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教案(推荐)

2020-03-02 14:55: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师: 【引入】

(ppt展示图片)

在开始今天的新课之前,老师先和大家分享几张图片。图一是一间房间的角落,我们看到有一束光从窗外射入,留下一条光路。图二看起来是清早的树林,几束光透过树荫洒落在地面上。图三是今年热播电视剧《琅琊榜》中的一处情节,在一间囚室里,同样有一束光射进来。

看了这几张图片以后,我不禁在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几幅图中都产生了光路呢?

有的同学说因为有光照射,那我们这间教室也有光照射进来,你有看到一束一束的光吗?

同样的道理,老师用一支激光笔照射墙壁,也只能看到光点,却看不到光的路径,也就是说要形成光路,只有光是不够的。下面请大家结合生活经验,尝试着分析:要形成光路,除了有光源外,可能还需要什么条件?

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 (丁达尔效应实验)

由实验我们发现,要形成光路,不仅要有光,还要有一些介质。那么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分散系及其分类》 【行课】

既然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分散系,那就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分散系,下面请大家翻开教材,齐读并找出分散系的概念及其组成。

下面我们就来做个小练习(ppt 题目)

由这几个习题,你能总结出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点?

学生:

有光照射

没有

室内要有灰尘

(齐读) 分散系:

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 分散质: 分散剂:

分散系一定是混合体系

同一个分散系中,分散质和分散剂不 是一定的

通过刚刚的分析,我们发现,分散系可以是食盐水这样的液态体系, 也可以是空气这样的气态体系。那么如果要将分散系进行分类,首先就可

以按状态来分。

(ppt)

同学们自己看一下按照状态能分成几种分散系? 九种

那么,比如食盐水属于固液分散系,我将面粉撒到空气中就属于固气

分散系。

那么,如果分散系的状态相同,他们的性质是否也一定相同呢? 肉眼观察,1号和2号都是澄清透明 的,三号不澄清不透明

请大家观察

1、

2、3号试管,先用肉眼直接观察三者的区别;再用一用激光照射,1号没有明显现象,2束光照射,观察并记录现象,小组内分工合作,限时2min,汇报现象 号有光路,三号能看到光,但没有光 路。 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请判断3号试管是哪一类混合体系? 浊液

三支试管在用光照射的时候,有些能形成光路,有些不能。这种用光

照射形成光路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丁达尔效应”

那么丁达尔效应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

问题 (ppt问题)

(1)结合文字介绍,判断①号、②号分别是哪种分散系。 (2)为什么②号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而①号不能? (3)推测:浊液不能形成光路的原因。

同学们的结论基本正确,我们通过动画来加深理解 (观看演示动画) 思考下一个问题:

(4)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将分散系重新分类: 溶液

胶体

浊液

(表格展示,常见的胶体)

在上述三种分散系中,我们最不熟悉的就是胶体,所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胶体的性质

第一个重要性质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丁达尔效应。下面就请大家回想一下,你有没有在生活中见到过丁达尔效应呢?

老师也给大家看几个例子:

重庆是一座经常出现大雾的城市,大家看着这幅图想一想,为什么大雾天司机要开雾灯呢?

再有,城市夜晚的高楼上,经常有各种光柱在舞动,其实我们现在知道,也是应用了丁达尔效应使夜空更绚烂。

上面是丁达尔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下面,你能不能试着总结丁达尔效应在化学实验研究上有什么重要应用?提示一下,我们刚刚才用过。

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那么,我们需不需要再找一种方法来区分浊液和胶体呢?

请直接用肉眼观察

2、3号试管,有什么区别

我们都知道,浊液在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沉淀,这时他的不稳定性,我们又看到,胶体静置后没有出现沉淀,说明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实际上,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并不是一种绝对的稳定,我们把胶体的这种性质成为“介稳性”

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归纳总结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

(结合动画讲解)

胶体粒子颗粒较小,收到的重力作用不足以使之沉降下来。同时,由于胶体粒子由于相对表面积较大,因此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以选择性的吸附溶液中的某种电荷而带点。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能聚到一起。

而胶体的介稳性在生活中也能解释很多问题。

比如说,这几年一直令我们头痛的“雾霾”就可以看做是胶体。我们知道雾霾的特点是“悄然来袭,久久不散”,现在你能不能试着解释一下为什么雾霾不容易散去?

雾霾有个好兄弟叫沙尘暴,他的特点就是来势汹汹,去也无声,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里给我们治理雾霾提供了一个思路,可以怎么做呢?

没错,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有什么办法能破坏胶体的介稳性,让胶体粒子沉降下来。

1号是溶液,2号是胶体

2号中胶粒直径大小适中,使光发生散射

浊液中颗粒太大,使光发生反射

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雾是胶体,光能穿过雾并形成光路,提高了安全性

鉴别溶液和胶体

不需要,肉眼可以直接看出来

3号试管出现沉淀,2号没有

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布朗运动

具有介稳性,比较稳定

颗粒较大,可以沉降下去

想办法破坏雾霾的介稳性,让雾霾颗粒聚成更大的颗粒沉降下去。

下面请大家结合介稳性的原因,讨论一下,可以通过哪些简单的方法破坏胶体的介稳性?

大家首先想到了通电,但是这个方法过于复杂,我们留到下节课再详细研究,再想想更简单的方法,除了通电有没有别的方法中和掉电荷呢?

这里带电的物质就可以理解为阴阳离子。所以我们的第一种方法:加入电解质。

这个方法是否可行呢?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学生实验)

实验结果说明加入电解质可以破坏胶体的介稳性。再想一下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加热可以使热运动加快,使胶体粒子有更多碰撞到一起的机会,从而聚成更大的颗粒。

这种胶体粒子据称更大颗粒沉降下来的过程称为胶体的聚沉。

胶体的聚沉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首先我看来看一段视频。 (豆腐的制作)

除此外,我们还听过这样一句话,叫“伤口上撒盐”,一般用来指落井下石,但是在化学的角度上,我们能不能解读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提示一下,血液是胶体,盐是电解质。

再比如,照片上是一个工地的施工现场,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积水。于是我下去取了一些,过滤以后就得到了我手中的这杯。其实看起来和普通的水已经很相似了,但是如果用光线照射就发现了问题:有一束光路。说明里面有一些微小的颗粒和微生物,并不够纯净。

初中我们学习过,可以怎样净水呢?

通电

加入带点的物质

加入硫酸钠的试管出现浑浊,用光照射,无明显光路。

加热

盐可以使胶体聚沉,加快血液凝固。

加入絮凝剂 煮沸

加入絮凝剂可以使胶体聚沉,现在我们知道,加热也可以使胶体聚沉。

由此我们联想到,水垢的形成也有聚沉的原因。

说到这,我们再回头看前面提到的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破坏雾霾加电解质,加热。 的稳定状态使它更快沉降下来?

我们会发现,这些方法都比较难实现,不能大规模使用,所以整治雾霾还是要从根源出发,从治理环境入手。

最后个大家布置一道思考题: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胶体

高三化学胶体教案

教案7(211胶体)

胶体的电泳现象小教案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教案)

胶体教学案

胶体教学设计

胶体的教学设计

湖南省高二化学《分散系和胶体》教案

第二章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第二节教案

《胶体教案(推荐).doc》
胶体教案(推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