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丁培忠先生的三次谋面

2020-03-02 13:04: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与丁培忠先生的三次谋面

时光的脚步刚刚迈入2004年1月。

清晨,校长打电话告诉我一个太令人震惊的消息――丁培忠老师去世了!

不知道怎样放下了电话,呆坐在沙发上许久……

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想到这位慈祥的老者,回忆我与丁老师几次简短的接触,几件小事涌上心头……

(一)

第一次与丁老师面对面,是2001年11月在赤峰举行全区第八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时,我贸然拜访了丁老师。

丁老师很热情,完全没有名家的架子,如同邻居老者。

他先是问我是否也从师范学校毕业,当我告诉他我读的是中文专业时,老人很高兴,连连说:“不一样,文章写得就是不一样。”――丁老师指的是基本功比赛时我写的文章――《妈妈,我想对您说》。那篇文章我只写了800字,却是我几次擦了泪水后完成的。想来,也感动了他。

后来,和丁老师说起比赛时我执教的课文《四季的脚步》,丁老师先是问我是否熟悉呼和浩特市苏虎街小学的董静老师,然后说:“她也讲过这一课,但是,你们还不一样。”

我请丁老师为我评一评课,丁老师却说:“不急,明天,我都要评一评的。有一个问题,你想过吗?四季的脚步为什么是悄悄的,你应该让学生谈一谈。谈得不好没关系,说不出来也没关系。至少,你让他们思考了,让他们谈了。”

因为比赛的成绩还没有最后公布,所以,我不便问得过多。与丁老师的第一次交谈就这样匆匆结束了。

在第二天的总结会上,丁老师首先点评了我的课,评价的高度是我未曾想到的。丁老师尤其提到了课堂教学中的识字部分和末尾我创作的那首诗歌:关于识字部分,老师们可以继续思考和尝试,识字教学,究竟是先于课文的学习,还是后于课文的学习,老师们可以在实践中试一试;近些年,课堂上原创的内容少之又少,佐老师在课的最后,创作了一首儿歌,这样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我参加工作近十年,一直不能走出校门参加各种比赛,心中难免失落与消沉。丁老师在我几乎动摇的时候,坚定了我一直在语文教学的路上走下去的信心。老人肯定的一些优点,诸如识字教学的方法、教学设计的原创性、自己编写儿歌、文章补充教学等,我一直沿用至今。

(二)

再见丁老师,是2003年,自治区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在通辽市进行。

那时,我并不是骨干教师。但是,赶去听课,我只是想更多地学习与锻炼自己。

一天上午,丁老师为我们解读新教材。很意外的是,他居然让我们这些老师朗读课文。更意外的是,面对座位上一大片老师,丁老师首先点到了我的名字:“佐晓梅,你来读,第六课,《我选我》。”

说实话,作为一个旁听生,作为只与丁老师见过一次面的我,多么希望丁老师能够从这么多人中点到我的名字啊!多么希望他能理解我那份埋藏在内心的涌动的热情啊!可是,当丁老师点到我的时候,我竟然有些紧张和迟疑,像个小学生,站得笔直,捧着课文,读完了这篇只有四个自然段的短文。丁老师微笑着点头:“不错,读得不错。”

这个“不错”,是做“还可以”抑或是“还差点”来解释,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能够在仅有一面之缘,却在两年之后认得出我,这就足以让我感动了!

课后,我再次拜访了丁老师,他送给我一本书,并在上面写了鼓励的话。这位平和的老人,他朴素的话语,他温和的眼神,他关切的询问,让我突然想起了肖复兴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怀念叶圣陶先生的那段话:

那时,我才十五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只鸟儿纷纷抖着翅膀。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

这指点和鼓励、激动与信心,让我更坚定了,我,必须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下去!

这一天,是2003年8月4日。日子清晰地写在丁老师送我的书的扉页上,也清晰地写在了我的心里。

(三)

过了几天,我还是作为旁听生,去听丁老师讲课。

这次培训,仍然是先从读课文开始,不同的却是丁老师给我们朗读课文。他选择了《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这样一篇文章。

丁老师浓重的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口音开始在教室里响起,他稍慢的速度,有些拖长的语调,专注的眼神,使得教室里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感伤,很快就把我们带入了文中的玩具柜台前,带入了这个让人心酸的故事中……

“柜台前有个小男孩,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汽车,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欢小汽车啊!”

读到这里,丁老师停顿的时间有些长。我有些诧异,抬起头,望着老人稍稍低垂的头,一种异样的感觉涌上我的心头,思绪突然飞过了赤峰市丛智芳老师这样写过的丁老师――

“原来,他是那样的苦孩子,不足40天,就失去了父亲,刚满18岁,就破灭了美好的大学梦……”

一阵哽咽的声音打断了我的回想。

阿姨忍不住对他妈妈说:“孩子在这儿站半天了,您就给他买辆小汽车吧!”

“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男孩抢着说。

丁老师刻意强调了这个“抢”字后,坐在第一排的我突然看见他的眼泪已经溢出眼眶,顺着眼角流出来,继而是一阵意想不到的啜泣。

孩子的妈妈叹了口气说:“他爸爸常年病着,家里生活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让我给他买。”

几乎是断断续续地读了这一句,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合上书,任泪水肆意涌出,滴落在他心爱的语文书上,滴落在地上,也滴落在了我们的心里……

没有人抬头,没有人说话。

似乎是过了很久,丁老师擦了擦还在流淌的泪水,又顿了顿,继而又擦了擦,还是顿了顿,本想继续读下去,但是,那句“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走出了商场”竟然让他再度哽咽起来,泪水再次涌出……

教室里静极了,依然没有人抬头,还是没有人说话。

我们一起流着泪――是文章打动了老人,还是老人打动了我们?

……

2006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教研室为全国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选拔参赛选手,我代表通辽市参加比赛,通过抽签的方式来确定讲授的内容,恰巧抽到了《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这一课!

只看了课题,还没有捧起书,丁老师为我们朗读课文时发生的这一幕就浮现在我的眼前,他的音容笑貌清晰地萦绕在我身边,在抽签的现场,我的眼里涌起泪水,一时间无法平静下来……

备课的过程中,我也几次被自己的泪水打断,但是我更清晰地知道,他生前呕心沥血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内蒙古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够走向全国,希望内蒙古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全国崭露头角。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这次,我要讲授这一课,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应该把握住这个机会,实现老人的夙愿――泪水,绝不是我对老人最好的怀念!

后来,凭借这一课的精彩展示,我终于在选拔赛中脱颖而出,继而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全国的比赛,在全国的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捧着沉甸甸的奖牌,多希望丁老师能够得知这个消息,多希望看到他那浅浅的笑容、凝重的神色,听到他那亲切的话语!这,对我来说,又该是怎样厚重的鼓励!

……

在丁老师故去的四年多时间里,我多次到全国各地讲课。在外面,但凡看到“内蒙古”三个字,国内的许多知名专家、学者都会念起他的名字。

老人时而习惯含笑凝望、时而严峻思索的样子,老人那倾注了毕生心血的教学研究成果和教育理念,老人给予无数人的真诚的教诲,都让我们无法不怀念他……

我与吴清忠先生的不解之缘

创业故事安踏丁志忠~

安全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丁忠

安全教育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丁忠

采访王兰忠先生心得

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

丁培合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丁燕飞 国培总结

《一分钟》教学设计(丁培花)

董事长李培程先生简介

《与丁培忠先生的三次谋面.doc》
与丁培忠先生的三次谋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