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嘉子乡调研报告

2020-03-02 20:18: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四嘉子乡劳动力转移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乡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把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项繁荣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兴农产业来抓,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及

二、三产业发展等措施,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富余时间这两个“富余资源”的转换问题,大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我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

(一)全乡总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960亩。据统计资料表明,2009年底,全乡农业人口4814人,农村劳动力人口276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劳动力转移收入成为农民收入来源的主渠道之一,为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农民的经济发展.(二)我乡属农业乡,

二、三产业还不够发达,因此劳务经济对我乡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我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2009年全乡农村异地就业人数达到1100人,比2008年增长22人。从转移区域看,区内转移780人;市外省内112人;省外30人 ,境外就业23人 。

2、按转移的行业去向看,2009年转移的劳动力中,转移到工业部门的占21.79%,转移到建筑业的占21.35%,转移到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的占11.88%,转移到社会服务业的占23.42%,转移到其他非农产业的占21.56%。

3、我乡大部门农村富余劳动力已趋向农忙务农、农闲从事其他各种非农职业,继续承包土地的多,放弃承包或流转土地的少,具有明显的兼业性。据统计,全乡离土不离乡的乡村从业人员占全乡转移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8.3%。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据调查,2009年在外打工人员在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批零贸易餐饮、社会服务等行业的从事人数占整个务工人员的78%。

(二)、历年的外出务工以自发为主,政府和经纪人组织的偏少。农村劳动力在异地转移中,主要以自发转出为主。

(三)、季节性转移的较多。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和传统的风俗习惯,决定了我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季节性很强的特点。基本上农忙务农,农闲务工、经商、跑运输,往往是春节后出夏收前回,夏种后出秋收前回,秋种后出春节前回的“候鸟式”转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三、农村劳动力的对策及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劳务输出工作的宣传发动力度。要继续发挥基层组织在劳务输出宣传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继续发挥新闻媒体、务工人员及家长和务工典型现身说法、进村入户宣讲等现有的宣传资源和宣传方式,使农民的思想观念尽快转变,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劳务输出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

(二)在劳务输出工作中应该把握一个“早”字。于年初和春节前把握内地用工企业普遍缺人的有利时机,早动员、早部署、早培训、早联系,及时往内地企业输出。每年六月份应抓住初中毕业班未升入高中的学生,加强培训,尽快输出一批人员。

(三)制定一些符合实际的优惠政策。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把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种植大户集中,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对外出务工学到技术、赚到钱,想回归原籍自办企业、搞开发的人员,给予鼓励扶持。

其次 ,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务输出专门培训,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衔接机制,注重培训质量,讲求培训效果,根据劳务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要,合理确定培训专业和培训规模,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培养输出。同时加强法律知识培训,增强劳动力的法律素质,提高转移劳动力的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农村富裕劳动力工作,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主要措施和途径,在抓好第一产业的工作基础之上,加大二三产业的工作发展力度,转变以往的工作方式,进一步增加和拓宽农民职工的收入,成为四嘉子乡党委、政府工作的中心工作和新的任务。

2010

四嘉子乡 年3月16日

四嘉子乡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红庙子乡党建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嘉龙社区调研报告

红庙子乡党建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最新

子岸一中调研报告

茨营子乡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调研报告

四风调研报告

四绿调研报告

四风调研报告

某乡调研报告

《四嘉子乡调研报告.doc》
四嘉子乡调研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