黔军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激战,其中青杠坡银盘岭的战斗犹为惨烈,敌我双方反复争夺,几易其手,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朱德总司令亲率部队指挥战斗,连作为预备队的干部团也由时年31岁的陈庚将军带领下参加了战斗。这次战斗有1000多位红军战士牺牲(也有的资料上说2000多人),后来我专门去青杠坡凭吊时访问了一位80多岁的老农,赤水战役时他有10岁左右,清楚地记得那次战斗的惨烈程度,震耳欲聋的枪炮声连续响了一整天。他指着青杠坡下面的水田说,红军战士和敌军在这里展开过肉搏,敌我双方都打红了眼,刺刀拼弯了就抱着敌人在田里撕打,喊杀声震天,战斗的惨烈震天地,泣鬼神。战斗结束后红军组织部分老百姓掩埋烈士遗体时,抱着敌人尸体的红军烈士由于搏斗时抱的太紧,居然无法把他的手从敌人身上分开。老农又指着青杠坡下面的一条小溪说,战斗过后的半个月都不敢饮用那里的水,因为溪水全被鲜血染红。听完老人的简单叙说,我被红军战士的英勇所震撼。老人还告诉我,这座纪念碑是80年代建的,参加过赤水战役并在这场撕杀中负伤的张震将军给纪念碑题了词,碑上写着“青杠坡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这几个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象征着红军 1 精神永放光芒,也象征着红军烈士英灵与天地同在。

而稍后的四渡赤水战役,在我军史上也堪称典范。1935 年 1 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 15 ~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 \" 左 \" 倾冒险主义在 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入湖南同红 2、6 军团会合,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进逼。 1 月中旬,薛岳兵团 2 个纵队 8 个师尾追红军进入贵州,集结于贵阳、息烽、清镇等地,先头已进至乌江南岸;黔军以 2 个师担任黔北各县城守备,以 3 个师分向湄潭及遵义以南的刀靶水,懒板凳进攻;川军 14 个旅分路向川南集中,其中 2 个旅已进至松坎以北的川黔边境;湘军 4 个师位于湘川黔边境的酉阳至铜仁一线构筑碉堡,防堵红军东进;滇军 3 个旅正由云南宣威向贵州毕节开进;桂军 2 个师已进至贵州独山、都匀一线。

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上述情况,决定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四川省泸州西南的蓝田坝、大渡口、江安一线北渡长江,进至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一起实行总的反攻,争取赤化四川。如渡江不成,则暂时留在川南活动,并伺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 1 月 19 日起,红 1、3、5、9 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黔军随即占领遵义、湄潭;川军以一部兵力防守宜宾、泸州,以 8 个旅分路向松坎、温水、赤水、叙永等地推进。 24 日,红 1 军团击溃国民党军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 28 日,红 3、5 军团、军委纵队、干部团、红 1 军团一部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 2 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此时,川军后续部队 4 个旅迅速增援,毛泽东等遂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演出了一幕军事史上著名战例——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将军、朱德将军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赤水市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安详、平静。祥和替代了弥漫的硝烟战火和震天喊杀声,清代赤水河四大盐号之一华氏成裕盐号旧址、船帮会、酒坊等,向世人展现着历史遗迹,让人十分贴切感觉到古市当年的繁荣和荣耀。

赤水市的赤水河渡口最宽处只有100多米,现在有一座钢筋水泥桥横跨东西。河里的水并不多,在桥的下游

一、二百米处可以涉水而过。可是当地的老人告诉我,在70多年前赤水河水流湍急,最深之处有

三、四丈,不可能徒步涉水过河的。

走近河边渡口有一呈“凹”字形的民居,据当地人讲那是当年红军渡河指挥部。据这里的居民介绍,当年红军架桥渡河用的木板全都是赤水人民把自己家的门板拆下来送给红军当桥板的,红军就在交来的门板上面写上门板主人的名字,红军全部渡河以后按照门板上的名字再还给每家人。可以想象,当时的军情是多么的紧急!在红军全部渡过河之后居然不顾危险,依然把借来的门板如数归还。每当我走在赤水的长征街看到那一块块非常陈旧的门板时都会想到那门板是红军踏过的,留有红军的脚印,红军也就是踏着这些门板从赤水继续他们的长征路走到了延安,走到了西柏坡,走到了北京,最后走向了全中国。

赤水市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在我的脑海里她不仅把我带进了那炮火纷飞艰苦卓绝的创业年代,更加深了我对长征精神的领会。 长征精神是什么?至今人们仍在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我以为,长征精神就是要抱有坚定的信念,坚强团结的组织,实事求是的革命实践,顽强拼搏,不屈不挠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怕牺牲,吃苦耐劳的钢铁般的意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是凭着这些精神,红军才能从绝境中走出来取得最后的胜利。反思一下现在社会存在的问题,红军许多的好精神好传统被一些人彻底丢掉了,还有一些领导干部背叛了他的誓言走向了人民的反面。这些人如果让他们站在红军烈士纪念碑下,他会做何感想?他们对得起革命烈士吗!

人们都知道创业难,守业更难,难就难在人的思想会起变化,优秀传统不会被继承。在社会物质快速发展的今天会一味地为自己追求享乐而损害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最后导致腐败堕落。我赞成长征精神的讨论,因为只有一直讨论下去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她,就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后来者去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宏愿。

学习和了解红军长征精神对青年人同样重要。青年人处于艰难的创业阶段,如果没有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没有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想在这短暂的一生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

我院正自迁建以来,得到了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现有临峰、圣泉两个门诊部及德感住院本部,共有床位120张,医护人员共125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28人,是一所合格的二级乙等医院,主要为德感片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和奖励,2010年我院又被评为区先进单位,肖霍、程小静等6人被评为区先进个人。由于发展的需要,我院近年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一批年轻的医护人员,这批年青人是要和我们一起为我院上档升级作出贡献的,由于他们大多是80后、90后,家里条件都不错,在工作中存在怕吃苦、工作责任心不强等不足,但他们多数对工作有热情,如果我们能从组织上关心他们的成长,用长征精神、江津精神来鼓舞他们、激励他们,形成一股全院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使他们更快的成长,那么,我们院美好的明天指日可待。

2011.5.30

红色旅游之孟良崮一游感想

红色旅游有感

韶山之游有感

西柏坡红色旅游有感

记红色旅游考察有感

红色旅游之庐山—井冈山

江西红色旅游之井冈山

游井冈山有感

游都江堰有感

游西湖有感

《红色旅游之赤水游有感.doc》
红色旅游之赤水游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