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读书心得

2020-03-02 22:52: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亲子读书心得

1、为什么要阅读?

英国科学家培根有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如果要我说为什么要阅读,我认为,在孩子性格塑造最重要的小学期间,有意识有引导地进行大量广泛的阅读,这利于塑造孩子丰富而强大的内心世界,形成独立而健全的人格。

应试教育下人难免功力,就算是为了将来的高考吧。昨晚翻阅了半天,终于找到当年读的一篇文章。文章是北京一个小姑娘写的,她的语文高考成绩是148分(满分150分),目前在清华就读。

她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她说一篇作文里同样是大量引用,有的人的作文会被评价为“丰富”,有的人则是“杂乱”、“堆砌”。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对作文中所引用的内容理解程度的差异造成的。同样的东西,有的人是在阅读中看来、研究并思考过的,有的人是从类似《高中生议论文论点论据大全》中看来的;前者是深入理解,后者则只得了个皮毛。

她又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同样引用尼采,有的人写“尼采,这个伟大的哲学家教会我一种高贵的精神”;而有的人直接引用他的作品《苏鲁支语录(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写道:“‘太阳!若无你所照耀之物,你的光辉为何?’,由是开始了苏鲁支的堕落,亦开始了尼采在这世间无止境的追求。他像苏鲁支一样为世界奉献着他的热爱与智慧,也像苏鲁支一样不断经受着世俗的冷笑与中伤。尼采,这个‘疯子’、这个智者,从来没有放弃,也没有停止过他的追寻。”

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文章结尾处她写到:“写到最后,我忽然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我是如何懵懂地对中文之美有了最初的感受。必须感谢的是我的父母,我的明智的、感性的、性格中很有些浪漫主义因素的父母。他们对我在语文上的启蒙教育不是看我在几岁时能认得几个字、标出几个拼音、读出几个词语,他们从来没有要求过我这些,我因此感激他们。”

读罢你有没有一丝感动?

都说孩子的成绩决定了家长中年的幸福指数,为了我们的幸福指数我们也似乎应该做点什么,不是吗?

2、怎样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我坚信,开卷有益。只要孩子花时间读书,读什么书我只做适时引导。只是到了一定的时候,不失时机地点拨一下,也就是鼓励她从只读某一类型的书跳到读另一些不同的类型的书,以扩大视野。

那我孩子为例,一开始她总是心存抵触,我也不和她理论,只告诉她,读完有奖,而且想要什么奖品自己决定。就拿最近引导她读金庸的书来说,金庸的书我之前已经给她念叨了半年了,她不理我。结果那天她看见她爸爸车里的荧光棒很是喜欢,我说你读完《射雕》+《神雕》我送你100根荧光棒!我就看她眼睛一亮。我赶紧趁热打铁把这两套书给她借了回来。可以半个月过去了,还是一动没动。我得再想办法,我说孩子你能在一根绳子上睡觉吗?她说怎么可能,我说你能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吗?她来了兴趣,试验了N多次都不行,我说有一个可以在一根绳子上睡觉,还能做到左手画方右手画圆。她问我是谁,我说小龙女啊!我百度给她搜了搜李若彤的照片,她一看还蛮漂亮的,我赶紧告诉她这是《神雕侠侣》里的女主角。你可以看看,很有意思。我保证你看完肯定会觉得比之前看过的有意思。她说妈妈那你陪我读读行吗?当然可以啊!我陪他读了十来页就找个理由脱离出来,之后孩子读着读着,味道就出来了,接着就喜欢上了。这就是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接下来就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神雕侠侣》看完后,《射雕》又束之高阁了,说《射雕》一定不好看,我一看不行还是得想招:我说这样,我把你这句话录音录下来作为证据,你现在已经有50根荧光棒了,如果不读完《射雕》之前的50根也拿不到岂不可惜?《射雕》是讲的郭靖黄蓉年轻的时候的事,那时候他们还没结婚呢?当时差点没娶成黄蓉呢,孩子问我为啥,我说自己看。总之吊胃口加陪读总算过关了,当她读完我给他听她当时的录音时,她说“删掉删掉!”最终如愿拿到了荧光棒,皆大欢喜!再后来《倚天》和《天龙八部》我扔她桌子上她会自己主动去读了,这个武侠系列算是入门了。

3、怎样引导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爱上阅读?

可能有家长说我孩子认字少,还没有养成独立自主阅读的习惯,怎么办?其实作为家长真的要花心思,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从他最喜欢的兴趣入手。如果孩子喜欢恐龙,带他去恐龙博物馆(诸城有一个),一起去找恐龙的书,一起看恐龙的电影,比赛看谁说的恐龙种类最多。总之要找到孩子的“人门书”(兴趣点),以此为突破口,入了门一切都水道渠成了。

4、如何引导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循序渐进地阅读更高层次的书?

这也是我现在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但我还是觉得书应该是喜欢哪种类型就趁热打铁让他读个够,适当读一段时间再换另一种类型的。记不清当时孩子从外国大奖小说怎么转到动物书上来的了。但是之前提到的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威逼利诱、一起陪读等应该都有使过,我也是屡战屡败,越挫越勇! 像中国文学类如曹文轩孩子读了一点不喜欢,那就等等再说吧!有时候是需要给孩子时间。但是历史类和百科类的可能我是女孩的事,真是不喜欢,但是这种书必须得读,所以我采用的强制的办法,每天读一点。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办法也可以分享出来。

5、要不要让孩子把看到的讲出来? 这涉及一个输入到输出的过程,真的是急不来的。如果孩子愿意讲可以,如果不愿意讲不要勉强,二年级的他们还早,大量的输入后输出这种事水到渠成。我认识一个女孩,现在四年级,从一年级开始到现在阅读的书上千本,我曾经看到过她妈妈给她记录的阅读书目,让我很是震惊!她现在在这么大量的输入前提下,才刚刚开始讲,我有听过,讲的条理清晰,所以不要着急,给他们时间去积累。

6、写作文用不用上补习班?

我感觉孩子写作文很有想象力,当然肯定离不开老师课上的引导。她写作文我从来没管过,都是写完我指出标点、拼音等错误。有一次写一只老虎追三只兔子,她说“小白、小黑正值壮年,跑的快;老黄正走在生命的下坡路上,跑的慢了些……!什么好汉不吃眼前亏、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想这与她读沈石溪的书肯定是分不开的。虽然每次看到孩子的成绩总是不能淡定,但总是在告诫自己慢慢来,现在这种培养方式是无数前人总结出来的,肯定没错。

至于要不要上作文补习班,我认为大量的阅读更重要,但是在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可以让孩子听听,毕竟写作是讲究技巧的,学习人家的技巧,前提是肚子里要有“料”。

7、为何喜欢看书,写作时却用不上不会写?

如果把看书的目的定位在写作上,那就太功利了。读书的意义,主要是丰富精神世界。它对写作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启发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写的欲望。比如,读过的书中有一段自然风物的描写,孩子读过了,也记住了。那么,一旦他遇到这样的写作题目或者遇到这样的风景时,就会自然想起这段话。这就是,读与写(用)的结合;读到的书中,写到某种经历,孩子只要有兴趣,读过了,在自己的某种经历中,他会记起这样一段描写,会主动将书面语言和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当年孩子非常痴迷一本《动物 远征队》的书,央求我给她买下来。我说可以,你大体讲出来什么意思我就送你一本,后来书买回来,孩子时不时反复的读,有一次给我说妈妈这本书很多地方我都会背了,我当时真的是有丝丝感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反复读一些篇目,对他们写作会有帮助。

8、为什么要读原著而不是青少版或者缩减版? “轻轻闭上眼睛,用耳去捕捉交织在身旁的声波,用心去细细勾勒身边的世界,倾听——静心的乐曲”这是我在百度上找的一段话。如果换成缩减版“闭上眼睛去倾听这首歌”差距是不是很大。

因为先入为主是个很要命的事情,而孩子的眼睛鼻子和头脑都是如此敏感,几乎在第一次接触这些文本的时候就“印刻”下了关于这本名著的印象。其实刻下印象的,不过是有赖于改编者水平的一个接近品而已,原作者的颜色和气息,恐怕完全无法进入孩子的心灵。而名著的伟大价值,其实就在于这些颜色和气息。虽然说印象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改变,但那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保持周围事物不变。好比我们忽然发现多年之前的一个朋友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虽然大受震惊,还是决定接受慢慢他现在的样子,但前提是,我们所有其他的亲人和朋友,都还是原来那个样子;否则,如果所有的亲友同时变得面目全非,我们还怎么能有安全感呢?同样,如果孩子长大忽然发现,原来他现在看到的屠格涅夫并不是以前读的那个屠格涅夫,他今天认识的莎士比亚也不是那个温暾水莎士比亚,他该有多震惊多混乱啊。

9、关于小学生要培养的三种语感。

阅读实在是一个太有益的习惯,即使是抱着功利的目的,如果能因此潜下心去读书,也是大大的好事情。读书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语感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你叫一个有语感的人去做卷子,他或许并不能清楚地告诉你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与写法,也没法给你讲出来阅读题的答案为什么该是这个,因为他做题目凭借的不是系统的训练与大量题目的积累,他没有那种足以归纳成经验的东西。但是,他一定能做出最正确的答案。

这就是语感。

小学期间要培养孩子三种语感。大量阅读是培养语言的语感,这是第一种语感;大量背诵国学经典是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这是第二种语感;大量的听说英语是培养英文的语感,这是第三种语感。小学期间家长帮孩子把这三种语感培养好了,他们将受益终身。

亲子读书心得

亲子读书心得

亲子读书心得

亲子读书心得感悟

家长亲子读书心得

亲子阅读读书心得

亲子读书心得龙利

亲子阅读感言读书心得

亲子共读心得 亲子读书心得

亲子共写读书心得

《亲子读书心得.doc》
亲子读书心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